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當下,中建八局“鐵軍”在行動

疫情當下,中建八局“鐵軍”在行動

有一種執著,

是奔赴防疫一線的勇氣與使命;

有一種精神,

是防疫崗位上的責任與擔當;

有一種溫情,

是同在“戰場”的信任與鼓勵;

有一種感動,

是“戰士”背後的支持與肯定。

疫情當下,

八局鐵軍堅守陣地,奮戰“疫”線,

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感人故事……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能援助武漢是我非常大的榮幸

中建八局一公司馳援雷神山突擊隊員張志龍,是施工區域內新風工區空調負責人,2月4日抵達現場開始施工以來,他沒有一次在凌晨2:00前返回住處,每天走的步數超過30000步,最緊張的時刻,他幾乎與同事進行“2小時倒班”制,簡單休整一下又重新投入了工作。面對通風空調專業施工的巨大壓力,他與其他突擊隊員將施工計劃細化到“6小時彙報”,每隔半天就要梳理自己施工區域內的人員、材料、機具情況,制定詳細的分工表,隨時協調現場,保證搶工過程中工序不亂,緊張有序地開展施工。

談到自己這次馳援武漢,張志龍說:“自己沒有趕上中建八一援藏援川,這次能夠援助武漢,也是我非常大的榮幸,只想按時完成任務,把工程交付國家,能早一天是一天”,張志龍還提到自從自己投身施工當中後,就沒有時間再去關注疫情情況了,就像身在暴風中央一樣,工作讓他感到十分心安,“這次前來的黨員同志和兄弟們都十分給力,工作起來都十分‘玩命’,突擊隊領導也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完善的後勤保障,兄弟們毫無顧慮,往前衝就是了!”(一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走在“疫”線的90後“安全員”

“你剛做完手術,身體扛得住嗎?”

“我可以的,請領導放心!”

這是中建八局三公司承建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應急工程組建動員會後項目領導與安監部曹碧輝的對話。一個月前剛做完手術尚在恢復期的他,在得知公司建設應急醫院的消息後,立即主動請纓,奔赴“戰場”。他安慰父母 “當前疫情突發,國家危難,此時項目建設急需人手,我應該衝鋒在前,為抗‘疫’貢獻力量。”車站停運,城市封路,沒有順風車主願意冒險出行,他便懇請鄰居將他送至南京。作為最早響應應急醫院建設的一員,曹碧輝用實際行動踐行著90後的使命擔當。

方案先行,預案在前,項目建設初期,沒有通電,他就在附近住戶家裡借來插座,摺疊桌,露天編寫《防疫安保方案》《施工現場應急預案》。2萬平方米的施工場地,曹碧輝每天都要走上十幾遍,儘管連續十餘天的“長途行軍”讓他的腳磨起了幾個“晶瑩剔透”的水泡,可他卻笑著說:“腳上沒起過水泡,都不敢說自己是安全員,這是我們安全員的‘功勳章’。”(三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最喜歡吃吳班長做的清蒸鱸魚和油炸豆腐卷!”

吳培林是中建八局四公司總部的廚師長,也是一名光榮的退休老兵,大家都喜歡親切的稱他“吳班長”。從業近40年的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他的精湛廚藝給疫情期間積極復工的員工們帶來一絲慰藉。疫情當前,他一直帶領總部後廚團隊晝夜守護著舌尖上的安全。

在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期,為做好食堂的服務保障管理工作,公司總部嚴陣以待,在第一時間啟動安全應急預案,發出了《關於加強食堂公共衛生防疫工作的通知》,組織研究制定了食堂公共衛生防疫應急處置方案,監督抓好各項防疫措施落實,確保做好非常時期的食堂服務保障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守奮鬥在食堂防疫和服務一線的人員,都是舍小家顧大家,各負其責、守好陣地,他本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做好公司非常時期的食堂服務保障工作。

我們,正走過一個特別的冬天,正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線,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為我們的復工生產保駕護航。(四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我試試”

