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期間,回孃家住一個多月了。該不該給父母生活費?

小望舒


我覺得,你還是給你父母一定的生活費吧,為了不讓你偏心的父母嫌棄你、腹誹你。

首先,你也說了,你回孃家住的一個多月時間裡,總是感覺壓抑,說明你父母並不是太待見你的;如果父母歡迎自己,從心底裡巴望著你多多的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那家庭的氣氛肯定是輕鬆的、快樂的、和諧的。

其次,你的闡述也說明了你父母偏心得實在太厲害。你天天去照顧生病住院的父親,隔壁病友都誇你孝順,你母親卻誇那些沒來照顧的其他女兒更好。這樣拎不清的父母,我也是醉了!說一句暖你心的話有那麼難麼?這個女兒的付出沒看見麼?人家病友說得對,其他女兒再好,都不見他們來,每天只看見這個女兒來照顧。可見你父母對你的付出有多麼的視而不見啊!

如果是我,當時就會找一個理由走開,再也不會再去照顧父親,因為你已經盡到自己照顧的義務了,該是他們口中更好的其他女兒來照顧的時候了!

為什麼要把自己活得這麼卑微呢?孝順父母是應該的,可對這樣偏心的、不長眼睛、不長腦子的父母,還是要有自己的個性才好,盡到自己的義務就可以了!

都說最不受父母待見的子女反而最孝順,我覺得是因為最不受父母待見的子女一直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才最孝順,可如果父母對你的努力視而不見,還當著你的面睜著眼睛說瞎話,你的孝心應該打動不了他們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我認為,疫情期間,你住孃家一個多月了,以你所說的和父母的關係,你應該給你父母生活費。他們不待見你,就不會願意為你多付出,他們更願意多付出到其他更好的女兒身上。所以,你應該硬氣一點,給父母的生活費要等於或大於你在家的費用,唯有如此,才不會讓他們有話說,有嫌棄的理由。

:知道自己的父母不待見自己,不妨收起內心想得到他們肯定的慾望,跟他們規規矩矩的相處,該出多少錢就出多少錢,該出多少力出多少力,不多說話,不多做事,不多花錢,沉靜一些,保持距離一些,父母反而不敢再輕易的貶低你、看輕你的。


木石前盟說情感


正好,我帶著老公孩子 回孃家一個多月了。我家是農村的,家裡姊妹四個,上面兩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農村都是重男輕女的,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

父母六十多歲的人了,因為我回來了,每天好菜好飯的招待,也不敢怠慢,我媽腿做過手術,不能累,但她也不讓我做飯,我能做的就是洗洗碗。說實話,我真是不好意思,也不忍心。家裡的菜也快沒了,糧食也沒了。我覺得走時不給生活費,不應該。但我們剛買的房子,壓力大,父母也不會要。我準備走時在網上給父母買些禮物🎁。




李小西


我們一家四口都在孃家過年,其中一歲多的小兒子還是他們一直在帶,回家儘可能的多分擔家務,看生活用品缺的主動買,交了一年的網費幾百塊,年三十給父母各幾百的利是,另轉了兩仟生活費,我覺得還是欠缺父母的,但去年真是一分不掙吃老本,今年又疫情嚴重,力所能及的表示一下。結果岀門了老爸還準備錢給我,我心疼他們還在為子女操心!真的感恩他們的愛!願天下父母 2020年都過得平安!


rosa668


不是疫情期間,我也帶小娃娃住過孃家。孩子滿月,我回孃家住了一月。的確,這一個月,吃喝玩樂都是我,幹活看娃是父母,吃喝開銷也全是父母的。我心裡也總是過意不去,但看到父母高興的樣子,我便裝做很自然的接受他們的付出。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只要看到他們付出著,也快樂著,就接受唄。

但作為子女,我們不必直接交什麼生活費,讓父母覺得我們疏離了。我們想表達我們的心意,可以買點他們生活中實用的。比如,我回去直接給父母裝上了空調,他們自然不讓花錢,我就說我回去住用著方便。網上給父母買了兩套衣服,告訴他們我看著挺好看,隨手買了。爭取回報他們時,找個顯得很隨意的理由。不不顯得疏遠,還能都高興。





