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房子容積率2.9綠化率41怎麼樣?

夢迴紅塵2


這個指標一般來看應該是高層社區,或者是純高層,或者是高層與其他產品組合

(小高層、洋房或別墅),但應該是以高層為主。

能做到這個綠化率,應該是實現了完全的人車分流,小區地面上基本看不到車。除了必要的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場地之外,應該都是以景觀綠化為主。

再者就是樓間距較大,不壓抑。

個人感覺就整體舒適度來看指標重要性:容積率&建築密度>產品類型&層數,也就是說並不意味著層數越少越舒適。在容積率不變的前提下,加大層數,降低建築密度,增大樓間距同時有更多的公共綠化空間,是很舒服滴。


娛樂圈齊哥


住宅容積率和綠化率

住宅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2.9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住宅小區的總建築面積為29萬平方米,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那麼容積率就是2.9。

容積率越高說明建築的密度越大住起來越不舒服。

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所以說如果住的房子是超過19層的高層住宅容積率2.9也可以,如果低於19層那住進去居住舒適性就會降低。

綠化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小區用地的比率。“綠化率” 的概念更加側重於整個居住小區的綠化生態情況,綠化率越高說明小區的環境越好。

按照國家規定,新建居住區內綠化率不得低於30%,大於50%則可稱作花園,達到40%左右才能保證居住的舒適度,所以綠化率41%還算不錯的。工業用地則不宜大於20%。



LIJINHUA


首先我們來進行一個科普。看完之後樓主應該就知道如何了。

通常來講,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綠地率應不低於30%。不同的房屋類型容積率標準不同。

1、0.3~0.5,一般獨棟別墅項目,環境還可以,但感覺有點密了。如果穿插部分雙拼別墅、聯排別墅,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2、0.5~0.8,一般的雙拼、聯排別墅,如果組合3~4層,局部5層的樓中樓,這個項目的品位就相當高了。

3、0.8~1.2,如果該小區全部是多層的話,那麼環境可以堪稱一流。如果其中夾雜低層甚至聯排別墅,那麼環境相比而言只能算是一般了。

4、1.2~1.5,正常的多層項目,環境一般。如果是多層與小高層的組合,環境會是一大賣點。

5、1.5~2.0,正常的多層+小高層項目。容積率2.0~2.5,正常的小高層項目。

6、容積率2.5~3.0,小高層+二類高層項目(18層以內)。此時如果做全小高層,環境會很差。

7、容積率3.0~6.0,高層項目(樓高100米以內)。

8、容積率6.0以上一般就是摩天大樓了。

以上就是關於容積率大好還是小好以及容積率是什麼意思的介紹了,大家在選房屋的時候,先要看一下房屋是什麼類型的,建築類型不同,容積率的標準也就不同。

開發商在銷售的時候,都會宣傳項目綠化面積有多高,因此許多買房的朋友在實地看房的時候,也都會去了解一下小區的綠化情況。其實,在人們普遍的認知裡都是這麼認為的:綠化面積越高,就代表著小區的環境越好,居住起來也就更加舒適了。然而,事實上人們對於綠化面積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因此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小區綠化的相關知識。

  一、什麼是綠化率?

  其實綠化率準確一點來說,應該叫做“綠化覆蓋率”,而它的意思就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它的計算方式可以用這麼一個公式來呈現:綠化率=(A+B+C)/D。

  此時也許會有好奇的購房者問,綠化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意思?其實,綠化率計算公式裡的A代表的是草地;B代表的是花園;C代表的是頂層綠化;D代表的是小區的建設用地。

  一般而言,國家規定小區的綠化率是不得低於30%的。因此,40%的綠化率就足夠保證人們的舒適居住了,而大於50%的,則完全可以稱之為花園了。

  二、那麼綠地率又是什麼意思呢?

  千萬別看綠化率和綠地率只相差一個字,其實它們是不同的概念。一般來說,綠地率是指用來描述居住區用地範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

  在通常情況下,綠地率對公共綠地最小的要求是寬度不小於8米,面積不小於400平方米,該用地範圍內的綠地面積不少於總面積的70%。另外,綠地率也是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它只算地上的面積和垂直綠化面積。

  還有,綠地率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綠地率=綠地面積/土地面積。

  三、小區綠化面積不是越大越好

  一般而言,綠地率要小於綠化率,畢竟綠地率是剔除了盆摘花卉和屋頂綠化的。當然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開發商更傾向於將綠化率作為常用的推廣概念。

  但是在實際購房過程中,綠化率只做為參考就好,綠地率才是正規衡量綠化狀況的指標。因為綠地率越高,就意味著小區環境越好,這樣一來在小區的居住體驗也就會越好了。但是,過高的綠地率同樣也會給你居住體驗帶來一些“麻煩”。具體的“麻煩”如下:

