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剛結婚的時候,她的身上每天都充滿自信,換上最好看的衣服,化著精緻的妝,容光煥發自信滿滿出門上班。和丈夫正是甜蜜恩愛、你儂我儂的時候,丈夫會記得她的愛好,給她準備豐盛的早餐,下班之後,她會去附近的超市買菜做飯,然後等丈夫回來一起吃飯,飯後,丈夫洗碗,她會切些水果待會和丈夫看電視的時候吃。到點洗澡上床睡覺,她覺得,這大概就是最幸福的生活。

週末的時候,她有時丈夫會出門約會,吃飯逛街看電影,去網紅景點拍照打卡;有時候會和閨蜜美容美甲下午茶;有時候還會給自己報一個興趣愛好班,一上就幾個月,充實滿足又快樂。她覺得,這大概是生活最美的樣子。

享受完兩個人的世界,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有意義,她和丈夫準備要個孩子。孩子來得很快,某一天,她看到試紙裡的兩條紅色的槓,她有點焦慮迷茫,這就懷孕了。為了穩妥起見,她約了明天去醫院做檢查。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醫生說,要先做個b超,看一下胎兒的生長情況,排除宮外孕的可能。

她的心裡咯噔了一下,開始有點慌張,好在b超結果現實正常,她把懷孕的好消息告訴了在異地的丈夫。丈夫很開心,第二天就給她快遞了很多補營養的食物。

她開始給自己換護膚品,篩查孕婦的禁忌,購買懷孕的書籍,下各種涉及懷孕的app,害怕自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會對孩子做出難以磨滅的影響。

懷孕似乎變成了她一個人的事,喜悅過後,丈夫的生活作息沒有絲毫改變。她卻因為懷孕的關係,從第六週就開始各種嘔吐,吃完吐,不吃也吐,每天一回到家就是躺在床上不想動,可是睡也睡不著,有時候腳腫得都不能下床走路。

她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總是動不動就大聲嚷嚷,妝也不化了,每天草草出門上班,性子變得敏感易哭易怒,變得不像她自己。

等孩子生出來就好了,再忍忍。她對著鏡子裡的自己這麼說。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懷胎十月,孩子終於呱呱墜地,產房裡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都很關心這初生的生命,孩子一笑,她便也跟著笑,糟心的懷孕生活終於結束了,終於可以歇息一段時間了。

為了做個十全十美的母親,你開始看各種app推送的嬰兒發育指標,身高多少釐米,體重多少,什麼時候會笑什麼時候會翻身會說話會爬會走路……

每個新手媽媽的背後都難免有個愛操心的奶奶,孩子還小,奶奶讓她要帶著睡覺,孩子那麼瘦,奶奶說再給她吃多點;即使孩子的臉都熱到紅撲撲,奶奶還是會擔心孩子會冷到,需她要穿多點衣服……不是她不想和奶奶堅持己見,可是奶奶不是以我帶過孩子比你懂得多,就是以我現在心有點痛,不舒服,我不想聽拒絕和你討論。

娃慢慢長大,同學群育兒群朋友圈開始出現各種雞娃的傳奇,3歲就能讀全英文繪本,各種古詩張口就來,5歲開始就拿各種獎章獎牌,大學同學為了給娃換個學位房居然和妻子“假離婚”買房,學而思名額瞬間秒空,她本以為這些只存在於新聞裡的魔幻情節,突然都啪啦出現在你面前,打破了她原本想“糙養”孩子的那顆心。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的孩子誰沒上幾個興趣愛好培訓班,舞蹈、畫畫、聲樂、鋼琴、小提請信手拈來,考試考個99都能排到班裡20名,就連在辦公室吃箇中午飯,都有同事在循循善誘勸她趕緊趁著孩子還小,給她報個英語培訓班學英語,等以後大了,才能有時間給其他學科……

原來生個孩子哪裡只是“生”出來就行,後來的養育孩子才是困擾她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事情。她更焦慮了,到底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可是生活哪裡總是一帆風順的,小的時候我們覺得無憂無慮生活美好,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幫我擋去了所有的困難。現在自己當了爹媽了,自然也要擔當起來,焦慮這種情緒,從來就沒戰勝的可能,我們只能學會與焦慮共處,變焦慮為動力。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以前的時候,父母總教導我們要學好英語以後才有好出路,然而在這麼一個劇烈變化的社會和時代之中,只要擁有一處亮點就有機會成為這個時代發光發熱的存在,你可以是寫得一手好文章,可以寫得一手好字,或者你足夠幽默搞笑,你都能找到自己的一條出路。

“車到山前必有路,傳到橋頭自然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緣際遇,牛娃畢竟只存在於少部分人的生活中,如果硬要孩子和這些人比較,只會徒增孩子的挫敗感無力和父母的焦慮煩躁。

一個孩子,讓一個女人變得越來越焦慮,可是在焦慮的時候同時又何嘗不是在成長,她們走著和自己父母一樣的路,承擔起他們肩上曾經的擔子,成為父母孩子眼中可靠的存在。

被人依靠被人依賴的感覺,其實也美妙。她想,生活總會越來越好的。


一個孩子帶給一個女人的思維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