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千億產業鏈“焊花飛揚”——探訪“中國動力谷”

新華社長沙2月26日電 題:千億產業鏈“焊花飛揚”——探訪“中國動力谷”

新華社記者陽建

走進“中國動力谷”湖南株洲,除了早春的暖意,還能深刻感受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千億產業鏈復工復產的火熱。

早在2015年,這裡就已成為我國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軌道交通製造基地,生產了我國軌道交通裝備70%的“大腦”“心臟”“神經系統”,超過70%的零部件可本地配套。

記者探訪發現,這個擔當中國製造“金名片”的產業鏈,面對疫情來襲,出現了可喜的“協同”復工復產勢頭——從“龍頭”國企到中小民企,從主機廠到配套廠,整個產業鏈都已“動”了起來。

身為產業鏈“領頭羊”,中車株機公司從11日啟動復工復產,株洲本部及國內外分公司均開足馬力,全面進入生產階段。目前,所有海內外項目已悉數步入正軌,員工復工率超過90%。

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復工第一天,7000餘名員工返崗,日均安排20餘名試驗人員實施各類重點試驗;在中車株洲電機公司,全速推進南非22E機車、澳大利亞SCT機車、印尼雅萬高鐵等7個主要項目的牽引電機、變壓器生產。

大企業提供防疫物資支持,配套企業解決用工問題,加強疫情期間信息交流,周邊企業共享訂單……軌道交通產業鏈上覆工復產的“默契”達成。

連日來,為主機廠提供配套的九方裝備集團,在接到動車、工程車、齒輪箱等重點項目訂單後,內部聯動排出生產計劃,外部協調可復工相關方並簽訂責任狀,加班加點保障生產穩定開展。

“根據主機廠的項目執行需求,結合當前疫情期間物料、人力等各方面實際,我們優化了部分生產流程,科學合理排班,有效保證了重大項目生產進度。”九方裝備集團董事長周後葵說。

位於株洲高新區的湖南意華交通裝備公司總經理魏寬喜告訴記者,復工復產要“全鏈聯動”,零部件企業也不能拖後腿。目前,已有190人到崗,總體產能恢復80%。“疫情防護要做好,訂單也不能耽誤,我們正在加快節奏生產,因為新訂單源源不斷。”

“湖南省巨安人防工程有限公司缺兩支測溫儀,後續原材料儲備不夠,請求解決。”在株洲高新區駐企聯絡群裡,來自市場監管局的駐企聯絡員劉自強彙報了自己摸排的情況。第二天,除了測溫儀,3000個口罩一併送到了企業,原材料短缺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

為提供“點對點”幫扶,株洲市縣兩級組織部門抽調1.5萬餘名機關幹部到基層一線,其中選派了2202名優秀幹部擔任駐企聯絡員。每天,駐企聯絡員用手機App彙報掌握的信息,市指揮部進行大數據分析,再會商拿出解決措施。

“發展一線也是‘戰疫’前線。”株洲市決策層正在圍繞員工到崗、原料供應、物流暢通等關鍵環節,整合資源針對性解決復工復產困難,不斷增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各大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

據株洲市經信局統計,截至25日,株洲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已復工復產1472家,復工復產率達91.2%。

焊花飛揚的車間裡,一列列動車、磁浮、地鐵,正在組裝、測試、出廠……從“中國動力谷”出發,這些流動的“國家名片”會繼續駛向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