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朱祁鈺狠下心來,將他哥哥殺了,他的下場是不是不會那麼慘?

隨豫而安2020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在徐有貞曹吉祥等的擁護下,朱祁鎮成功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在消息傳來時,不知道朱祁鈺是什麼感覺。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直到此刻,他還是把朱祁鎮當哥哥的,因為他始終都做不到斬草除根,因為那是他唯一的哥哥,從小一起長大的,即使內心深處,他一直忐忑不安,覺得他是他皇位莫大的威脅,即使現在自己已經病重再不下手可能就來不及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朱祁鎮卻已經不把他當弟弟了,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的經歷,在南宮幽禁八年的生活,已經使他充滿了恨意,對他已經毫無兄弟之情,把自己只看成了是搶奪了他皇位的仇人,所以在復位成功後,他迎來的是被廢帝號,貶回郕王,遷到南宮直到一個月後被太監勒死的命運。

其實,他應該早做決斷的,如果他之前狠下心來,把朱祁鎮殺了,那麼等他死後,大臣能做的無非有兩個選擇,讓朱見深靈前繼位,或者迎立外藩。而這兩個選擇任何一個都要好過讓對他充滿恨意的朱祁鎮重新奪得皇位要好的多。

讓朱見深靈前繼位,等於朱見深的皇位是從他這繼承下來的,要認他為先帝,而且朱見深那時還不到十歲,不能主政,于謙那時是百官之首,所有政事必定還是聽於謙的,鑑於他和于謙的關係,于謙肯定不會做出什麼對他不好的事來,再加上朱見深本性柔弱,也做不出狠絕的事來,這個可以從朱祁鈺後來皇帝的身份就是在他手中恢復的可以看出。

又或者迎立外藩,站在中立的立場,不摻雜他們他們兄弟的恩怨,任何一位有見識的人都會覺得朱祁鈺當初是力挽狂瀾,拯救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是有功於大明王朝的人,何況又是從他手中繼承皇位,估計只會感恩戴德吧,至少不會恨之入骨吧,也不會不利於他。

可惜的是,他沒有做,結果被徐有貞曹吉祥這些人,鑽了空子,結果自己悲劇了,明明可以算得上是一箇中興之主的,卻連十三陵都沒進去,相比之下覺得慈禧老佛爺真是太英明瞭,無論如何也要光緒帝死在自己前面,也許就是怕自己死後如果光緒帝還在,重新掌權之後會對自己反攻倒算吧。


隨豫而安2020


首先朱祁鈺根本就沒有理由去殺他哥哥,其次殺了他哥哥下場可能會更慘。

為何不能殺其兄?

朱祁鈺能登上皇位,純屬意外,當初朱祁鎮要是不聽從奸宦王振的話御駕親征,也就不會有後面的土木堡之變,那朱祁鈺根本就沒有坐上皇位的機會,其實朱祁鈺一開始對皇位也是拒絕的,但朱祁鈺坐上皇位後,就捨不得放權了。當年,瓦剌首領也先覺得朱祁鎮沒啥可利用價值,便想將朱祁鎮放回大明,藉此求和。但朱祁鈺卻不大願意,當時大臣們也是建議他迎回朱祁鎮,他很是不高興。後來還是出使瓦剌的楊善隨機應變將朱祁鎮接了回來,既然已經接了回來,朱祁鈺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但卻把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之中。那為何朱祁鈺只將其軟禁,而不殺他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名不正言不順,作為曾經的皇帝,朱祁鎮雖然對土木堡之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卻不能以此為罪名,更何況朝中還有一批忠於他的大臣,擅殺朱祁鎮必會招制更大的禍端。

如果殺了,下場會有多慘?

朱祁鎮現在雖不上皇帝,但他曾經是皇帝,並且是名正言順的皇帝,說句不好聽的朱祁鈺現在坐的皇位是他哥哥的。因而,對於部分有野心的人來說,朱祁鎮便是很有利用價值的,奪門之變便是最好的佐證。更何況還有一批仍忠心於朱祁鎮的大臣,若殺朱祁鎮,必會引起內部動盪,有人可能會趁機擁立其他人比如英宗的兒子為帝。不管此次內鬥的結果如何,朱祁鈺都要為此事負責,進而成為大明的罪人。對於古人來說,惡名是最可怕的。而就朱祁鈺當年的易儲風波來看,其實大臣們內心深處並不堅定支持他,這也是朱祁鎮後來奪門之變能順利成功而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原因。況且朱祁鈺若殺了朱祁鎮,必是不正義的一方,估計大部分大臣都不會支持他,他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


