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哪一個世紀出現的科學家最多?

vv我心飛翔vv


如果單純的按照世紀來劃分的話,毫無疑問是20世紀。

就拿熟悉的數學來舉例子。20世紀新發展出來的數學知識,甚至有可能超過了之前所有世紀相加的總和。自17世紀微積分創立以來,經過波爾查諾,柯西,魏爾斯特拉斯等人的努力,數學正式由古典轉入近代,又隨著19世紀末集合論的創立,正式進入了現代數學。

現代數學在20世紀有著驚人的發展,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20世紀初期世界數學中心——德國哥廷根大學

分析學領域:法國數學家勒貝格新定義了測度論與積分論,成為了實變函數的開山鼻祖,其理論是當代數學的基礎理論。波蘭數學家巴拿赫創立了泛涵分析,幾乎統領了當代數學各個分支。

代數學領域: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數學家艾米·諾特,創立了現代抽象代數學,讓代數這一最古老的數學學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幾何學領域:法國數學家嘉當和我國數學家陳省身創立了現代微分幾何,法國全能數學家龐加萊開創了代數拓撲,從分析與代數的角度來研究幾何,讓幾何學徹底擺脫了圖形的限制。

概率論領域:蘇聯數學領袖柯爾莫哥洛夫提出了以測度論為基礎的現代概率論公理化體系,美國數學家維納與俄國數學家馬爾可夫的工作又導致了隨機過程的產生。

除此之外,控制論,運籌學,模糊數學,分形幾何,隨機分析等等一大批新興的數學分支與數學學科蓬勃發展。

更重要的是,有關數學的本質的理論也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數學家們頭一次從理論的高度在研究什麼是數學,什麼是證明,什麼是定義,從而開創了數理邏輯這門學科。奧地利數學家哥德爾更是證明了數學本身的不完備性,號稱現代邏輯學300年內無人能超越的偉大成就。

上面所提到的種種理論,還只是九牛一毛,而在物理領域更是如此。19世紀末理論物理學界留下的兩個未解難題,直接導致了20世紀基礎物理兩大支柱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在這兩個領域誕生的科學家數量也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所有世紀。

20世紀之所以產生如此眾多的科學家。原因有幾下幾條:

1.學科分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們知道,在科學誕生初期,是沒有所謂的學科劃分的。比如在科學的源頭古希臘時期,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等,實際上只是一個學科,叫做自然哲學。因此也就不需要有那麼多不同的人來從事不同的研究,一個科學家就可以研究所有的問題,最傑出的代表就是亞里士多德,被譽為古代最博學的人。而中世紀之後,科學產生了學科的分化,因此不同的人去研究不同的學科,科學家的數量也就會多起來。而到了20世紀,學科分化達到了令人無法駕馭的瑣碎程度。有人做過統計,僅僅數學就包含了200多個分支,每一個分支都要有人去研究,因此數學家的數量就會大大增加。

中間二人左側為柏拉圖,右側為亞里士多德

就拿不是科學的哲學來舉例子,人大哲學院張志偉教授在一次講課中談到:哲學知識的分化在20世紀也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以前一個教授可以研究很多個哲學家的思想,後來一個教授只能研究一個哲學家的思想,再後來一個教授只能研究一個哲學家的一本書,再後來一個教授只能研究一個哲學家的一本書的某幾頁。這種現象在數學和物理領域也是如此,因此科學家的數量大增也就不足為怪了。

2.科學家的職業化,即做科學研究本身成為了一項職業。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研究並不是一種職業,科學家也並不是一種身份。一些醫生,律師,工匠等人,平時做工養家餬口,只是利用業餘的時間來做做科學研究。直到13世紀左右,博羅尼亞大學,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一批大學相繼產生,才逐漸有人把科學研究當成一種職業,而同時也就有了科學家這種稱謂。在19世紀下半葉的德國和美國,大學正式具有了科學研究的功能,於是才有了職業的科學家。到了20世紀,大學教授成了科學研究最主要的力量,因而在這其中產生了大批的科學家。

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意大利博羅尼亞大學

3.20世紀人類在經濟、社會、技術各領域加速發展,產生了對科學理論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20世紀可以說是對人類歷史產生影響最大的一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將人類帶向深淵,同時又從另外的角度讓人類浴火重生。戰爭期間出於對武器製造的需要,以及戰後出於對社會重建的需要,再加上冷戰時期兩大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領域的全方位對抗,大大促進了一系列新科學,新技術,新理論的產生與應用。例如導彈的產生與使用,加速了控制論,計算機,運籌學等一系列新科技的發展,更不用說核武器的出現,正是從理論與應用兩個高度,將人類科學的認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這其中,則誕生出一大批具有決定力量的科學大師。

人類的科學從整體上是呈加速發展的,這在劉慈欣的《三體》裡面也曾經提到過,因此知識越累積越多,越發展越快,所以科學家也就會越來越多,這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有人會覺得奇怪,既然20世紀出了這麼多科學家,為什麼我們覺得,沒有那麼多呢,我們耳熟能詳的伽利略,牛頓,法拉利,達爾文等人,明明都是20世紀以前的呀。

其實,這個原因也不難理解,我們聽到的上面的名字,基本都是來源於中學階段,而中學階段所學習的知識都是19世紀以前發明的。人類科學進入20世紀之後,科學理論變得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艱深,因此它離普通人就越來越遠。很多人做出來的研究成果,你不僅看不懂,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因此也就沒聽說過這個科學家。另外一個原因是20世紀以前人們科學知識總量較少,一個科學家可以同時掌握好幾個領域,因此會誕生出一些我們所謂的全能科學家,比如達芬奇,萊布尼茲等等。但是20世紀後人類知識總量變得太多太龐雜,可能會再出現掌握多個領域的人,因此也就不會出現所謂的全能型科學家,而這些人又是我們不會去留意的。所以結論就是並不是20世紀科學家少,而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數學救火隊長


顯然是當下。

1. 糧食產量和醫療衛生的進步帶來的人口增長。

2. 時代帶來的教育普及,互聯網讓知識獲取更加方便。

學術爆炸的當天,科學家多了去了。同時科研不等於科普,科研是站在塔尖往上忘,科普是讓大家往下看。有門檻和壁壘。

接下來的話,科學家會越來越多的!


觀想廳讀書


本世紀雖然才開始,但科學家已經非常非常多了,而成果卻非常非常少,或者小


春城舊屋舊城春


二十世紀吧,二十一世紀才過了五分之一


一窺靈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現在


b站紳柒



這是天籟之音


馬丁路德 加爾文,,,打破宗教的束縛 文藝復興,,,人類自由之靈魂被喚醒,,,科學家,,,,大概在1517年後


uc平凡


百家爭嗚的時代,全世界的科學家出得最多。


金幣無雙


科學是現代人對科技發展的總結,科學一詞是現代人所獨有。問哪個時代出的科學家最多,如同問哪個時代科技最發達一樣。我們所謂的科學科技都是歷代人類智慧發展的總結,今天的人們實際上是在享受著以前人類一切智慧的成果。此問題其實無法回答,也沒有回答的意義和必要性。




林子隕石


當然是人類從荒蕪到開始認識這個世界那個最初的階段,這個階段所有東西尚待人類去發現,也是最容易出現科學家的時代,到了如今,宏觀世界的物理學知識差不多到極限了,沒有太多的東西等待人類去發現了,所以好像近代就出現了科學家斷檔的現象。當然了,這裡說的是那種引領科技飛躍發展的偉大的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