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評價我國的空軍實力?

判官am


中國空軍的實力僅次於美國空軍,超越美國海軍航空兵,完虐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的空軍。不過還是缺乏相應的大飛機,如戰略轟炸機,加油機,預警機,運輸機。

據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空軍目前擁有的四代機(殲10A,殲10S,殲11,殲11B,蘇27系列,蘇30系列)在600架左右。但這只是美國發布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中國空軍的四代機數量應該在900架左右:蘇27系列有76架,蘇30MKK有76架,進口的蘇35有24架,殲11A和殲11B以及殲11BS大概也有個500架左右,殲10系列有個460架左右。這麼算起來也有1100多架了,如果再除去老舊的蘇27和早期的殲11系列,中國空軍先進的四代機數量也有900多架。

而更加先進的殲20和殲16的數量估計也有個160多架。綜合來看,中國空軍四代及以上的戰鬥機數量在1100架左右。1100架左右的先進戰鬥機,僅次於美國空軍,超越美國海軍航空兵,完虐俄羅斯和歐洲的空軍。不過呢,與美國空軍相比還是太少了,美空軍F22+ F35的數量就快500架了,而殲20如今的數量保守估計在50架左右,差距還是很大的。況且周邊國家的F35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殲20急需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想要成為一支戰略空軍,加油機,預警機,運輸機,戰略轟炸機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大飛機正是當今緊缺的,也是中國空軍的一大弱點。

雖說運20已經在穩步量產了,但需要其改裝的預警機,加油機還未出現。況且運20的數量也太少了,作為運輸機產能尚無法滿足,更別說加油機和預警機了。此外,傳聞已久的轟20,還不知道近況如何,這麼看來,中國空軍在大飛機領域還是無法和美俄相比。



事實上,制約中國空軍先進戰鬥機和大飛機產能的還是發動機。無論是殲20,運20,轟20都沒與其相配套的國產發動機,WS-10供應殲16和殲11系列才剛剛滿足。而殲20和殲10C只能選擇AL-31F的改進型號,一旦俄羅斯那邊產能供應不上,那殲10C和殲20的產量也將進一步下降。所以說,問題還是出在發動機上,只要發動機問題解決了,那產量上去也是非常快的。而殲10B戰鬥機已經在實驗帶矢量噴管的太行發動機,或許是將為WS-15研發的矢量噴管拿到WS-10上檢驗一下,以驗證相關的結構,控制系統,讓WS-15發動機的研發進程儘可能的加快。WS-20也早就在伊爾-76運輸機上試飛了,進展也不慢。可以說,制約中國空軍實力增長的就是WS-15發動機和WS-20發動機。當然了發動機的研發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我們也只能慢慢的等待了,畢竟科學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如此說來,中國空軍的優勢和劣勢也是很明顯的。(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一句話,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評價一國空軍實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是否具備獨立自主的完整體系作戰能力

現代體系作戰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最重要指標。

首先,從作戰體系上來看,據美國軍事專家介紹,目前世界上具備全面獨立完整作戰體系的國家只有3個,分別是美國、俄羅斯、中國。中國空軍裝備大量的衛星偵察系統、預警機、特種電子機、加油機、運輸機、轟炸機、戰鬥機、無人機、地面雷達、防空導彈等,這些全部獨立自主,並且性能先進,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強大的作戰體系。雖然歐洲如英、法、德,亞洲的日、韓等國也裝備有先進的各型武器系統,但是總體是在建立在與美國同盟的基礎上的,並不具備的獨立自主能力,無論戰鬥機等硬件還是信息網絡等軟件方面都不完全具備獨立自主性,所以他們的作戰體系可以說是個殘疾,並不完整。

空軍實力除了戰術打擊能力,戰略打擊能力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國空軍比俄羅斯所差的一點就是戰略打擊能力,主要是由於缺乏大型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等。但是隨著轟20,運20以後批量服役,這點將大為改善,空軍整體作實力將超越俄羅斯。

第二、先進戰機數量

先進戰鬥機數量也是衡量一國空軍實力的關鍵指標。據國際權威刊物報道,美國擁有各型戰機13407架,俄羅斯擁有3906架,我國擁有3036架,位居世界第三。

雖在總數上不如俄羅斯,但在3-4代戰鬥機數量上領先俄羅斯不少。我國現役3-4代機總數達到1100餘左右,其中包括300餘架殲10A、56架殲10B、150架左右的殲10C、110架左右殲11、250架左右殲11B、110架左右殲16、30-40架殲15、進口的蘇30系列96架、24架蘇35、以及20架左右殲20。而俄羅斯3-4代機總數在800架左右。

