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你上班時間是996,月薪3萬,給你改成965工作時間,工資減半!你願意嗎?

訥訥喃_734


我會選擇願意。為什麼我會如此選擇呢?下面就來說說我的道理。


實際案例

我從大學畢業後,由於學的理工科,所以順理成章的進入了一家高科技企業IT部門搞研發。大家知道“程序猿”的工作是比較辛苦的,而我去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個創業型的中小企業,就要去研發部門更加的拼命了。

在剛開始半年的時間裡,因為懷著對工作崗位的敬畏和對學習工作技能的渴望,即使公司沒有要求,我也會按照996的要求來做。當然啦,除了業務能力突飛猛進之外,也得到了公司和領導的重視。沒過兩年,我就被提拔成了公司的小團隊經理,加薪也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自己對當時的現狀也是自信滿滿。在我工作的那個一線城市,3萬月薪對我們這個行業的精英也不算什麼,偷偷的告訴你,我拿的比這還要多些。


996帶來的問題

長期瘋狂的加班工作,雖然給我帶來了職場上的滿足感,但是幾年下來發現自己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為什麼呢?

首先,個人的婚姻問題,由於沒時間社交,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另一半。其實是連談的對象都有目標,家裡和朋友也是努力的幫助我,可是工作佔去了大多數的時間。哪個女孩願意和沒時間關心她的人談戀愛呀?看到周邊的同學紛紛結婚生子,自己一次次的出份子,參加婚禮,總會讓人感到隱隱的失落。

其次,就是身體狀態也急轉直下。在學校的時候,雖然我不是什麼運動健將,但是適當的身體鍛鍊和球類的集體項目還是每週都要參加幾次的。到了工作中,忙碌的工作好像麻木了我的運動神經,看到自己日漸隆起的肚皮,經常也是無可奈何。

然後,對家人和朋友關心的太少。自己總是很少給遠在外地的父母主動打個電話,關心一下他們。反而是老人家總是打電話過來噓寒問暖。多少次深夜加班回宿舍的時候,總想給他們聯繫。可是到家後,疲憊的狀態還是讓我匆匆進入夢鄉。對於朋友的邀請就更是很少參加了,在同學群裡潛水多年。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就這樣麻木在996的生活裡,只關心自己的職場,忘卻了真正的生活。常常是隻看到從公司回宿舍路上那熟悉的街燈,早已忘卻黃埔江邊繁華的人流。


尋求改變

終於有一天,我決定改變。我要尋找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我認真分析了自己的工作狀態,發現996的工作狀態,其實是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方法不足造成的。我利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研究時間管理方面的課程,努力去踐行理論。例如:寫晨間日記,晨練跑步,制定個人年度目標,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神奇的事情真的慢慢發生了。當我的目標裡有了健身,我的精力變得更加充沛;當我的目標裡有了鍛鍊演講能力,竟然遇到了我的一生所愛;當我的目標裡有了關心父母,我也能經常和二老談談家常;當我的目標裡有了關心朋友,發現我的眼界和生活情趣也越來越豐富......

如果你問我,965的生活是否降薪了?我只想說,我的工作更加高效,個人能力不斷加強,單位為了留住我,總是優先考慮我的升職加薪。開闊的眼界和豐富的人脈,也為我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收益。


結語

如今,如果人再問我是否還會選擇996的生活,我會負責任的告訴他:“996不是我們的本該的生活,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我們的努力和成功有很多方法,單純的專注在工作中只會把我們的人生越搞越糟糕,每個人都需要平衡的人生。請放棄996,擁抱新生命!”

我是@照亮職場,專注於知識分享與個人成長。如果認可我的觀點,煩請點贊、轉發和評論。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照亮職場


前段時間聽大學同學聊起她的一個老鄉,80後,家裡是農村的。只有他一個人在城市裡打拼,買房定居了下來。因為是老大,底下還有弟弟妹妹,家裡都眼巴巴地指望著他。而自己的小家,孩子尚小,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多。他是拼了命地掙錢,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動。一個月掙3萬不成問題,但是幾乎沒有看到他休過假。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一下子就病倒了。回過頭想想,這些錢都是用命換來的。接下來要減少工作量,讓自己休養生息,哪怕工資減半,只要人在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強。


朋友小李在一家大型酒樓工作,他所在的店年前餐飲行業的旺季,年夜飯定的滿滿當當。年前準備了充足的食材,打算擼起袖子大幹一起。誰知道疫情一來,所有的訂單全部被取消。他們都放假休息了。他不是本地人,家鄉封村了,鐵路、汽車等都停運了,沒有辦法回家,可他因為平常都是各種買買買,每個月都是月光族,而且喜歡提前消費,花唄、信用卡等各種刷,眼看著要逾期,他愁得不行,迫切需要一份工作,解決問題。他說現在假如有一份月薪3萬工資的工作,立馬就去。辛苦點沒有關係,別說是996,887也願意幹。重要的是錢要多。

