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誰可以把中東問題深度解釋一下?

宗錡W


中東是自古以來在歷史上一直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它的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大陸的天然陸橋。

它是世界上一些最早的文明的所在地,並且是三大天啟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近年來,其龐大的石油儲量使中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定義中東

關於中東的定義從未達成共識。從歷史上看,該地區包括以前屬於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和波斯(現代伊朗)一部分的土地,波斯本身就是一個古老的帝國。因此,由奧斯曼帝國解體而崛起的現代國家與伊朗一起佔領的地區接近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東。較早的術語“近東”曾經被普遍使用。它通常指的是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上曾經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土地,以及現在被認為是中東一部分的領土。

今天,中東的核心地區包括西南亞的許多國家以及埃及和利比亞的非洲國家。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有時也包括在該地區。阿富汗和蘇丹偶爾也包括在內。

人民人口比較

中東人口約2.46億,或與美國差不多。人口分佈差異很大。肥沃的地區非常密集。許多其他地方只是人口稀少;而其他人,特別是在沙漠中,則完全沒有人的生命。人口最多的中東國家是土耳其,埃及和伊朗,每個國家的人口均超過5000萬。波斯灣的巴林州和卡塔爾州人口最少,每個人口約40萬。沙特阿拉伯雖然面積最大,但人口卻相對較少,只有一千萬多一點,因為其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

族群

自遠古以來,中東就吸引了許多移民。他們與該地區較早的居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構成中東的人民。他們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種族群體: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伊朗人。另外,分佈在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的庫爾德人數量較少。主要生活在以色列的猶太人(種族不同);巴基斯坦人 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他們主要居住在塞浦路斯島國。

語言與宗教

語言和宗教是中東文化認同的基本要素。該地區與三個主要種族相對應的主要語言是阿拉伯語,即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土耳其; 以及波斯人,即伊朗人的語言。庫爾德人與波斯人有關。以色列說的希伯來語與阿拉伯語一樣,是閃族語。整個中東受過教育的人們也經常說英語或法語。

伊斯蘭教是穆斯林的宗教,是中東的主要信仰。主要有兩個分支:遜尼派伊斯蘭教,較大的分支;和什葉派伊斯蘭教,主要分佈在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一些阿拉伯人,特別是在黎巴嫩,實行基督教。塞浦路斯的希臘人 和埃及的科普特人。猶太教是古代以色列的信仰,是現代以色列國的宗教。

生活方式

以沙漠貝都因人為代表的該地區的遊牧生活方式從未超過該地區人口的10%,而如今則更少。中東的早期文明集中在農業上,大多數人民仍然以定居農民的生活為生。

該地區的大多數人居住在村莊或小鎮上,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與他們的祖先數百年來一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城市吸引,這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目前居住在該地區大約一半的人口中。

那片土地

中東是一個廣闊的地區。它的總面積接近9,000,000平方公里,僅比美國小。沙特阿拉伯是該地區中東最大的核心國家。巴林是波斯灣的一個島國,是中東最小的州。

山脈,高原,沙漠

在北部,該地區幾乎完全被山脈環繞。較小的山丘鏈條沿地中海東部沿海地區延伸。阿拉伯半島佔該地區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西部和南部為山區高地。該地區的大部分內部都是平坦的,並且包含一些世界上最可怕的沙漠-其中包括利比亞(或西部),阿拉伯(或東部)以及恰當地命名為沙特阿拉伯的Rub'al Khali或Empty Quarter 。

肥沃的河谷

該地區的兩個主要河流系統是尼羅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埃及的生命線,而其中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土耳其崛起,流經敘利亞,並加入伊拉克,在那裡形成了一個長期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的地區。這些河谷包含了該地區有限的肥沃土地,並且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數千年來,正是第一個已知的文明誕生於此。

氣候:炎熱乾燥的土地

中東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比較炎熱乾燥,除了高山地區,那裡經常下雪。大多數地方的雨季持續約10月至4月。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降雨主要發生在五月至九月之間。但是在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只有少量的短暫降雨,在某些地區根本沒有下雨。在烈日下烘烤的沙漠中,白天的溫度經常升高到超過52°C。然而到了晚上,沙漠卻涼爽甚至寒冷。

中東的生命本身長期以來一直依賴於水的數量和位置。由於雨水被周圍的山脈所阻擋,因此通常無法滲透到該地區的內部。最好的水域通常是位於山脈和海洋之間的土地,但是由於降雨有限,中東地區總體上嚴重缺水。

水與歷史

很久以前,水的供應量決定了人們可以在中東居住的地方以及他們如何謀生。可用的水量限制了農民對農作物的選擇。它迫使遊牧民族四處奔波,他們四處尋找牲畜的牧場,他們不得不依靠山羊,綿羊和駱駝,因為牛群無法在惡劣,乾燥的環境中輕易生存。水源的位置也決定了旅行和貿易的路線。

從最早的時代開始,中東帝國的力量就依靠現成的水源。尼羅河河谷,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流曾經是並且仍然是該地區的主要生活中心,這絕非偶然。世界上一些最古老的灌溉系統是在中東開發的。許多系統以及更新的系統仍在使用中。

水壩和蒸餾海水

在該地區提供常規水源的現代方法包括阿斯旺高壩,該水壩灌溉埃及的大部分地區,並提供水力發電。在以色列,已建立了管道系統,將水從約旦河引到內蓋夫的沙漠地區。土耳其在1990年完成了偉大的阿塔圖爾克大壩,以治理幼發拉底河的水域。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拉伯半島其他國家正在通過各種蒸餾工藝將海水轉化為飲用水。提高整個中東生活水平的計劃的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水利項目的結果。

