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權力的本質是什麼?

飛龍在天9783


權力從哪裡來?

韓非子曾經說,君主有八種手段,可以富、可以貴、可以貧、可以賤、可以生、可以死等等。

所以權力的直接來源是賞罰。

賞罰的來源則是力量。

擁有力量就擁有權力。

君主的力量,在於對暴力的掌控。

另一方面,要輔之於天命。授命於天,天命所歸。

但有的時候,無法掌控,就會禮崩樂壞。

權力的根本來源在於信仰。

願意追隨,願意跟著走,願意為之赴湯蹈火,願意犧牲。

而要想做到這些,首先要讓人民相信。相信,有多種手段。流於下的,就成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設的局了。好一些的,是利益,更高一些,是事業是壯麗的,正義的而且一定會勝利的。


切問近思3


權力的本質就是統治、管理、支配、佔有、專制、壟斷。


西賊聞之心膽搖


關於權力,《權力的遊戲》有一個著名對白,發生在該劇兩個重要人物之間。御前情報大臣瓦里斯對被臨時授命做代相的提利昂·蘭尼斯特(小惡魔)說了如下這段話:“權力存在於當人們相信它存在的地方。它是一個把戲,如浮影遊牆。一個十分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一個十分碩大之陰影。”政治性的“權力”(power)和純粹的“力量”(force)不同,它既強大又脆弱:權力運轉的每一個瞬間(如某人發出指令而一群人服從時),必定是有一套敘事在支撐著,而這套敘事被抽走之後,再強大的權力也即刻煙消雲散。

瓦里斯又讓提利昂猜一個謎語:三個大人物即一個國王、一個教士和一個富商同在一室,中間站了一個劍手,他們都叫這個劍手殺掉另外兩個人,劍手會殺誰?提利昂認為取決於劍手。瓦里斯指出,如果劍手是最關鍵因素,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假裝認為國王握有至高權力呢?

這個謎語同其關於權力的論斷構成了很好的互文關係:劍手擁有的只是“力量”,在17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筆下的“自然狀態”裡或許最為強大,但在人之群處而形成的共同體裡,“權力”才至關重要。那三個大人物看似都握有極大權力,他們的權力其實是由三套不同的敘事在支撐,劍手會聽誰的命令取決於當時哪套敘事在“政治之牆”上投射出了最碩大的陰影(王冠、神祇或金錢)。而政治哲學(以及政治神學),就是研究支撐權力運轉的那諸種敘事。

《權力的遊戲》裡政治哲學第一課,就是所有的德性、榮譽、虔誠、誓約,都是維持“現實秩序”權力運作的“把戲”之一部分。會玩“權力遊戲”的人,需要讓別人(而非自己)深信這套體系。回到瓦里斯的謎語:國王、教士、富商可能都不相信支撐自身權力背後的敘事,但是必須要讓那個劍手對自己深信,才能指揮他殺死其他兩人。所以,從第一季開始,《權力的遊戲》就把我們帶入到了一個馬基雅維利式“去道德化”的政治世界中:在“權力遊戲”裡,如果沒有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那就只有橫死一條路,不管你實力(力量)有多強。。。







和悅茶道


權力為人民,心中有人民,為人民服務!公開、公正。當官不發財,清正廉潔奉公。


值班了


權力絕不是說一紙公文就能讓你榮辱升遷的某個職務,權力也不是某種讓你實現人生價值的行為快感,權力的實質是看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他人,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


梁杞月


周文王問姜子牙:如何治世?

姜子牙曰:王者之國,使民富。霸者之國,使士富。僅存之國,使大夫富。無道之國,使國富。

——及否?!


涵胖子發


權力是人人為我,權力是敲榨的工具,權力登天之梯!權力要用條文規範,權力卻以道德包裝,權力在財色中腐臭,權力在貪婪中滅亡。


手機用戶冷月無聲


權力的本質是掌握著轄內所有事物的處置權。如果不是靠規則來行使,它必將是散漫的和隨意的。因此,權力缺少監督,必將產生腐敗,不是靠自覺和信仰能遏制的。





竇國書法


本質,何為本質?就是怎麼解讀都無法擺脫,追根朔源的真涵義!

先回答:權力的本質為“權且之力”,也就是暫時的一種力態,是一種動態力。

“權力”主要先看“權”字的解讀:

《說文解字》:“權,黃華木。從木雚(huán)聲。一曰反常。巨員切。”“雚”字有注視獵物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眼睛注視木製稱杆的平衡情況,由此產生衡量輕重的含義。引申表示秤錘。秤錘在秤桿上的位置是暫時的和變化的,由此產生暫時和變通的含義。秤錘的大小,也就是重量標準是由君王決定的,由此產生權利的含義。引申表示權力和勢力的。

權字在字典中的解釋:1、秤錘。2、權衡。 3、權力。 4、權利。 5、有利的形勢。 6、權變;權宜。 7、權且;姑且。 8、又同“顴”

權力:名詞解釋有很多意思,但所有涵義往深處理解的基礎就是“權”字第七條的含義最本質,也就是解讀為“權且之力”,“暫時”的一種力態,當然這裡的“暫時”具備時間的柔性,並不是一定說一剎那。

為何?

因為與“權”有關的解讀都有巨大的彈性,不穩定,極高得動態性。

也就是說“權力”往往是相對的,階段性的,非永久的,最終的本質也就是“暫時”的,所以稱其為“權且之力”應該是最本質的。

你看從古至今,四海內外所有的“權力”形態是不是都是不是穩定的,不長久的?

“權力”從主動者,被動者的界定是辯證的,相對的,但同時具備層次性,和循環型。一切與“權力”相關的主動者,都可能是另一種被動者。這就是“權力”的動態性表現。

就拿我們常態意義上理解的“權力”表現者來說,古代帝王將相,王公大臣,各級理政,宗族家長,商賈東家掌櫃等等,在他們身上的“權力”更迭變換是不是動態的?

有沒有雷打不動的“權力”主動者和被動者?答案是沒有的,就連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都輪轉了無數次。

“權力”的動態本質其實是“權力”自身的一種自我調節,這種調節其實是為了不斷適合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變化,變的更完善,更有活力和進化性。

因為“權力”本身具有的動態屬性才不至於使其日漸衰弱和僵硬老化。

也就是說“權力”的動態性讓其有了更好的適應性。


波瀾碎風寒


“權”來自遠古六千多年前的、牽星術當中的觀天技術,正確觀察天地需要大中至正的“權力”,權力來自“帝王”,科學的“帝王”理論超越了現代所有的認識……,北京天文臺有一個“科博擺”,類似現代的“吊錘”,24小時擺動回到原點,而且永遠擺動!現代科學能解釋嗎?祖先《易經》解釋了……,我們丟掉了這個偉大的自然科學理論,權力來自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