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宋戴公是西、東周轉換時期執政的國君,其後裔庶支發展成為戴氏。但進入春秋後,戴氏突然出名,卻是因為其族人的一次作亂。而這次作亂,還與孔子祖先拉扯上了關係。

因為祖先有讓位之徳,孔父嘉被宋穆公任命為卿士,當上了大司馬。孔父嘉是孔子六世祖,政治上深受公室重用,生活上也極為如意——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夫人。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孔父嘉個人生活看起來順風順水,可在他的一生宋國國事卻頗多挫折。

因為宋宣公與宋穆公兄弟互相讓位,導致宋宣公兒子宋殤公和宋穆公兒子宋莊公成為死對頭。宋穆公死後,被趕出國的宋莊公投靠了東周“小霸”鄭莊公,宋殤公則被大司馬孔父嘉扶持坐上了國君之位。因為宋莊公得到了鄭莊公強力支持,宋殤公與鄭莊公就結成了死敵。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宋國對外作戰十一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與鄭國展開。宋殤公對上了奸詐的鄭莊公,宋國軍隊自然是勝多負少。

宋國的屢戰屢敗,讓底層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宋國局勢漸亂之時,大司馬孔父嘉突然遭遇了一件小小的意外。某一天,孔父嘉的夫人外出,恰好碰到了太宰華督。一看到美女,華督頓時驚為天人,驚呼道:“真是太美了!”自從見過孔父嘉妻子一面後,華督就對她念念不忘,為此整日裡茶不思、飯不想。

在害了相思病良久之後,華督終於忍耐不住,決心做一件大事。他四處散佈謠言,說宋國這麼多年的戰禍,都是因為大司馬孔父嘉所致。宋人聽了後,一片譁然。公元前710年,憤怒的宋國百姓在華督煽動之下,攻殺了孔父嘉。藉著動亂,華督順利掠走了孔父嘉之妻,將美人據為己有。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不久後,華督的陰謀就被宋殤公知曉,宋殤公為此大怒。華督知道後,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宋殤公殺死了!此後,華督從鄭國接回了宋莊公,將他立為國君。

作為宋戴公一族,春秋後的首次登場就是因色起意、弒君作亂,這讓華氏後人長期抬不起頭來。多年後,華督曾孫華耦出訪魯國時還因此自慚形穢,羞於接受魯文公的親自接待!


雖然華督名聲不好,可宋莊公能回到國內,還是全憑他的支持。所以,改朝換代之後,華督日子過得很是悠閒。

公元前691年,宋莊公去世,其子宋閔公繼位。此時,督仍然擔任太宰之職,恩寵不衰。

沒想到,意外卻突然發生了。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公元前682年,因為不堪宋閔公之辱,南宮長萬憤而殺死了宋閔公。其後,一路逃離的南宮長萬剛好遇到了太宰華督,二話不說又將他給殺了!華督作亂已過去了近三十年,死在了南宮長萬手下,也算是惡人自有惡報吧!

隨後,南宮長萬立公子游為君。

宋閔公之弟公子御悅逃到了亳邑(今河南商丘北),其他的公子則逃到了附庸蕭國(今安徽蕭縣西北)。南宮長萬知道,公子御悅是新政權的致命威脅,就讓兒子南宮牛、大將猛獲率師去圍攻亳邑。

關鍵時刻,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宋穆公、宋莊公族人從曹國借來軍隊,向南宮牛軍隊發起了反攻。在眾多公族努力下,宋人先後殺死了南宮牛、子游,並趕跑了南宮長萬。

平定了內亂之後,眾人立公子御悅為君,是為宋桓公。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戴氏一族能弒君作亂,也能安定國君,這足以說明戴氏一族的強大。事實上,華督所在的華氏,僅僅是戴氏一個分支。除了華氏外,樂氏、皇氏、老氏都是戴氏一族。在經歷了南宮長萬之亂後,戴氏在宋國政壇的影響力愈發強大了。

在宋桓公孫子宋成公去世之時,宋國六卿分別是:右師為公子成,左師為公孫友,司馬為樂豫,司徒為鱗矔,公子蕩為司城,華御事為司寇。其中,公子成是宋莊公之子,公孫友是宋桓公之孫,樂豫是宋戴公玄孫,鱗矔是宋桓公之孫,公子蕩是宋桓公之子,華御事是華督之孫。六卿當中,宋戴公一族有兩位,僅次於宋桓公之族。

從這時起,戴氏一族與桓氏一族就長期把控了宋國政局。


宋成公去世後,公族勢力過於強大,導致宋昭公極為擔心。為削弱公族,宋昭公計劃清理群“公子”——把那些不聽話的公族趕出宋國。宋昭公這一政策,影響最大的是宋穆公與宋襄公後裔。這兩大家族馬上聯合起來,攻入了宮中,當宋昭公面殺死了他的最大支持者大司馬公孫固及公孫鄭!