城市

中東早期的文明發達的大城市,城市繼續在該地區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東最大的城市是埃及首都開羅。它是由阿拉伯征服者於公元900年代創立的,該市人口約600萬人,大都市區約有1400萬人。亞歷山大港由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00年重建,是埃及較古老的港口城市,以其宏偉的圖書館而聞名,該圖書館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的主要城市,位於世界上最古老的景點之一,橫跨歐洲和亞洲。作為君士坦丁堡,它曾經是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首都。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位於幼發拉底河上。它成立於公元700年代,是阿巴斯王朝穆斯林統治者的所在地,其最著名的人物是哈倫·拉希德,在西方聞名於《阿拉伯之夜》的哈里發。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732年。這裡是聖保羅conversion依基督教的地點,並且從公元66年到750年曾是穆斯林Ummayyad王朝的首都。

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其規模,因為它包含著猶太人,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聖地。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按照中東的標準,它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城市,最早在1500年代獲得關注。


走進伊拉克


中國有句古話:匹夫無罪,懷壁其罪。

世人皆知中東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輸送基地,而一個國家軍事經濟發展強大離不開原油,所以原油是世界爭控的戰略資源。美國人自二戰之後對中東地區浩瀚的資源就有了強烈的認知,誰控制了中東,誰就能操縱世界。

緊隨其後世界各強國目光聚焦中東,中東成為各方勢力縱橫交錯,伸張各自戰略意圖的博奕場。阿拉伯世界中東地區國家發展受到了極大限制,軍事與經濟不能步發展,導致武器裝備不能自主,戰略受致於人,淪為世界國家食物鏈最底層:能源輸送國家。

伊朗與沙特同為中東石油輸出大國,同樣擁有可以影響波斯灣,世界咽喉的地形之利。所不同的是:伊朗除出口石油外全面發展經濟軍事,並巳擁有自主的軍工體系,一個強國所必需具備的發展條件已經初具規模。因此伊朗發展的潛力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在全球的戰略受到了威協。。。。。。

所以不只是美國,包括世界其它國家都不希望中東國家做強做大。否則得天獨厚,佔盡地利的阿拉伯世界會戰略全球。

中東全球戰略必爭之地,匹夫無罪,懷壁其罪也。





青山綠水無名


首先說一下何謂中東。在談論中東問題時,我們談到的中東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區域。在國際政治話語體系下,中東是指處於歐美國家以東的,位於他們的近東(東歐政治圈)和遠東(東亞政治圈)之間的一塊政治地理區域,這一塊政治地理區域(中東)有一個核心特色,即文化和信仰上以伊斯蘭教為主,國家屬性上主要是穆斯林國家,實際上是公元七世紀末興起的強大的阿拉伯伊斯蘭帝國統治和同化的區域。



其次說一下何謂中東問題。所謂中東問題,主要是指發生在中東地區的矛盾和衝突。中東問題的矛盾和衝突主要有三大類,一是伊斯蘭教派矛盾,二是民族矛盾,三是阿以矛盾。

伊斯蘭教派矛盾從伊斯蘭教的創立者和先知默罕默德去世以後就開始存在。由於先知生前在確定接班人問題上模稜兩可,導致先知的岳父阿布·伯克爾一派與先知的堂弟兼女婿阿里一派展開競爭,並形成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對立和仇殺,歷經一千多年而難解。現在中東地區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穆斯林國家,與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國家之間的激烈對抗和競爭。在遜尼派內部,還存在開明派與保守派的競爭,海合會內部,沙特阿聯酋巴林群毆卡塔爾,就是這一矛盾的體現。



中東地區的民族矛盾,主要是指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和猶太人等幾大民族之間的競爭和較量。歷史上,波斯人首先建立帝國,統治(和欺壓)阿拉伯人。後來,通過伊斯蘭教凝聚起來的阿拉伯帝國崛起,消滅波斯帝國,波斯人成為被統治的對象,屈辱感長期存在。阿拉伯人還越過阿姆河,將突厥人納入版圖。伊斯蘭化以後的部分突厥人西遷,來到安納托利亞高原,最後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又統治和奴役了部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這期間,猶太人一直很弱勢,大部分被驅趕到世界各地,一戰以後才返回巴基斯坦建國。這些歷史糾葛,導致幾大民族互不對付,明爭暗鬥。



阿以矛盾是一戰以後猶太復國主義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所引發的阿拉伯國家(甚至絕大多數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的激烈矛盾和鬥爭。長期流散在外飽受漂泊之苦的猶太人希望返回故土建國,但他們的故土早已被阿拉伯人佔領,在此生活了一千多年,阿拉伯人將猶太復國主義者視為異族入侵者和異教徒侵略者,發誓群起消滅以色列。但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以色列人戰鬥力強,內部矛盾很深各懷私心的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被奮起反擊的猶太人打得很慘,中東戰爭打一次,阿拉伯人的領土就丟失一大片。以色列越打越強,巴勒斯坦越來越小,建國無望。特朗普政府提出新版巴以和平協議後,建立一個獨立巴勒斯坦國的願望基本宣告失敗。



以上就是中東地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加上域外大國插足拉偏架,導致中東問題越來越複雜,難解難分。


高尚濤


中東問題的第一原因:歐洲基督徒對猶太人的迫害。歐洲人對猶太人的迫害,迫使猶太人痛感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這就導致了猶太復國運動。如果歐洲人對猶太人再寬容一些,也就不會有猶太人復國,當然也不會有阿以衝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