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書法家、美術家?

怡昕使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舉例說明一下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厲良玉、趙之謙並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後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雲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早期吳昌碩任安東縣令,後來辭職,每日做詩,刻印,上海商界、金融界推介吳昌碩的書畫金石藝術,使其名聲大振。

第二個,從青樓走出來的畫家,潘玉良。

1895年 潘玉良原名陳秀清,生於6月14日,江蘇揚州人。後改姓名為張玉良。

1919年入上海美專學畫。1921年考入中法大學,1923年考取巴黎國立藝術學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1928年回國後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國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

第三,劉惠民先生,從開始學習繪畫到被人認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他告訴說:“真的想繪畫的話,四年多吧。”

創作中的傳奇書畫家劉惠民

看到我一臉的詫異,他又告訴我說:“學習繪畫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困難往往都是自己心裡想出來的。用四年多的學習繪畫時間是足夠了,別說是被一般人認可,就是成為繪畫大師,四年多的時間也夠了,關鍵是看你怎麼學。”

劉惠民先生花鳥畫畫作品

劉惠民先生給我舉了齊白石先生當年學畫的例子,他說:“齊白石先生開始學畫的時候是20多歲,當時他是個木匠,每天要做工,一天到晚做木工活很累的,每天抽出一個小時來練習畫畫就算是多的了,這樣算來到35歲時按15年,每年按365天,每天一小時計算下來就是15*365=547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228天。

劉惠民先生《牡丹圖》

從36歲到50歲又15年,每年按兩小時算合成456天。從51到63歲到北平藝專成為國畫系教授是13年的時間,每天按5小時計算是13*365*5=23725小時,除以24就算合成989天,天數加在一起就是228+456+989=1673天,1673除以365等於4.58,就是4年多的時間。

老耘先生作品《蘭石圖》

劉老耘先生的這一段話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習一樣東西,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做著別的事情或猶豫徘徊,真正按照既定方案堅持走下去的人是不多的。我回想我原來定好的計劃用多少時間畫畫的,可是人不可能脫離生活環境獨自生活在空中,每次一到有人的地方回到家裡,就被周圍的人或事幹擾而把時間都消耗掉了。

老耘先生作品

看來要想快速地走向成功,必要要安下心來,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而且必須要有毅力、能堅持,這樣進步就會快。要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無論做什麼事都很難成功。

劉老耘先生還告訴我,學畫畫的同時還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學習。

劉老耘先生作品《蝦趣圖》

第一,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等方面的修養,特別是詩詞等。他說畫面的內容一定要有趣味,而好的詩詞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語言簡練而富含深意,文化修養高的人的畫往往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好的畫往往具有詩意。

老耘先生書法

第二,要研究我國的繪畫歷史。像黃賓虹先生、傅抱石先生等都是在先研究中國的繪畫歷史的基礎上走上繪畫大師的道路的,也就是先對我國的繪畫的來龍去脈先搞清楚,再去學畫畫心裡就會在方向和方法上做到心中有數。實際開始動筆練習時還要多學習前輩大師的作品和理論。

芥子園畫譜插圖

有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就像在黑夜裡航行要依靠前方有指路的燈塔一樣。初入門可以先練習《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先生等很多前輩都是從這本《芥子園畫譜》開始的,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再臨習其他喜歡的大師的作品。

齊白石先生作品《荷花》

最後劉惠民先生還告訴我學習繪畫除了理論聯繫實際以外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等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大膽創新才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大師的。

傅抱石先生山水畫作品

老耘先生和李苦禪先生是朋友,

劉惠民先生當年曾經李苦禪先生到北京拜見過齊白石先生,就書畫問題進行過一段時間的探討。但劉惠民先生一生孤傲不願留在北京。傳奇一生卻不求聞達,甘願大隱於民間,詩、書、畫、醫術、武術樣樣精通……每當想起這些劉先生這些教誨就不由然而生起懷念之情,為了表示對劉惠民先生也就是人稱書畫奇才的劉老耘先生的懷念和敬意,特此把先生當年傳授給我的這些學習繪畫的寶貴經驗和大家共享。

老耘先生花鳥畫作品

正確的方法加上力排干擾,靜心學習,學好繪畫應該不會太久,祝願大家早日成功!






