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是哪位?

冀門吹雪


我覺得最悲慘的皇帝是清宣統帝溥儀。他是1909年登基,當時只有三歲,但清朝的統治於1912年2月12日就結束了。雖然發生了1917年張勳的“辮子軍”的復辟事件,但他其實也就只做了不到三年的皇帝。

但這個人認不清社會進步發展的現實,在一大幫清朝腐朽遺老遺小忽悠下竟然成天想著恢復滿清的統治。不好好在天津靜園靜靜的做一個富家翁,居然在1934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跑到東北成立什麼偽滿洲國,又自稱什麼“康德皇帝”。成為了日本人手裡的一個傀儡皇帝。給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1945年日本投降時被蘇聯紅軍俘虜。後回國被勞動改造成一位合格的人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逝世。

溥儀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是清朝的廢帝,而縱觀溥儀的一生是傀儡、被操控毫無自由與尊嚴的一生。皇妃與她離婚;皇后偷情生私生子‘最愛的女子被日本人殺害而束手無策,救之不得。其他中國的皇帝有因荒唐誤國而亡國,也有同他一樣太小來不及長大也來不及禍國就亡國了。但溥儀小小年齡就退位了不錯,他卻在日本人對中國慘無人道的侵略中做了助紂為虐的走狗。其實日本人的確就是拿他幫做了一個幫兇的走狗罷了。他在日本人手裡何曾得到過尊敬,有過尊嚴。因此,在皇帝這一職業中,他雖然沒有死在這一職業中,但應該是最沒有權力與尊嚴的一位,是最悲慘的。


在文字間亂彈琴的女子


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無疑是崇禎皇帝,


天啟七年,熹宗朱由校病死,木匠皇帝死後,由於沒有子嗣,按照大明律法,兄終弟及。皇位由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繼位,第二年改年號崇禎,弟弟繼承了哥哥一個爛攤子朝廷內外都被魏忠賢及其黨羽控制,崇禎不露聲色,先發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大明臣民對這位神明英武的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被譽為神明自運,宗社再安;。

崇禎皇帝剷除魏忠賢后


勵精圖治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史載崇禎,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慮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工作狂。崇禎帝剷除魏忠賢的功績絲毫不遜色於康熙剷除鰲拜,魏忠賢黨羽遍佈天下,牽一髮而動全身,捎誒不謹慎,就會功虧一簣。崇禎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做到這一點真不容易。





崇禎的勤勉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中皇帝史上罕見的雖然勤勉不見得能做好皇帝崇禎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國家危難之時,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天下發布罪己詔反省錯誤,招納賢才,哀嘆自己;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皇帝吊死在景山的歪脖樹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留信給闖王,朕自登基以來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歲朕薄德寡躬,山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顏面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屍體,勿傷我百姓一人。


崇禎做上皇帝面臨著內外交困的問題,老天爺也不幫助他,小冰河時期旱澇頻發饑民趁機揭竿而起,就如同星火燎原之勢澆滅不了,外患是後金加之崇禎用人不當,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50個大學士,14個兵部尚書經過崇禎手殺生或逼死的杜帥總督有10人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崇禎性格的弱點導致他自毀長城,只能自殺殉國了。




約定9521


有:被臣子欺負死的皇帝。司馬睿,字景文,司馬懿的曾孫,是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能當上皇帝,主要在於王導、王敦等人的包裝和謀劃。...,。王敦沒有逼司馬睿讓位,而是給自己加封為萬戶侯,實際上控制了東晉朝廷。司馬睿變成了一個徒有虛名的皇帝,司馬睿漸漸抑鬱成病,臥床不起,最後在憂憤中病逝。有:蹲過豬圈的皇帝。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七任皇帝宋明帝劉彧在即位之前,曾經被關在豬圈裡,吃過豬食,任人羞辱和大罵。從囚禁到自由,從豬王到皇帝,從地上到天上,劉彧終於從豬圈裡艱難地爬出來,一躍成為萬眾矚目的一國之主。有:詞帝李煜。被俘以後,身為階下囚的李煜,天天過著以淚洗面的生活。面對春花秋月、良辰美景,緬懷故國之情油然而生,於是他創作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想到這首詩竟成了他獲罪的證據,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李煜被宋太宗賜毒藥而死,時年42歲,贈太師,封吳王,葬於洛陽北邙山。有:趙佶,是宋神宗第11子,趙佶即位為宋徽宗。在位後期,金兵攻打汴京,不久城破,趙佶和兒子趙桓等被俘獲,等金兵在汴京劫掠一番後,趙佶和趙桓以及王公大臣貴族嬪妃等3千多人,被金兵押往北而去。同行的,還有趙佶苦心收集的大量古藉珍珠等等,也不知道這個亡國之君看了心痛不心痛!公元1135年春,這個風流大半輩子,到老來卻受盡懲罰的宋徽宗趙佶,終於熬不到被接回南宋的那一天,客死他鄉。公元1142年夏,趙佶的棺材終於被運到臨安安葬。以下吟誦趙佶二首詩《眼兒媚》詞: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皇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這首詞作於詞人被俘北上之後,抒發亡國之慨。)其二:《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詞: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1127年,金兵南下,俘虜了宋徽宗趙佶與其子欽宗趙桓,這首詞作於詞人被金兵擄往北方途中。詞人以花喻人,借杏花橫遭摧殘的命運寫自己的悲慘生活,抒發自己的亡國之思。)


