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古到今,保留下的最純正漢人

“華夏”民族,一般就是指從炎黃子孫發源,一直到現在的中華民族。一般來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之後,就叫做漢族或者是華夏。

客家人簡介

我國雖然是五十六個民族,但是漢族占人口的絕大多數。漢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根據考古資料和歷史史書記載,漢族至今也有八千年的歷史。

從古到今,保留下的最純正漢人

在漢朝建立之後,漢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強盛。所以,本國人和外國人,都把華夏人統稱為“漢人”,也有著“漢使”和“漢兵”等一類的稱呼。居住在中原的華夏民族,也就統稱為“漢族”。

然而,在當代中國人的群體中,最純正漢族人就是客家人。客家,又叫做客家民系,人數量高達一個億,說都是古時代正宗的漢語。雖然話語難懂卻是非常好聽。

客家人是具有典型的華夏民族——漢族民系的典型特徵。客家人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影響最深遠、分佈最廣闊的民系之一。“客家”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呢?直到現在為止,學術界也沒有準確又完整地解釋。但是,在字面意義來說,“客家”就是“外來移民”的意思,在字面意義上是非常形象形容了客家人的生活特徵,也就是“客居他鄉”。

從古到今,保留下的最純正漢人

在《辭海》中解釋,大約在四世紀初(西晉末年),在黃河流域生活一部分漢人,由於受著戰亂影響南遷渡江。在九世紀末(唐朝末年)與十三世紀初(南宋末年),也有大批漢人南遷在粵、閩、贛、川——也就是今天南方的福建、廣東、湖南、江西、廣西、臺灣等省和海外。這些南遷的漢人為了與當地土著居民相區別,就自稱自己是“客戶”,也就是“客家”。

客家人南遷的歷史

客家人由北方從南方大規模遷移的歷史,可以分為六次。第一次就是在秦朝,北方漢人遷移在南方的閩、粵、贛這三省的交界之處。起初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派60萬人南征在百越一帶,由閩粵贛直抵達到興寧、海豐二縣界。在七年之後,秦始皇再派五十萬大軍南征五嶺一帶。秦朝滅亡之後,這兩批南下的秦兵就在當地生活,成為第一批客家人。

客家人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應該是在西晉末期的永嘉之亂和東晉時候的五胡亂華。當時,一部分中原人民南遷在閩粵贛邊區。

從古到今,保留下的最純正漢人

客家人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是在唐朝末期的黃巢起義。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生靈塗炭,為了躲避戰亂,北方的漢人也大規模南遷。尤其是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又有南遷的大規模漢人,這一段時期也是客家語的萌發時期。

客家人第四次大規模南遷,就是宋朝南渡和宋朝末期。在宋朝末年,客家人參加了南宋的抗元起義。當抗元起義失敗之後,客家人一路逃亡,南遷到今天的海南島。

客家人第五次大規模南遷,應該是明末清初。當時生活在閩粵贛一帶客家人口數量的增多,再加上滿族人入侵,所以亟需朝著川、湘、桂、臺等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移。

客家人第六次大規模南遷,就是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

當代客家人

如今客家人說的客家話,乃是漢族客家民系的主要使用語言,也是漢語的七大方言之一。客家人的祖輩就是中原漢族,所以客家話也是最純正的漢語,雖然難懂卻是非常好聽。

從古到今,保留下的最純正漢人

目前,全球大約有一億客家人。客家人也保持獨特的傳統生活習慣。客家文化也是南方文化重要內容,尤其是廣東文化一大重要支流。客家人的特徵就是注重合作與團結。所以,客家人一直都是行走在各個地方,能移民在世界各地,在海外也有成功者。所以,客家人也有“東方猶太人”的稱呼。

有人就這麼總結,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那片土上聚居,艱苦創業,一直繁衍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