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社会变革,并不总是人类能动性和决策能力的直接结果。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悠长假期,在家云冥想,来想几个八杆子打不着的问题吧: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这些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源自最近在读的两本书: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 《假如房子会说话》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副标题: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两年前看完后一直念念不忘;

今年看了好盆友推荐的《假如房子会说话》(好友“枫行”推荐,她的头条号请戳: )后,便又想起了前者,便趁着假期饶有兴致的一起读了一次。

两本书的结合,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个事实:如何选择工具,决定了我们被塑造为如何的人,也影响了我们所创造的历史。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让印刷物不再是教会才能拥有的稀罕之物。

许多人在阅读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近视眼。

而眼镜这个东西,本是14世纪早期在意大利比萨出现的——因为当时,只有阅读圣经的修士们才需要使用它。

谁想随着印刷品的普及,这原本专供修士的昂贵物件,却突然如旧时堂前燕一般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柯南:别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

说到印刷机,出生之际也本是为教会服务的。的确,赎罪券的大量印刷,一开始是让教皇赚的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然而,随着圣经同样的大量印刷,过去只能从教士口中听取传道的民众发现:

“好像耶稣说的不是他们那个意思啊,他老人家没让我们给钱啊?”

古登堡的德国老乡马丁路德率先发难,宗教革命由此开始。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马丁路德金三连:我没有;我不是;别找我 。马丁路德:正是在下

这种明明看似毫不相关,而却又神奇且逻辑清晰地被链接起来的现象,书中用一个词来形容:

蜂鸟效应

指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或一连串创新,最终会引发表面看来似乎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的领域内的变革。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说到眼镜,就离不开另一个也是由玻璃衍生出来的奇妙工具——镜子。我们来看看镜子君所带来的绝妙的蜂鸟效应。

当威尼斯玻璃岛,一个工匠试着将水银铺到了玻璃上时,镜子出现了。

不仅皇室贵族们惊叹追捧这个新出现的小玩意,另一群人也因为这个新工具悄悄地变化:

镜子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宝藏,使他们迸发出了创作的灵感,让他们可以用更加真实的方式观察自己,以及身边的世界。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委拉斯凯兹就在多幅画作中加入了镜子,包括他最出名的作品《宫娥》。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宫娥》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宫娥》中镜子特写,艺术史最著名的镜子之一

虽然是一副体现皇室成员的画作,但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玛丽安娜的形象仅仅出现在那块小小的镜子反射中~这是镜子出现在艺术史中最为著名的一次亮相。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然后我们来看看北方佛兰德斯画派号称“人肉打印机”的画家凡·艾克,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镜子特写,放大看,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凡·艾克等佛兰德斯画派的画家运用新出现的眼镜、放大镜等工具来作画,所以他们的油画精细无比,堪比打印。

刚刚提到由于印刷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眼镜行业,竟又跨界间接成就了一个画派,啧啧啧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还有来自芬奇镇的利奥纳多同学(Leonardo da Vinci),这位我们最为熟悉的穿越般的天才,也是对着镜子琢磨出了他代表性的镜象反写字体。

(这里本来想插入达芬奇的代表作《维特鲁威人》,可谁知这幅图被系统判定为“低俗图片”哈哈哈哈,利奥纳多老爷子一定没料到这一出。那我们就看看反写字体的细节吧)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维特鲁威人》手稿中的镜像反写字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达芬奇镜像反写字真迹~作者摄于2020年卢浮宫的达芬奇500周年大展

达芬奇在笔记中写到:要是你想看看自己画作的整体效果...那么你就拿一面镜子来,用它反应真实的物体,然后拿映像和你的画作比对...尤其要研究镜子里的形象。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去佛罗伦萨的朋友都会被屹立百年的圣母百花大教堂那巨大神奇穹顶所震撼,这个穹顶的设计建造者布鲁内莱斯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他也是利用了镜子,发明了直线透视法这一重要的绘画革新技艺。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摄于2018年托斯卡纳之行

镜子当时看起来如此神奇,所以大家进行很多重要活动时都会带着。比如家境不错的朝圣者都会带着镜子去朝拜。

所以在投身印刷术之前,古登堡大哥曾经的创业方案是:制作小镜子贩卖给信徒(笑)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古登堡:如何靠卖镜子月入过万?在线等挺急的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原本只能观察别人的画家,通过镜子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模样,于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自画像。

从丢勒到伦勃朗,从包着耳朵的梵高到粉色的毕加索,再到今日45度举着手机的女孩...

——镜子,原来是我们自拍习惯的开始啊。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丢勒自画像,他是自画像最出名的画家之一

慢慢的,画家开始关注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并将他们的生活展示到了画布上。比如上面凡艾克的画作,描绘的便是一对普通的商人夫妇。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在银行业发达的北方佛兰德斯地区,镜子在商业场景中的运用也进入了画家的眼睛,比如下面这幅《银行家和他的妻子》,描绘了一位银行家与其妻子的日常。

(这幅画现藏于卢浮宫黎塞留馆二层,这里全是有很多北方画派,去卢浮宫千万不要错过)

仔细看桌上的圆凸面镜,就是当时银行家们为了观察店里角落防止盗窃而普遍设置的。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昆汀·马西斯《银行家和他的妻子》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画中桌上的凸面镜特写,镜子中的景象都细致无比

印刷机厂商没有号召大家支持眼镜行业,但是却让我们至今习惯于在鼻梁上架两片厚玻璃片儿;

印刷机也从未质疑过教皇的权威,却让很多人从根本上开始思考,自身与神之间是否需要一个中间商来赚差价;

镜子本身与艺术并无关系,但却不仅间接成就了伟大的画作,还让画家——这个原本为皇亲贵胄或教会提供工匠式服务的“技术工”,更多地注意到了自身和身边的寻常百姓,改变了绘画过去只为宗教及上层意识形态服务的状态。