2020年的春節與往常的春節大不一樣,因為這年的春節全國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心繫項目的防疫工作,假期在家裡辦公,大年初一還在填報防疫信息。他叫姚通,河南新鄉人,崇文門館項目安全員。春節過後疫情越來越嚴重,大年初九他為了更好的投入到項目的防疫工作中去,踏上了返京的道路。此時因為疫情的嚴重,村莊封閉、城際公交停運,但他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讓家人送他到鄭州火車站,到達鄭州高速路口後被告知,外地車輛不允許下高速,經過各種檢測、登記,檢測站人員同意人可以進去,可是這離鄭州火車站還有七八公里,此時他的部門領導說實在不行就回去吧,可是他只是說了一句:“我試試”,就這樣他拉著行李箱走下了高速,徒步走到了鄭州火車站,成為了返回崗位的第一批人。(土木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他的身後,有她

“以前在項目也會連著忙好幾天,但總能找時間眯上一會兒,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三天只睡了四五個小時。”說起在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日常,中建八局裝飾公司金瓊生語氣裡帶著一點笑意,還有達成了未曾有過“成就”的一絲隱秘的得意,彷彿連軸轉的工作只是一個個要通關的關卡,而他,是那個“披堅執銳”的攻關人。

金瓊生接到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通知的時候,正在湖北黃石的家中照顧著兩個孩子。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在藥房值班的妻子,妻子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如果他再去了建設一線,家裡兩個孩子就只能讓已經77歲高齡的母親照顧,怎麼能讓人放心。

金瓊生說,“黃石也是疫情的重災區,我是湖北人,也是八局人,八局一直有著部隊作風,越是艱險越奮勇向前,這不只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湖北,為了早日戰勝疫情。”最後,妻子騎電動車將他載到了離家十幾公里外的關卡,目送他奔赴施工一線。“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六七點鐘了,特別冷,我真的特別感動。”

他的身後,有她。家人,不只是可以休憩依靠的港灣,更是可以一往無前的鎧甲。(裝飾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我在上海當管家

年三十的深夜,小區裡萬籟俱寂,某位業主家的陽臺,隱約傳來電視節目的聲音,2020春晚倒計時正在進行。她不由自主地停下匆忙的腳步,神情卻有些恍惚。晚上接到父母的電話,老家小鎮的路口,明天就要實行交通管制了,情勢比想象中的,還要嚴峻。她輕嘆一口氣,整理思緒,邁步向辦公室走去,信息摸排和資料梳理,必須儘快完成。

她叫陳芳,她來自湖北。今年春節,她在上海,在中建八局東孚公司公園名邸社區,當一名客服管家。

“媽,現在小區有抗‘疫’任務,春節就不回去了,你和爸一定要保重身體啊!”面對父母,她雖有無限的抱歉,但作為一名物業人,在新型肺炎的肆虐下,陳芳毅然退掉了返程的車票,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自疫情伊始,她便擔負起公元名邸小區疫情防控工作主要職責,通知宣傳、上門走訪摸排、信息梳理上報、社區衛生部門溝通協調、為小區4戶湖北籍返滬居家隔離業主提供送菜上門、回收生活垃圾......竭盡全力保障社區居民安全。疫情防控期間,“日行兩萬步”,成為她的工作常態,手機APP地圖上,她每日的“活動軌跡”,是公元名邸社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眾志成城,抗“疫”必勝。她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盡好自己的一份責任,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可以戰勝疫情。(東孚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失約”

廖飛與未婚妻相愛已6年有餘,這些年因為工作忙碌和異地的原因,一直沒有結婚。2020年他們克服了一切的困難,終於要組建自己的家庭,開啟人生的新篇章,將婚期定在了3月20日。

最近這段日子,他們都在幸福地籌劃屬於他們的婚禮,廖飛也一直幻想著美麗的她穿著潔白的婚紗,從長長的紅毯另一邊緩緩向自己走來的場景。2月13日,當收到公司召集200名志願者去大連援建的通知後,廖飛腦子裡第一個想法就是:疫情當前,在公司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要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時未婚妻就坐在他的身邊,她紅著眼睛,僵直地坐了半天,舒了一口長氣說“去吧,我們的婚期可以延後,我支持你”,轉身走進了臥室。廖飛不敢跟過去,更不知道該怎麼去安慰她。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廖飛給雙方父母打電話說明了情況,爭取到他們的諒解,同意了延後婚期,先以援建項目為主。廖飛說,他尤其感謝自己的岳父岳母對他的理解和支持,雖然這次“失了約”,但他會用以後一生的呵護來彌補。待春天到來,一定還她一場盛大的婚禮!(東北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疫情當前,沒有旁觀者