吾才是傻瓜


那當然非李煜莫屬了。

高中學的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至今還記憶猶新: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另外一首《長相思》更是讓人同情他。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雲一渦,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詩三雅字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最悲催的莫過於宋理宗了,死後被人挖出來,把頭顱做成酒杯。

宋理宗在位四十多年,把南宋朝政霍霍得很亂,他死後不久,南宋就滅亡了。

楊鏈真伽,元朝藏傳佛教僧人。元滅南宋後,他挖掘南宋皇陵。

宋理宗死時,身體裡灌滿了水銀,因此在挖出來後,身軀並沒有腐爛。

楊鏈真伽把宋理宗的遺體倒掛在樹上,經過三天三夜的懸掛,身軀裡的水銀差不多都滴落乾淨。隨後割下頭顱,經打磨拋光後,製作成飲酒的器具。

每逢重大宴席的時候,楊鏈真伽就會拿出這個特殊的酒杯, 一邊把玩一邊和賓客們訴說它的來歷。

賓客們好奇,紛紛要求細看。宋理宗的頭顱酒杯,被他們拿在手裡傳閱把玩,猶如欣賞一件難得的藝術品。

朱元璋趕走元順帝,進駐元大都,在皇宮中找到這件酒具。在得知它的來由後,搖頭嘆息。

洪武二年,朱元璋以帝王之禮,將宋理宗的頭顱安葬於紹興永穆陵。

一個帝王,死後落得如此境遇,令人唏噓。


賤議你讀史


眾所周知,王莽作為外戚,一步步掌握了西漢的最高權力,最終篡奪了漢朝的江山,建立了新朝。

我今天不是要說王莽,而是要說說王莽立的最後一位西漢傀儡皇帝---孺子嬰。

王莽一路登上最高權位,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及作為外戚身份等有利條件外,王莽上臺所依靠的最主要手段是----讖緯符命。換今天的話就是,通過裝神弄鬼竟然就奪取了天下。

王莽的讖緯符命把戲

西漢因為漢武帝信奉董仲舒的理論,其中的“天人感應”理論也被廣泛接受。大意就是:上天在人間呈現了某種異象,那麼這就預示了人君的德行有了虧缺,需要及時調整。

本來董仲舒說天人感應只應驗在人間君主的身上,但是後來,這種感應上天的特權,逐漸蔓延到高官身上了。上天與人間的溝通,可以通過皇帝或者高官表達出來。

王莽擔任大司馬時,想要進一步增加威名,就暗中讓益州蠻夷進京貢獻“白雉”,而後又指使群臣把白雉說成是感化蠻夷的祥瑞,把王莽比做當年賢德的周公。西漢朝廷自然“順應天心”,給王莽加官晉爵。

民間的“有心人”一看,王莽既然喜歡這個,我們就給他造祥瑞唄。於是,各種祥瑞出現了,雙頭豬崽、母雞生雙黃蛋,都表示是王莽的賢德造成的結果。天地間的眾多神靈,通過各種祥瑞替王莽出頭說話,為他接替漢朝天下做輿論準備。

此時,王莽已經到了攝政的地位了,他不再需要這種漫無目的低級祥瑞了,於是他就開始直接製造“符命”,也就是直接讓上天“說話”,指示人間該怎麼辦。

公元5年,武功縣長挖得一塊白石頭,上圓下方,有硃紅文字寫在石頭上,說是“宣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王莽如獲至寶,指使手下心腹報告王太后。太皇太后雖然看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但礙於朝政都在王莽手中,於是就封王莽為“假皇帝”。平民與臣下稱其為“攝皇帝”,王莽自稱為“予”。

