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蚌埠開通就業直通車為企業解決“用工荒”

記者 靳瑾

隨著復工企業的增加,復產步伐的加快,用工成為重中之重。疫情當前,蚌埠市開通就業直通車,通過網絡招聘、精準對接,為企業解決“用工荒”,尤其鼓勵被疫情絆住外出腳步的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多措並舉,讓勞動者看到家鄉職場的好風景。

點到點精準對接

多措留人

小賈是土生土長的沫河口鎮人,以前一直在廣州打工。受疫情影響,小賈大年初六回廣州的計劃受阻,只能窩在家裡等復工。2月10日,在家裡百無聊賴的小賈意外接到電話,問他是否願意去沫河口工業園區工作。“計件工資,每月四千保底,幹得好能到六千。守在家門口費用低,又安心。”2月24日上午,正在安徽迅啟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忙碌的小賈對新工作很滿意。與小賈一同入職該公司的,一共有40多名新員工。

疫情期間,我市還採取集中編排發車、“一車一策”送達務工企業,以“點對點、一站式”來實現“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的安全直達運送,為勞動者創造更佳的工作環境,從細節彰顯家鄉的貼心周到。

春節過後,越來越多人停下外出的腳步,在家鄉職場找到了新位置。為了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市縣區人社部門早早摸排轄區內復工復產企業缺工情況、計劃招聘人數、招聘工種、薪酬待遇等崗位需求信息,並通過網絡、媒體、短信等廣泛發佈。“工作不用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請登錄市人社局官網,海量崗位等您選擇。”不久前,我市300多萬名手機用戶都收到了這條短信,提醒別錯過身邊的就業機會;市人社局官網、安徽公共招聘網也設置了招聘專區,每天動態更新實名招聘信息,目前已為全市近400家企業發佈崗位需求信息3萬餘個,點擊量近20萬次,成為疫情期間的掌上就業大廳。

與此同時,鄉鎮、村居的工作人員也主動走出去,收集轄區內返鄉人員的就業意願、返崗計劃等信息後輸入招工平臺,供企業在線選擇,減少務工人員盲目流動。

政策槓桿發揮作用

力挺企業

非常時期,政策槓桿起到了關鍵作用。“春節後是企業‘用工荒’的高發期。疫情影響了人員流動,我們趁機穩住企業、留住人才。”市人社局局長林國立介紹,春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市陸續制訂出臺了多項政策,包括對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平臺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介紹返鄉人員在本市企業就業的,按照穩定就業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給予400元/人、800元/人、1200元/人的獎勵;對在疫情防控期間新增就業崗位的中小微企業,根據新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人員數量,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對在疫情防控期間保持正常生產、積極採取措施穩定職工隊伍的規上工業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

“政策涵蓋了基層平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業,既考慮了穩定企業現有就業崗位存量,也考慮到了擴大就業崗位的增量。”林國立介紹。

就業是民生之本,企業則是就業的載體。為了幫助企業渡過暫時的難關,從今年2月起,我市免徵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免徵期限不超過5個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的單位繳費部分則減半徵收,期限不超過3個月。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還可以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但不得超過6個月。“緩繳和減免社保費不會影響今後的待遇享受。”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員工對此不必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