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大徹大悟?

每天一學習


絕境和痛苦往往會讓人頓悟。絕非從大喜到大悲,從富豪到乞丐,從巨星到失業,從高高在上到沉淪下潦,從眾星拱月到眾叛親離,從生之快樂到死之恐懼,是不能期望人的大徹大悟的。

徹悟需要生存環境的鉅變,強烈的反差刺痛人的神經,逼迫人深度思考,反思人性。

徹悟需要肉體經歷病痛的折磨,在健康失去後,追討曾經的過往,感悟超自然狀態的人生。

徹悟需要精神情感的煎熬,痛定思痛,痛徹心髓,痛不欲生,痛得死去活來,靈魂醒了,天窗自然亮了。

徹悟需要在死亡的邊緣行走過,忘卻功名利祿,把高高舉起的輕輕放下,放下即徹悟。

我不能窮盡人在什麼情況下大徹大悟,我想,大致如此吧!





響沙


生了一場大病,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後就會大徹大悟了。

就說我自己吧,以前不知道愛惜身體,熬夜,又不愛鍛鍊。總是想著要怎樣怎樣。覺得人生不輝煌就不叫人生。

前幾年查出身體有了疾患之後,忽然就看開了,什麼未來,什麼夢想,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是空想。

而一個家庭沒有了女人,那還叫家嗎?生病之前吧,我也經歷過很多坎坷,對於人生看得比一般人要透徹一些。可是一想到活潑可愛的女兒沒有了媽媽,心愛的老公沒有了老婆,把我當著手心裡的寶的父母從此沒有心愛的女兒……

我不敢想了。我覺得自己必須活下去,我的命不屬於我一個人,我不僅僅是為自己一個人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去年春天,我在省城做了一個大手術,手術後,我在家養傷幾個月,那些疼痛的慘狀時過境遷再說也沒意思了。不過希望人生不要再有那樣的經歷第二次了。

一百多天,傷口才痊癒,後來一年沒上班,一直在家病休,在家的一年裡,我把人生看得更透徹了。

人常說:死了,什麼是你的,什麼都不是你的了。這到底還是小事,關鍵,我們如果不愛惜身體,就是對於整個家庭不負責任。

地球上少了一個人,地球還是滴溜溜轉,一個家庭缺少了一個成員,那就是天崩塌下來了。

人活著,什麼最重要,命最重要,有命才能去工作,才能去賺錢。人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一家人和和睦睦最重要。

當你經歷大災大難的折磨之後,你就會大徹大悟了。你在塵世的每一天,能夠按時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你就是幸福的!


標峰理評論


大徹大悟就不是一個嚴格的標準,怎樣才算大徹大悟呢?我不知道你的期望值,但我每次經歷一件事都感覺自己成熟了很多,看一本好書也感覺自己受益匪淺,與成功者的一次交流也感觸良多,人生本來就是一次修行,我不追求大徹大悟,我只想一年好過一年!



農民老魏


忍不住回覆一下!大徹大悟絕對不是好的體驗、經歷過愛情的背叛、經歷過醫院的絕望、經歷過家中父母癱在床上四年兄弟反目成仇、更是跟理想和夢想漸行漸遠、最好的朋友離世!心碎心痛麻木、看透世情人情缺卑微的活著!


宋玉永恆


古往今來歷代祖師。參禪徹悟。哪個不是死中得活。靈光獨耀。回脫根塵。於一念中透得身心世界。
比如八祖蓮池大師。就是念佛體究入於參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唸佛者。念於從心。還於從心。就是意根觀照佛號。唸的清楚明白。耳根聽的清楚明白。收攝六根淨念相繼。唸到沒有心外之佛為心所念。沒有心內之佛為境所離。心佛不二。不假方便。憶佛唸佛現前當來。自得心開。心開見佛就是大徹大悟。


ylj雲來集


大徹大悟,於佛法之中可覓。

禪宗參禪,最終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密宗持咒,走的是淨門

淨土唸佛,也是修的清淨心

教下讀經,得到的是大開圓解

以上修行方式不一樣,說法不一,但修行到最終修得的都是大徹大悟。

人生各自遇緣不同。

若要大徹大悟,非得於佛法中去求,

要去求法啊!



書香居


萬物皆空無,一切唯心造。

我們活在這個太平盛世裡,不必顛沛流離。性格知足的人,生活常滿足,幸福感也比常人來的更容易。

心若清靜,風奈我何,不染塵埃,清風自來。

與鳳凰同行,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虎。學會熱愛自己的生活,樂在其中,這就是幸福的真諦,敢於捨棄,既能放下過往雲煙,又能拿起明日的陽光。修一個清靜的生活,寵辱不驚,如此,無恙!


心之所向818


這樣的公案很多,比如在《建中靖國續燈錄》記錄的:有一日,馬祖指著一群正飛在頭頂上的野鴨子問百丈:“這是什麼?”百丈答道:“野鴨子!”馬祖接著又問:"什麼處去也?"百丈答:"飛過去也。"馬祖緊步上前狠狠地擰著百丈的鼻子,百丈疼痛難忍。馬祖說:"又道飛過去!"於是百丈大悟。

還有一個公案是馬祖大師點化他的嫂嫂的故事。嫂嫂非常敬重馬祖,請求他傳授一個參禪妙法。馬祖就讓她懸掛一個雞蛋,當有一天聽到雞蛋的聲音的時候就得道了。嫂嫂每天仔細聽雞蛋的聲音,聽了三十多年,一日,掛雞蛋的繩子斷了,"啪"一聲雞蛋掉在地上,嫂嫂於是大徹大悟得道了。雞蛋摔落地上的一剎那,她的念頭斷了,心中只剩下一片光明。覺悟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只要妄心息滅,真心自然顯露。

著名學者賈題韜居士總結的很精妙:所謂禪宗,就是把教下的精華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極其藝術的手段來點出涅磐妙心,啟發生命的曙光。

記得龐居士會見藥山,臨別時遇上天降大雪。龐居士向他們師弟道:“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我試問一下:不落別處,落在什麼處?留給各位文人雅士一參。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4324185185932255"} --}

心岸花開


大徹大悟在佛門來說是成佛:

小悟應是一個人看破世間五欲六塵求得清淨自在智慧通達者!

中悟應是一個人破萬卷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達人事遍知萬物之本源!

徹悟應是一個人被看什麼像什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無所不能,如虛空般大圓鏡照見三千大千世界用之了了分明!



悟昇sheng


《金剛經》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渚相非相,即見如來。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得心不可得。

應不住色應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上真經所示,能悟一二,自有所得,若能洞悉明瞭,知行合一,必大徹大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