2月2日,中建八局華北公司天津分公司經理趙海峰打通了工會幹事梁雪的電話:“小梁,疫情當前,沒有旁觀者,為體現央企擔當,我們一定要為一線做點什麼,但由於防控工作是目前極端重要的工作,我想了很久,決定在在分公司範圍內開展捐款獻愛心活動,你覺得如何?工會幹事小梁在電話的另一頭連連叫好:“說自己也正想著貢獻一份力量呢,趙總,您放心,我一定把活動組織好。”放下電話,梁雪就連忙寫起了活動策劃,並第一時間安排部門李朝暉在群裡廣泛動員。活動一經發起,反響熱烈,一份份帶著祝福的愛心善款打到了捐款賬戶。“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湖北是我的家鄉,我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幫助他早日渡過難關”;“武漢加油,中國必勝”......看到這些祝福的話語,不禁讓人淚溼眼眶,分公司全體員工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和疫情做抗爭。

收到捐款後,當趙海峰得知一線急缺醫用物資時,他立即轉變思路,聯繫各方資源,將全部善款用於採購醫用物資。在採購前,堅持先審核貨源商的工商營業執照、醫療器械註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和第三方檢驗報告,確保郵寄到“前線”的物資都能保質保量。三天後,當看到物流信息顯示已簽收時,大家都鬆了口氣,知道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到了武漢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華北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金牛”速度

樑棟是中建八局青島公司西南分公司總工程師。2020年春節期間,分公司接到了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和區醫院的委託,組織新冠病毒肺炎應急隔離病區的設計與施工工作。“金牛區人民醫院是兩年前我們完工交付的項目,非常時期,政府和醫院又把如此緊急的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們極大的信任,我們決不能辜負期望,克服種種困難,儘早保質保量建成。”此刻正值疫情肆虐的危險時期,樑棟幾乎沒有思考,就主動請纓,要求擔任該應急工程指揮長。

“金牛區醫院委託我們快速建造隔離病區,我們要成立突擊隊,有方便參加的同事嗎?”工作微信群內的召集令剛剛發佈,回覆的頭像就接連閃爍起來。

“我在彭州,沒問題,我過來!”

“我在都江堰,我報名!”

“我在成都,算我一個!”

“我報名,我在天府新永區!”

“在南充,時刻準備著!”

……

短短1小時內, 13名專業技術骨幹組成的防疫建設突擊隊組建成功,11個小時,項目部成員全部到位。

“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站在這裡。作為一名兒子、丈夫和父親,我希望早日完成任務回家團聚。作為一名公民,我相信國家和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一定能戰勝疫情,取得勝利。”1月29日,樑棟在他的工作筆記本上,寫下了這一段話。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奔赴防疫工程一線,支撐他們的,無非是肩上的那一份責任,和內心深處的信念。5天120個小時,成都金牛區人民醫院應急隔離病區建設任務圓滿完成,這群與時間賽跑的“逆行者”們創造了“金牛速度”,以實際行動為防控疫情做出貢獻。(青島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來滬陸路關隘的“守門人”

中共黨員餘林峰,作為抗“疫”先鋒隊的隊長,在抗“疫”先鋒隊中算是一面旗幟。“爸爸,加油!你去了以後一定要當英雄!”“聽到兒子稚嫩的聲音時,我心裡有點鑽心的酸楚,但前行的腳步更堅定了!”

33歲的中共黨員趙健健在接受採訪時說到,“2月6日接到通知後,沒考慮多少,和媳婦商量了下,她也表示支持,我就提上行李奔赴一線了”,雖然工作強度大,但作為黨員的他還是奮戰在一線,絲毫不畏危險。

“如今疫情肆虐,黨員不上誰先上?危險、害怕顧然有,但是作為黨員,工作一忙也顧不得那麼多,防護好自己就好。”這是中建八局總承包公司安裝分公司黨員王嘉對家人說的話。他多次給媳婦寬心,離家時,給女兒說爸爸是共產黨員,要去戰鬥!