職場小不懂認為:如果你上班時間是996,月薪3萬,給你改成965工作時間,工資減半!如何選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月薪3萬996的工作。二、安全健康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工資減半965的工作。


一、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月薪3萬996的工作。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生存是最基礎的需求,要想解決生存問題,就需要努力工作。當生存要求大於一切的時候,不會去考慮別的需求。工作是生存的需要,只有工作,才有工資,才可以保證基本的、必須的生存需要。比如我的朋友小李,他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他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快速找到高工資的工作,讓自己掙到更多的錢,從而解決他的生存問題,他肯定會選擇3萬996的工作。

二、安全健康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工資減半965的工作。


《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中提到:中國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約6成的人處於過勞狀態。更可怕的是,各種重大疾病的發病年齡,也都在提前。有人加班到凌晨四點,有人凌晨四點就要起來上班。而許多白領,需要24小時開機待命。這一切都是健康的殺手,在沒有生病的時候,會有僥倖心理。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遙遠,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然就離我們而去了,過勞突然猝死。比如我的大學同學的老鄉,平常都是拼命三郎,得了一場大病,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這樣的情況下,一定會選擇工資減半965的工作。

綜上所述,上班時間是996,月薪3萬,給你改成965工作時間,工資減半!如何選擇要區別對待。


4年獵頭,8年職場,4年創業,2寶職場媽媽,分享職場心得,談創業經驗,寫成長感悟。希望關注@職場小不懂。

職場小不懂


到底選擇哪一份工作,要看每個人具體的條件以及人生追求,還有公司能提供什麼樣的發展環境等等,不能一概而論。有人需要掙更多的錢,有人希望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有人有心無力,有人找不到掙錢的機會,各種人都有。

只是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996這十幾年來的演變,裡面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最開始,是沒有996這個說法的。

我大學畢業是2000年初期,那時候最受職場人追捧的是外企,互聯網還排不上號。外企在中國還是比較奉公守法的,體現出一點就是加班肯定會有加班費,多勞多得很明顯。而且因為沒有現在互聯網整體爆發式增長對應的瘋狂加班,職場整體氛圍還是比較輕鬆——加班相對996少多了,更不會把加班當做金科玉律。

所以那時候流行的說法,是帶著一點羨慕的觀點:員工努力點,幹兩個人的活,拿1.5個人的工資,這樣老闆節約了0.5的人力成本,員工收入增加50%,妥妥的雙贏。

也就是說當時如果有996,大家基本上是有點盼望的。

接下來,是2010年左右的滿意期。

這段時間是互聯網開始進入高速增長的時期,工作時間也開始延長,加班越來越多,但是基本沒人抱怨。因為工資同樣在爆發式增長,完全可以抹去身體的勞累。

心態呢?好呀。因為這就是實現了前面所說的雙贏,勞資雙方都很滿意。

再接下來,就是996爭議時代了。

按說,錢還是那些錢,收入還是那些收入,怎麼突然就從滿意到不滿意了呢?

因為人性。

對老闆而言,看著員工常年加班,看著行業都在加班,就會覺得加班是天經地義,而自己多付出的薪水是額外的;

對員工而言,覺得工資就該這麼多,但加班是在額外付出。

兩邊都這麼想,都覺得自己吃虧了,當然就會出現矛盾。

其實看看關於996的爭議雙方,都不是沒有選擇的。老闆可以選擇降薪,那就招不到這麼好的員工;員工也可以選擇清閒一點的工作,但拿不到這麼多錢。

但大家都沒作這樣的選擇,想的都是保住現有的好處,減少自己的付出。所以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歐美勞動監控這一塊比較嚴格,工會更是強大,像法國這樣動不動就罷工……自然,這樣的環境不會出現996,也很難有35歲中年危機,但另一面,就是整體發展放緩,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少的錢。

如果是這樣,大概又會有人不滿了,基本上回到2000年那個時期,勞資雙方都有著共同期盼的時代。

不過歷史就是這樣循環的,不是嗎?


