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買東西講價,你會覺得尷尬嗎?為什麼?

BeaNSider


當你心裡覺得買東西不好意思開口覺得講價尷尬時其實一是因為不自信,二是沒經驗,三是你沒有意識到其實標價和成本之間有較大的空間。

一說不自信,買東西講價從來不是一個丟人的事情,並不代表你斤斤計較或者囊中羞澀,舉個例子,建築公司在承包工程建設的時候一定會為單價多幾毛錢而努力爭取,要知道那些建築公司基本上是土豪般的存在。又比如當你到普通服裝店買衣服的時候,如果你不講價而直接付錢,裡面的導購員服務員大概率只會覺得你是個傻子。只有在奢侈品店裡你不問價格直接刷卡才會有可能被人當作成功人士。

二說沒經驗,或許你家庭條件不錯,幾乎沒必要在買普通東西的時候講價,從來沒有過討價還價的經驗,這也是正常的,但其實講價還價是一種態度,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買東西的時候追求的是性價比,而講價正是估量性價比的過程,你不一定非要說在講價的時候能砍多少價,但你一定要嘗試。因為這是少有的鍛鍊你交涉能力的機會。

三說標價和成本之間的利潤空間,賣東西的人當他去買東西的時候其實自己心裡就有一個秤,他們也是最喜歡講價最能講價的人群,因為作為內行他們知道其中的門道,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白白浪費,而像我們普通人如果不講價就好比是完全的待宰羔羊。

總之,絕大部分的講價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它可以讓你買到高性價比的東西,可以鍛鍊你的交涉能力,可以培養你的生活能力等。


TA同學


你好!

講價不尷尬,但是要分情況。記得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經常帶他去超市,每次他都高高興興的挑選著玩具和零食,然後拉著我去收銀臺結賬。有一次我帶他去服裝城,給他選了一雙鞋要280元,我想著講講價吧,就跟賣家說:“優惠點可以嗎”?賣家說那減30元吧!250!這時一個聲音傳了出來,躲在我身後的兒子弱弱的說著。我和賣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最後200元成交了。離開那裡兒子問我為什麼要少給阿姨錢?我告訴他這就是買賣就是賣家想多賣錢會把價格標高些,買家想少出錢所以雙方就要議價,通過討價還價最後達到一個相對都平衡點雙方都滿意的價格。兒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出了商場,路邊坐著一位老奶奶大概七十多歲在那兒賣鞋墊,走到很前老奶奶跟我說買雙鞋墊吧我自己做的,三塊錢一雙。我蹲下來說我要四付吧,兩付28的,兩付42的。說完給了老奶奶20元說不用找了,然後帶上兒子走了。兒子納悶的問我為什麼不和老奶奶講價了,我告訴他老奶奶本身要價就挺公道不需要講價了。而且怎麼大年紀了還自力更生太不容易了,所以不但不能講價而且還要幫助她。兒子說媽媽我懂了。所以說講價也分情況,這個時候講價就有點尷尬了。



寧1


看什麼場合了,有一次我跟我河南的舍友去超市買東西,她居然要我去講價,笑死我了,大家應該都知道的超市講價不了的,我跟她說人家只是店員做不了主,她還執意要講價,這個小傻子,笑死我了哈哈哈哈,講價的話我自己一個人不太敢,有朋友一起的話就特別能講了。


佩奇想賺辣條錢


買東西講價,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

大約三十年前,還是計劃經濟,沒有講價的說法,你說是啥價就啥價,愛買不買。

大約近二十多年,推行市場經濟,買東西有了選擇,自由市場,該砍價就砍價,決不手軟。但是,前些年買藥是不講價的,否則,會被嘲笑“哪個興的買藥還講價嘛”。

大約近幾年,買約也可以講價了,但醫院賣藥是不講價的。

自由市場很多商品都可以講價,買的沒有賣的精,賣家定價時預料到要講價,一般在最低賣價上上浮一定比例,少則一二成,多則五成甚至翻番。

買家不講價,賣家多賺錢,還暗自嘲笑“傻逼”。

某些商品,不僅講價,還要毛起砍價,比如服裝類商品,有人總結為“喊得野,攔腰撇”。有的服裝,攔腰撇也沒砍到底,你說這價格問題水深不水深!

買東西,能講價則講價,沒有什麼尷尬的。賣家給最低承受價,買家出最高承受價,二者一致,Ok,成交!