26歲的樊晨強家在外地,春節期間,他剛剛經歷了項目上1.7萬平方米混凝土澆築的一場搶工大戰,還未來得及休息,就義無反顧投身防疫一線工作。談到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他笑著說:“我是年輕小夥子,頂得住”!

抗“疫”先鋒隊成為了來滬陸路關隘的“守門人”,在上海火車站三個人流密集的出口,每天從下午6點到凌晨12點不間斷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工作,一個車次就要接納400-500的外來人員,要承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堅守,堅決完成任務就是使命,阻擊疫情的戰鬥從沒有停。(總承包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點滴之行,“建”正防疫——深圳地鐵13號線員工的防疫感想

本人白佔寶,責任工程師,人稱小白同志。自工作以來,便樹立“敬畏生命、守護安全、監管並重、落實責任”的理念,項目的防疫生活,經歷過恐慌,也有過感動,最後都在日益完善的防控措施下變成一種責任與日常,現在項目逐漸復工復產,以下簡要記錄期間過程,與之分享。

上午8點,吃早飯,宿舍消毒,在企業微信上報個人健康情況,佩戴口罩、手套,攜帶測溫儀,奔赴防疫現場。項目部未雨綢繆,提前採購了一批口罩、護目鏡及消毒液,並設置隔離區,所以在物資方面,倒少有擔憂。

上午9點—11點,我一般在項目部門口雙崗值班,並進行日常消毒。遇上管理人員或工友返深,對他們進行健康交底,並隔離觀察。期間會對各崗亭保安、物業及進出人員進行測溫登記。

中午12點,整理每天的防疫資料。為落實各項措施,明確防疫範圍和時間,重要照片、資料都留底保存。

下午2點—5點,繼續雙崗值班,巡視工地,並張貼宣傳標語,以便加強工友的防疫意識。

下午6點,穿上防護服,到項目部隔離區給同事送晚餐。疫情爆發後,所有返深的人員將接受7~14天的隔離觀察。送餐,便也成了我的日常之一。

晚上8點,夜間巡查,結束後回宿舍消毒、洗澡,然後便是拿起手機與家人視頻,家人對我每日外出雖有擔憂,卻並不反對,只是叮囑做好個人防護,“兒行千里母擔憂”,不外如是。有時,宅居在家的發小,也會微信讚我勇於奉獻,其實沒有太多高尚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恰好我在,所以我便應當走在防控一線。防疫如令,擔當如鐵,若要稱讚,也應讚揚這個堅韌如鐵的團隊。

疫情當前,我沒有成為扛起中建大旗,奔赴雷火神山的“逆行”建設者,也比不過那些內心充滿激情與熱血,在病毒與恐懼面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白衣天使。那便當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現在項目部加速工作部署,有序組織生產復工,成功吹響了 “戰疫”復工的號角。(華南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千里馳援

何小江,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分管施工生產副經理,就在雷神山醫院即將交付,但病區和隔離區風壓系統調試遇到了困難的緊要關頭,他第一時間挺身支援前線,與尤洪濤和胡在龍組建了一支技術攻關小組,即刻奔赴雷神山。

這個臨時組成的攻關三人小組連夜驅車趕往武漢,輪流駕車,第二天凌晨六點,三人終於抵達武漢。他們沒有時間休息,立即和同事瞭解了相關情況,討論解決方案。而這時另一邊病房的排水系統突然出現了問題,這本不是攻關小組此行的任務,但兄弟單位人手嚴重不足,何小江立即做出決定,協助兄弟單位完成區域內所有的安裝工程調試,確保病區和隔離區正常投入使用。翻井蓋、量尺寸,各路電話如雪花般飛來……第三日凌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安裝工程終於全部調試完成。風壓正常,排水正常,運行正常。至此,何小江才鬆了一口氣,“千里奔襲,如果不為武漢人民做點什麼的話,我會內疚一輩子!”短短的三天三夜,三人往返2200公里,千里馳援抗疫前線,不負使命。(西南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不忘初心,黨旗插在抗“疫”一線