混沌聊史


朱祁鎮回來後就註定他安全了。因為當時朱祁鈺並不敢殺他,最少不敢正大光明的殺他。

首先看朱祁鎮與朱祁鈺的地位,二人雖然都是宣宗皇帝的兒子但二人出身差別很大,朱祁鎮宣宗嫡長子,在講究宗法的明朝朱祁鎮的地位遠高於庶出的朱祁鈺。可以參考,朱棣時代雖然他十分疼惜朱高煦但最終不得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還有萬曆皇帝為了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太子,就因為不是長子,滿朝大臣和萬曆頂了二三十年,可想長子,特別是嫡長子的地位有多高。

當時朱祁鎮有兒子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如果朱祁鈺殺朱祁鎮那他也得殺了朱見深。朱祁鎮是他的兄,朱見深是他的侄子,如果都被他給殺了,那一定會召來天下人的憤恨,被定義為桀紂一樣的暴君。別忘了當時朱祁鎮的生母,錢太后還在,只要朱祁鈺敢殺朱祁鎮父子,錢太后一定會支持朝臣推翻朱祁鈺,那朱祁鈺將更慘。

總之朱祁鈺是不能殺朱祁鎮的,朱祁鈺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把朱祁鎮供著,朱見深也別碰,養好自己的身體,重用賢臣,等個二十年,建立令天下人信服的功勳後,再來個明朝版的斧聲燭影。當然在這二十年裡,朱祁鈺要非常英明,既要限制好朱祁鎮、朱見深的政治勢力,更要注意身邊投機小人。這一切的確比較難。





滄海一粟7528


確實如此,如果朱祁鈺真的把朱祁鎮給殺了。那麼自然就不會有後來的南宮復辟了,朱祁鈺也不會被趕下皇位,也不會死的不明不白,更不會在死的不明不白之後還不允許被葬入帝陵。但朱祁鈺能殺了朱祁鎮?並不能。不是說朱祁鈺沒有能力殺朱祁鎮,而是朱祁鈺不能殺朱祁鎮。如果能殺的話,朱祁鈺早就把朱祁鎮殺了,怎麼還能留下這麼個隱患。歷史上瓦刺人看到朱祁鈺繼位後,朱祁鎮被尊為太上皇后,就知道朱祁鎮沒用了。所以瓦刺人就想著把朱祁鎮還給明朝,一來緩和一下雙方的關係。二來還能從明朝訛一筆錢財。但朱祁鈺卻拒不接受朱祁鎮。他果斷的拒絕了瓦刺人釋放朱祁鎮的意願。其目的就是不願意朱祁鎮回來,想要能借助瓦刺人之手殺掉朱祁鎮就更好了。

為什麼朱祁鈺不能親自殺掉朱祁鎮呢?因為這樣的話會動搖朱祁鈺的統治地位。要知道本身朱祁鈺皇位得來的就名不正言不順。他是在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孫太后和于謙等主戰派大臣擁立下繼位為帝的。也就是說朱祁鈺這個皇帝就是一個替代品。雖然他成為了皇帝,但本質上他的皇位得來不正。本身不服朱祁鈺的人就大有人在,他又怎麼敢做六親不認的事情呢?而且朱祁鎮還是他的哥哥,太上皇,先帝明宣宗親認的大明皇帝。朱祁鈺一個西貝貨殺掉朱祁鎮這個正派皇帝的話,那麼整個朝野都會大譁。到時候群情激憤之下,朱祁鈺的皇位還能不能坐穩就是一個難題了。

再有,朝堂之上依然終於朱祁鎮的臣子還有很多。歷史上朱祁鈺拒絕了瓦刺送還朱祁鎮時,受到了很多臣子的非議。後來朱祁鈺本來派遣了李實、楊善出使瓦剌想要先打探一下虛實,但楊善卻自作主張迎回了朱祁鎮。朱祁鈺無奈只能接受事實。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祁鎮在朝臣門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否則楊善也不會陽奉陰違,違背朱祁鈺的命令私自救回朱祁鎮。經過這件事,朱祁鈺對於朱祁鎮更加的忌憚。但他也只能嚴密監視朱祁鎮,卻不敢殺掉朱祁鎮。畢竟殺掉朱祁鎮就意味著他自己可能丟失皇位。