職場中年道


996,月薪3萬。每週工作小時是12*6,等於72小時。每月四周,工作時間是288小時,每小時104元。

965,月薪1.5萬。每週工作小時是9*5,等於45小時。每月四周。工作時間是180小時,每小時83元。

名義時薪降低了20%,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996中的4小時是應該按加班算的,週一到週五,每天4小時加班,按1.5倍計算,也就是要多10小時。週六加班按2倍計算,也就是多12小時。996實際工作時間是(12*6+12+10)*4,等於376小時,每小時79.8元。

965中的一個小時是按加班算的,等於要多2.5小時。實際工作時間是(9*5+2.5)*4,等於190小時,每小時78.9元。

也就是說,實際薪酬沒有變化。

但,影響在工作之外。

每天晚上9點下班,算上通勤時間,假設1小時吧,晚上10點多才能到家,你的孩子該睡覺了,你的妻子該睡覺了。你洗漱完了也該11點多了。如果按人體作息規律,要保證8小時睡眠,那麼,你得第二天7點前起床,8點前出家門上班。那麼,你是沒時間送孩子上學的。剩下的那天你還要整理家務。

由於每天晚上6點下班,7點多可以回家,你將有機會每天與自己的孩子見面,還有兩個休息日可以郊遊和整理家務。你還有時間可以看看書。

當然,如果你還沒有結婚,沒有孩子,那問題更嚴重,你可能根本就沒時間談戀愛,就算運氣好,結婚了,甚至讓你老婆懷孕的時間都很難擠出來。

我想,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錢,對吧?有了錢還要有命來花。

感謝網友指正的錯誤。


六瓩


首先來算算賬,月薪30000,只按一個月30天計算。996工作制一個月工作26天,一個月總工時26*12=312小時,時薪:30000÷312≈96。月薪15000,同樣965工作制一個月總工時22*9=198,時薪:15000÷216≈75。可以看的出時薪差距約21%,如果之前一直是996拿月薪3萬,我肯定還是選擇996,因為月薪3萬在現實中對於打工者而言不是小數目了,錢到位了,我自然可以選擇996。

其次,讓自己放棄的996月薪3萬去選擇時薪差了21%卻只多出(4天+24天*3小時÷24小時)=7天休息時間的965,意味著多休息一天就損失兩千多元,一般人肯定還是會選擇996,畢竟錢到位了。

最後,因人而異看個人追求,如果自己家庭沒有特別大的經濟壓力,想更多的體會生活樂趣陪伴家人,選擇1.5萬965的工作也未嘗不可。

為什麼不按1.5和2倍加班工資算,現實中大部分996的公司晚上9點以後才算加班,週日上班才算加班。為了方便對比3萬996和1.5萬965,只計算在各自標準工作制中都不加班的情況下各自的單位時薪。




當殺手47遇見一休哥


一看就是弱智問題,沒有一個老闆願意這麼幹的。

996工作制一月休息4.5天算,工作25.5天每天12小時。每小時工資30000÷(12×25.5)等於98元。也就是說每小時98元。

965工作制每月工作22.5天。1500➗(9✖22.5)大約等於74元。

採用996比965每小時多付24元的工資。996工作制一個人每天12小時一共要支付1176元。而965工作制每天只需要支付666元。相差近一半。

而且大家都明白12小時工作制效率明顯不如9小時每週休息兩天的工作制,如果長期運行這樣效率更差。我相信所有的老闆都會選擇965工作制然後多聘請一個人。這會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事實上很多公司965和996的差別最多相差20-30%。甚至很多不談加班,給你工作加量,逼迫你加班才能幹完。


勇行萬里路


趁年輕就應該奮鬥。總有人說違反勞動法,然而勞動法的規定是怎麼來的?怕是照抄的人家吧。人家歐美人均收入高,工作量少也能養活自己養活企業,自然可以這麼規定。但是我們我們的生產效率跟人家還有不少差距,企業利潤低,工人收入低,不用時間彌補拿什麼彌補?要知道現在是地球村時代,中國人眼巴巴看著老外過好日子能不眼紅?都想提高生活水平,都想多掙錢,那就得多幹活。生產水平這東西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所以996完全可以,有很多人願意幹,勞動法也可以修改,死守教條不符合民眾訴求。說996工作對身體不好的你們是沒上過高中?我們當年可是596,回家還要外補一兩個小時。狂噴996的絕大多數都是行政崗位,混吃等死的,別不服氣。有技術有能力的巴不得自己的能力多賣點錢。


這玩意怎麼起名


取決於每個人對錢的重視程度


膳神


我不喜歡996,但是為了高薪我需要996


賽賽丫丫


估計是沒領過高薪的,之前公司強制996但是不看績效,月薪5萬,實際本人收入大概4萬工作時間大約443。現在公司774(年假),月薪3萬看績效,實際本人收入也是大概5萬,但實際工作時間大約5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