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奮進的旋律》:工匠精神何以動人

器物有形,匠心無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電視劇《奮進的旋律》中,以林傑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國青年以及以林橋棟、孫茂盛為代表的老一輩企業家,以匠心鑄就工匠精神,分別詮釋了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為“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不懈奮鬥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品質,展現了大國工匠的風範。


《奮進的旋律》:工匠精神何以動人

唯至誠者,能致其極。提到工匠,必先想到《開工天物》,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出神入化的造詣,是奮鬥者學習的模範。在《奮進的旋律》中,一心想要舉世界之先實現潮流能發電夢的中國青年林傑,則用“追求卓越”詮釋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工匠品質。為了創造中國自主可控的潮流能發電原研技術,他曾三次拒絕別人的“邀請”,第一次他拒絕了國外條件優良的米勒實驗室的優厚待遇;第二次他拒絕了李建國邀請他和吳數進濱能集團從300千瓦項目做起的想法;第三次他拒絕了濱海科大將他們招入麾下的意願。

不輕易妥協,這是林傑創業的態度,也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同等價值的回報。他敢於在科技大賽現場回應質疑,大膽提出與評委不同的想法,其創新的理念同時獲得了海洋局周教授和投資人崔總青睞。而對合作夥伴的豁達信任,是林傑不凡的氣度。朱總生意因颱風受損,賠了錢而不能履約給林傑資金,林傑知其難處,體諒朱總,退還了朱總借來的資金。以身試險,戶外測試場湖試時,繩索斷裂,林傑以一根肋骨受傷的代價換來湖試成功;為解決難題下水,卻被裹入水下亂流。在生命危急時仍能發現海流分層紊亂的問題,林傑有用生命鑄就事業的決心,這是他能成就大事的深度。


《奮進的旋律》:工匠精神何以動人

有一顆專業敬業的“匠心”,是對工作最好的尊重。《奮進的旋律》中愛崗敬業如林橋棟、孫茂盛。二十多年來,兩人從下海開始創業從事機械製造,到成功地將一個幾十人的小型民營企業,打造成甌江市著名的軸承製造集團,他們始終嚴謹、認真地對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高標準對待工作,印象最深刻的例子便是做任何事都親力親為,身體力行親自監工。孫雲茹曾勸孫茂盛不要太拼命,孫茂盛的一句“能倒在奮進路上,也不失為一種浪漫”,讓觀眾熱淚盈眶。同時林橋棟與孫茂盛也顧全大局,為了專心參與航空航天軸承的招標,準備停止靜音軸承研發,這樣就意味著損失數目不小的訂單,但他們認為做航天軸承研發,是在為國家服務,是一份難得的榮譽。匠心者,不光敬業專業,還懂得將個人理想與家國情懷融合。

“工匠”一詞意味深遠,他不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他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工匠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讓品質昇華,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奮進的旋律》中精益求精如孫雲茹、李濱:無數次的修改調試,無數次的遇到難題、解決難題,無數個不眠的日夜,李濱等人最終將海水潤滑軸承研發成功。面對軸承研發的技術難題,他們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耐心和精細,面對協作夥伴,他們在磨合中也學會了包容和理解。


《奮進的旋律》:工匠精神何以動人

中國從來不缺工匠,亦不缺工匠精神。從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再次從普通人那裡感受到工匠精神:無論是自願簽下請願書奔赴重災區的白衣天使,還是為抗疫情一人扛起整條生產線的精密機械項目負責人,亦或是始終堅守在崗位排查疑似病例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都以心無旁騖的專注,持之以恆的堅持,永遠盡心盡力的責任感,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擁有極致的工匠精神,讓追夢人在奮進的旅程中穩步邁進。從《奮進的旋律》中我們更感悟了“沒有大國工匠,難有大國重器”這一思想。當下,我們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同時,更要練好內功,培育工匠精神,增厚國之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