圈子的生活


要成為書法家,一是要有一定的天賦,二要的是勤奮。舉個例子,像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開始的時候,繪畫很好,書法不好,受人詬病,後發奮苦練,臨池不斷,終成大家。元代大家趙子昂,更是了得,二十多歲就已成名,但仍臨池不斷,終成書法史上又一座豐碑。


西席文化


一點書法繪畫的基礎都沒有,能否成為一個美術家或者是書法家?

這個問題關鍵是看你是誰。

宋朝還有非常了不起的三個人物,就是一門三父子蘇東坡的一家子,家主蘇洵,相傳他27歲時才開始發奮讀書,幾次應考,但都名落孫山。一些人對他冷嘲熱諷,但他沒有灰心,而是閉門苦讀,終於通六經百家之說,並因散文的極高成就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奇葩遲開,大器晚成”。

齊白石,在二十七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篆刻,耗費了他很大的心力,弄得到處都是水和泥,最終成就了他一手好篆刻。五十七歲的時候,在京城租房住下,開始了自己歷經十年的“衰年變法”,在經歷十年的磨礪之後,他終於成為內外兼修的集大成者,90歲的時候天下無人不知。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摩西奶奶,76歲開始作畫,80歲舉辦個展,100歲啟蒙了渡邊淳一,1000餘幅作品給無數年輕人帶來最純淨的心靈啟迪。

以上三個人是勵志的代表,是成功的典範。他們的事例說明一個事實,成功沒有早晚,勤奮沒有遲早。

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意志,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決心和艱苦的付出,這些條件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在繪畫領域還需要有相當的天賦或者是特別的熱愛和專注。

許多人總是哀嘆自己學習某種技能總是太晚了或者太遲了,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的一種託辭、藉口。而我們常人最容易為自己找的就是藉口,最難以做到的就是堅持,所以儘管下了無數的決心,但能夠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兩個月,一兩年,三五年的都鳳毛麟角,此外,普通人不容易取得大成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功利性太強,一旦發現自己進步太慢或者是沒有收穫的話,就很容易放棄。

所以,世界上成功的人總是極少數,能在技能、藝術上成功的人一定是具有極大毅力的人,但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的比例往往是鳳毛麟角。

所以說,你想不想成為一個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那麼首先你要問一問自己是否具備這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以外的東西。你也不用去考慮自己經過了多少努力,會不會成為空想或者是白費力氣,如果你的目標就是書法家或者是美術家,即使達不到別人認可的那種高度,但是如果你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那麼一定會達到你自己認為的那種高度。


素心明月


這就是做黃樑美夢!凡事都有過程,如果你一點基礎都沒有倒是不怕,只要勤學苦練,悟性好還是能寫好字,想要成為書法家必須具備的特質就多了,仁義禮智信你的好好學習!當然目前教你個方法,就是從臨古帖開始:後續!










止兒文學


你好,我是秋山,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來講,書法和繪畫都非一日之功,要想有一番成就。首先要經過大量的臨帖,然後對書法家的生平和對各個時期書畫風格進行細緻的瞭解,至少要有十幾年的堅持。有師傅帶的話可能要進步快一些,但俗話說的好啊!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我覺得每天至少練習3個小時雷打不動的進行堅持。我覺得幾年之後水平可以了可以試著去書法家協會考核證書!有了證書就可以跟著裡面老師進行學習交流,算是開闢了另一片學習交流的機會。繪畫的話和我說的書法其實差不多也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畫,梵高就是長期的堅持再加上自己的風格成就了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博主有所幫助!


序風居士


沒有這種假設。書法和美術都屬於顯像哲學範疇的造型藝術,基本上需要內心對其的喜愛。喜愛就會動手動腦動心,連愛都不懂,哪裡會動心!一如戀愛一樣,她是誰不重要,她讓你鍾情、很重要。[愛慕]



君幸賞


幾乎沒可能性,首先想成為美術家藝術家不僅需要有面壁十年數十年的磨練,更需要天賦,如果沒天賦終其一生也難有成,至於偶聞60老婦從沒學過書畫,偶然提筆一鳴驚人,這種事只能是傳說,十幾億人中也很難見到一二。