雖然如此,但是在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上差距較大。俄羅斯擁有圖-22、圖-160等戰略轟炸機,其中圖22約100架左右,圖160在18架左右,另外還有大量的圖-95。我國只有100餘架轟6K系列,這款轟炸機源自蘇聯,俄羅斯現在早已淘汰不用,雖然改進後煥發第二春,但是總體實力不如圖22,更別提圖160了。

另外我國空軍戰機數量的一大短板就是運輸機,根據《飛行國際》各國運輸機統計,截止2017年美國擁有運輸機953架,俄羅斯393架,中國只有185架差距甚大,甚至不如印度的239架(當然印度以中小型居多)。在大型運輸機上,俄羅斯擁有99架伊爾76,2架安124,我國進口的伊爾76和運20加起來不及俄羅斯一半。

第三、實戰能力

實戰是檢驗一切的真理。要說空軍實戰能力最豐富的的就時美國了,第二便是俄羅斯,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空軍雖然沒有打過打仗,但是小仗還是不少的,幾乎每隔幾年都要出去實戰一下,通過實戰檢驗裝備性能、戰術戰法以提升空軍作戰能力。目前歐美俄以等國都具備大量的實戰經驗,在這方面我國空軍差距不小。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目前我國軍事實力相對於美俄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總體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但是隨著我國空軍20系三劍客的出現,加之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空軍超越俄羅斯指日可待。

關注軍備時刻頭條號,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軍備時刻


以目前我國空軍裝備技術水平和規模來說,整體實力已達到世界第二。我國空軍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整體裝備實力大幅提升,不僅三代以上現代化戰鬥機總量超過1500架,躍居世界第二,而且包括運-20運輸機、轟-6K等型號轟炸機、空警2000/500系列預警機以及“高新”系列反潛機、電子戰機等配套機型也蓬勃發展,此外,包括紅旗-9防空導彈、JY-26型反隱身雷達等防空裝備也躍居世界最前列,人民空軍實力“世界第二”名副其實!但同時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與空軍強國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戰略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等大型裝備方面的缺陷依然明顯。科幻感十足的殲20雙機編隊,是我國軍用航空裝備發展的標誌性機型之一!

媒體推測的我國空軍三代以上戰鬥機型號及規模

戰鬥機方面,以殲20戰鬥機為代表的先進機型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具推測,目前我國空軍裝備的三代以上戰鬥機包括約40架殲20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0系列戰鬥機、600架左右的殲-11系列戰鬥機、100架左右的殲-16戰鬥機、100架左右的Su-30MKK/MKK2戰鬥機、24架Su-35戰鬥機以及80架左右的殲轟-7B戰鬥轟炸機等,總數量達到了1500架以上,規模和質量上僅次於美國。

我國主要軍用戰鬥機圖譜

殲-10C戰鬥機雙機編隊

Su-30MKK與殲16戰鬥機對比

其他機型方面,轟-6K作為我國目前唯一的專用遠程轟炸機,雖然機體設計上還沒有完全脫離Tu-16“獾式”轟炸機,但是機體裝備和作戰性能已遠超原型,具備了9000公里航程和16噸左右的最大載彈量,目前裝備數量在120架左右;運輸重量60噸級的運-20運輸機目前也在滿負荷生產,估計目前裝備數量在30架以上,每年產量也在15架左右;空警2000、空警500的總數量在20架左右;以轟-6為基礎改造的轟油-6的總數量估計在20架以上(還有)。整體上來說非作戰軍用機的類型已基本齊全,單機性能和規模上仍有較大不足,但不影響“世界第二”的定位。運-20運輸機機群

轟-6k轟炸機機群

空警2000預警機

對於空軍目前的狀況,還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缺陷,其中最為顯著的是戰略轟炸機、重型空中加油機兩個方面。轟-6K的性能客觀上來說還稱不上“戰略轟炸機”,航程不足以進行洲際航行、載彈量也不夠,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麵臨的國防挑戰並不匹配,待“傳說中“正在研發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服役後,這樣的窘境才會徹底改善;轟油-6的性能更是“差強人意”,其只能在近海滿足2-3架戰鬥機的加油需求,並不具備遠程支援加油的能力,針對目前的情況,之前網絡上也有消息指出基於運-20運輸改進的運油-20加油機正在研發中,如果屬實,那麼也能夠解決遠程加油機方面的缺口。運油-20加油機空中加油效果圖

