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每座城市、每個村落、每條街道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人覺得,地名不過是一個方位名詞、一個地理座標,但實際上,每個流傳至今的地名都凝聚著濃厚的文化氣韻和歷史積澱,它伴隨和見證著一個地域的誕生、發展和變遷,是本土文化的載體與傳承。

走在泰安的大街上,常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街名,通天街、擂鼓石大街……泰安,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每一條街名的背後,也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1、通 天 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1943年的通天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現在的通天街


通天街,曾被稱為“中山街”。《泰安縣誌》中曾被稱為景巖街。取《詩經》“泰山岩巖,魯邦所瞻”之意。自通天街北行,穿岱廟,過岱宗坊可直達南天門,故在清末被稱之為通天街。1928年,改稱中山街。1938年,改為新民街。1949年,又複名為通天街。“文革”時期曾被改為躍進街。1981年改回通天街。由於原來的街道低矮破落,1984年通天街拓寬改造。

2、擂鼓石大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擂鼓石大街上的擂鼓石


擂鼓石大街“因石得名”。據史料記載,西漢末年,赤眉軍駐天勝寨,嵩裡山為前哨,發現敵情約定以舉火為號,中間擂鼓以便上報天勝寨的赤眉軍。因鼓在一巨石旁,該石被叫為擂鼓石,路也因石得名。

3、東 嶽 大 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早期東嶽大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現在東嶽大街


東嶽大街——泰安最長的街道,最初,東嶽大街僅指石化賓館到青年路一段;青年路口至虎山路口段名為昇平大街;虎山路口至小井轉盤一段名為迎暄大街;石化賓館至界首一段為迎賓大道。一街四名,源於歷史上東嶽大街是從中間向兩頭擴建,每擴建一段就新添加一個名字。2011年,東嶽大街結束有四個版本的命名,成為貫穿泰城東西的主幹道,西起界首,東至小井轉盤道路統一被命名為東嶽大街。

4、校 場 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校場街北頭正對著山東農大南門


校場街,因清雍正年間,此地為泰安營練兵教場得名。北起岱宗大街,正對山東農業大學南門,經東嶽大街、財源大街,南至靈山大街。原名為教場街,1992年改為今名。1984年,拓寬岱宗大街至財東街段,1991年,開通至財源街,1992年,全路貫通。

5、長 城 路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北起東嶽大街的長城路


長城路,因齊長城得名,原為104國道的一段。1990年拓寬修建,立交橋以北曾被稱為貨場東路,1992年6月延伸了此路,因齊長城,改名為長城路。長城路北起東嶽大街西段,跨越津浦鐵路、粥店立交橋,南至高新區。

6、財 源 大 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中百大廈附近是財源街最繁華的路段

財源大街,因山東財政廳得名。抗戰時期,山東財政廳搬遷至泰安,就在財西街辦公,因此得名“財政廳街”,後來依據財政廳辦公的場所衍生出“財西街”“財東街”和“財源街”。

7、青 年 路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青年路是一條浪漫的梧桐路

青年路,每個城市幾乎都有一條青年路,是為紀念青年勞動者的路。1957年,岱廟西城牆填平護城河而得到一條土路,北段原為舊城牆基,中段為舊街巷。1958年5月4日,泰安地區政府發動青年義務勞動,將土路進一步修整,變為平坦的大道,此路故被命名為“青年路”。 泰城老建築如有聖公會、一中教學樓、基督教堂等多聚集於此,也足以看出此地段在百年以前就是泰城的核心位置。

8、龍 潭 路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龍潭路

龍潭路,泰安南北方向最長的一條路,因北向正對泰山黑龍潭而得名。北起環山路,正對天外村進山口,向南一直延伸至高新區,南北貫穿整個泰安市。

9、環 山 路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美麗的環山路


環山路,泰安最年輕的主幹道。2008年8月6日開工建設,2010年9月29日實現全線貫通通車。2011年11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該獎項是國家建築質量的最高獎項。環山路就像一根漂亮的項鍊,將泰山的桃花峪、天外村、紅門、天燭峰四大景區連為一體,是泰山的保護線、重要的旅遊線,也是一條向世界展示泰安形象的名片式景觀大道。

10、仰聖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泰安古城自清乾隆年間後,東門叫迎暄門、西門叫嶽晏門、南門叫泰安門、北門叫仰聖門。唯有西門(嶽晏門)和北門(仰聖門)最大。

從老照片和史料看,北門“仰聖門”的建築跟現在岱廟北門後載門的城門樓很相似。仰聖門明朝叫登封門,清朝改成仰聖門。仰聖門的準確位置是現在的岱北市場西頭向北、傅公街南路口這個地方。古人講風水,南門和北門不能開在一條直線上,也就是說不能開在“龍脊”中軸線上。泰城的南門正對遙參亭及岱廟南門,北門就要稍微向東,這就是仰聖門的原因。仰聖門向南這一段叫北門裡。仰聖門正衝著仰聖街。

仰聖街因位於仰聖門而得名。原來仰聖街這片地方也叫岱東,就是岱廟城牆東側。古時的仰聖街是非常繁華的,各種商家店鋪林立經營買賣繁榮。仰聖街是泰安古城有名的老街巷之一。

11、傅公街


泰安的這些街道,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仰聖門外泰安人叫北門外,是傅公街。傅公街北起岱宗大街,南至岱廟北路,與仰聖門、仰聖街相連。據《泰安文化通覽》記載:清代以前(北門)仰聖門外較為偏僻,和泰城的其他三門關相比較為荒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振邦任泰安知州後在此創建房舍,招募流亡民眾,恢復生產,發展商業、手工業,不幾年此處物產豐盈、人口增多,呈現出了繁榮景象。解決了自明清交替之際,戰亂頻繁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知縣傅振邦卸任後寓居泰城,人民感激他,便把北門安置流民的地方稱為“傅公街”,以志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