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圖/Easy Tour China

繼涼皮和電飯鍋蒸蛋糕之後,最近很多人又開始對油條下手了。畢竟,豆漿油條這套中國人最熟悉的早餐,一個月都吃不到,讓人甚是想念。

油條是一種很神奇的食物。中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飲食習慣大有不同:南方嗦粉,北方吃麵;豆腐腦是甜是鹹還是辣,事關底線……唯有桌上擺著油條時,所有人都能愉快地動箸。

油條雖然平凡,卻符合人類基因裡對碳水和脂肪的呼喚。所以,即便油條總被說“不健康”,但它在早餐界“扛把子”的地位從未動搖。

目錄

01 | 油條為什麼能成為全民早餐?

沒有人能抵得住“碳水+脂肪”的誘惑

02 | 油條為什麼要兩根一起炸?

兩根一起炸才能膨起來

03 | 誰才是油條的完美CP?

豆漿、豆腐腦、胡辣湯、粥還是醬油

04 | “油條+”變幻出無數種滋味

大餅卷油條,就著米飯吃

05 | 那些用油條做的美味菜品

料理界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01油條為什麼能成為全民早餐?

清晨,城市裡大街小巷的早點攤都會支起一口熱油鍋,微微地冒著油煙。做早點的師傅,把柔軟的麵糰合二為一,抻成長條扔進油鍋,不時地用長筷撥動,麵糰膨脹起來,漸漸呈現金黃色,夾出來放到架子上瀝乾油。這就是中國人最廣泛的早餐——油條。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關於油條的歷史,有一個流傳極廣的傳說:南宋時期,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臨安城內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捏了形如秦檜和他妻子王氏的兩個麵人,絞在一起放在油鍋裡炸,稱之為“油炸檜”。

其實油條的雛形在南宋之前就出現了。北魏時期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有一種油炸食品,和如今炸油條的方子十分相似。

雖然油條普通,但不分階級、不分老少都喜歡。梁實秋曾經寫到過,在他那樣比較富裕的大家庭裡,孩子們每天早晨也只是用燒餅油條來果腹,但天天吃也不厭。

油條,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長得似乎都差不多。細長條,兩根擰在一起。不過在一些地方,油條別具特色。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在河南,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小油條,也叫油饃頭或者老鴰頭,它是將和好的面用勺子或是筷子挑入熱油鍋中,炸出來的呈不規則的圓形,但吃起來和油條一樣蓬鬆酥脆。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河南開封還有一種槓子油條,與其它兩根一起炸的油條不同,槓子油條是單根炸的。也不需要案板,只需要兩根筷子,將發好的面挑起來拉長,再放入油鍋中,吃起來更為焦脆。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相聲名家馬志明與趙偉洲

要說油條界的LV,當屬天津油條。郭德綱曾在相聲中說:“天津的油條,得一尺長,不夠一尺,從別的上面掐下一截兒也得給湊夠一尺。炸出來是棗紅色的,又酥又脆。”以前天津的油條中間會鼓起來,所以天津人曾經管油條叫“棒槌餜子”。

即便我們都知道,油條只是澱粉和脂肪,從營養學的角度,算不上多麼健康,但就是抵抗不了油條的誘惑。

02油條為什麼要兩根一起炸?

一根好油條,除了能支稜起來,更重要的是入口酥脆,內裡蓬鬆,這很大程度上是膨鬆劑的功勞,最傳統的就是明礬加小蘇打。

當油條進入油鍋後,高溫使明礬(硫酸鋁鉀)跟小蘇打發生反應,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油條變得蓬鬆,並形成氫氧化鋁,氫氧化鋁會和麵團中的物質發生反應,讓油條外皮在較薄的情況下也不易破裂。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單根、兩根一起、三根一起三種方式下油鍋炸的實驗結果。圖/新華網

為了油條能夠充分膨脹,就不能讓外表面固化的過快。如果單根炸,高油溫使得油條表面迅速定型,來不及膨脹。如果將兩根油條擰在一起,中間部分不會直接接觸到油,可以長時間保持較低溫度,油條就可以膨脹起來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油條都是兩根一起炸的。

但是,明礬作為膨鬆劑,容易導致人體攝入鋁超標。雖然,國家標準中允許明礬作為油條膨鬆劑使用的,但是對鋁殘留量有著嚴格限制(不超過100毫克/公斤)。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於是,近些年出現了使用“無鋁膨鬆劑”做出的“健康油條”,不過很多“健康油條”吃起來外皮比較厚。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幾個:一是前面說使用明礬有助於外表面酥脆;二是和麵時必須用力揣搗均勻,否則油條成品的鬆脆度會不夠;三是跟炸油條時的油溫和廚師的手藝有關。

03誰才是油條的完美CP?