轟-20戰略轟炸機效果圖

空軍實力並不單純看裝備的軍用作戰飛機的型號與規模,說到底還要看本國掌握了多少先進的軍用航空技術、有什麼要的裝備製造能力和有多少研發人才隊伍。可喜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積累,我國軍用航空技術、產能和人才隊伍都已經有了較為深厚的基礎,先進型號戰機、導彈、雷達層出不窮。雖然從目前空軍的任務定位來說還只是一支國土防衛型空軍,但是相信隨著不斷髮展和形勢的演變,我國空軍的任務範圍肯定不會一直侷限於現有空間,繼續奮進吧。人民空軍裝備會越來越先進

人民空軍的航跡也將越來越遠


威吶解析


中國空軍實力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應該是沒問題,但是,我國空軍與世界第一的美國空軍有著巨大的差距,就是與世界第二的俄羅斯空軍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空軍雖然世界排名第三,但是,距離真正意義的“戰略空軍”差距仍然很大。





一、美國空軍;美國陸海空加上國民警衛隊以及海軍陸戰隊的戰機總量為2.5萬架(1.3萬架固定翼飛機、1.2萬架直升機),就戰機數量是全世界軍事排名2~30名國家的總和還要多。有人這樣排名,世界第一空軍是;美國海軍、世界第二空軍是;美國空軍。雖然是笑話,但是這是事實,也說明美國空中武裝力量的強大。實際上,隸屬美國海軍的戰機有5600架,而美國空軍戰機數量只有4500架,從數量上看美國海軍確實超過美國空軍。美國空中加油機512架、運輸機953架,其中,全世界加油機總量只有692架,美國就佔了512架,全世界運輸機總量在3000架左右,美國就佔了近1000架。無疑,美國空軍是個“巨無霸”。


二、中國空軍;中國空軍近幾年有了質的飛越。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 、運~20 、空警~500、空警~2000的陸續服役,使我國的空中力量確實有了巨大的進步,三代機和四代機數量達到了1200架左右,先進戰機數量超過了俄羅斯。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空中力量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在空中戰略力量上我們與俄羅斯的差距也是巨大的。我國空軍差距具體在;

1、大型運輸機:美國953架、俄羅斯393架、印度239架,中國是185架,而且在運輸能力上也有差距。

2、大型加油機:美國512架、俄羅斯60架、中國26架(其中大型加油機只有6架)。

3、戰略轟炸機:美國160架(包括62架B1~B、20架B~2、77架B~52)、俄羅斯110架(包括50架圖~22、95架圖~95和16架圖~160)。中國80架左右(其中老舊的轟~6早期型50架)。

通過世界三大軍事強國空中力量的比較,我們看出來我們的差距。但是,在不遠的將來,隨著運~20的量產、轟~20的服役,我們的空中力量與空中強國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東義義


我國空軍現在是與世界第一差距巨大的世界第二或第三,戰術空軍世界第二,戰略空軍世界第三。

論空中戰鬥,世界上只有美國能真正打敗中國


在空軍領域,世界上基本分為四個檔次。

第一檔:美國

第二檔:中國、俄羅斯

第三檔:英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巴基斯坦

第四檔:其他國家

劃分的標準是什麼呢?

美國空軍不用說了,肯定是世界第一,要啥有啥。說說中國和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的戰鬥機和先進戰鬥機的數量,都遠超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英國全國的可作戰飛機居然只有區區56架,甚至還不如日本。而日本也不過只有一兩百架三代機而已,跟中俄也不是一個水平。

另外,日本和英法印的空軍基本都“缺胳膊少腿”,或者沒有預警機,或者沒有運輸機,或者沒有轟炸機,而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一個擁有戰略轟炸機,所以只能把他們列位中俄之下的一檔。

那麼中國和俄羅斯誰更厲害呢?

