02.24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隨著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

烙上工業印記的老廠房

也最終在我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

在南川的深山裡

曾有一座兵工廠

那裡曾是無數廠子弟的半生回憶


位於重慶市南川區丁家嘴鄉天星溝的原國營天興儀表廠,是一個生產常規武器及配件的兵工廠,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天興廠整體搬走後,300多棟老建築長期廢棄,一座高大的煙囪成了標誌性建築。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南川區位於重慶南部,地處渝黔、渝湘經濟帶交匯點,東南與貴州省道真、正安、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區。南川境內多山,境內最高點金佛山風吹嶺海拔2251米。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金佛山被譽為“南方如初佛地,巴蜀第一名山”,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查明生物8085種,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天興廠就建在位置隱秘,又有金佛山作為天然屏障的現金佛山西坡。該廠佔地500多畝,能容納8000名職工長期生活。

天興廠原名“國營東方紅機械廠”,軍工代號“5004廠”,始建於1966年10月,由陝西省的東方廠(代號844廠)援建,主要生產軍械配件。

由於天興廠等三線兵工廠選址按照“靠山、分散、隱蔽”和“進洞”的要求,給工廠帶來各種地質災害威脅。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1980年以後,中央基針對三線建設中存在的鑽山太深,過於分散等問題出臺了讓一些新政策,一些兵工廠開始搬離大山。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1996年,該廠開始整體搬遷至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鎮。

1997年4月,天興廠改製為成都天興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摩托車與汽車配件的生產、加工等。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天興廠搬走後,天興廠舊址有300多棟廠房車間、職工宿舍、食堂、電影院、學校、醫院、食堂、澡堂、煙囪等建築。後來,大部分建築廢棄,呈自生自滅狀態。

為了保護這些工業遺產,有關單位在天興廠舊址建起了重慶三線博物館,職工宿舍被改造成三線酒店。

上世紀九十年代,天興儀表廠搬遷至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鎮,原廠房和住宅基本廢棄,只剩下一些職工宿舍樓和一個露天電影院仍在使用。

如今,職工宿舍、露天電影院和加工車間的高大煙囪還保存完好,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工業遺產,天星小鎮上建起了三線博物館。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據瞭解

除了天興儀表廠

我區還有四個兵工廠

01


7012工程

研發海軍艦船裝備

這裡是一塊群山圍繞中的平壩,悠悠鳳嘴江穿流而過,一些廠房和住房坐落在小河邊,一座水泥橋連接著兩邊的生活區和廠區。

位於南川區西城街道安坪社區的三線遺址7012工程,原屬機密軍工企業,是20世紀60年代由原國防部第七研究院統一撰編的一個工程建設項目的代碼序號,也是第七研究院給其下屬單位十一研究所後方建設的工程。

原國防部第七研究院,是中國第一個軍用艦船研究院,在國防科委領導下進行工作。自1964年到1967年,十一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跑遍祖國大江南北,幾經選點、建設和搬遷,最後選中南川的安坪壩。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7012工程佔地近300畝,隨著基本建設和工程設備的安裝完工,一座座整齊明亮的廠房及辦公科研樓房矗立在昔日的田野中,職工及家屬子女約1000人生活在這裡,除了有大量的廠房,還有醫院、學校、職工宿舍、電影院等設施。

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和建設,7012工程在安坪壩建成了從設計研製到試製加工出樣品,從樣品試驗到改進,最終產出達到使用要求產品的現代化科研基地,為海軍提供現代化的裝備服務。

出於保密需要,基地的工作人員在大山深處形成一個封閉的圈子,他們沒有公開的地址和聯繫電話,只有郵政信箱編號,信函的收件地址就是簡單的數字。在南川當地人看來,這裡充滿了神秘。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7012工程還沒有全面投入使用,國際、國內形勢卻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文化大革命”結束,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都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1年,十一研究所把一些重要的物資和設備拆運回上海,開始了新的發展,7012工程移交給原涪陵地區,所辦的五七工廠移交給原南川縣。

涪陵地區專署注入資金,將7012工程改造建設成為一座大型紡織印染企業,一些老廠房、老庫房、職工宿舍、醫院、連接工廠區和生活區的大橋至今仍保留著原樣。

如今,7012工程的庫房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庫房從南向北,磚混結構,水泥瓦屋面,面闊12米,進深35米,高6米,共二層,層高3米,樓板用水泥板組成,建築面積840平方米。在群山之中,曾經的激情歲月早已遠去,老庫房顯得那樣沉靜、莊重而肅穆。

地址:

南川西城街道安坪社區—7012工程舊址

02


紅山鑄造廠

為高射火炮配套

陳舊的廠房、牆上的標語、連片的職工宿舍……走進紅山鑄造廠舊址,時光彷彿停留在了20年前。

紅山鑄造廠位於南平鎮紅山村向家溝,始建於1966年,1970年7月1日正式投產,是承擔高射火炮配套生產的軍工企業。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紅山廠稱得上是大工廠,職工和家屬加起來有上萬人,完全像一個小城市,商店、餐館、電影院等什麼都有,非常熱鬧,帶動了我們這一方的經濟。”向家溝村民劉成達回憶說。

