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當今你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嗎?

用戶13464896101


狹義的理解只能說明評論者孤陋寡聞自私自利!這種人永遠也不會為他人付出任何一星半點的好處!哪怕是他自己的爹媽也會去算計!如今的社會改變了中國人的認知!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變成毫不利人專門利己!所謂“大公無私”已經蕩然無存,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坑蒙拐騙!區別只在於當事者能不能識破和願不願意承認!但對於大多數有良知的人而言,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永遠都是自己的鏡子,用以指導和對照自己!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


風月清泉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出自毛澤東主席1939年12月21日所作《紀念白求恩》一文,是毛主席對中國共產黨員的提出的要求。

毛澤東主席在文中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者的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當今的自己,是否還能真正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我想,完全的、真正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實事求是地講,自己是無法做不到的,自己的思想品質真的達不到如此之高的道德標準要求。

但做不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不代表自己就是純粹的自私自利、斤斤計較、不顧大眾、不讓別人等。很多的時候,在具體的利益面前,自己基本上還是能做到本著共同分享、一起商議、妥善解決,力求做到大家都滿意、開心的。

與此同時,我還認為,毛主席老人家提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要求,是對共產黨人的最高要求標準,作為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尤其是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提出這一要求,的確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背景的。

當今的人們,若要求一個個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時極其不現實的。

因為,現在是高度、完全市場化的經濟時代,我們每個人,首先都得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來,最好是能夠活得好好的,這樣才能不給社會、不給國家愛添負擔,這樣才可能有條件、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從而實現從“利己”走到“利人”的道路上去。

亨利·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裡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深秋曲豆


白求恩,無數先烈,毛主席,周總理,很多老一輩命家都做到了這一點,有些從字面上去理解,好象說人不應存在一絲一毫私利,從廣意上理解做L象毛主席,周總見,就做到了這點奉獻了自己奉獻了家庭這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白求思不是這樣嗎?中國觀在有吃人貪得無厭,黑的可惡,巧取豪奪,爭權奪利,他們是反對毛主席思想的壞人,公者千秋,私者卑小,天道也。


高山789789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奴隸主對奴隸的要求或者期望。一個正常社會的正常人群,絕不會說出這種違揹人性的大話。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首先在邏輯上說不通。如果一個社會,人人毫不利己,那麼專門利人還有意義嗎?利人豈不成了害人,汙人清白。

其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從根本上違背了人性。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但人也有動物性的一面。在沒有實現按需分配之前,每個人的首要任務就是讓自己活著,否則談什麼“人”。試問,如果你父母把收入都去救助山區貧困兒童,卻不管你死活,你覺得他們算高尚,還是冷血?

當年,墨家提出兼愛,即無差別的愛,遭到了包括儒家在內各個流派的抨擊。孟子甚至破口大罵,墨家無父,是禽獸也。儒家也提倡愛他人,但必須是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得愛吾之老幼,然後推及他人之老幼。這才是符合人性的做法。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條很不“科學”的做法,遺毒至今。傳統價值觀裡,對個體的人的道德標準過高,要求人人努力去當聖人,至少是個君子,六億神州皆堯舜。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連“君子”的標準都達不到,無奈之下只能充當“偽君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是這種遺毒的產物。相比較而言,西方文化更契合實際,只要求個體做守法的公民,因此西方更多的是普通的公民,道德水準未見得不如東方大國。

假如,一個社會真的實現了人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那將是一個恐怖而可笑的社會。張三救助貧困兒童,自己的兒子餓得嗷嗷直叫,隔壁老王出手相助,養大了小張。李四工作努力,不要一分錢報酬,只領取低保、接受其他利人者的救助。企業主王五麻子準備把利潤全部分給員工,但員工堅決拒絕,只要管飯就可以……於是王五和員工打起來了,最後寡不敵眾只得哭著扣除了員工的所有工資,讓食堂天天鮑魚龍蝦……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智者,他們熱烈地為張三李四王五麻子拍手叫好,並悄悄地接受著絕大多數人的奉獻。



