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南平歷史:“練塘”與“練夫人”

練塘,是江南千年古鎮。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越,後為楚國春申君黃歇之封地,今於上海青浦區,古稱“章練塘”。

史載:五代十國時,閩北人章仔鈞(浦城人,868-941年),官居南唐高州刺史檢校西北行營招討使,偕夫人同鄉練寯(873-952年)世稱練夫人,駐署於練塘。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章仔鈞晦跡田園,謝絕不少藩王慕名延請,年逾四十而不仕,後選步騎五千,“獨當江南右臂,坐控二浙要口”。章仔鈞文韜武略,治軍嚴明,練夫人克勤克儉,知書達禮。夫婦駐署後,處事和善,體恤百姓,頗具人緣,不少遷徙至此的外鄉人都喜聚集居住其周邊,睦鄰友好,以祈蔭庇。章仔鈞、練夫人遂在練塘聚眾屯墾,農耕桑麻,漁樵耕讀,使寂靜的山嶺變得阡陌縱橫,“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聲從樹蔭柳葉中出。”一時,練塘成為了繁華的江南集鎮,章仔鈞調防入閩,練夫人為祈神靈庇佑練塘風調雨順,黎庶安泰,便舍宅為寺(今練塘“天光寺”)。這裡的百姓,為感恩章仔鈞、練夫人為練塘帶來的福祉,便將此地稱為“章練塘”,此地名一直延續了上千年之久,直至上世紀中葉,不知何故舍掉章字,稱“練塘”。

五代,詹琲的《憶昔吟》詩云:“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羶。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灑淚,渴驥每思泉。”“安史之亂”後,中原長期陷入藩鎮混戰不已,唐政權風雨飄搖,無法安居樂業的中原百姓,大舉南遷,尋找生存的鄉土。“水無涓滴不為用,山到崔嵬盡力耕。”晉末年:“永嘉之亂,衣冠南度,始入閩者八族。”閩北浦城仙陽鎮練村,系練氏宗親自中原遷徙入閩的第一站(村)。至今,這裡依然叫“練村”,練夫人為閩北浦城練村人。據練氏族譜記載,練夫人為唐岐山侯練河後裔。

相傳:練夫人雖女流之輩,卻以懿德見長,是位大智大勇、敢作敢為的女性,世人敬重謂之:“嬌嬌巾幗一賢明。”章仔鈞調防閩之建州,練夫人隨夫歸閩,定居建州,這裡,古時是閩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此,練夫人以“舍小家為大家”及“全家願以城共存亡”的高風亮節,阻止了章仔鈞舊部王建封、邊鎬,攻破建州後屠城三日的行動,保全了建州全城的黎庶蒼生。練夫人歿時,建州百姓為感恩練夫人的真情大義,全城舉哀,破格將其安葬在州署後堂芝山之陽,立碑“全城眾母”。宋仁宗追封其為“趙國夫人”。明成祖御製《為善陰騭序》,並詩云:“曾將厚德結人心,豈料翻成報德深。肯使一家同日死,全城寧為卻黃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