從戰術上看,中國更強。

中國和俄羅斯的戰鬥機數量分別是世界第二(3900架)和第三(3000架)。但由於各國的戰鬥機數量中都擁有大量的老舊的二代機,我們評價戰鬥力不能以戰鬥機數量為依據,畢竟朝鮮戰鬥機也有一千多架,可是沒人認為朝鮮空軍有戰鬥力。

比三代機數量,中國略遜於俄羅斯。

2018年,中國擁有961架三代及三代半戰鬥機,俄羅斯擁有1005架三代及三代半戰鬥機,從數量上看,是俄羅斯多一點。

但中國的三代機質量要明顯好於俄羅斯,中國的戰機整體很新,機齡短。新服役的殲11和殲16系列就佔了超過三分之一。而俄羅斯的三代機普遍型號老舊,老式的米格29系列和原始型號的蘇27系列就佔了將近一半的份額。

而且,由於兩國經濟實力的差距,中國還在以飛快的速度更新裝備,而俄羅斯的新增戰機很少,也許在明年,他們的三代機數量就會被中國超過。

最重要的是,中國是除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擁有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

我國的五代機殲20和殲31已經完全服役,在空戰中,裝備有著代際差距會帶來巨大的優勢。俄羅斯雖然很早以前就號稱要研發自己的五代機T50,但至今沒有試飛跡象,服役列裝遙遙無期。

從戰略上看,俄羅斯更強。

中國空軍戰鬥力雖然強於俄羅斯,但是從戰略能力上看,跟俄羅斯仍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具體的說,是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和戰略運輸力量遠強於中國。

中國雖然也擁有戰略轟炸機,但中國的轟6K是根據轟6進行改裝的轟炸機,雖然能發射核彈,但航程非常有限,只有兩三千公里,對於美國來說,基本沒有威脅。

而俄羅斯則不同,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比起美國毫不遜色。


俄羅斯的圖160(北約代號“海盜旗”)戰略轟炸機,是蘇聯在八十年代設計製造的產品。能攜帶九噸彈藥進行超音速突襲。這種飛機的最大航程能達到驚人的一萬六千公里!地球上基本沒有打不到的地方。這種級別的戰略轟炸機俄羅斯有幾十架,這是普京動輒敢威脅西方的最硬的家底之一。

而戰略運輸能力,中俄也差距巨大。

中國的
重型運輸機運20,剛剛列裝部隊,數量很少,只有不到十架,加上伊爾76的改型,中國只有二十餘架重型運輸機。


但俄羅斯擁有伊爾76系列的重型運輸機87架,安系列的重型運輸機18架,總數超過了一百架。尤其是安22和安124等重型運輸機,航程遠載重大,是連美國人都羨慕的重型運輸力量。

不過隨著中國運20的服役,中國戰略運輸力量有望追上俄羅斯。而戰略轟炸機嘛,,暫時還看不到太大希望。

不過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都和美國空軍實力差距巨大。

但擺在中國和俄羅斯面前的,是美國空軍。僅僅在戰機數量上看,美國就有一萬三千架各型飛機,比中俄之和的一倍還多。

中國和俄羅斯捆在一起,也很難打過美國空軍。

美國空軍擁有近一千架F16戰鬥機,還有五百架左右的F15戰鬥機,光是三代機,美國就擁有一千五百架左右。

但這也無所謂,畢竟三代機中國和俄羅斯都有,我們與美國差距最大的,是四代機。

中國的四代機已經服役的只有殲20(海軍貌似還有殲31?),剛剛列裝數量很少。而美國空軍擁有200架比中國更先進的F22,還有220架F35,這個力量可以保證他們對中俄擁有碾壓級優勢。

如果再比較運輸機和戰略轟炸機的話,那就沒眼看了。美國有664架各型運輸機,157架戰略轟炸機,而且型號頗為先進。

但是大家知道最變態的是什麼嗎?

美國空軍並不是美國唯一的空中力量,美國還有一支實力略遜於空軍一點的空中力量,叫美國海軍……

任重道遠啊任重道遠。


小約翰


中國是真正的空軍強國,擁有一支戰略大空軍,而且是世界上少有的擁有戰略轟炸機的空軍,我國的空軍早在2012年就明確了要發展一個攻防兼備,空天一體的戰略空天軍的理念,發展到如今,我國空軍已經雄踞世界第二的位置,難以撼動。


我國空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殲20。也許很多人對此嗤之以鼻,但是我們可以稍加分析。殲20是五代機,那麼肯定比所有的四代機都強,首先,世界上現役的五代機就只有F22A、F35和殲20三種,而其中的F35又只是一箇中型飛機,因此可以和殲20媲美的戰鬥機就只有F22A了,然而F22A是一個研發於上世紀90年代的戰鬥機,採用的是20年前的技術基礎,而且多年沒有進行升級,這樣的飛機如何和殲20相比?


