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對嗎?

小明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不過他工作踏實,業績一直不錯,收入自然也很豐厚。小明的老婆對他也很滿意,逢人就誇自己的老公能幹,是公司裡的優秀員工。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小明的部門經理要調崗,職位空缺了出來。於是,小明的老婆慫恿小明向公司打報告申請這個職位。然而,小明覺得自己雖然業務能力還不錯,管理能力卻不強,再加上升職後薪水也不會有太多變化,所以不打算提出申請。

於是,小明的老婆很生氣的說:“你是優秀員工啊,怎麼能不想升職呢?”

小明摸摸後腦勺回答說:“老婆,我知道你經常和別人講我是優秀員工,我在公司也確實表現還可以,不過我真的不想升職啊。”

聽了這話,小明的老婆更生氣了,大聲對小明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不提出申請,就不是真正的優秀員工。”

於是,無言以對的小明只好乖乖地去打了升職申請報告。

問題又來了,小明老婆的邏輯有問題嗎?如果有問題,她犯了什麼邏輯錯誤?

答案是“訴諸純潔謬誤”。

這個邏輯謬誤又被稱之為“真正的蘇格蘭人謬誤”,是由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安東尼·弗盧提出來的。據說他有一次和朋友在酒館裡聊天,他的朋友是蘇格蘭人,對他說:“蘇格蘭人都喜歡喝蘇格蘭威士忌。”安東尼可是個哲學教授啊,所以比較頂真,就回答他朋友說:“我認識一個蘇格蘭人,他就不喜歡喝蘇格蘭威士忌。”他的朋友馬上就怒不可遏的說:“這傢伙一定不是真正的蘇格蘭人!”

平心而論,有著500多年曆史的蘇格蘭威士忌口感幹冽醇厚、圓潤綿柔,色澤棕黃中泛著紅光,清澈透明而氣味帶著獨特的焦香,確實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酒之一。然而安東尼的這位蘇格蘭朋友的邏輯,卻明顯沒有蘇格蘭的威士忌那麼完美無瑕。

於是,安東尼總結了這位真正蘇格蘭人的邏輯謬誤,並把寫在了自己的著作中,將這種邏輯謬誤定義為“訴諸純潔謬誤”,其邏輯的形式為:

小明的老婆:“所有的A類人都會有(好的)B行為。或者說,沒有(好的)B行為的某某,必定不是A類人。”

小明:“客觀事實證明,某個A類人沒有(好的)B行為。”

小明的老婆:“這個A不是‘真正的(或好的)A類人’,所有‘真正的(或好的)A類人’都會有(好的)B行為。”

很顯然,小明的老婆偷換了自己的命題,原來她說的是所有的A,現在說的卻變成了真正的(或好的)A。相當於她原來在說“所有的士兵都想當元帥。”當發現有實際證據表明,某個士兵不想當元帥時,就改口說:“好的士兵都想當元帥。”原來在說“所有的優秀員工都想升職。”當發現小明這個辯論雙方都公認的優秀員工,事實上確實不想升職之後,又改口說:“真正的優秀員工都想升職。”

小明老婆前後兩句話的觀點都不是一致的,這個邏輯錯誤聽上去是不是很明顯?但你會不會有個疑問,這麼明顯的邏輯錯誤,為什麼小明的老婆仍然能振振有詞呢?而且小明最後也乖乖的去打了申請報告呢?

請允許我賣個關子,先讓我們來聊聊前文中安東尼·弗盧教授的故事。

他可不是一位普通人,而是當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無神論”哲學家。他1966年寫的《上帝和哲學/God and Philosophy)》和1976年寫的《無神論的推定/The Presumption of Atheism》都是公認的無神論哲學的經典之作。同時,他還是著名的《新哲學詞典》的編纂者。

然而,2004年時,對他的粉絲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的事件發生了,80多歲的安東尼·弗盧在多個場合公開宣佈放棄無神論,投向“有神論”。可以想象,此事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引發了巨大轟動和爭議,昔日袍澤好友無不愕然,繼而對他大肆嘲諷,痛斥其為叛徒、傻瓜和老糊塗等。

三年之後,安東尼·弗盧對自己思想轉變過程進行了梳理,並寫了一本書《上帝的存在-彪悍的無神論者為何改變他的無神論思想》。其主要的觀點是,我們的世界太有“設計感了”,宇宙的精妙結構就好像它事先知道人類會出現一樣,所以它不可能是自發產生的,因此,必定有一位神創造了一切。

那麼,你覺得安東尼·弗盧的這番觀點正確嗎?如果不正確,又犯了什麼邏輯錯誤呢?

