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2019年最火的臺劇是什麼?

毋庸置疑,是許光漢主演的《想見你》。

豆瓣評分從開局一千多人評分8.0飆到現在三十六萬多人評分9.2,可謂奇蹟。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除了這部2019年度的"臺劇最佳",許光漢還貢獻了另一部"年度最佳"——《陽光普照》,斬獲了最佳劇情長篇在內的多個電影獎項。

《陽光普照》和同樣獲獎無數的、聚焦家庭的電影《地久天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二者同樣聚焦家庭代際關係,以親情作為主要矛盾。

甚至連切入角度也出奇一致,都走以小見大的路線,試圖以個體悲劇影射社會與時代的癥結。

唯一的區別在於,前者在傷痛中不忘講述家庭的溫情,並最終走向和解。

而後者則在陽光普照的畫面下藏著陰鬱冷峻的內核:

家庭既是人生的避風港,也是悲劇滋生的溫床。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故事從一個陰冷的雨夜開始。

小兒子阿和受到黑輪的欺負,他找到好友菜頭替自己報仇出氣。

本來以為菜頭只是去嚇嚇黑輪,沒想到下手毒辣的菜頭居然將黑輪的手砍了下來。

阿和和菜頭也因此被判送入少年輔育院服刑。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面對妻子的悲痛,丈夫阿文倒顯得不以為意。

畢竟在他眼中不學無術的阿和本就是個"棄子",他早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大兒子阿豪身上。

與阿和不同,阿豪是家裡聽話懂事的長子,是學校裡最有出息的優等生,是一個人人眼裡有著光明未來、美好前程的楷模。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對阿和而言,阿豪是個太厲害的人,厲害到必須討厭他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他們之間的關係,像極了散文集《這些人,那些事》裡的哥哥弟弟一般:

哥哥,一直是家裡的期望,最後成為了作家。

而弟弟,雖自小聰明伶俐,卻活成了城市裡的孤魂野鬼,前途茫茫,毫無方向。

最後,弟弟一再墮落,不堪重負後,自殺。

生前留下了一封簡短的遺書:

"大哥,你說要照顧家裡,我就比較放心,辛苦你了。不過,當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極與極的存在下,是血肉之間的撕扯,是終有一方的不堪重負。

不過,《陽光普照》裡,卻是阿豪放棄了。

在一個平靜的夜晚,他從高樓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阿豪的死,像一隻手扼住了每個人的喉嚨。

沒有人明白,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如此乖巧的孩子會做出這麼突然的舉動?

直到阿豪臨終前發給朋友的短信,暴露出一切的緣由: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兄弟兩個,早早地被貼上了"好"與"壞""前途無量"和"沒有出息"的標籤。

阿和活在陰影裡,而阿豪則永遠曝露在陽光下,接受所有人的注目。

他需要優秀,需要不惹麻煩,需要被人喜愛,需要做所有人覺得對的事情。

尤其是在弟弟被關進管教所之後,他更是揹負起了"全家的希望"。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可即便是太陽,也有落山的時候。

萬物都需要躲到陰影裡稍作休整,才有精神迎來第二天的繼續努力。

可阿豪呢?

"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他沒有陰影,世界不允許他有陰影。

無窮無盡的期望,壓在阿豪的胸口,漸漸令他感到窒息。

他無處遁形,更無法從刺眼的陽光下逃離出來,得到哪怕一秒的喘息。

終於,這個敏感的男孩在陽光中隕落了。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家人完全就是中國式傳統家庭的縮影:

一味寵溺孩子、沒有太多話語權的母親,承載過多期望的長子以及慘遭放養的次子。

尤其是父親阿文,更是嚴絲合縫地遵循著李安"父親三部曲"所構築的經典形象:沉默寡言、耿直暴躁、執拗要強。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這也就形成了悲劇背後的成因:揮之不去的父權陰影。

也就是說,導致家庭崩塌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自詡為家庭頂樑柱的阿文。

他自認為的"為愛付出",其實是以愛為名的傷害。

也是他在不停地製造著對立,將父子情演變成了爭奪資源的戰爭。

假如用演員陳以文的話來形容,就是"父愛就像陽光與陰影,一體兩面"。

在教育過程中,他只懂灌輸教條和強行設定目標,最後把阿豪逼上絕路。

又因為他的偏愛和冷漠,促成了阿和的墮落。

在遭遇校園霸凌後,得不到關愛的阿和第一反應不是訴苦,而是加入拳擊隊,結果成了用拳頭說話的問題少年。

最可怕的是,失去阿豪之後,這種"為愛付出"仍在繼續。

電影將至尾聲,父親阿文將出獄後一直找阿和麻煩的菜頭撞死,以求小兒子能向正確的人生方向行進。

阿文的舉動看似無私悲壯,但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自我感動和道德綁架?

他只考慮到要替兒子承擔罪行,卻沒想過孩子是否願意他這樣的付出。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正如導演在訪談裡說的,

"所謂的父慈子孝,那些都是王八蛋,都是講來騙人的"

或者,也可以用《小歡喜》的臺詞來解釋:"父母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

試想一下,如果阿豪還活著,他會為了"廢物"阿和去鋌而走險嗎?

答案,恐怕不用想也知道。

影片的英文名是"A SUN",相信有心的影迷都能看出用意何在。

"A SUN"同音"A SON",也就是父親只承認自己唯有一個兒子。

被寄予厚望的大兒子阿豪走後,父親才終於開始重新審視那個他曾經連看都不看一眼的小兒子阿和。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影片表面上是一部關於家庭和解的故事,但自始至終一家四口都沒真正同框過。

表面的圓滿,並不能掩飾那些終究無法和解的東西。

片中阿文跟兩個兒子,通過一段超現實色彩的夢境,被聯結在了一起。

阿文夢到阿豪,阿豪對他說,"就是來看你啊"。

走到岔路口,阿豪說,"爸,我不陪你了,我往這邊走"。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阿文繼續往前走著,在便利店裡遇到了阿和。

一聲久違的"爸"讓他明白,那個自己從不肯接納的次子,成為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巧合的是,阿豪也曾託夢給阿和,對他說了同樣一句,"就是來看你啊"。

"A SUN"離開,"A SON"重生,影片在虛實結合間實現了對現實生活最溫暖的關照。

影片最後,電影給了父親阿文送阿豪的筆記本一個長鏡頭。

從鏡頭上看,筆記本有被翻閱的痕跡,但上面空無一字。

阿豪雖然感受到了那份濃重的父愛,卻始終無法將其抬起。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其實無論是阿文與阿和的心結,阿文對菜頭做的事,還是阿文與阿豪的父愛糾葛……

很多事,註定是無法和解的。

就像我們必須承認,陽光下必有陰暗,陰暗下也必有陽光,承認它就好。

這也是我最喜歡《陽光普照》的地方,它不是教人怎麼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電影。它恰恰是在直面黑暗、崎嶇破碎的人生。

生活裡就是有陽光,有陰影,有殘酷,也有溫情,有人生,有人死,有挽回不了的遺憾,也有無法改變的命運。

我們承載著很多,哭過笑過,又繼續活著。

就像父親阿文說的:"人生就是不斷地把握時間、掌握方向,難過的事情總會過去,也會被遺忘。我一直覺得,人生就像是一條路,只要握緊手中的方向盤,紅燈該停就停,綠燈的時候慢慢起步,穩穩地開,人生的路就會平平安安。"

《陽光普照》,中國式家庭關係的照妖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