相聲講究“三分逗,七分捧”,同樣,油條要想把它的美味最大化,也需要一個好搭子、好捧哏。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豆漿算是官配,在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出現一套豆漿油條的早餐,都不會讓人驚奇。豆漿大多是甜的,也有人為了健康選擇不加糖,然而在“無甜不歡”的長三角地區,人們卻鍾愛用鹹豆漿搭油條。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蝦皮、紫菜、榨菜、蔥花,有的甚至加入豬油渣,在碗底碼好後,衝入滾燙的豆漿,最後點上醬油,豆漿也變成豆腐腦一樣的絮狀。

將油條泡進鹹豆漿裡,或是一口豆漿一口油條,吳語區的人們覺得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早餐。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同樣存在“甜鹹之爭”的豆腐腦,也是搭配油條的好物。不過到了河南,無論豆漿還是豆腐腦,都要通通讓位於胡辣湯。

周口逍遙鎮胡辣湯、漯河北舞渡胡辣湯、開封素胡辣湯、汝州胡辣湯、胡辣湯與豆腐腦的“兩摻”……它們與油饃頭或者槓子油條一起,點亮了河南人的每個早晨。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起源於廣州荔灣、由珠江三角洲疍民創造的艇仔粥,如今成為廣州粥品的一個標誌。雞骨湯或是魚骨湯做底熬成粥,將魚肉、瘦肉、海蜇皮、魷魚等配料裝好,盛入滾燙的白粥。畫龍點睛的一筆,就是最後撒入的炸花生和油條絲。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當然,美味的油條有時候也不需要複雜的搭配,一碟白糖或是醬油,再加上一碗白粥,在江浙地區就是一頓能量十足的早餐。

70年前,去到臺灣的江浙士兵將這種吃法也帶到了眷村。後來,士兵解甲務農,許多人依靠做小吃謀生,油條蘸醬油的吃法也流傳開來。最近二三十年,臺灣品牌的豆漿油條店開到大陸,蘸醬油的油條也成為這些店的特色。

04“油條+”變幻出無數種滋味

單吃油條,固然是美味,但當油條與其它的食材搭配,進行二次加工,又能創造出無數種新的早餐滋味。

與油條相搭的,不是什麼珍饈,也同樣都是碳水。就像相聲裡段子說:“大餅卷饅頭,就著米飯吃。”看起來就十分管飽,並且美味十足。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在南方,常見的糯米是油條最常見的搭檔。將糯米和大米浸泡一夜後蒸熟,攤平,將油條放到米飯上,再根據個人喜好放上榨菜、火腿等等,將糯米飯捲起包好,撒上黑芝麻。

雖然是“碳水+碳水”的組合,但清香的糯米飯包裹上油脂飽滿、新鮮出鍋的油條,配合鹹菜、火腿的鹹鮮,一口咬下去,各種味道在嘴裡融合爆炸。在清晨,不僅點燃了味蕾,也給人加滿了最充足的能量。

在上海,它叫粢飯糰,與大餅、油條。豆漿一起,並稱上海早點的“四大金剛”。在武漢,它的名字更加直白,糯米包油條。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到了北方,油條的搭檔主要便是各種面了。綠豆麵展開一個圓形,薄勻不破,攤上一個雞蛋,翻面,刷上甜麵醬、蒜蓉辣醬、醬豆腐汁,再放上油條或是薄脆,這便是天津這座城市的靈魂——煎餅果子。

