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2020,庚子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瘟疫肆虐,九州寥落。

從春節以來,人們被集體封堵在家,每天盯著手機屏幕,接受著源源不斷的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每一條噩耗。

最初的時候,和身邊大多數朋友一樣,我也總習慣經常性地刷新朋友圈動態,看看又發生了些什麼事,疫情到底又進展到了哪一步。

在感動、振奮、憤怒、低落、悲傷等各種情緒的交織往復中,一天天就這麼匆匆溜過。

正經事,幾乎什麼都沒幹。

當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調整自己的聚焦點,不再刻意、高頻次地刷朋友圈時,我發現,原先無處不在的焦慮也漸漸消退了。

昨天我一個好友在群裡分享了一篇名為《武漢人已經不發朋友圈了》的文章,文中的觀點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靜下來後,突然明白怎麼活了。

的確,儘管疫情仍在持續,但全面復工在即,即便仍宅家的人,也該為自己的心找一個落點了。

生活終將回歸正軌,而你我,當然也要快速找回自己的賽道。

除了每天刷圈,其實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

做到以下三點,也許我們的心態便會很快回歸正軌。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一、選擇性接收信息

現在每天都會出現無數條關於“疫情前線”的消息,讓很多人因為“信息過載”,進而影響了心理狀況。

心理學上有“替代性創傷”一說,指的是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可能間接導致人們出現各種心理異常現象。

信息絕不是越多越好,尤其對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畢竟我們很難第一時間就辨別它的真偽。

在以訛傳訛,人云亦云中,心理自然漸漸超負荷了。

不妨停一停,篩一篩。

每一天,只花半個小時,接受正規渠道的信息,刻意屏蔽別的消息來源,不信謠、不傳謠。

尤其別在睡前刷那些負能量的信息,該睡就睡,第二天醒來,又是全新的一天。

實在視線沒有落點,我推薦你看兩本書。

一本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

烏合之眾》,一本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創作的長篇小說《鼠疫》。

看完這兩本書,你就會發現原來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新鮮事,所有那些正在發生的事,都已經早就發生過了。

比如在小說《鼠疫》裡,醫生一開始的示警完全沒有引起當局的重視,後者更關心的,只是這場疫病到底是不是叫“鼠疫”;

許多人聽信謠傳,口含薄荷片,直接導致藥店脫銷;

因為擔心傳播跳蚤,城裡的貓狗被殘忍捕殺……

這一切,是不是莫名熟悉?

從古到今,變更的只是時代和場景,亙古不變的,是人性。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二、做點對別人有益的事

一名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工人,連夜幹了6天拿到了7000元工資。最後,全部買成牛奶,捐給了醫護人員。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還有網友說自己之前給人打工3個月,不要一分錢工資,只要對方教自己烤冷麵。

學成之後,他在廟會里租了一個攤位,本想趁這個春節好好賺一筆錢。

但現在,他只能看著滿滿兩冰箱的食材,一個人在出租屋裡蒙著頭哭。

但哪怕遇到這樣的事情,哭完之後這小夥子還是滿臉陽光地跑去當志願者,只希望生活早點好起來。

湖北天門的羅先生,發現自家種的白菜被人摘走了幾顆,但每個採坑處都留下了10元到100元不等的現金。

羅先生表示,這不算偷,因為對方給錢了。隨即,他馬上在田地裡豎起了一個價格牌,上面寫著0.1元。

他說,這樣大家就不會不好意思摘了,吃飽了才有力氣一起戰勝病毒。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在這場疫情中,類似上述普通人行善的事,不勝枚舉。

災難當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列夫·托爾斯泰說:竭力履行你的義務,你應該就會知道,你到底有多大價值。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哪怕咱們並非身處一線,竭盡所能做點有益於別人的事,也能獲得內心的安靜與歡愉,消解滿身的焦慮。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三、樂觀一點,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這不是一句雞湯。

正如心理學家彭凱平說:人類天生有一些積極的潛能,充分發揮潛能是人類獨一無二的優勢,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護機制。

最近網上爆出一個小區裡的中年男人,從窗戶探出頭,帶著口罩向周圍鄰居解釋,自己因為炸辣椒炸糊了推窗咳嗽了一陣,結果被鄰居舉報一事。

在對疫情嚴防死守的情勢下,大家如驚弓之鳥,人人自危,但這個男子幽默的解釋還是讓大家不禁暫時忘記了恐懼,開懷一笑,一掃連日陰霾。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其實,相比那些不幸罹患肺炎的同胞,我們這些大多數能安全在家自我隔離的人,已經是天大的幸運。

但你以為在武漢方艙醫院被隔離的病友們,只能每天心情低落地乾瞪眼?

不,他們在一起

演小品呢

囂張的新型冠狀病毒,洶湧來襲。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但英勇的小姐姐,立刻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不認慫,不畏懼,一路追擊病毒。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最終病毒束手就擒,戰役大獲全勝。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評論區的網友留言,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的確,無論身在何種處境,樂觀是我們的本能。

曾憲梓說過: 要永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美好的明天很快就會到來,咱們一起踏實、樂觀一點,靜候春暖花開。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為回饋讀者,我特地準備了一份大禮包:精心蒐集了1000本電子書,包含300本職場類,100本育兒類,100本心理類及500本文學類。私信回覆“我要福利”免費獲取。

“禁足1個月,我終於不再刷朋友圈”:靜下心,方知怎麼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