更關鍵的是,有兩個重要人物絕對不會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這兩個重要人物就是推朱祁鈺上位的孫太后和于謙。孫太后出於對大明江山考慮,所以他放棄了自己的親兒子朱祁鎮,推朱祁鈺上位。但她絕對不允許朱祁鈺殺害他的兒子。而孫太后在朝廷上地位又非常超然,所以孫太后十分的舉足輕重。朱祁鈺不敢不尊重他的意見。而於謙雖然明確表示即使朱祁鎮回來也不會威脅到他的皇位。並且絕對支持朱祁鈺。但他也絕對不會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畢竟是他于謙一手廢掉的朱祁鎮,推上的朱祁鈺。他對朱祁鎮是有愧的。所以他絕對不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而於謙地位又非常之高。朱祁鈺也不敢輕易得罪他。所以可以肯定朱祁鈺殺不了朱祁鎮。

最後,朱祁鈺悲慘結局實際上怨不得別人。因為朱祁鈺病重修養之際,很多臣子就擔心朱祁鈺一命嗚呼。而朱祁鈺之前所立的太子早夭,朱祁鈺又沒用其他後嗣。所以一旦朱祁鈺去世,那麼大明皇位歸屬就成了一個謎。朱祁鈺一旦去世,那麼朱祁鎮就很有可能會復位。所以很多臣子在朱祁鈺病重並且沒有子嗣的情況決定搶先擁立朱祁鎮復位,爭取立一功。所以石亨、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徐有貞等人開始策劃了擁立朱祁鎮復位的行動。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奪門之變,也叫南宮復辟。所以說,朱祁鈺悲慘結局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自身的問題所導致的結果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如果朱祁鈺真的把朱祁鎮給殺了,他的結局只會更慘!慘在哪裡?聽我一一道來。

我常說,研究歷史,要進入那個時代去研究,而不是站在我們現在的時代像個局外人似的去研究。

朱祁鈺不能殺朱祁鎮。因為他的皇帝位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朱祁鎮活著。如果當初朱祁鎮一被俘就被殺,那麼,皇帝位置就是朱見深的。這是符合宗族嫡長子接位的制度,屬於正常得位。雖然朱見深那時還小,但有孫太后跟于謙在,還是能保證朝廷安定的。

正是因為朱祁鎮沒有死,所以朱祁鈺才有機會代理一下皇帝的位置。一來是讓也先明白朝廷決不妥協的決心,二來留了朱祁鎮回來再即位的可能。如果當時直接立朱見深,那麼,朱祁鎮回來也不能再做皇帝。宗族制不允許父親從兒子手上接位置。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古人很在乎的另一件事情:稱謂。如果朱祁鎮沒有死,朱見深即位了,那朱祁鎮回來再登基,他怎麼稱呼朱見深?宗族牌位是不能倒過來放的!

也正是這個“身後事”,導致武則天死前要把權利交還給李家。朱祁鈺也是一樣。

朱祁鈺最後的下場看起來很慘:明英宗復位後,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鈺因此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但如果他把朱祁鎮殺了,而他自己沒有後,皇帝位置最終還是朱見深的。到時候他可能就連牌位都不能安放進宗祠。

這對於古人來說,是比不能做皇帝還可怕的一件事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647785671062575"} --}

知行史話


現代有位名人說過一句話:把一頭豬,放在風口浪尖上,它也會飛起來。朱祁玉就是在恰當的時候來到了風口浪尖上,可惜他飛的不遠,也不瀟灑。所以說,朱祁玉是一個可憐的人,也是一個讓後人唏噓的皇帝。

朱祁玉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但是,他缺乏一個做皇帝應該貝有的性格。做皇帝最基本的條件是,剛毅果決,心有千機。可惜,朱祁玉卻是一個憂柔霧寡斷,心地說很毒,卻又善良,說善良,又有絲毫的很毒的人。

在土木堡之變突如其來的發生後,被推上風口浪尖上,朱祁玉沒有佔一點主動權,他是被大臣們硬推上的。沒有李綱的當機立斷的手段和高瞻遠矚的目光,單憑朱祁玉自己的能力,不可能達到那個高度。

為什麼這樣說呢?從他當上皇帝后想廢掉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人,大凡處在這個位置,都會有這個想法。一個聰明的皇帝,會想出一個或毒或善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都能走的通,畢竟,他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皇帝。只要方法得當,一定會有見風使舵的大臣來幫助他。

然而,朱祁玉卻走了一條讓人啼笑皆非的路,行賄大臣,而且行賄的數目卻只有區區百倆銀子。憂柔寡斷,缺乏韜略的個性坦露無遺。

太上皇朱祁鎮回來了,被軟禁了。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不參雜倫理道,朱祁鎮的做法無可厚非。畢竟,政治鬥爭是殘酷的,容不下一絲的善良。然而,朱祁鎮沒有把事情進一步做下來,所以,才倒致了後來的奪門之變,倒致了他可憐的下場。

那麼,如果,朱祁玉狠心殺了朱祁鎮,事情會怎麼樣呢?怎樣才能保證他的生榮死哀呢?