(王莽)

王莽為了便於專權,就專門立幼小的繼承人為帝

此時,西漢的皇帝在漢哀帝死後,王莽為了便於專權,就不立年歲較大的繼承人,於公元1年七月迎立年僅9歲的中山王劉衎入宮,是為漢平帝。公元6年,15歲的劉衎死了,很可能是被王莽毒死的。

接下來又選擇繼承人。

王莽聲稱,卜卦的結果,認為冊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最吉利。於是,公元6年,年僅兩歲的劉嬰被立為繼承人。後世稱他為“孺子嬰”。國家的權力當然還是有王莽行使。

每次到郊外祭祀、去宗廟行禮時,都是由王莽抱著孺子嬰舉行這些儀式。

公元8年,哀章製作了兩個終極符命,一個寫上“天帝行璽金匱圖”,另一個寫著“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

王莽從王太后那裡最終要來了御璽,當上了真皇帝。孺子劉嬰一直是皇太子身份,並沒有即位。

孺子嬰的悲慘生活

王莽篡位後,把孺子嬰封為定安公,食封一萬戶,土地縱橫各一百里。在封國裡建立漢朝宗廟。王莽很會表演,親自握著孺子的手,流著眼淚抽泣道:“從前周公代理王位,最後能夠把權力歸還周成王;可是我迫於上天的命令,不能夠如自己的意!”

孺子劉嬰,不幸被王莽選中,做了三年皇太子。從他四歲開始,即相當於被王莽囚禁起來了。

在孺子嬰的成長過程中,王莽下令:禁止任何人與他說話。這相當於把孺子嬰放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讓他獨自長大,完全把人的社會屬性給剝離了。

結果可想而知,孺子嬰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楚,成了一個十足的傻子。

王莽雖然封了孺子嬰為定安公,但實際上根本不讓他去封國。而是把京城的大鴻臚府改為“安定公第”,把孺子嬰繼續囚禁在裡面,並與外界隔絕任何聯繫,甚至給他餵奶的奶媽也不被允許和他講話。

等到孺子嬰長大後,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宇的女兒王氏嫁給了孺子嬰。

就這樣,孺子嬰作為一個白痴,過著無知的生活。

孺子嬰的結局

天下的動亂一直伴隨著王莽奪權運動。

到了公元23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擊敗了王莽的主力。

公元24年,王莽進一步為更始帝劉玄所敗。

孺子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天下大亂的群雄之一,平陵人方望等人也會看天象,他們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孺子劉嬰才是天下的正統。因此,方望他們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史載“欲立為天子”。

的確,從正統性來看,孺子劉嬰那絕對是西漢的正統。

而此時的更始帝一派勢力的勢頭正勁,更始帝劉玄於更始三年(25年)派遣丞相李松將方望等人擊破。孺子劉嬰在亂軍中被殺。

結束語:

其實孺子嬰是個苦命的娃娃。他被王莽定為皇太子時,他僅僅兩歲,對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他完全是不知道的。

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孺子嬰更是悲催。他被王莽與社會隔絕,使這個苦命娃生生長成了一個白痴。

但就這樣,因為孺子嬰身上的血統,群雄也沒有放過這個形同白痴的人。有人想利用,有人視之為威脅。最後導致孺子嬰死於非命。

孺子劉嬰實在稱得上是最悲催的皇帝。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我覺得是唐宗宗李顯,本來唐中宗李顯只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性。但是武則天為了掌權,先後殺掉了前面的兩個兒子李弘和李炎,最終李顯當上了太子。



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李顯來說卻是災難的開始。當上皇帝后,他並沒有吸取前面兩個哥哥的教訓,而是開始重用自己的人,結果被武則天找一個理由給廢了。好在虎毒不食子,或者是對武則天不成太大的威脅,武則天沒有殺他,只是將他貶到廬陵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



此後十多年李顯一直在這個偏僻的小地方生活。卻整天擔驚受怕,一聽到朝廷裡有使者要來就害怕要上吊自殺,幸虧韋后在一旁勸說才能夠得以倖存下來。這十幾年對李顯來說,實在不是過的什麼好日子。