朗朗明月照心頭


看情況吧,我婚後一直在孃家住,每次給媽媽錢媽媽都不要說她不缺錢讓我把錢留著,所以我就經常給媽媽買些衣服什麼的,再就是網購一些東西這樣媽媽就不用出去買了,平時也會買菜買水果什麼的,反正就是我結婚了也沒覺得在這個家就是外人了,就跟自己家一樣


晨晨的媽咪cyy


個人認為給是孝道,不給也需要從另一方面來表現一下自己不是白吃白喝的。我給我媽媽錢,她基本不要,但是我會變法給買東西,比如她看中了衣服我會搶著付錢。她想吃什麼了,我會搶著買,我會時不時問問我爸爸缺什麼,我都會私底下買了給他送去。給他們錢,他們有時候也不捨的花


奶昔丶49185201


生活費沒必要那麼計較,我在孃家從來都是被捧著的,將來我也不會跟我女兒女婿這麼計較。但是,眼力見得有,幹家務活是必須的,老人在這個時候不好總出門,會比較危險,那我們出門買菜,去超市買些奶啊,瓜子啊,零食什麼的,大家一起吃,其樂融融。本來天倫之樂就是人間一大樂事,開心些


安吉小小


說說我個人吧,不代表大家哦~我父母都很疼我,現在結婚也是遠嫁。以前還沒結婚時候我都時不時給家裡買些茶米油鹽,蔬果,之類,如果給錢感覺太直接了,爸媽也肯定不會接,所以我就變相性的買些家用,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結婚後不能常回家,我也時常網上買些平時他們家用的東西,反正總之一句話,人靠自覺!這樣大家都會和和氣氣!


nana30418867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您提出的“疫情期間,回孃家住一個多月,該不該給生活費,該不該給生活費。”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應該給。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給多給少沒關係。

1.給生活費,是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情,倒不是僅僅因為父母缺這點生活費。父母養孩子這麼大不容易,自己有了孩子後更加能體會這種愛。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目的,不計回報,掏心掏肺地付出。所以疫情期間,在父母身邊特別安心,因為不管在何時何地都會堅信,父母永遠是能夠保護我們的人,有父母的地方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港灣。經濟條件好的子女可以多給父母一點生活費,實實在在地改善父母的生活;經濟條件一般也可以量力而行,表達自己的心意,讓父母能夠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2.表達我們對父母的關愛。如果不和父母同住,尤其和父母在異地的,平時父母有個頭疼腦熱,不能及時回去看望和幫到父母的,有時候想想真是滿腹愧疚。有些父母怕給兒女添麻煩,需要幫助時也不說,我們欠父母的太多。疫情期間,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多和父母交流,聊聊天,真正地去關心父母平時的生活和內心感受,做頓飯給父母吃,給父母做個按摩,或者給生活費,這些都是表達對父母的關心。在身邊時,更要讓父母感受到子女真真切切的愛。

3.對於有些農村經濟條件差的父母,一年賺不了多少,平時生活很節約,兒女來了開銷大,子女更應該給生活費。不過,也有父母些經濟條件特別好,不想拿兒女的生活費。但作為兒女來說,應該主動給,父母不要兒女也可以尊重父母的意願。父母即使不拿,心裡會很幸福,懂得自己的兒女感恩孝順。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666本大爺最6


從你的描述上來看你在父母家住了一個多月,不習慣也感覺壓抑,正在糾結要不要給生活費。

既然都糾結了,那就給吧,因為你內心肯定是感受到什麼了,只是思想情感上還沒有能夠接受,也就是感性上認識到了,理性上還在排斥。既然如此,給吧,給了大家都痛快,你也沒有了負擔,也自在些。至於父母偏心什麼的,放到旁邊去吧,反正你也不是常回來,做好自己,問心無愧就行。

如果,不看到你的細節描述,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如果我是獨生女或父母是獨自居住,給不給生活費都無所謂,平時多買點父母需要的東西,或是住在家裡的時候發現缺什麼了主動補上都是一樣的,不拘泥於什麼方式。如果父母不是獨自居住、還有其他家人,那麼我肯定會主動給上生活費,一來讓父母好做,二來不給別人說閒話的機會。畢竟這個有些傳統文化在裡面,回到孃家的菇涼是外人啊,何況過年回家期間還有可能是拖家帶口的,一大家子人個把月是要用不少錢的,不給生活費自己也不好意思啊。

天下的家庭各不相同,相處起來各自心安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