  首先,綠地意味著各種樹木植被,而養護這些植物,也需要耗費金錢成本,而且這些超出需求範圍的綠地,也可能會降低你的居住體驗。最重要的是,這些養護成本很有可能攤高你的物業費用。

  其次,小區綠地作為一個整體的工程,如果小區只片面追求過大的綠地面積,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擠佔道路寬度。其實一條寬敞的道路,是可以使小區內能夠擁有良好的通過性,從而達到讓居住生活更加高效便捷的目的。

  最後,住宅小區的土地一般由建築物用地、綠地用地和道路廣場用地三個部分構成。因此過大的綠地面積不僅會擠佔道路廣場的空間,而且隨著我們對休閒運動的需求擴張,這些活動空間的實際效用,要比過多的綠地來的更實惠。

  因此,綠化面積不要一味求大,符合國家規定的綠化面積即不低於30%就可以了。




全能大叔呀


因為多層、小高層或高層小區的容積率,各地政府規定的標準不一祥,但一般是:11-18層高層住宅小區容積率為1.8~2.5,19層以上住宅小區為2.4~4.5。所以如果你的小區樓盤是11-18層住宅為主的話,這個容積率一般,有點高,就是小區房屋棟數比較多,樓間距相對小。如果你的小區樓盤是19層以上住宅為主的話,這個容積率就比較好了。綠化率達到40%,屬於中等偏上水平,還可以吧。這裡先解釋下什麼叫容積率、綠化率,綠地率。

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就是小區的建築面積除以小區的土地面積。比如在面積為100平方米的地塊上建房,每層建築面積50平方米,建2層,總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容積率就是2*50/100=1.0;如果建2棟這樣的房子,容積率就是2*100/100=2.0,如果蓋3棟,容積率就是3。再一個也跟樓層有關,這棟房子佔地面積一樣,樓層蓋的越高,建築面積越大,帶動這個小區的容積率越高,所以國家規定的小區最高容積率標準,建高層的小區的容積率標準就更高些。

總體而言,容積率越小,這塊地上的建築面積就越小,如果樓層都一樣的話,這塊地上的房子就少,廣場,綠化就相對多,樓間距也相對大,住的就相對舒服,就越好。容積率越大相對越不好。容積率超過4就不建議購買了。

由於各地發展、城市規劃不一祥,各地政府規定的容積率標準也不一致,但大體標準如下: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有的人說了,為什麼要設置最低值,容積率不是越低越好嗎?因為城市建設用地是稀缺的,國家要有效利用,不能太浪費。比如像北京,上海或者杭州這種城市,你想在市區建別墅,或者容積率特別低的高層,政府不會批准,因為對於國家來說,這是建設用地的巨大浪費,國家用地要在保證大家一定舒適度的情況下,儘量的建設較多的房屋,滿足大眾的購房需求。

綠化率是指綠化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在通常情況下,綠化率大於50%則可稱作花園,一般達到40%左右的才能保證居住的舒適度國家規定,新區住宅建設的綠地率不低於30%,舊區不低於25%(注意,國家規定的是綠地率,不是綠化率)。

對於我們普通大眾而言,不清楚綠地率的話,知道綠化率達到40%這個基本指標也可以。

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下有關概念,我們平常所說的“綠化率”,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準確、規範的用詞,因為其並沒有法律和法規依據。而國家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他們都是衡量綠化情況的指標,但又有很大不同。

標準不同。綠化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相對而言比較寬泛,大致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樹的影子、種草的方磚都可算入綠化覆蓋率,所以綠化覆蓋率有時能做到60%以上。而綠地率是綠地面積,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

計算方法不同。綠化率範圍比較寬泛,可以說只要有草皮覆蓋的地方,大樹垂直投影到地面的面積都可以算作是綠化面積。綠地率是法律規範用語,是綠地面積。綠地率計算方法要比綠化率嚴格很多。綠化率的計算方法是綠化面積/規劃建設用地面積,而綠地率的計算方法是綠地率=綠地總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綠化率中所包括的範圍比較廣,而綠地率的範圍比較窄,所以一般經過計算之後,綠化率比綠地率要高,開發商一般都說綠化率。


寧靜致遠雪騰


這是一個較為專業的問題。

我先說一下什麼是容積率,什麼是綠化率。

通俗的講,容積率是總建築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分含地下面積的容積率和不含地下面積的容積率。

綠化率是綠化面積之和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百分比。

單從這兩個指標來看,不能完全反應出這個樓盤項目的全部面貌,但可以作為與其他樓盤項目的橫向對比指標。

要想全面瞭解樓盤項目,必須引進建築密度這個指標。

建築密度是指建築基底面積總和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不過開發商一般是不會公佈這個指標的。