喜陽羊


我曾親眼目睹大人們買東西討價還價的尷尬,聲音震天尊嚴盡失,還把賣家搞得很難堪,最終不歡而散。我享受在普遍價格範圍內不討價還價帶來的平和,商家全心給你的最好的服務,建立在互信之上的談話甚至收穫出乎意料的友誼。大人們總說我傻,說我放棄了作為消費者的權利,我個人覺得看買什麼,如果日常東西也是可以適當還到市場價,



我敬曾經的往事一杯酒


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記憶,中國人銷售和銷費習慣註定了銷售時定的有銷售價,直接導致了購買物品時的銷費者也會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購買物品的時候隨口就會講價格是否便宜點、價格最低多少錢等等的話題。之前跟父母之間的代溝也是有的,比如20年前跟母親一塊買菜的時候,她也會習慣性的問一句:“這菜便宜點怎麼賣“?當我聽到後,我會跟母親說:”咱們又不是買幾十斤,跟人家搞什麼價呀"!記得前兩年前的一天,到菜市場找正在買菜的母親,我主動上前跟攤主說:“這菜怎麼賣那麼貴,便宜點兒嘛”!我母親卻笑著講:“搞什麼價嘛,你又不買一噸”!攤主、我和母親都笑了!


G舒桐


這個問題我的感覺是買東西講價很正常,不會尷尬。自古以來買賣中有買有賣,覺得價高問問便宜點很正常,不是說你問了就會被人看低一等或是怎樣!甚至有的時候,你不講價別人才覺得奇怪,這得是多麼財大氣粗才隨手買,喜歡就花啊……

其次,每個人對商品價值的認識不一樣,你喜歡的東西再貴也覺得值得,你不喜歡的再便宜也不會去買。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中是各種需要計算成本的,水電開銷、孩子教育投資、老人健康關照、車子加油保養等這些硬開銷已經讓家中財力會感到一定的壓力,所以在一些日常消費行為中想用更低的價格買到需要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一個心理狀態,也是購買過程中最好的結果。

再說,現在不是所有商家都那麼良心,自己多加點賣給消費者個高價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那麼問題來了:允許他們加價售賣,為什麼不允許我們壓價低買?這個過程中不能只是賣家得利我們買家他說多少就掏多少吧?這樣的購物交易也是不平等的。

最後,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是和個人性格脾氣有關,有的人張不開這個嘴,覺得不好意思也好、感覺尷尬也罷,反正就是抹不開那個面兒,好像生怕被別人拒絕自己丟人似的。這樣也好辦,你要實在不喜歡講價,那就貨比三家,把你需要買的東西多看幾家,選擇一個價格最合適的去直接掏錢買,這種方法不會讓你覺得為難,可能更適合你!

其實,生活中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就好,不要過多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生活起來可能會更輕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荷馬和詩


大家好,我是張小魚,很榮幸受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情況一、如果只是購買一些日常用品,金額不大的話,一般是不必要講價的,因為空間利潤小。

情況二、如果是商品價格高的,或者採購數量大的,那就很有必要講價了,按理來說,商家會太高價格再打折銷售,以便吸引顧客。

對於情況二,商家太高價格目的就是讓你砍價,如果不去講價,那不是白白損失了?

有些人覺得講價會尷尬,特別是年輕人,如果旁邊有女生就更尷尬了。但是如果是上述第二種情況,很有必要去講價的時候,你會覺得我講價是沒有毛病的,自然也就不存在尷尬了。


張小魚在唱歌


不會,買東西講價,我覺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主要有以下一些理由:

1、買東西講價,我覺得是對自己的金錢負責,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俗話說,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我們掙錢也不容易,那為什麼在買東西時候,講價會覺得尷尬呢?用自己的錢,買自己覺得物美價廉的東西,這不是很好嘛?

2、覺得尷尬的人,也許是比較愛面子的人,或者比較喜歡打腫臉來充胖子的人。其實,個人覺得,在買東西進行講價,並不存在面子丟失的問題,因為有個關鍵的點大家要明白,就是面子其實自己給的,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努力去爭取的,

3、買東西講價,我覺得是一種較好的內在素質,是中華傳統美德節約的體現,買東西講價,不是說不買,而是希望用較少的錢買同樣的東西,把剩下的錢可以去用來做其他事上,這難道不好嗎?誰敢說有時候沒有一個應急的時候,那如果從不講價,別人喊多少就是多少,那以後形成了習慣,花錢不注意,那以後自己需要用錢時候,就會發現沒錢時候的痛苦了。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買東西講價,不是一件尷尬的事,大家覺得呢?





奮鬥中的伢子


不會尷尬,且不說人之本性,從經濟學角度考慮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是在購買消費時,讓我們手中的消費剩餘有效擴大的一種方式,畢竟誰都不希望多花錢,在知道了價格裡面的水分之後,自然希望講講價,以提高商品的性價比,所謂花盡可能少的錢,買自己合意的商品。

我們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在很多貿易市場、批發市場或者小商場及專櫃等等地方,都是可以講價的,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個地區都是普遍存在的,如果講價講好了,可以在購物時省下很多錢,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學會很好的講價技巧。相反,如果我們不會砍價或者不好意思砍價,可能就會多花很多“冤枉”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