再者,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也就是空警2000和空警500。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是一種戰略預警機,是真正的空中帥府,可以協調兩個戰區的戰役行動,搭載有3面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可以精確的把戰場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顯示在各種聯網單位的戰情中心顯控臺上。空警2000是世界上第一種使用多面有源陣列的預警機,號稱是空中的宙斯盾,而空警500作為縮小版的空警2000,雖然雷達功率差一些,但是他的數字化程度更高,據說指揮協調能力不弱於空警2000。


我國擁有世界上第二多的五代機和四代機。我國的四代機有1000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重型雙發的殲11系列戰鬥機,其次還包括數百架殲10系列戰鬥機,以及引進的蘇27SK、蘇30MKK等戰鬥機,也包括新出現的殲16和殲11B BLOCK 2。我國空軍的四代機第二多,第三多的是俄羅斯,為600架左右,只有我們的一大半而已。我國的五代機也是第二多的,達到了40多架,第三的以色列也只有10架左右。


我國空軍有戰略轟炸機,這是世界上唯三的,第一是美國,第二是俄羅斯,我們是第三,我們的戰略轟炸機型號是轟6K,載彈量在三國中最小,但是也足夠使用6枚射程達到2500公里的AKD20巡航導彈了。另外,我國可以國產大型運輸機、中型運輸機等,可以自己組建起空運師,空中投送能力強大,我國還能夠國產大型加油機,使用運20平臺進行改造。


最後,我國空軍還有防空軍的職能,國土防空體系完整,擁有大量的早期預警雷達和防空導彈系統,有S300、S400、HQ9、HQ16、HQ17等型號的機動和要塞式防空導彈系統,可以執行應急反應,生存力強,戰時可以配合航空兵一起完成攻勢制空的任務,建立起難以打破的天穹。


海事先鋒


根據《globalfirepower》(全球火力)網站公佈的相關數據(2019年):

中國空軍世界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飛機:3187架,還有一千多架直升機和其他機種。

世界排名在美國(1)和俄羅斯(2)之後。


我國人民空軍於1949年11月11日成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截至2014年數據表示,中國空軍兵力約398,000人。IISS是是一家英國研究機構(或智囊團),是全球第十大智庫、全球第二大國防和國家安全智囊團。

美國五角大樓2015年的一份報告顯示,我空軍擁有大約600架現代化飛機。

上面數據是2017年—2019年的數據,其他機型就不列出啦。

我國已啟動第三條殲-20戰機生產線,年總產量已超過40架。


血色黃昏的黃昏




殲20的入列將我國空軍近年來的井噴式發展節奏推到高潮,網絡上對於我國空軍實力褒貶不一,我只想用一句話概括:“今天的中國空軍不再是昨天的中國空軍,明天的中國空軍還需上下求索”。

先回顧一下中國空軍的辛酸史

我國在引進蘇27的時候,俄開出一萬件狗皮大衣換一架蘇27,而18條狗才能做出一件狗皮大衣。

2001年4月1日,美國EP3電子偵察機抵近海南島上空偵察,我國派出兩架殲8Ⅱ進行攔截監視,其中一架僚機在海南島東南70海里與美偵察機發生碰撞,飛行員王偉犧牲。至今每當聽到“81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重複,你們繼續前進”語音回放不由潸然淚下。

建國初期,美軍和臺灣肆無忌憚地派遣各型偵察機進入中國腹地偵察,我國通過引進前蘇聯薩姆2防空導彈才得以有效遏制。

1994年中國與俄羅斯、以色列達成三方合作協議,中國購買4架俄製伊爾76運輸機,由以色列在其基礎上改裝為“費爾康”預警機,並支付了1.9億美元的前期費用;2000年由於美國的施壓以色列單方面撕毀協議,並扣押3架接收改裝的預警機,退還前期費用又賠償違約金1.6億美元,引進預警機項目流產。

逐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裝備體系,部分領域依舊存在短板

十八大以來,中國空軍由“國土防空型”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空軍轉型,以殲20為代表的國之重器闊步邁入20時代,中國空軍戰略轉型開啟加速跑。逐步形成了以四代機為骨幹、三代機為主體和二代機為輔助的裝備體系。