剛炸好的油條裹在煎餅裡,香脆中透著軟糯。可惜如今,除了天津,很少還有在煎餅果子裡包油條的了。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除了煎餅果子,天津人還創造了更硬核的大餅卷油條。不只是天津,千里之外的寧波等地,同樣存在大餅卷油條的吃法。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熱愛腸粉的廣東人,也將油條捲入腸粉中,稱為“炸兩”。與煎餅果子選用剛出鍋的油條不同,炸兩卻使用隔夜的油條,捲上腸粉,切成小塊,淋上醬汁,撒上蔥花。

通常來講,腸粉店賣炸兩的比較少,反而粥店賣得會比較多,因為炸兩跟粥在一起是絕配。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杭州人用薄餅將油條和青蔥卷在一起,再上鍋煎烤,待到蔥香飄出,刷上一層甜麵醬,便是杭州小吃蔥包燴兒。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富有創造力的中國人除了將油條做餡,也會拿來當皮。在江西,酥脆的油條,夾上糯糯的麻餈,外脆裡糯,成為許多江西人早起的動力。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而到了河北、河南,會有一種類似雞蛋灌餅的油炸品——雞蛋布袋。先將麵皮炸至鼓起來,撈出,將蛋液倒入鼓起的麵皮中,封口,放入鍋中復炸,炸至金黃出鍋。

而在河南開封,會有人在槓子油條中灌入蛋液,咬一口就會發現,外脆裡嫩,油脂的香氣和雞蛋的軟糯達成了完美的平衡。

05料理界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其實,油條不僅僅能作為早餐,它其實是料理界的百搭單品,很多菜品中都有它的身影。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有人喜歡在吃火鍋的時候涮老油條。而老油條並不是年歲老——比如隔夜油條——就能成為老油條的。

與火鍋相配的老油條,其實是在鍋中一直炸到暗紅色,水分盡失,從裡到外都變得酥脆。下入火鍋後,吸收鍋內的湯汁,煥發新生。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蝦膠釀油條。圖/大眾點評

雞蛋布袋是往油條裡灌雞蛋,同樣油條裡也能塞點別的什麼東西。作家汪曾祺就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提到,他曾發明過一道“塞肉回鍋油條”:“油條切段,寸半許長,肉餡剁至成泥,入細蔥花、少量榨菜或醬瓜末拌勻,塞入油條段中,入半開油鍋重炸。”

在廣西南寧,有一道網油腰卷與這道塞肉回鍋油條形似,不同的是,網油腰卷是將肉餡裹粉,經兩次炸制而成。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砵仔焗魚腸。圖/openrice

到了廣東順德,當地人將不起眼的魚腸與雞蛋、油條混搭,創造出了砵仔焗魚腸這道美味。魚腸洗淨後加調料醃製,油條剪成薄片,雞蛋打勻。魚腸與油條在鍋中,將水分炒幹,然後與蛋液混合,入鐵鍋焗10分鐘,撒上蔥花即成。

美食專欄作家蔡瀾先生曾在《香港味道》一書中寫道:“焗魚腸永遠給人一種迴歸鄉土的好感——其實從形式到內容,焗魚腸都是精彩美妙的;魚腸柔韌,魚肝甘腴,油條香脆,雞蛋嫩滑,果皮幽香,還有撒上胡椒粉的辛辣,熱騰騰與小碗白飯一同入口,油香滿嘴真滋味。”

油條,中國早餐界的“扛把子”

絲瓜炒油條

剩油條更是充分展現了哪裡需要哪裡搬的精神,菠蘿油條蝦、絲瓜炒油條、西紅柿炒油條、油條湯……都是不可忽視的美味。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1]《油條製作與麵粉性質相關性的研究》,食品工業科技2008年05期

[2]《3種食用油在油條煎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比較》,食品科學2013年22期

[3]《油條製作的工藝研究》,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1期

[4]《油條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食品工業科技2014年23期

[5]《燒餅油條》,梁實秋著

[6]《食品添加劑的歷史》,澎湃新聞

[7]《改良油條做法,讓油條也成為健康美食》,四川烹飪

[8]油條 ,Wikipedia

[9]《為什麼有的油條蓬鬆酥脆,有的就厚重無味?》,騰訊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