王二木的畫


其實每個人生來都是一點書法繪畫基礎都沒有,倘若對象是個10歲孩童你會覺得可能,對於過了學習能力最佳期的人而言,也不是沒有可能,看似不在同一起跑線,但終點是一致的!不恰當的猶如龜兔賽跑,又不恰當的猶如笨鳥先飛,又或者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從小不努力,真不及50歲學到老。一點基礎沒有,看於何人。有太多領域老年得志!所以以前沒有做過的,你未必比別人差!努力還是有可能。



幾畝曉園


這個問題好像也反映出來當今書畫界的存在的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隨便拿起毛筆在寫幾個漢字,隨便塗鴉幾筆就自稱或者被吹捧為書法家,畫家,並且同時又是這個協會那個協會的會員,理事,常務理事,院長、副院長。

所以這裡基於上面的提問和存在的問題,首先應該做一個區分:

第一,是否只是想要一些頭銜,知名度而成為有名無實的藝術家,能夠達到最終獲利獲益的目的?如果這樣的話我認為是可以的,只需要動用社會關係,托熟人花花錢解決一下,而不需要有什麼書畫的基礎。但是冷靜思考一下,這樣會長遠嗎?能經的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嗎?肯定不能,這個不是真正的喜歡藝術。只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包裝而已,包裝被打開,裡面什麼都沒有!

第二,如果一點書畫基礎都沒有要成為實質意義上的書法家、美術家,那自然是不可能的,首先從命題來說就自相矛盾了,那就不是書法家美術家的概念了,可能只是藝術愛好者而已。任何一個書法家美術家都是經過了漫長的學習探索的過程才能夠成家,絕不冰瀑三尺非一日之寒,從藝術愛好者,或者說藝術小白到藝術家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

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藝術家首先就必須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打基礎、學前人的過程,上到歷代名家大師,下到當今多數美協會員,都經歷了這麼一個漫長的歷練的過程,他們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口傳心授,他們到山間,到樹林,到農田去寫生採風,他們師古人,師自然,師造化而能得其神髓,最終稱得上藝術家的名號。

正如我前幾天看中央電視臺拍攝播出的《百年巨匠-石魯篇》提到一句話,真正的藝術家是用作品照亮名字,而不是用名字照亮作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槐庵


只要堅定信念,筆耕不輟,什麼時候都不晚!

黃公望,五十歲才學畫,活到了85歲,畫的《富春山居圖》成為畫史上的一座豐碑,後人再難望其項背!

金農五十開始繪畫,六十開始畫竹子,成為揚州八怪的一員。

齊白石也不例外,他十五歲時開始練習雕刻,到了二十七歲才跟胡自倬學畫,終成為一代大家。

丁輔之,近代書畫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46歲開始學畫,無師自通,也學有所成。

再舉一個國外的例子:

美國傳奇人物摩西。75歲才開始學繪畫,80歲的時候她在紐約舉辦了個人首次畫展,引起轟動。摩西活了101歲,在最後25年的藝術生涯中留下1600多幅作品,成為美國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

成為大家的基本路徑:寫生、臨摹、拜師、悟道

縱觀所有有成就的書法家或者畫家,個人有個人的緣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機緣,成就各不相同。但成功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門徑,可以掌握和實踐的,通常方法就三條:寫生、臨摹、拜師。通過大量日常的訓練,熟練掌握這門藝術的門徑,並通過老師的指導,找到適合自我性格的表達方式。

這是一條吃苦的路,沒有什麼偷懶的地方,下多少工夫就在作品上就體現出多少成分。其中臨摹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可以讓你與那些大師直接對話,是學習最直接的方式,這一步可以讓你站在巨人的肩上。特別是當你沒有辦法找到名師的時候,這一步就尤為關鍵。

當你達到一定水平後,要想有更高的成就,則由你自身的格局和審美高度來決定,這就涉及到所謂“外”之技。在書畫方面就是你個人內在人文素養的水準以及自身修養的程度。

這方面的提升通常也是三條:閱讀、行走、悟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人生格局提升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悟道,則是高手與大師之間的區別。悟道是個人的人生經驗、經歷與天地真理之間的對應,是對事物本源的探究,是對生命的體悟。所有的大師都是自然不自然的走到這一條路上,這條路需要你放下名利,放下執著,對自己內在本性和外在覺識進行思考,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