一,殺掉朱祁鎮的同時,殺掉朱見深,否則,他還是這個結局,甚至更糟。

二,立外藩為帝,同時清除親近朱祁鎮的大臣,速度要快。

很可惜,朱祁玉沒有這種魄力,他的性格決定了,他做不到。即便,他能下決心殺了朱祁鎮,結果會更糟糕。


一葉小舟168521774


正統十四年,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明朝國內在萬般危急之下擁立朱祁鈺為帝,這樣的結果也讓朱祁鈺的哥哥朱祁鎮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囚禁七年

瓦剌俘虜了明英宗,自以為奇貨可居,想要藉機訛詐明朝,但明代宗朱祁鎮登基了,在瓦剌人看來,朱祁鎮的價值一落千丈。

因此,在第二年八月份,瓦剌決定釋放朱祁鈺的哥哥朱祁鎮。

但這樣卻出現了一個問題,皇位只有一個朱祁鎮回來了,朱祁鈺怎麼辦,他不想讓出皇位!

為此,朱祁鈺在朝堂上試探了朝臣的反應,得到的結果讓他很滿意,朝臣並沒有威逼他退位的打算!

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在明英宗被釋放後,朱祁鈺和文武百官親自到城門外迎接他的哥哥,然後朱祁鎮被迎入了南宮。

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

從表面上看,兩人十分和睦,但實際上朱祁鈺很是忌憚他這個哥哥。

朱祁鈺下令封閉了整個南宮,並將南宮大門的鎖灌入了鉛,周圍的樹木全部砍斷,每日的食物只能通過小洞投遞。而且駐守南宮的侍衛都是朱祁鈺的親信,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能聯繫英宗皇帝,可以說朱祁鈺打算將他的哥哥囚禁至死。

自此,朱祁鎮開始了長達七年囚禁生涯。


奪門之變

在朱祁鈺登基之時,他曾與朝臣做了約定,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在他百年之後,皇位還要傳給他的哥哥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

不過,隨著朱祁鈺逐漸掌控皇權,他打算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為此朱祁鈺曾多次試探朝臣,但朝臣並不想承擔這樣的罵名。雖然朝臣反對,但朱祁鈺的態度很堅決,最終在景泰三年,他下令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可惜的是這位太子在第二年就夭折了,這一場風波就此煙消雲散。

隨後在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像石亨、徐有貞等投機之人有了新的想法,這些人想要升官發財,因此他們決定擁立明英宗復辟。

在英宗重新登上皇位後,他也沒有放過朱祁鈺,他將朱祁鈺囚禁於宮中,在一個月後,朱祁鈺病逝。


有些人認為如果朱祁鈺狠下心來,在明英宗被囚禁南宮之時,趁機殺了他,或許他的結果就不會那麼慘?

在我看來,這樣的說法還是有些道理的,畢竟英宗已經被囚禁多年,他只要狠下心,隨時可以讓朱祁鎮“暴斃而亡”。

如此一來,朱祁鈺的皇位就穩了,但這樣做肯定會影響他的聲譽。

朱祁鈺沒有殺他的哥哥,或許也是因為他不想揹負“殺害皇兄”這樣的罵名,因此他的悽慘結局不會改變。


東方大史


<strong>我是無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朱祁鈺狠下心來,殺掉了他的哥哥朱祁鎮,那麼他的下場會更慘,他會被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唾棄千年。

朱祁鈺上位

朱祁鈺上位就是個意外。

當初朱祁鎮要御駕親征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想過可能會打輸,只是沒有人想過朱祁鎮會被瓦剌軍抓去當了俘虜。