中建八局鋼結構公司西北分公司黨支部書記何江勇接到支援建設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任務後,當天便從家鄉湖南趕至現場,對任務進行了詳細安排,合理調整人員職責,反覆強調防疫紀律。

他處處牽頭領先,現場巡視、指揮部署、處理特情、職工防護,充分發揚優秀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為防疫抗疫建設工作早出晚歸,步履不停,不辭勞苦。此次緊急建設24小時輪崗,白天的工作完成後,因為放心不下,他總是夜間還要去一次現場,檢查安裝、焊接工作。

疫情迫在眉睫,建設任務需八日內完成,進度離不開人力支撐,所以提高職工防護,才能保進度,勝疫情。特殊時期,職工們對此積極配合,但臨時組建的勞務工人隊伍的防護意識不夠,他便每天向他們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奔波在各場區檢查是否嚴格執行防疫工作。他要求全部佩戴口罩手套等防疫用品作業,要求大家不外出、不聚集,注意勤洗手、講衛生,提高自我防護能力。

“國難當前,始於我們的建設經驗,忠於我們的鐵軍意志,關鍵時刻責無旁貸!”他知道,所有人員都是臨危受命,自願加班,不計酬勞,此次建設工作中,黨員同志們帶領大家衝鋒最前沿,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初心使命,儘管困難重重,但一定能取得勝利。(鋼結構公司)

疫情当下,中建八局“铁军”在行动

疫情戰中的“逆行者”

“張部長,項目部庫房裡只剩二十個口罩了。”大年初二的一通電話,讓南京地鐵1號線北延項目物資部部長張俊眉頭緊鎖起來。“最缺的是哪些物資、通過哪些渠道可以儘快落實物資配給、準備多少才能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轉……”張俊一邊在腦中飛快地進行運算,一邊匆匆出了家門。

家到項目部的40公里,沿途十幾家藥店“口罩無、消毒水無”的字眼讓張俊心急如焚,這可怎麼辦?兄弟們放棄闔家團聚,堅守一線,難道要讓他們“赤膊上陣”?疫情前景複雜,復工後人員聚集,沒防護物資怎麼保證項目運轉?張俊第一次感到腦袋疼了。打電話,找渠道,幾天下來,張俊重複了無數遍“有口罩嗎?有消毒液?有護目鏡嗎?”最終,利用中建八局雲築平臺,他聯繫到了供貨商。6800個口罩,500公斤消毒液,護目鏡、防護服、洗手液……物資相續到位,項目部使用和儲備需求得到滿足,一線職工生命健康得到有效防護,張俊的心終於定了下來,他的胃卻絞痛起來。

直到胃痛起來,張俊這才想起來自己剛剛出院。這時,妻子惦念著沒有口罩就出門的丈夫,孩子想念著生病未愈的父親,家裡的“召回”電話接二連三的打來。張俊想家了,疫情面前的連日奔波讓他特別想回家看看,畢竟物資已儲備到位,供給已落實到位,後續工作已經可以有序進行了。“回去吧。”張俊對自己說。起身的瞬間,他突然想到,項目部陸續有人員回崗做復工準備,他們到站後可怎麼回到項目上。“出租車司機感染導致乘客陸續感染”的新聞在張俊的腦海中漸漸浮現出來。他想起了自己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想起了自己還有一部私家車,總覺得自己還能再做點什麼,還應該再做點什麼。他又猶豫了,然後撥通了妻子的手機號……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疫情的爆發,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是什麼讓這麼多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是什麼讓基層人員鞠躬盡瘁不敢休息,是什麼讓人民感動徹夜難眠?對於張俊來說,是一份責任,是一個承諾,是一份兄弟情。在這場沒有硝煙卻有生死的戰“疫”中,他沒有“白色戰袍”,卻發揚著越艱險越向前的無畏精神,以“逆行者”的姿態戰鬥在一線,以入黨積極分子的身份將黨旗插在職工最需要的地方。(軌道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