作戰飛機裝備體系多代並存、系列化特徵明顯,整體發展最快


殲20主要擔負“踹門”任務,跨入世界航空發展第一梯隊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形殲擊機,也是繼美國F22和F35之後第三款實際列裝部隊的第四代隱形飛機(參照我國劃分標準),已初步形成作戰能力。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 隱身性。隱身性是當前世界航空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殲20採用我國首創的鴨翼式隱形氣動佈局,在隱身性和機動性上取得有效配平。
  2. 超敏捷機動能力。超敏捷機動意味著殲20可以完成輕鬆諸多飛行特技動作,以及當前大多三代機無法完成的機動動作。業內飛行員表示,殲20具有明顯的代差性能,進入超音速就是殲20的天下。

重型殲擊機呈家族系列發展特徵,遠程制空作戰的主力


殲11系列重型空優殲擊機目前現役主要有殲11和殲11B兩個型號。殲11是我國在引進蘇27SK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的雙發重型空優殲擊機,繼承了蘇27優異的氣動佈局,具有航程遠、機動性好、空戰火力強等優點。

殲11B是我國在殲11的基礎上換裝國產先進航電、雷達系統以及國產發動機,同時大量採用鈦合金等複合材料,進一步降低了空重,使其具備更加優秀的機動能力和掛載能力。


殲16多用途重型殲擊機嚴格意義上講也屬於殲11家族,只不過其彌補了殲11對面攻擊能力不足的缺陷,多用途性能優異從而單獨分割出來。殲16在殲11基礎上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改善航電系統發展而來,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可以掛載當前空軍現役所有空對面武器;具有看的遠、打的準的特點。

殲10系列化改進多功能性突出,與重型殲擊機形成高低搭配裝備體系

殲1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天候、超音速、多用途殲擊機,設計使用大量新設計、新技術和新材料,採用短間距、鴨翼式氣動佈局、腹部進氣道融合於機身設計,機動性、靈活性、穩定性優異。經過十年發展改進,先後發展了A、B、C和S四個改進型號;尤其是去年殲10B矢量推力驗證機在珠海航展展示落葉飄過失速動作驚豔四方;殲10C作為最新改進型,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火控系統,看的更遠、打的更遠、對面武器種類更加豐富,多功能性相較原型愈發突出。殲10是我國空軍中近距制空作戰及對地對海精確打擊的核心裝備之一。



二代機逐步退居二線,在其他領域繼續發揮餘熱

殲8系列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裝備部隊的高空高速殲擊機,對其性能概括:“三個‘二’”,即:雙倍音速、20噸重量和兩萬米升限。服役之初,綜合性能優於米格21和F4,且空空導彈射程在同類機中打的最遠,一度被稱為“二代巔峰”。隨著三代機的大批量入列,殲8逐步退居二線,更多的承擔起戰術偵察任務,充分發揮高空高速優勢。


殲7系列殲擊機依舊在二線服役,制空作戰任務大部分被三代機替代,主要遂行一些對地近距火力支援任務,在局部地區承擔部分制空作戰任務,畢竟我國周邊依舊有大量二代機服役。

殲轟機逐步將被多用途殲擊機替代

強五爺的退役,中國空軍殲轟機只剩殲轟7一枝獨秀。殲轟7是我國設計研製的第一種雙座、雙發、超音速殲轟機,主要用於戰役縱深攻擊以及對海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其航程、載彈量和作戰半徑基本接近國外同類機型,雖然有較好的空對面打擊能力,到空戰能力成為與生俱來的詬病。當前隨著殲16和殲10C的批量列裝,殲轟7的部分對面打擊任務將得到前兩者的有效補充和擴大。



特種作戰支援保障飛機技術發展較快,功能基本齊備,數量遠遠不足

空中預警機發展迅猛,總體性能指標接近局部技術領先世界先進水平


空警2000、空警500和空警200是我國空中指揮所的三大主力。空警2000是我國以俄製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載體安裝國產固體有源相控陣雷達研發成功並裝備部隊,有“爭氣機”之稱,空警2000和空警200從服役之初便在九個領域創造了世界第一。


空警500是第一種採用國產載體平臺和新型相控陣雷達的機型,其任務定位為預警指揮機,雷達採用了更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可有效過濾海上雜波,對低空特別是海上目標探測能力優異,主要承擔空中巡邏警戒和指揮控制任務。

