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之謎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相傳在他降生後,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檀香樹,樹上長出十萬片顯現出獅子吼佛像的葉子。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宗喀巴母親依兒子信中囑咐,以這株白檀香樹和宗喀巴所寄獅子吼佛像為胎藏,砌石築塔,以此紀念宗喀巴大師,塔爾寺由此得名。到明嘉靖年間,這裡又先後建起一座坐禪靜房和一座彌勒佛殿,塔爾寺初具規模,藏名稱之“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身像慈氏洲寺”。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之謎

  塔爾寺經明朝以來歷代陸續增修擴建,逐步發展成有眾多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古建築群,全寺佔地六百餘畝,殿堂五十二座,僧舍等九千三百餘間,僧人最多時達三千六百餘人。

  塔爾寺在佛、法、僧學、文化藝術、外事、供給、組織管理等方面,是一個非常發達完備的寺院系統。由於它在歷史上的政治特殊性和宗教地位,使之成為西北地區佛教活動中心、而且在遍佈全國的藏、蒙、土、裕固、納西等民族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四百多年來,這裡香火繁盛,人文薈萃,歷代王朝政府對它關心備至,大力扶持,封授塔爾寺高級僧侶以各種尊號,給予優厚的賞賜。許多藏族歷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也對它特別厚愛,他們生前在這裡講經弘法,建殿造像,捐獻大最法器,死後也在這裡立塔埋骨,給塔爾寺留下大量珍貴文物,聖物法器。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之謎

  塔爾寺四山環抱,殿宇雄偉,佛像莊嚴,梵塔棋佈。其中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和大經堂為全寺主體殿堂。大金瓦寺初建於明嘉靖年間,建築面積四百五十六平方米,大殿為三層通高十九米的歇山式建築,殿頂覆以榴金銅瓦,殿脊安置有“金輪”、“金幢”、“金鹿”,飛簷四出,各具形式。牆面用琉璃瓦砌成,圖案精美,殿內有被譽為“世界第一莊嚴”的大銀塔,殿堂正門上方懸有清乾隆皇帝御題“梵教法幢”匾額。整個大殿拔地而起,突出於周圍建築物之上,金頂紅牆,燦爛雄偉,威嚴莊重。這裡是主供宗喀巴和做法事的重要場所。小金瓦寺初建於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為“四合院”式佈局,藏式雙層平頂建築,覆以錨金銅瓦的金頂,頂脊置有法器聖物,殿內主供各護法神像,陳列有被護法神制服的代表惡魔的熊、野牛、野羊等標本,這裡充滿威嚴、神秘的氣氛。大經堂初建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1912年失火焚燬後重修,總建築面積二千七百五十平方米,經堂為平頂式建築,是全寺面積最大的殿堂,氣勢宏偉,經堂內成立的一百六十八根蔵式楞柱對稱排列,外裹有彩繪毛毯,柱間懸掛各種堆繡的卷軸畫和幡幢、寶蓋等,正上方供有無數佛像、藏文經典,設有達賴、班禪以及法臺座,地上鋪以地毯坐墊,可供三千僧人集體誦經。這裡是全寺的經堂,也是塔爾寺顯宗學院所在地。

  除主體殿堂外,還有彌勒殿、九間殿、三世達賴靈塔、釋迦殿、依怙殿、祈壽寺、居巴扎倉(密宗學院)、曼巴扎倉(醫明學院)、丁科爾扎倉(時輪學院)、如來八塔、時輪塔印經院、活佛府邸、大廚房等建築。其中令人稱奇的是位於東北角上的大廚房,內設五口大生銅鍋,據說這五口鍋可容一石米、十頭牛、二十隻羊、五斗葡萄及蕨麻,不過只有在全寺僧人舉行誦經等集體宗教活動才能派上用場。塔爾寺除有各種精美的佛像、法器、卷軸畫和匾碑外,還保存有宋代的瓷壇、明代的龍瓷瓶、清代的龍魚瓶、玉雕觀音等眾多珍貴文物。


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之謎


  塔爾寺吸引大量香客遊人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舉行的祈願法會之際,當地人稱為“四大觀經祈願法會是寺僧向諸佛、菩薩獻供、祈願、誦經的法事活動,會上除進行一般的宗教儀式外,還有曬佛、跳欠、轉金佛、晾寶等富有特色的宗教活動。

  “曬大佛”是四月觀經的農曆四月十五上午和六月觀經的六月初六上午,在寺東側的蓮花山坡展開所藏巨型堆繡佛像一幅,佛像長三十米,寬二十米,眾僧在大佛前演奏法樂,誦經祈禱,遊客蜂擁而至,信徒頂禮膜拜,氣氛甚為隆重莊嚴。跳欠是一種獨特的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舞蹈形式(起源於藏族的土風舞),俗稱“啞社火常見的有在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演出的“法王舞”和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演出的“馬首金剛舞”兩種。演員身著各種舞衣,頭戴面具,舞姿獨特,其表演旨在駆逐魔鬼,驅除不祥之物。六月初八上午舉行的"轉金佛”,是僧眾所謂祈願來世佛彌勒菩薩降臨人間的法事儀式。眾僧簇擁一乘玲瓏精巧、四角飾有飛簷、內供彌勒金像的彩轎,彩旗幡幢蔽日,法樂喧天,在儀仗隊前導下繞寺一週,寺僧各執寺中寶物一件尾隨,香客遊人云集,魚貫而行,場面十分壯觀。九月法會的二十二日,寺院開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庫房,供僧俗瞻仰,稱為“晾寶”。此外,尚有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誕、忌辰的“燃燈節”和年終辭舊迎新的祈禱會等。

  塔爾寺是藏文化藝術的寶庫。塔爾寺在大經堂建成之時首建顯宗學院,講經開法,系統學習因明、般若、中觀、俱舍、戒律等顯宗經典,到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又先後創建起了密宗學院、醫明學院、跳神院和時輪學院,從而形成系統正規的學經制度,字習密宗經典和天文、歷算、醫學、法樂、舞蹈(跳欠)等方面的知識。現存有數以萬計的有關佛學、藏族歷史、文學、語言等方面的文獻圖書,是藏學研究的珍貴資料。此外,塔爾寺被譽為藝術“三絕”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當之無愧是藏文化園地中的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