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面臨疫情,我們應該怎麼對孩子進行災難教育,避免造成心靈成長的陰影?

Zhu哥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因材施教。

1、3-8歲(8歲是法律層面的一個年齡界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個人認為是最為好奇但接受能力最差的階段。這個接受能力的意思是指遇到事件所產生的刺激性的適應能力。舉個例子:每個人都會在第一次吵架的時候渾身發抖語言阻塞、胸悶等症狀,但是隨著次數增加,吵架可以變成日常。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善意的謊言,我覺得不適合過於真實。我家寶寶才2週歲,所以沒有實踐舉例。但是從我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說,的確是8歲以前對於突發事件的衝擊力和影響力最大。如果是我,我會給孩子看一些關於冠狀病毒的宣傳兒歌,但不會給孩子看新聞。基本上是從自我保護的層面上,勤洗手講衛生戴口罩等等。

2、9-14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青少年敏感階段,活動量大,在疫情發生後,除了自我保護之外要告知公共衛生基本常識。

3、15-18歲

這個年齡段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新聞時事,為作文收集題材。按照慣例,高考很有可能就會考疫情的話題。大家一起討論,將父母看到的和孩子自己領悟到的相結合。在增長衛生常識的同時,也同時瞭解社會性的災難來臨時,我們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哪些。國家對於疫情控制的措施和流程有相應的瞭解,提出自己的心得和建議。

4、18歲以上

對於這些孩子不僅僅要有知識層面的灌輸,還要引導他們對生活進行思考。例如疫情導致復工延遲,家庭收入受到影響,這個問題教會孩子不管生活多麼優越一定要居安思危。在疫情發生後,應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學會認識自己的焦慮情緒 ,並且正確處理,妥善對待。


劍舞之風


我會告訴孩子,人類總是面臨各種各樣的考驗。

我從父輩的回憶中知道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困難時期。每每聽到父母講述他們的童年,我就能聯想到那些飢餓的歲月對人性的考驗。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二三十萬人死亡的巨大災難。

我曾經親歷過1998南方洪災,目睹人們家園被淹。洪水氾濫成災,水面上漂浮著被淹死的豬和各類生活物品,那是上游的人家,家當被洪水衝得一乾二淨。

2003年非典,北京城經歷了嚴峻考驗。我那時正產後撫養嗷嗷待哺的新生娃娃,她全然不懂大人的憂傷,今年已經十八歲。人們只有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才懂得珍惜。

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北京長安街的辦公室裡,忽然感覺大樓搖晃,我站不穩,同事大喊:“快下樓,地震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地震的震感。

2017年北京大雨,我開車在下班的路上,看著洪水湧進車裡淹到我的脖頸。那種恐懼,不是自己經歷,是感受不到的。所幸周圍汽修店的小哥把我抱了出來,我棄車而逃,把車鑰匙交給汽修店的師傅。等大雨過後我才發現車牌都被沖走了,另一家店的店員撿到還給了我。

2020年,庚子大疫,我們始料不及。未曾想過這場災難蔓延開來。這一月,我們悲傷逆流成河。

災難面前,什麼樣的心靈雞湯能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什麼樣的教育能真正啟發我們的孩子?在直面現實之時,我們應該給孩子們傳遞哪些基本的生活教育?

1、生命教育

活著真好,可是對於那些不幸的人來說,活著是一種奢望。

突發性的災難如地震、洪災等自然災害,災區的人們難有逃生的機會。非典、新冠肺炎,此類瘟疫流行,免疫力低下的人難以逃脫劫難。

那一個又一個倒下的陌生的鮮活的人,他們都和我們一樣如此熱愛生命,卻在這場災難中遭遇不幸。

那些一個又一個不顧一切衝上前線的人,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二萬多醫護人員在一線和病毒作戰,搶救著那些渴望求生卻被病毒吞噬的靈魂。

孩子,你的生命如此美好,你要珍惜這樣的人生成長機會。看一看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他們承受的無限痛苦,你要有感受他們悲傷的同情。

雖然你可能幫不到什麼忙,但是你要有對生命的認知。希望你思索生命的意義,釋放出你真正的內心,希望你們今後的歲月裡,對自己的真實。

人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活著。

2、信念教育

《無問西東》這部電影肯定很多人都看過,那些經典的臺詞,就是我們今天最需要的心靈雞湯。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在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為了保證正常教學,在雲南昆明設立西南聯合大學,當時在長沙設立的臨時大學召開誓師大會開始搬遷過程。

由於戰時內地交通困難,女同學和體弱男同學由粵漢鐵路到廣州經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學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越南入滇;有男同學200餘人則組織了湘黔滇旅行團,行程3200多里,歷時68天,橫穿湘黔滇三省。這樣艱苦卓絕的求學經歷,也造就了一代非凡的中國人。