所以,當朱祁鎮以俘虜身份出現在北京城下的時候,整個大明王朝都很尷尬。

當時很多人都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皇帝重要,還是天下重要。

最後,于謙力排眾議,頂著鍋把事情給辦了,那就是讓朱祁鎮退位做太上皇,朱祁鈺上位做皇帝。

作為一個臣子,提出這樣的建議是有非常大的風險的,因為這屬於插手君王更替的事務,是為人臣子的大忌。

朱祁鈺就這麼上位了,其實朱祁鈺從上位起就有點尷尬,以為他的位子不是前任皇帝讓給他的,他是被下面的臣子推上去的。

朱祁鎮歸來

一年後,整個大明王朝又尷尬了。

朱祁鎮回來了。

這個被臣子送到了太上皇寶座的前任皇帝又回來了。

朱祁鈺更尷尬了,他這個位子是從哥哥的手裡過渡來的,但是哥哥沒有親口答應過,所以,朱祁鈺的位子有點不清不楚。

朱祁鎮也很尷尬,他當然想做回皇帝,但是他知道他曾經犯下了什麼錯誤,他也開不了口要回皇位,加上這時候也沒多少人支持他。

大多數臣子其實都是在保持中立,誰也不支持,就抱著看戲的心態,冷眼旁觀。

朱祁鈺當然不會讓出皇位,要是讓出來,誰知道哥哥會怎麼對付自己,即使為了保護自己,朱祁鈺也要佔著這個位子。

最後,朱祁鈺想了個辦法,那就是軟禁朱祁鎮,不讓他出來。

我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個好辦法。

如果朱祁鈺殺了朱祁鎮

朱祁鎮是太上皇,朱祁鈺在情理上,都是不能打罰朱祁鎮的,更不能殺他。

當年李世民與李淵交惡,也只是不理自己的老父親,卻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一句李淵的壞話,因為這樣於情於理不合。

如果朱祁鈺沒忍住,殺了朱祁鎮,那麼他的皇帝位置是安穩了,但是他的名聲也徹底毀了。

後世的人會說朱祁鈺就是個狼子野心的人,甚至有人會說朱祁鎮被俘就是朱祁鈺搞的鬼。

看看朱棣的下場,這皇帝做的多麼累。

所以說,朱祁鈺不會殺朱祁鎮,也不能殺朱祁鎮。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首先要說的是,朱祁鎮如果被殺,就不會有那麼悲慘的下場。

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兵敗被俘,瓦剌以明英宗為誘餌,攻打北京城。危險時刻,于謙等人在太后的支持下擁立朱祁鈺為帝,穩定了軍心,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

戰後,瓦剌放朱祁鎮回朝,目的就是為了離間明朝統治集團,果不其然,已然登上皇位的朱祁鈺,既貪戀皇位,又不想留下罵名。左手迎回朱祁鎮,右手卻廢太子,囚禁朱祁鎮。

最致命的是,朱祁鈺五歲兒子夭折,皇室血統中斷,再加上朱祁鈺的無能,種種矛盾下,奸臣宦官以為明英宗鳴不平為由,發生奪門之變。

如果在朱祁鎮迴歸途中,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這顆定時炸彈,就沒有了反叛的理由,就算日後朱祁鎮的兒子繼位,他也得視朱祁鈺為先帝,不會死後連宗祠都進不去。




學史小作坊


命運跟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特別是朱祁鈺。他本可以當一個快樂自在的郕王,從來就沒有想過當皇帝,但卻陰錯陽差成為了大明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後來,當朱祁鈺把皇帝這份差事幹得漂漂亮亮的時候,朱祁鎮卻又從敵人的手中回來了。

“不想當皇帝時,偏偏要朱祁鈺當;朱祁鈺想當皇帝的時候,卻又不讓他當了。”當時朱祁鈺心裡估計是五味雜陳的。

那麼當時朱祁鈺為何不在朱祁鎮回來的時候,就將他弄死,一勞永逸地解決後顧之憂呢?

(1)朱祁鈺和朱祁鎮小的時候,兩人的關係非常的好,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從年齡上來看,他們只相差1歲。兩個人從小在一起玩耍、讀書,這使得他們兄弟之間情誼非常深。也正是因為這樣,朱祁鈺才沒有對朱祁鎮下毒手,守住了他們兄弟之間最後的底線。

(2)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果斷將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殺死,奪得了皇位的繼承權。雖然李世民在做皇帝之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千百年來他依然遭到世人詬病。朱祁鈺不想做得太絕,就是不想在史書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3)朱祁鈺後宮妃嬪非常多,但他膝下卻沒有子女。他到了20歲的時候才生育了一個兒子,但不幸的是5歲時就夭折了。此後朱祁鈺再也沒生育兒子。

總而言之,朱祁鈺治理國家還是有一套的。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假以時,出現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也是有可能的。只不過,在關鍵時刻,他不忍心下不毒手,以至於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朱祁鈺在這場“權力的爭奪”中失敗了,不明不白地死去。死後墓葬也被朱祁鎮移到了西郊,成了明朝遷都北京後唯一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

遺憾的是,朱祁鈺的一念之差,也導致了朝廷上演了一場血雨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