指揮通信機與預警機搭配使用體系建設完善

運8中型指揮通信機是我國空軍指揮通信的中堅機型,主要用於擴大通信覆蓋範圍並形成對作戰飛機的輔助指揮和延伸指揮。

空中加油機機型老舊、載油量少、航程短以及數量嚴重不足

轟油6是我國空軍空中加油的中堅力量,由轟6轟炸機改裝而來,全機載油37噸,輸油18.5噸,一次只能為4-5架殲10提供加油;基本上解決了國產加油機有無的問題。

有網絡消息稱,我國引進了3架俄製伊爾78空中加油機,無論性能如何,數量僅僅是杯水車薪。隨著運20和C919大飛機項目成功,未來改裝加油機我國將擁有性能指標更好、數量也將滿足中國空海軍需求。

轟炸機家族轟6一枝獨秀,通過不斷改進彌補當前戰略打擊空缺

我國長期缺乏大飛機研發製造能力,轟炸機依靠轟6支撐近60年,作為一款中型轟炸機,已難以滿足我國空軍需求。在新型戰略轟炸機尚未服役之前,只能通過不斷對轟6進行動力、航電以及機載武器升級,來彌補戰略打擊能力不足的欠缺。轟6K通過升級動力系統、改善氣動佈局和雷達航電系統,進一步增加了作戰航程和作戰半徑,同時具備了掛載KDA20空射巡航導彈的能力,使得我國首次具備了一定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

戰略投送能力有所提升,數量不足還需一定的時間來彌補

在運20服役之前,我國遠程投送主要依靠引進數量有限的俄製伊爾76大型運輸機,戰略投射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空軍運輸裝備體系呈現出以中型運輸機為主體、大型運輸機為輔助的特點。大量裝備運8系列戰術運輸機、運7戰術運輸機和運12輕型運輸機;貨倉尺寸、載重能力以及運輸航程都顯得不足。近年來國產運20戰略運輸機和新型運9中型運輸機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但是數量依舊難以滿足中國空軍日子增長的戰略投送需求。

空軍防空部隊構建了射程銜接、遠中近結合的防空反導體系,滿足當前國土防空需求。



綜合而言,我國空軍發展成就顯著,部分領域接近或領先世界水平;但總體發展不平衡,諸多領域存在短板,仍需要找準差距、佔據後發優勢“彎道超車”。總得而言,今天的空軍絕不再是昨天的空軍,明天的空軍還需同志努力。


鷹鴿分析


你說吧,我們的空軍在國際上能排個幾?2還是3?公認的是第三,印度志氣從來高,曾經自搶一個第三戴在自己頭上,嗯嗯,也好,本來就是三嘛。他有那麼10架C-17,視為寶貝,其232架蘇-30雖說半數趴窩等人來修,但只要掏錢會修好的,何況更買來36架身為四代的法制“陣風”,誰的飛機他都有,這一點估計沒人比得了,妥妥的三。要比世界第二的俄羅斯,借三哥一個膽,他也是不敢上去搶的,在大半個多世紀裡,三哥飛機蘇俄造,真要不尊重師傅,估計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俄羅斯第二,經濟實力雖說有點弱,但航空實力比較殷實,還有相當厚實的家底,這是其成就空軍實力的基礎,我們與俄相比,還差出一大截來。有人在網上比飛機數量,說俄總數4000架,我們能用者3000,其中還有個數量結構和質量效能的問題,俄羅斯有170多架戰略轟炸機,有安-124那般400多噸的大飛機,另有大型空中加油機,大型預警機,偵察機,以及新銳圖-214電子攻擊機,等等,我們一是沒有,二是小,再不就是少,沒有個幾年功夫,根本比不了的。

★空天一體。美國更厲害,有1.3萬架飛機,靠100多顆軍事衛星支撐,基本實現了空天一體,正向信息化,隱身化,無人化掘進,是當之無愧的裝備王,1200多架大飛機在役,僅空中加油機就高達500多架,大型預警機120多架,主力隱身飛機近500架,所以說沒人比得了他。我們建設的目標也是空天一體,不過是目標,要建設,前面還有很遠一段路,比如我們為大型預警機的糾結,還沒有合適的機型合用,雖說運-20拿來能使了,但經濟性與靜音性不高,不似美國,拿來波音,改巴一下就能用。遠程出大國,隱身,信息是能量,我們不過,剛剛開始,以運-20和轟-20為代表,正在著力打造中,天基的衛星,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也與美軍有較大差距。說到空天一體,唯有更努力,不過,也展露出了可喜的曙光。

