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波士頓大學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築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澳洲大火,非洲蝗災,氣候變化變得越來越恐怖,我們目睹越來越多的相關不安與災難。波士頓大學作為世界名校,給自己設定了更早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他們用建造更環保的建築,為社會貢獻出力量。這個改變,或許不會立竿見影,但是日漸月染,可能波士頓或者別的地方的人們也開始修復環境的笨拙努力。原文來自fastcompany,本文作者Kristin Toussain,原文標題“Boston University is building the city’s largest carbon-neutral, fossil fuel-free building”。

為了實現碳中和,學校建造一座新建築

美國波士頓市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但佔據該市135英畝土地的波士頓大學的目標是到2040年實現碳中和。這座高305英尺(92.964米)的計算和數據科學中心將使用地熱能進行加熱和製冷,並作為該市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個標誌。(編者注: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以下簡稱“BU”)負責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副總裁丹尼斯·卡爾伯格(Dennis Carlberg)解釋說,這並不是因為學校競爭激烈,而是因為如果BU不首先做到這一點,這個城市就不可能及時達成目標。不僅僅是市政建築需要做到碳中和,整個城市也是如此,而BU正指望著在校園建設一座新的建築,來幫助學校和城市實現這一目標。

波士顿大学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筑

KPMB Architects 提供

靠地熱井調節冷熱 從裡到外節能環保

BU新的計算和數據科學中心,由建築公司KPMB Architects設計,將包含一系列的環保倡議。

這座19層的建築將是無碳和無燃料的,沒有連接到大樓的天然氣管道;與之替代的是31個地熱井,每個1500英尺深,將通過地源熱泵交換加熱和冷卻系統。就像冰箱壓縮機把熱量從冰箱裡抽出來一樣,夏天的時候,水會把熱量從建築物裡抽出來,然後在冬天時把來自地球的熱量輸送到建築物裡。

關於該中心的電力系統,將不會直接由可再生能源供電。但南達科他州一個風力發電場產生的可再生能源將會承載該中心的電力負荷。卡爾伯格說,BU在那個風力發電場投資了可再生能源,並認為這比在新英格蘭建造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能產生更大的影響。新英格蘭已經安裝瞭如此多的可再生能源,以至於一個新的風力發電場不太可能取代煤炭的使用。

波士顿大学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筑

KPMB Architects 提供

該建築用偏移堆砌的書堆形狀讓一系列的屋頂梯田和綠色屋頂一路上升,而不僅僅是在頂部才能種植綠化。這一形狀也引發了一些爭議,這座大樓將以305英尺高度成為波士頓大學校園最高的建築,坐落在校園英聯邦大道上,成為主要阻力。卡爾伯格說:“人們對它的外觀有自己的看法--我就不這麼認為了。”

三層玻璃的窗戶系統,可以在冬天保持室內的熱量;而建築物的外部將有固定的陰影,可以在夏季保護建築物的內部不受陽光的影響,這要歸功於百葉窗的對角線和垂直板條。這樣,再加上用水代替空氣來取暖和冷卻的熱能系統,將使建築更加節能。

波士顿大学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筑

KPMB Architects 提供

這棟建築的一層被提升到卡爾伯格所謂的“彈性的高度”,這意味著這座建築比附近查爾斯河可能出現的洪水海拔高度還要高出兩英尺。為了防止海平面上升,這座建築比城市建議的水位高出5英尺。它確實有一個地下室,因為上面的樓層沒有放置機械設備的空間,但是地下室也有能力安裝臨時防洪設施。

氣候友好型的建築 預計是大學社區的新心臟

去年12月,波士頓大學舉行了隆重的破土儀式,不過地熱井已經挖好了。在破土儀式之後,工程將於今年春天開工,以免打擾校園生活。根據學校的情況,這個項目總共將花費2.9億美元。它計劃在2022年開放,屆時將容納學校的數學、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項目。

波士顿大学建了一座“碳中和”的新建筑

KPMB Architects 提供

卡爾伯格認為這座建築將成為BU社區的新心臟,是一個協同合作的聚集地,也是如何在波士頓或其他地方建造氣候友好型建築的一個案例。雖然這種設計現在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新奇,或者說太新穎了,但他希望將來不會這樣——他也同意其他機構從這個劇本中學習。他說:“有很多組織正在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我們的任務是剝開這是如何做到的秘密和什麼是重要的。對我來說,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要盡我們所能,不僅要建造一個無碳、無化石燃料的建築,而且要幫助其他人也這樣做,因為我們沒法獨自做到碳中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