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到我们被工具这样影响、改变的重要时刻。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如果说《我们如何走到今天》放眼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大事大观,那么《假如房子会说话》就回到了屋子里,着眼于微处,对我们吃喝起眠这些细微习惯,展开了联想。

再举几个例子。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回到亨利八世的宫廷,你会发现当时的第一轮“午餐”在上午10点之前,而第一轮晚餐则在下午4点。

而太阳王路易十四的“dinner”一词,也是指的中午12点钟的一餐。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路易十四:宝宝的dinner在正午

之所以在天黑之前吃完饭,是因为蜡烛非常贵,天黑后老百姓是点不起的。而到了17世纪照明普及(从鲸油蜡烛的普及到电灯的发明),“晚饭”才变得越来越“晚”;

“dinner”这个词,也从几个世纪前“吃得略晚的早餐”这一含义,变成了“中午或下午的一顿饭”,直到现在才意为名副其实的“晚餐”。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说完了晚餐,咱们现代人最重视的早餐呢。

过去,贵族朋友们认为自己是不需要吃早餐的,因为不需要像农民一样早起干活儿啊。(扎心了老铁)

男士们为了表示对早餐的鄙视,就算早上想喝点粥暖暖胃,都不肯坐下,必须边走边喝,

——维多利亚末期的小说中提到“只有无赖才会坐下来喝粥”。

(我端粥的碗微微颤抖)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有钱人的快乐,你真别猜

工业革命后,情况变了。新工具的产生与普及,社会结构也变了,大量的人投入了工业生产,变成了工人。这时候就别矫情了,反正大家都是社畜,早上不吃饱怎么上班啊?

早餐便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盛。

而美食荒漠大英帝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料理:英式早晨全餐“full english breakfast”,其实也就是20世纪后才有的产物。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我在英国西南小镇St.Ive吃的早晨全餐

所以,我们并不是先定下早午晚饭的习惯,然后按照这个时间分配去安排社会生产工作的;而是电灯、工厂、上班这些社会生产中新出现的东西,来为我们制定了这一习惯。

未来,我们的饮食习惯会不会继续变化?也许只有新的工具才知道。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吃完了,我们来聊聊睡~

刚刚说到,在解决照明问题之前,人们的晚饭是在白天吃的。所以在电灯普及之前,大多数人晚上没什么事可以做,就睡得很早。

过去普通人每个晚上的睡眠是分两段的,中间会有1~2小时醒着,通常人们会起来聊聊天,去厨房摸点儿东西吃什么的。

而工业革命后,夜晚变的明亮,可以用来正常社交、看书、跳舞了,人们睡觉的点数越来越晚,分两段的睡眠习惯被打破了,人们才开始睡一整夜的觉。

所以下一次做熬夜冠军的时候,倒是可以安慰自己,只不过是进入了中世纪的睡眠模式,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负罪感了吧。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晚上睡觉时间的早晚,就决定了晚间社交生活的丰富与否。随着不同工具的产生,我们度过漫漫长夜的方式也在变化。

首先出场的,是来自18世纪的沙雕:

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本书介绍了一个叫做“大笑合唱团”的游戏。玩法是最靠近火炉的人先说“哈!”,接着他旁边的人跟着说“哈!”依此类推……竟可以玩一晚上。

#建议参加年度迷惑行为大赏#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进入20世纪,我们有了广播。当时BBC节目在夜间播放,于是英国人会呼朋引伴和家人一起收听。

所以听广播和大笑合唱团的相似处,在于其隐含的社交功能。

但是电视机的出现,改变了客厅每天晚上作为社交皇后的地位,人们开始独立的度过夜晚。

电视这个看似极度现代化的设备,扮演的不过是过去说书人或吟游诗人的角色。我们坐下来看新闻、听人唱歌或说故事,其实和中世纪的大厅没什么区别。

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只要自己和电视就可以完成了,不需要第三方的加入,人们逐渐变得离群索居。

慢慢的,电视也改变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用餐地点从餐厅转移到了客厅。20世纪50年代开始,沙发的扶手的设计尝尝会附有塑料托盘,以方便人们放食物或饮料。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大盘子,没想到吧,城市美国畅销产品

一个冷知识:

所有人都在饭堂使用过的这个小餐盘,其实是在上世纪50年代,伴随着美国电视的普及而发明出来的,它的名字就叫“TV dinner tray”(电视晚餐盘)。

当时作为冷冻食品公司的附送品,打的广告是,加热好冷冻食品后可以用它一次性端到电视机旁边吃边看,于是一度风靡千家万户。


放眼现在,又有多少人每天是对着自己的电脑屏幕才能吃饭呢?(中枪)

所以俗语说得好:“吃饭10分钟,选片1小时啊。”


正如《认知盈余》所摆出的论点:工具虽然没有塑造行为,但工具赋予了我们发生这些行为的可能性。

工具引导、改变着我们的行为,即便是在这生活中最微小的部分——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这些让人恍然大悟的蜂鸟效应,未免剧透,就不一一展开了


社会变革,并不总是我们人类能动性和决策能力的直接结果。

有时,文化创新来自于对各种新技术出乎意料的使用方式。

有时,一种新方法的出现,会在我们的“自然工具箱”中造成一种不利条件或缺陷,迫使我们朝着新的方向出发。

产生新的工具以解决某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发明。


在一个既定的领域内工作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会带来局限。而那些迥异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往往会触发独特又浪漫的碰撞。

如果我们能就像发现工具在属性之外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一样,将不同的领域融通,或许就能看到那些界限之外才可被发现的创意。

正在自拍的你和达芬奇有什么关系?两本有趣的书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