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粉彩的興起——民國粉彩瓷

“新粉彩”一詞,最早出現在1990年的《瓷藝與畫藝——二十世紀前期的中國瓷器》一書,書中在介紹民國粉彩時,使用了“新粉彩”一詞以區別於傳統粉彩。早期一些出版物在介紹民國粉彩名家時亦只指出民國時期繪製粉彩瓷的部分名家形成了一個“新流派”,並未有明確資料提及“新粉彩”。

新粉彩的興起——民國粉彩瓷

“新粉彩”一說實乃近些年文玩界內久而久之形成的說法,人們把流行於民國時期景德鎮瓷畫名家所繪製的題材豐富、個性突出、色彩鮮豔的粉彩瓷畫稱為“新粉彩瓷”,逐漸在業界形成一個習慣稱謂。

民國時間不長,從1912年到1949年,不過38年,時間雖短,但這一時期的瓷器卻可以用“一世朗潤”一詞來形容。無論是政權血雨腥風,洋貨充斥市場,工藝推陳出新,還是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景德鎮的制瓷工匠都在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做事。使得這一時期的瓷器清清白白的展現在世人眼前,成為傳統制瓷工藝最美的餘暉。其工藝勝過晚清官窯,價值直追清三代瓷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民國瓷器由於距離我們今天年代不遠,因此存世量也比較大,無論是民用器物,還是陳設器物,都有著很大的數量。幾乎每個人的家裡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出一件。如今瓷器成為了當今收藏界的熱寵,往年收藏熱點多集中在高古瓷、明清瓷,民國瓷在市場多充當配角。如今民國瓷漸入藏家視野。18年後,其成交價格一路攀升,而民國細路瓷,以其深厚的文化價值,獲得不少藏家青睞和追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新粉彩的興起——民國粉彩瓷

咸豐、同治年間,程門、王少維等一批畫家把由黃公望當年首創的以淡赭石與水墨相間渲染而成的一種山水設色畫法,運用到彩瓷的繪畫上,在白瓷上繪上花紋,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綠、草綠和淡藍等色彩,經低溫燒成瓷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新粉彩瓷產生於民國後期。當時景德鎮聚集著如汪曉棠、王琦等一批著名繪瓷藝人,也包括之前的“珠山八友”等,他們在吸收淺絳彩繪畫技巧的基礎上,拓寬了用色用彩的路子,以富麗的濃墨重彩替代了淺淡而年久易掉色的淺絳彩,創出了色彩濃重的新粉彩。

雖然新粉彩與淺絳彩都屬於釉上彩,但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而淺絳彩則是將淡礬紅、水綠等彩色直接畫上瓷胎。因此,新粉彩有渲染,而淺絳彩一般沒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與傳統粉彩相比,民國新粉彩瓷無論在造型、線條、光澤、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畫的營養,作品以工見長,色彩濃豔,有些作品甚至在當時超過了清代官窯瓷器。由於獨具特色,民國新粉彩的價值逐漸得到認可。自從 2007 年一對民國粉彩百花不露地開光花鳥紋天球瓶以 2255 萬元成交後 , 民國瓷器精品的關注度就一直有增無減。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