眼見公室與公族矛盾激化,六卿立刻站出來作和事佬。為安撫宋昭公,樂豫還主動讓司馬之位給宋昭公親弟公子卬(yǎng)。戴氏一族的主動讓步,讓公室和公族暫時達成了和解。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可一年之後,宋昭公又因無禮而得罪了宋襄公夫人王姬。祖母輩的王姬立刻聯合戴氏一族,殺死了許多宋昭公黨徒,甚至還殺死了司馬公子卬!

經歷這兩次內亂後,宋昭公在宋國全然沒了尊嚴。

到了公元前611年,歷經多次動亂後的六卿格局已經大變:華元為右師,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鱗矔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朝為司寇。宋國六卿,右師最為尊貴;雖然戴氏一族還是兩位卿士,可地位已經大大提升了。

這年11月,宋襄公夫人派人攻殺了宋昭公。此後,公子鮑被立為國君,是為宋文公。

宋文公即位之後,完全不敢得罪公族勢力,右師華元就長期控制了國政。可華元主導國政時間雖長,政績卻乏善可陳。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公元前607年,宋、鄭之間產生了衝突,兩國軍隊在大棘遭遇。因為對華元戰前不分羊肉湯懷恨在心,御夫叔牂(zāng)就直接將華元拉到鄭國軍營裡去了!主帥因此被鄭人擒獲,宋軍群龍無首,遭遇了一場最奇葩的敗戰。事後,宋國還付出巨大代價把華元給贖回了國!

長期政績平平的華元,自然威信不高,遭遇到其他公族的多次挑戰。這其中,挑戰最為激烈的莫過於宋桓公之族。


公元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兒子宋共公繼位;公元前576年,宋共公也不幸過世。宋共公剛去世,司馬蕩澤就突然殺死了宋共公太子公子肥!蕩氏是桓氏的一支;除了蕩澤外,左師魚石、大司寇向為人、太宰向帶、少宰魚府、少司寇鱗朱都是桓公之族。此時六卿中,除了華元外,戴氏一族就只有司徒華喜了。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眼見桓氏一族勢力太龐大,執政卿華元不由得哀嘆道:“我作為右師,就是把控君臣之禮。如今公室卑微,我卻不能匡正,罪過實在太大了!既然不能盡責,哪裡還敢尸位素餐?”然後,他就放下一切,逃往晉國去了。

華元這招以退為進的招術,卻在宋桓公之族中引發了爭議。左師魚石深恐桓氏一族不能掌控局面,堅決要求請回華元。魚石親自來到黃河邊,阻止華元繼續逃亡,並答應追究殺死儲君之人。得到魚石保證之後,華元這才回來把當政的桓氏一族全部驅逐出宋國,這其中還包括魚石!

清除了作亂的桓氏一族,華元立刻重新調整了六卿職位:老佐任司馬,樂裔任司寇,華喜任司徒,公孫師任司城,向戌任左師。除了向戌是桓公之族,公孫師是莊公之族外,其餘各個卿士都是宋戴公之族。在清除了政敵後,華元毫不掩飾地將戴氏族人扶持到了政壇之上。

幾年後,華元、老佐、樂裔、公孫師、華喜先後去世,華閱接任右師,華臣當上了司城、樂喜當上了司城,樂遄(chuán)做了司寇,華弱當上了司馬。除了向戌外,其餘五卿全部都是宋戴公之族。此時,戴氏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形成。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戴氏強大之後,很快就暴露出強大公族的通病:家族中人良莠不齊,開始鬧起了內訌。

公元前567年,司馬華弱與大夫樂轡上朝時起了衝突,樂轡竟然將弓套在華弱脖子上,拉著弓弦就想勒死華弱!幸虧當時人多救了華弱,才沒釀成慘禍。


事後,宋平公對華弱極度不滿:“身為軍事主官,卻被人當朝梏桎,那宋國對外作戰還能取勝嗎?”不由分說,宋平公立刻就驅逐了華弱。

兩人打架,卻只驅逐了一人,這讓執政卿樂喜很是難堪:族人樂轡沒有被驅逐,別人不會懷疑他以權謀私?於是,樂喜向宋平公提議,要求驅逐樂轡。樂轡聽說了此事,大怒,到樂喜家門口對著大門就射了一箭,向樂喜宣戰:“不久後,我也要驅逐你!”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見樂轡如此蠻幹,樂喜馬上認慫了,不再堅持驅逐樂轡。戴氏一族如此良莠不齊,自然對公室威脅也越來越大了。