後來好不容易時來運轉,回去重新當上了太子。但是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長子李重潤由於觸怒武則天被殺。當上皇帝后,另外一個兒子李重俊造反 也被殺,最後自己也被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死。


平安讀歷史


竊以為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中宗李顯,他從“短暫登基-被廢黜-再登基”,期間歷經坎坷,死後還不得安寧,也是有夠悲情的。

皇位:屁股沒坐穩就被廢了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個兒子,於公元683年首次登上皇帝寶座。當時裴炎奉遺詔輔政,武則天是實際話事人。李顯自以為聰明,想借皇后韋氏家族的力量壯大自身,卻口出狂言得罪了裴炎,武則天藉機將他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這一次,李顯只在皇帝寶座上坐了55天。

放逐:心驚膽戰,一度想自殺

李顯被軟禁了十四年,與韋氏相依為命。武則天正式登基後,不時有李唐宗室的人打著”匡復廬陵王“的旗號起兵反對武則天。李顯如履薄冰,深怕武則天過來找自己算賬,他甚至一度想要自殺,幸虧有韋氏勸解,才算捱過了那段日子。

回到皇宮:費盡心思與武后搞關係,夾著尾巴做人

公元698年,武則天想通了,重新把李顯定為皇位接班人,接回了洛陽。學乖了的李顯想盡辦法要與武則天搞好關係,他把兩個女兒永泰公主、安樂公主分別嫁給了武則天的兩位侄孫,想用姻親關係來保護身家性命。沒想到,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因為議論張易之和張昌宗,還是被武則天無情地處死了。

再登基:看著皇后、愛妃給自己戴綠帽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後,重病纏身的武則天被迫將皇位傳給李顯,是為唐中宗。李顯立韋氏為皇后,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准許二人干政。如此盛寵之下,韋氏和上官婉兒卻光明正大地給李顯戴綠帽子,而且還是同一頂——安樂公主的公公武三思。醜聞早已通天,唯有李顯視若無睹,總是熱烈歡迎武三思到宮中串門。期間,兩個兒子李重福、李重俊也死於政變。

盛年暴斃:皇后、妃子、愛女被一鍋端

在位僅五年後,李顯暴斃,一輩子都是傀儡的他連死後也不得安寧。韋氏密謀要效仿武則天,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則迅速發動了一場新的政變,把韋氏、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全部誅殺,過程中還傳出了”李顯系被韋氏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的說法,甚至後來史書上也將此說法作為事實加以記錄。僅剩的兒子李重茂剛繼位沒多久就在政變後被廢除,四年後(公元714年)突然死去,時年20歲。

綜上,李顯作為皇帝的確是有夠悲情的。在歷史上,李顯也算是傳奇了,他被調侃為“六位帝皇丸”:自己是皇帝,父親是唐高宗李治,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兒子是唐殤帝李重茂,侄子是唐玄宗利李隆基,最厲害的是連他媽媽武則天也當過皇帝。“你是皇帝,你全家都是皇帝!”


生猛歷史


但是就我而言,認為他們都不能算是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如何才算是悲催呢?首先這個詞是有戲謔意味的。所以在我看來最悲催的皇帝就該是一個下場很出人意料的皇帝。

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個人,秦武王贏蕩。

要說最悲催的,我覺得就是他了。秦武王上位之後,先是積極外交穩住當時的新君即位的局面,讓諸國不好趁火打劫,等到恢復了正常的秩序之後,秦武王就打算主動進攻、建功立業了,在其在位期間,連橫衛秦,連越制楚,平定蜀亂,設立丞相,疏通河道,築堤修橋。可見他是較有成就遠見的王。

然而就是這麼以為有成就有遠見的帝王,他的死法才是最讓人啼笑皆非的。

我們都知道,武王好武,更是有名的大力士,秦武王四年八月,秦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鼎,結果力有不逮,被自己舉起來的大鼎給砸成重傷,到了晚上就氣絕身亡,年僅23歲。可謂是死的最窩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了。如果當年的秦武王不是因此而死,說不定也不會出現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傳奇了。




野史誌異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是南唐後主李煜所作。作為君王,投降趙光義,被迫北上為奴;臨行前,在宮廷樂隊的沉痛演奏中,流著眼淚,辭別太廟祖宗,告別與他朝夕相處、列隊俯身相送的千百宮娥。

這場景,令人唏噓!那撕心裂肺的悲痛,無與倫比!

李煜,一生追求善良美好的努力付諸東流,無可賴何花落去,中國最悲情的帝王,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