答案有點不可思議,這仍然是個“訴諸純潔謬誤”,安東尼·弗盧犯了自己親自總結出來的邏輯謬誤。誰說有“設計感”的東西,一定就是“設計”出來的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遠超我們的想象。

事實上,人們在心靈深處普遍存在一種“純潔性”的傾向,認為具備“正向”屬性的人和事物一定會發生“正向”的行為和變化,或者得到“正向”的結果。正是因為這種內在的“純潔性”傾向,小明的老婆才會把明明不合邏輯的觀點說的振振有詞。

具體的說,當遭到事實的反例駁斥時,小明的老婆並不會認為自己犯了邏輯錯誤,而是會認為對方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或者至多是自己的第一句話沒有表達清楚。而自己提出的第二個觀點:“這個A不是‘真正的(或好的)A類人’,所有‘真正的(或好的)A類人’都會有B行為。”一定是正確的。

因為在她的內心深處,她確實相信“好士兵應該想當元帥”和“真正的優秀員工應該想升職。”同樣的,安東尼·弗盧的內心深處,也必然相信了“這麼完美的宇宙應該是由完美的神設計的。”而安東尼的蘇格蘭朋友的內心深處,則必然相信:“真正的蘇格蘭人應該喜歡喝蘇格蘭威士忌。”事實上,就連小明自己內心深處,也是同樣存在這種“純潔癖”的,所以他才會這麼容易被說服。

然而,這些只不過是美好的想象罷了!現實是殘酷的,人生是複雜的。好人一定會做好事嗎?好人難道不可能好心辦壞事嗎?好人一定有好報嗎?好人難道不可能好心沒好報嗎?反過來講,做了好事一定是好人嗎?有好報的一定是好人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吧!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知道世界並不“純潔”,卻又如此熱愛“純潔”的邏輯呢?事實上,這和兒童時期接受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安東尼·弗盧教授就出身在一個有神論的家庭,少年時期也曾有信仰上帝的經歷。而我們中國人幾乎是聽著父母講“好人有好報”長大的,所以我們本能的會去贊同符合“純潔性”的觀念,無論其是否符合邏輯。

然而,這種善良的“純潔性”往往容易會遭人利用,淪為任人收割的“韭菜”。

改革開放初期曾出現過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名叫陳安之,號稱是中國第一成功學大師。他說,自己從17歲開始打工,做過餐廳服務生、賣過淨水器、汽車、護膚品、電話卡、市場折價券,搞過巧克力批發和郵購,到21歲時,銀行存款仍然是0。但在自己學習了成功學之後,月入一萬元以上,並在27歲就成為了億萬富翁。

陳安之在當年風頭最盛的時候,參加了央視的《對話》節目。他對參加節目的一家初創企業的老闆進行了點評,毫不客氣的批判他,過於自大,需要內省。面對聲名卓著的“成功導師”的批判,這位老闆不敢反駁,只能咬著嘴唇默不做聲。這個初創企業就是當時的阿里巴巴,這位老闆的名字叫馬雲。

2019年11月2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成功學騙局:那是一碗喝不起的毒雞湯”的報道。原來,陳安之團隊涉嫌詐騙,曾把多名學員騙到家破人亡。其中不少受害者被騙光錢財後,最終試圖跳江結束自己的生命。

家住貴州遵義的牛芳芳(化名),在2018年5月以前,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農村養殖戶,在村裡養著300多隻羊和幾十頭牛,過著忙碌而平淡的生活。但在陳安之及其門徒的誘導下,她賣掉自己所有的牛羊,湊足108萬元來到上海成為其所謂的“終級弟子”。後來,又借了10萬塊錢,投資了一個陳安之的臺灣地區公司股票和數字貨幣,但至今一直虧損。於是,她請大師改了自己的名字,交了3萬多的改名費。被騙光積蓄、還負債累累的牛芳芳,曾經兩次前往黃浦江畔,望著波濤洶湧的江水,想要一死了之。

100多萬元學到了什麼內容呢?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實上,這句話幾乎是所有成功學和各類毒雞湯的核心“神邏輯”。可惜的是,那些不能識別“訴諸純潔謬誤”的人,往往都很“迷”這套說辭,不但愛看這類文章和書籍,甚至動輒花費數千元人民幣聽課,在“想當元帥”的狂熱中碰得頭破血流,完全無視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一隻軍隊中只有一個元帥,但卻有成千上萬的士兵。”

所幸的是,對於這些打著成功學的“幌子”騙取錢財的培訓機構,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打擊力度;而對那些灌輸“毒雞湯”的文章,各大媒體平臺也紛紛開始說“不”。但是,只要這個“訴諸純潔的毒邏輯”還藏著我們心裡,陳安之們就會不斷死灰復燃,在我們身邊陰魂不散。

2010年,年近90歲的安東尼·弗盧與世長辭。在我看來,紀念這位偉大哲學家的最好方式,就是讓更多的人讀懂“訴諸純潔謬誤”,從而避免世人犯下和他相同的錯誤。

所以,如果我是小明,我會對老婆說:“你是個心地純潔的好姑娘,可是,事情沒有你說得那麼簡單。”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通往黎明的道路,必然途經黑夜。’想要成功是沒錯的,但經得起失敗更重要;想要成為元帥是沒錯的,但不怕流血犧牲更重要;想要成為經理是沒錯的,但先把自己的份內工作做好更重要。”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