宋平公晚年,在身邊寺人和權臣向戌操控之下,冤殺了太子痤。這之後,宋元公幸運地成為了繼承人。因為親身經歷了嫡兄蒙冤被逼自殺的慘劇後,宋元公對長期把持朝政的華氏與向氏兩大家族都極為疑心。

宋元公繼位之後,右師是華亥,司徒是華定,司馬是華費遂;左師是向寧。華費遂年老,通常都不太管事。因此,華亥、華定、向寧三人,也就成為宋元公重點打壓的對象。三位卿士對此心知肚明,私下一同商量道:“就是逃亡也好過等死,還不如先動手為強!”

公元前521年,右師華亥在家中裝病,宋國達官貴人紛紛上門探望。可華亥卻趁機守株待兔,把諸多上門探望的政敵抓了起來,還殺了六位公子!

見華亥如此狠毒,為挽救眾多大臣,宋元公不得不主動上門求和。可華亥等人一不做二不休,竟然連宋元公都扣押了起來!最後,宋元公還是與華亥、華定、向寧三人達成了和解協議:宋元公把太子和其他兩個兒子送入華亥家做人質,華亥等三人也把自己兒子送給宋元公作人質。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四個月後,不堪其辱的宋元公就聯合大司馬華費遂,在殺死了三位卿士兒子後,向華亥、華定、向寧發起了進攻!

至此,華、向二族正式發動了叛亂。直到一年後,在各國諸侯支持下,宋元公才艱難取得了勝利,把華、向二族的叛黨分子都驅逐到了楚國。


宋元公去世後,兒子宋景公繼位成為國君。

公元前481年,宋景公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他深為寵幸的司馬向魋(tuí)陰謀叛亂,想殺死宋景公。向氏為桓氏一族僅存的一支,實力強大。為了與向氏相抗衡,宋景公被迫與戴氏聯合。於是,宋景公找到司馬皇野,向他求救:“是我寵壞了向魋,現在他就要禍害我了,請救救我!”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大是大非面前,皇野堅定地選擇支持公室,幫助宋景公平定了向氏之亂。

這次叛亂之後,宋景公徹底掌控了國政,再次對六卿進行了一次調整: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鋤為大司寇。

自從公子目夷在宋襄公時期立下大功以來,左師一職世代都是由目夷之後擔任。可這次調整之後,桓氏連左師之位都沒能保住,說明他們在宋國已徹底失勢了。相反,戴氏一族則則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六卿之中,佔據了五席。除了靈不緩外,其他都是戴氏族人。

不過,在經歷向魋之亂後,宋景公明顯對公族已充滿了戒心。在他晚年,更加寵幸宮中的小官大尹,一度架空六卿、凡事都由大尹說了算。宋景公死後,大尹就乘機作亂——他先隱瞞了宋景公死訊,然後扣押六卿、逼他們與自己盟誓互不相害!

被迫盟誓之後,六卿都被放回了家。心有不甘的六卿馬上聯合宋人,對大尹發起了報復。人心不附的大尹寡不敵眾,被迫攜帶他所立的國君逃出了宋國。此後,司城樂茷成為上卿,立公子得為國君,是為宋昭公——這是宋國史上第二位昭公了。


長盛不衰的宋國戴氏:多次內亂中堅定忠於公室,因此得以保持強大

穩定了政局之後,樂茷召集皇氏、戴氏再次盟誓:“三族共同執政,不要互相傷害!”這次盟誓,意味著戴氏一族再次達到了鼎盛。


春秋初時,戴氏一族並非十分強大;甚至因為華督的作亂,在整個東周都惡名昭彰。可到了春秋中晚期以後,宋戴公一族卻在多次宋國內亂中逐漸崛起,到春秋晚期時甚至控制了國政。

戴氏一族之所以能長期繁盛不衰,最為關鍵的就是堅持與公室站在同一陣線。雖然也有族人偶爾參與叛亂,但戴氏一族中的絕大多數都長期支持公室。所以,到春秋晚期時,曾經強大無比的桓氏一族在宋國已徹底失勢,可戴氏一族卻依然能把控朝政。

作為公族,戴氏族人深深地明白,他們與公室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才是戴氏一族長盛不衰的秘訣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