江南俗士1972


不,過去不,現在不,將來也不。

生命的基本意義,是維護自己,是利己的。生存本身是利已的。不利己就意味著不能生存。不生存世界就沒有了你的意義。

利己利人才是正道。

有一種犧牲叫偉大,有一種死叫偉大,有一種超越叫偉大。

他們如我的父親一樣的軍人,為解放濟南冒著槍林彈雨,死和犧牲的人就是超越了自我,他們是偉大的人。那時刻他們是無私的偉大戰士。

不必去糾結於某一句話。它是一個時代的紅色印跡。是火紅的人文理想。

雷峰,是一個時代的經典,他是一個好人,他樂於助人,是一個榜樣,這個沒什麼可說的,他稱的上,配得起。不要用今天的帽子去扣昨天的頭。不耍反攻倒算。

向前看,多思考未來,糾纏於過去意義太小。用未來修正我們的世界觀,生命觀,價值觀,才是正道,正宗。

人只有感到每一天有一個新的自己,才會真正的感到自己活著,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自己!


秋歌988


參與回答。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多數人一生中能做幾件這樣的好事。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能做到一輩子都持之以恆做好事,在今天這個社會,這樣的人不多,原因是大環境變了!一輩子不做壞事就了不起了!記得50多年前,我剛上小學,教室牆上掛著兩個小本子,一個本子是記錄好人好事的,一個是記錄壞人壞事的。當時為了爭做好事,我和一個同學約好,每天早早到學校,打掃教室門前的衛生。後來過了幾天,每天提早來打掃衛生的同學越來越多。最後驚動了學校。記得學校領導專門到我們班表揚了我們這個班集體,但也指岀,做好事的機會很多,不要都盯在這方面。校領導還特別指出,做好事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人好事》本本,而是發自內心的助人為樂,雷鋒做好事從來都是悄悄的,他是不為名不為利的。校領導的話,對我影響很大。在以後的人生中,我雖然做不到時時做好事,但碰上該幫忙的就幫。成了一種習慣。

總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我而言,雖不能達之,但心嚮往之!


用戶13688672191


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的教導:“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永遠記在心上,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首先想到別人的感受


星月菩提745


在任何時代都要弘揚“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的奉獻精神!大力宣揚毛主席的光輝思想。


手機用戶2752141281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一個形容詞,社會上沒有這種純粹的人。

我明白提問者的真實意思,就是說,你現在還會有意識地對社會有所奉獻嗎?

我是一名退休老人,咱不說大話,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情況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是會做一些好事的。

如:2008年汶川地震,恰逢兒子結婚,為表心意,為了給下一代有所啟迪,我特意代表全家,在第一時間向市慈善總會捐款,至今收據尚在。

我雖老邁,但身體尚可,公交車上偶遇不及我之人,仍然禮讓,而自己儘量離座位遠點兒,免得讓勞累了一天的人尷尬。

在馬路上遇到廢紙、磚頭,我亦會自動撿拾,扔進垃圾箱。

唯有遇到乞討之人,吾乃另有態度。

想我年青之時,曾經為了乞討人員而回家特意合面烙餅,並施以錢鈔。無奈如今社會上騙子太多,不少已成職業,真偽難辨,所以我很少施捨。

只是個別時,攜帶幼孫碰到行乞者,為教育下一代,無論真假,多少施捨一點兒。

弘揚社會正能量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職責,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社會有所貢獻和付出,是每個有良知的人都能辦到的。

勿因善小而不為,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我們的社會就會因此而和諧,因此而充滿愛。


國強8089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毛澤東所提倡的。它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人們為此努力,社會一定會更加美好!事實上革命先烈的前赴後繼,就是這種境界的生動體現。

如果有人專門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好像這句話完全站不住腳。比如說人類有生存的需要,毫不利己連生命都不存在了,還如何去專門利人?於是就有人想否定它,為專門利己大開綠燈,好像社會就應該是先利己,再利人。乃至巧取豪奪!

其實這是一種強詞奪理,並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作風!更有悖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我們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是要弘揚社會主義的新風,讓社會風尚更加強大起來!

同志們,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