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傳奇人物——統軍元帥湯和

傳奇人物——統軍元帥湯和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漢族,明朝開國功臣,軍事將領。

湯和為人謹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今南京)、取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傳奇人物——統軍元帥湯和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為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國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農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追封東甌王,諡襄武。

傳奇人物——統軍元帥湯和

人物評價

《明史·湯和列傳》:湯和晚年為人更加恭敬謹慎,入朝所聽到關於國事的議論,不敢向外洩露一句。他有妾百餘人,生病之後便全部用錢將她們打發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賞賜,大多分給了家鄉的鄉親們,每當見到布衣時的故交遺老時,湯和總是顯得非常高興。當時許多公、侯等老將都因奸黨罪先後伏法,很少有人倖免,而湯和獨享老年之福,並以功名而終。

祖先,後代子孫

祖先:曾祖父字「五一」,祖父「六一」,父親「七一」

湯和有五子。長子湯鼎為前軍都僉事,隨徵雲南,中途去世。少子湯醴,積功升至左軍都督同知,征討五開,死於軍中。湯鼎之子湯晟,湯晟之子湯文瑜,都早逝,沒能繼承爵位。明英宗時,湯文瑜之子湯傑請求繼承爵位,英宗竟以四十年之久沒人繼承為由,將爵位罷免。湯傑無子,以其弟湯倫之子湯紹宗為後。明孝宗任用功臣之後,授湯紹宗為南京錦衣衛世襲指揮使。嘉靖十一年(1532年),封為靈璧侯,食祿千石。湯紹宗傳子至孫湯世隆,隆慶年間湯世隆協守南京,兼領後府,改提督漕運,歷任四十餘年,因功加封太子太保,進升少保。死後,諡號僖敏。爵位傳至明朝滅亡而終。

湯和的曾孫湯胤勣,字公讓,諸生,工詩,負才使氣,"景泰十才子"之一。巡撫尚書周忱使作啟事,即席具數萬言。周忱向朝廷推薦,于謙召詢古今將略及兵事,胤勣應對如響。累授錦衣千戶。偕中書舍人趙榮問候明英宗於沙漠,脫脫不花問中朝事,慷慨酬答不少屈。景泰中,因為尚書胡濙的推薦,署指揮僉事。天順中,錦衣偵事者摭胤勣舊事以聞,謫為民。成化初,復故官。三年擢署都指揮僉事,為延綏東路參將,分守孤山堡。孤山最當寇衝,胤勣奏請築城聚糧,增兵戍守。未報,寇大至。胤勣病,力疾上馬,陷伏死。事聞,贈祭如例。

後世紀念

嘉靖年間,明朝東南方被倭寇侵擾,湯和所築的沿海戍城都很緊固,歷久不坍,浙人賴以自保,因此許多人以歌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巡按御史請命於朝廷,為湯和立廟祭祀。

湯和廟

湯和廟位於溫州龍灣區海濱街道寧村十字街頭。明嘉靖年間,御史上奏,為紀念湯和建造湯和廟,清乾隆年間擴建後殿。

湯氏祠

湯和逝後,其子孫改信國公府為湯氏家祠,朱元璋御賜楹聯曰:"千年不朽勳臣府,萬古長青信國祠"。

"湯和公巡遊"民俗活動

傳奇人物——統軍元帥湯和

為紀念明朝抗倭名將湯和,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永強一帶群眾盛行祭奠活動,後逐漸演變為全民公祭的"湯和信俗"。近年來,寧村每年都會舉辦這一盛事,都有幾千人組成威風鑼鼓、拼字龍舟、姓氏方陣等10來個方陣,一路巡遊海濱街道20多公里的路程。

2008年湯和信俗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