★攻防兼備。說到防,世人印象深刻的是,紅旗-9的出口型,已經在競爭土耳其的訂單,成是不成,終被俄羅斯S-400奪了去,論防空體系建設,我們不比俄,也比不過美,自己也有一套絕活兒,比如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反隱身體系的國家,這項桂冠在十年之內,估計沒人能奪走。立足自身實際,根據自己的作戰思想,搞裝備,這就對了,無論攻,還是防,正能建設得好。攻的方面,我們的解釋,進攻正是最好的防禦,請別誤會,就是攻勢作戰的意思。有了殲-20,有了轟-20,再有轟油-20,正是一支可以以攻為守的力量,現在雖說還未成,但魂舞大漠判斷,五年之內便可得之。攻防兼備的中國空軍無限好,正可成為捍衛國家天空安全,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滿懷希冀和期待,期待也是可期的。

★技術自主。空軍建設了七十年,從買到仿,再到今天自個造,實現了完全的技術自主,可以說航空工業進步明顯,空軍訓練有成,成績可喜。裝備自主的重要,不僅技術上受制,而且裝備根本就不是符合自己需要的裝備,只能將就使用,聊勝於無罷了,過去我們那是沒辦法,今天買一點,無非借鑑參考罷了,全部裝備實現自主化,以為非常了不起。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真正實力的體現。要造多少有多少,要造什麼隨便挑,十八般兵刃,都能如數造出來。從望塵莫追,到等肩比類,而且都是自己想要的,拿手的,個別還是他人沒有的,空軍也有了自己的鎩手鐧,不傳之密,以為這才是致勝之道,成就大國空軍,乃致強國空軍的基礎。


魂舞大漠


圖為中國空軍標誌

空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防軍事力量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國際上就是一張典型的“國家名片”,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是否強大可以直接看出這個國家的整體軍事實力強弱。

目前,空軍是各軍事大國最為保密的軍種之一,尤其是戰機數量和所配套的各型武器裝備更是絕密。從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來看,中國空軍也就勉強能進世界前三之列,我們就從國際權威機構及各國軍方所曝的信息來推測一下中國空軍實力。

圖為中國殲-10、殲-16戰機

中國戰機數量

想要衡量一個國家的空軍作戰實力,戰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據悉,中國現役的標準4代機、4++、5代機至少不低於1200架,加上200多架的“飛豹”戰鬥轟炸機總數量約1400架。3代機殲-7以上型號在役數量約為1000架左右,其他各型軍用戰機約為1000架。因中國具有後發優勢(新機、維修保養好等)暫時超越俄羅斯位居美國海軍和空軍之後的第三位,型號包括但不限於:

①殲-10系列、殲-11系列、殲-12系列、殲15系列、殲-16系列、殲-20系列等;

②蘇-27系列、蘇-30系列等;

③轟-5系列、轟-6系列、強-5、水轟-5等;

④直-10、直-20、運-20、空警-2000、空警-500等等。

中國的戰機總數量大約在3400架左右。

圖為中國轟-20與殲-20編隊想象圖

中國戰機分類

中國空軍的戰機型號有:戰鬥機、轟炸機、教練機、預警機、偵察機、反潛機、電子戰機、無人機、戰略運輸機、飛艇、試驗機、加油機、通用飛機、運輸直升機等。

中國戰略空軍

中國空軍的戰略發展方向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除了主流的4代+及以上戰機之外,陸基和海基的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機等等都要加速擴充規模並下苦功夫練兵才能逐漸縮小與它國之間的距離。

圖為中國殲-20戰機爬升圖

中國空軍的“20”時代

中國空軍未來的堅實基礎是靠四個“20”來支撐起來的,分別是:殲-20、運-20、直-20和轟-20。

一、殲-20

據外界猜測,中國的成飛已經至少交付了不低於40架各型殲-20戰機(包括原型機、試驗機等),正式列裝的至少30架,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200架以上。

圖為西飛停機坪

二、運-20

據官媒稱,西飛運-20的年產量為30架,初步估計運-20的在役數量應該在40架以上,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400架以上。

三、轟-20

目前處於絕密階段,據外媒稱已經試飛成功,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四、直-20

直-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海陸空對其均有巨大的需求量,未來計劃列裝總量至少1000架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