以上三個建築經濟技術指標是比較常用的,配合項目總平面圖,購房者將對樓盤項目一目瞭然。

但是沒有項目總平面圖怎麼辦?這種情況也時常會發生,例如說項目分期開發,開發商提供的僅僅是一期的樓位平面,三個技術指標又針對的是整個項目的,不能反應局部一期的具體情況。這時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拿這個容積率為2.9、綠化率為41%舉例,假設容積率2.9是地上建築面積的容積率,總體分析這個項目的建築密度適中。在容積率確定的條件下,樓盤規劃根據地段、市場需求會出現多種可能:大樓間距的高層規劃方案、小高層規劃方案、高層與別墅或多層的組合方案等等。不同的規劃,會有不同的效果,也會出現樓盤局部容積率、建築密度相當高的現象。這些都是大家在樓盤分期銷售中不一定能瞭解到的。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多與置業顧問交流,多聽多問,拿到一手資料再進行判別,不要被技術指標迷惑!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

一家之言,歡迎探討,關注我吧!



週末喝酒


首先來了解一下容積率和綠化率的概念

住宅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總用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2.9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住宅小區的總建築面積為29萬平方米,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那麼容積率就是2.9。

容積率越高說明建築的密度越大住起來越不舒服。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所以說如果住的房子是超過19層的高層住宅容積率2.9也可以,如果低於19層那住進去居住舒適性就會降低。

綠化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小區用地的比率。“綠化率” 的概念更加側重於整個居住小區的綠化生態情況,綠化率越高說明小區的環境越好。

按照國家規定,新建居住區內綠化率不得低於30%,大於50%則可稱作花園,達到40%左右才能保證居住的舒適度,所以綠化率41%還算不錯的。


小司聊鄭州房產


首先,容積率2.9已經相當高了,肯定是密集的高層住宅小區,太擁擠,樓間距小,樓層高,住戶多,一般是進深比較大的戶型,居住體驗差。

其次,"綠化率"是個偽概念,開發商一般喜歡用綠化率宣傳,因為所有的綠化都可以算進去,甚至是屋頂綠化,給人綠化很多的感覺。

再次,《居住區設計規範》裡以"綠地率"來表達的,規定一般不低於35%,是一個最基本要求,"綠化率"41%,"綠地率"也就剛剛達到綠地率35%的最低配置。所以不要期望綠化有多好,不可能跟花園似的,能做的只有微景觀,但需要花重金打造。

然而,一般2.9容積率的樓盤,是剛需盤,開發商做環境不會很精緻,以節省成本為首要考慮因,所以要三思而後行。

最後,如果是剛需,價格便宜可以考慮作為過渡選項,如果是改善,建議選容積率2.0以下的房子,舒適度相對好一些,在樓下活動不壓抑。當然容積率越低舒適度越高,價格越貴。

個人觀點,供參考吧。





沐芝觀點


一般來說別墅、洋房、小高層、高層、超高層,這幾種產品的容積率和綠化率會區別很大。

先說說容積率,容積率一般都是由政府定的,在拿地之前,這個地塊的容積率就已經確定了。那麼較為舒適的容積率分別為多少呢?對於別墅來說一般在0.3-0.7之間,洋房在1.5左右,小高層在1.8-2.0左右,高層以及超高層則在3-4左右。

綠化率這塊,綠化率只是開發商的宣傳詞彙,它是有別於標準用詞綠地率的。一般來說小區裡面一切植物甚至植物的投影所佔用的土地面積都會算作是綠化,而綠地的認定標準則相對嚴格很多。因此,綠化率通常都會大於綠地率。而從舒適度的角度來說,綠地率越大,則會越舒適,一般來說綠地率最好最低不低於30%,達到40%的為相對舒適,若大於50%了則可稱為花園小區。



長沙樓市文強


一般來說,如果地塊內全部是100米的高層住宅,容積率是4.0左右,如果地塊內全部是54米的小高層,容積率是2.0左右。

因此房子的容積率為2.9,也就是可能是100米高層與小高層或者與洋房相互結合的小區了。

然後,政府規定的每個小區的綠化率最小是30%,現在小區基本所有都有地下室,要做綠化就上面需要覆土來種樹,而這些會大量增加開發商成本,所以大部分開發商都是按照30%的最低要求來做的,因此41%綠化率的小區應該品質比較不錯~

本人建築設計人員,如有疑問,歡迎諮詢~


小G說建築


容積率2.9,綠化率41%,應該算不錯的小區。但選擇樓層很關鍵。

好的一面是綠化率還可以,不足之處是客積率偏高

按此指標估計,考慮到公建、道路、地面停車位等佔地面積,該小區建築密度不會太高,那麼樓層就會很高,平均樓層高會達到22層~26層。

較高樓層的房子是上選

由於樓高,此類小區較低樓層的房子住起來會感覺到很壓抑。

房子的位置、朝向、通透性、戶型佈局是好房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好的小區也有差強人意的房子;再好的房子沒有好的小區壞境也不是好房子。

總之小區還可以,具體選擇哪套房子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