1997年,紅山鑄造廠整體遷往巴南區漁洞鎮。20年過去了,走進向家溝,老舊的工廠大門和車間、空著的招待所和生產車間,仍靜靜地立在原地。尤其是生產廠房,一棟連著一棟,一排連著一排,坐落在青山綠水的峽谷裡,遠看像一棟棟民宅。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老車間不遠處的公路邊,是原來的幼兒園、子弟校,如今已被改造成神龍峽景區遊客接待中心,以另一種方式得以保存。

遊客接待中心處在進入神龍峽景區的必經之路上,很多遊客路過時,就會停下車來走走看看。尤其是那些曾在紅山鑄造廠工作、生活過的人們,還會專程來緬懷過往的歲月。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我們只是對原幼兒園、子弟校的外立面進行了改造,室內基本沒變,招待所原來的舊房子也一併保留,A01006車間等都保留著,就是想讓遊客能夠重溫三線建設時期的歷史。”遊客接待中心有關負責人說,那個特殊年代的人們普遍具有的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精神,在今天仍顯得彌足珍貴。

地址:

南平鎮紅山村—紅山鑄造廠舊址

03


寧江機械廠

密林深處的三線印記


作為一個已經成為歷史的詞語,“三線”曾是神秘的存在。而南川是當年三線建設的重點區縣之一,曾有多達5個兵工企業,寧江機械廠就是其中之一。

寧江廠位於水江鎮,佔地71萬平方米,於1971年正式投產,先後生產和試製了6種軍品,生產的JH70型摩托車減震器於1989年11月通過部級生產定型,達到日本同類產品質量。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連片的職工宿舍、隱蔽的倉庫、四合院式的辦公樓、寬闊的籃球場……走進寧江機械廠舊址,遠遠就能看見一排排陳舊的房屋,搬遷18年後,依然能夠想象出這裡曾經的繁榮和熱鬧。

石頭和磚砌成的廠房、老式的單身職工宿舍、陳舊的伙食團仍留存著,最有名的404車間也保存完好。牆壁變得有些斑駁,但牆壁上的口號、毛主席語錄依然清晰可見。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原來這裡住著3萬多人,這條街道是水江最繁華的街道,每天就像趕集,可熱鬧了。”今年83歲的老人陳長福永遠忘不了那個火紅的年代。他說,寧江機械廠最先修建的10棟房子,現在大部分變成了居民樓和小廠房,但仍保留原來的風貌,而後面修建的10棟辦公樓、職工宿舍、工人俱樂部等則至今保存完好,周圍綠樹成蔭,香樟等各種樹木樹幹粗壯,至少二三名成人合圍才能抱住。

“當時,三線建設選址原則是近水、靠山、分散、隱蔽,所有房屋都藏在樹林中。”陳長福老人說,所以從遠處看寧江廠,基本上只能看見房子的模糊輪廓,除了職工宿舍是兩層樓,像廠房、倉庫等建築都只有一層高,而且比較分散。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寧江廠雖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搬離了水江,但三線建設的歷史印記仍留在這裡,三線人艱苦創業、勇於奉獻的精神,也留在了這裡。

地址:

南川水江下鎮寧江路—寧江機械廠舊址。

04


紅泉儀表廠

溫泉峽谷房舍靜默

紅泉儀表廠的舊址,在金佛山北坡的南川三泉鎮,廠區延著龍骨溪兩岸狹長山谷地帶自北向南延伸,南邊通向金佛山景區。

1966年,紅泉儀表廠選址這裡,於1970年建成,佔地200多畝。工廠先後生產、試製了高射炮電器傳動裝置、自動高射炮電傳動裝置、新榴彈炮及高炮隨動裝置等。

1980年,紅泉廠執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以民養軍”的政策,由單一的軍品生產轉向民品生產,之後工廠軍品計劃大量減少。

從1981年至1985年,工廠的軍品基本停產,生產的民用產品包括電影機檢查儀、舞臺拉幕器、紅苕切片機、單相電度表、摩托車前後輪總成齒、汽車轉向器總成翻轉油缸以及其他產品,其中,汽車轉向器及摩托車前後輪總成,成為工廠的支柱民品。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1997年,紅泉儀表廠整體遷往巴南區漁洞鎮,空蕩的山谷,只剩那些廢棄磚房,靜默於深山峽谷之中。

幽靜的山間水泥路往前延伸,狹窄兩岸絕壁千仞,樹木蔥蘢。沿龍骨溪往裡一段路程,路邊開始有了灰磚砌成的廠房,牆面顯出斑駁油汙,或者潮溼空氣浸出來的疤痕。

走進紅泉廠舊址,已經看不到往日的熱鬧景象。和其他搬遷的三線企業一樣,這裡存留著大量的廠房、辦公樓、宿舍,還有醫院、學校、電影院。青磚砌成的廠房很大,屋內已經清空,偶爾出現的幾個大字標語,被風霜洗刷得跟廠房一樣老舊。

發源於金佛山的龍骨溪兩岸風景優美,山水相依,森林植被極好,空氣涼爽透明,紅泉廠舊址周圍,成了城裡人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你知道嗎?南川深山裡的這300多棟老建築,曾是一座兵工廠

溫泉也吸引遠遠近近的人們慕名而來。這裡有三眼泉,由上往下,分別冒出熱、溫、冷水,也是此地叫作三泉鎮的由來。


地址:

南川三泉鎮—紅泉儀表廠舊址

這幾座隱藏在南川的兵工廠

雖然已沉淪在時間的長河裡

但這裡曾留下了一代三線軍工人奮鬥的身影

他們的奮鬥歷程將永載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