西南聯大抗戰8年培養了3882名學生,培養出二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8位兩彈一星專家,4位最高科技獎,172位院士,數百位人文大師。

他們在烽火連天的戰爭硝煙中求學求知,鍛煉出百折不饒的奮鬥精神,他們也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而這其中就有一位我敬仰的前輩史筠,史筠先生是我國著名法學家和民族史學家。

1979年從內蒙調至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1981年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族委員會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副書記等職務。並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等兼職教授,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顧問。他是《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起草人之一,也是最早提出“民族法學”者,是民族法學學科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奠基人。老人家為學嚴謹,關心後學。

2017年1月12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與完善學術研討會——史筠與民族法制研究紀念會”在京召開。

他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我每次去他家裡,站在他的書櫃面前,聽他的家人講述往事,我就感受到西南聯大那一代人的風骨猶存。

孩子,今天我們不需要在那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求學,那請問你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今天的中國,未來的時代,你應該肩負什麼任務?我們能不能樹立奮鬥的目標,擔當起社會重任?

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時代使命,每一代人都有全新的任務。能救國救民救世的人,是有信念的。

3、科學教育

在這段艱難的防疫生活中,我們主動求知或被動接受各類信息。一些無厘頭的低俗惡搞資料,有人到處轉發。一些毫無價值的信息被人當作科學傳播。此時,最能檢驗人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在此環境下,如果你有基本的科學常識,你會怎麼來面對?怎麼幫助大眾瞭解科學?

世事無常,只有才華最耐老。

你看看這些一線的老科學家,他們一生都在追求什麼?在國家最艱難最需要的時候,只有科學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希望你愛上科學,花一點兒時間去探索發現科學的樂趣。

4、道德教育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來人性的善惡,也會照出來各種各樣的工作方式。

如果是你在第一現場,你會怎麼樣對待重症患者?你會怎麼和隔離人員相處?在工作原則與人道主義關懷面前,你怎麼平衡?

如果你是感染者,你在強烈的求生慾望與他人避而遠之時,你會是什麼心態?疫區有各種各樣你意想不到的情況,人們隨時都接受道德的考量。

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好人可能比做一個不講原則的人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如果你有道德的底線約束,你不會走向與大多人的對立面去。

孩子,我希望你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健康,也有能力照顧他人的安危。在災難面前,我們要警醒。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們都要對自己對別人好一些。

人生充滿挑戰,如果你提前瞭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這段時間,你看到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

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我們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底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社會是最生動的課堂,也是最接地氣的課堂。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特殊的防疫大戰時期,感受風月同天,感知同胞情深,理解人生價值,明白求知意義。


燕語父母大學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來勢洶洶,讓很多人驚慌失措。這種災難性事件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恐怖的、痛苦的。發生這樣的事,父母應該更多的與孩子交談,安慰孩子,對孩子的需求也應該更敏感。

面對疫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災難教育,避免造成心理成長的陰影呢?

記住,孩子傾向於把事件個人化。他們可能認為災難會降臨到自己或家人身上。

作為家長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跟他溝通,讓他覺得自己是安全的。下面是需要謹記在心的幾條準則:

做好榜樣

如果父母對發生的事情顯得很焦慮,孩子會感覺的到。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儘量保持冷靜,而且儘量不要改變家庭生活的習慣。例如,這次的疫情,家庭生活習慣不要改變,家長只需要督促孩子勤洗手,儘量待在家中,如果必須外出,提醒孩子正確佩戴口罩。其餘事情父母多加註意即可。

告知孩子發生了什麼

孩子不需要太多關於這些事件的具體信息,對於孩子的反覆提問,家長一定要誠實回覆,但是不要給他過量的信息。

監督孩子看的電視節目

不管孩子幾歲,電視上的畫面都有可能對他造成心理創傷。對於年齡稍微大的孩子,如果你確實想讓他們收看相關新聞,一定是坐下來陪他們一起觀看,在必要時可以關掉或者暫停,跟孩子討論一下看的內容。

幫助有困難的人

告訴孩子,幫助那些受疫情影響的人們很重要。自己製作的愛心卡片或者捐贈自己的零花錢,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孩子從公益活動裡提升自己。

制定應急計劃

父母應準備一份書面的災難應急計劃,並同孩子討論內容。在緊急情況來臨之前與孩子談談心,有助於孩子更好的做足準備並掌握應對緊急情況的策略。

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大家,呵護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鬍子式吾空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的開年變得撲朔迷離。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擔心、無聊、恐慌、害怕、震驚、獵奇等各種情緒五味雜陳,悄悄在人們心中蔓延。對孩子們來講,他們可能會發生什麼心理變化?



大人以身作則

疫情嚴峻長時間的被迫宅在家,父母自身的情緒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避免讓孩子成為我們自身宣洩情緒的“垃圾桶”。

孩子通過父母的情緒來體驗和觀察這個世界,情緒穩定的父母能夠給孩子安全感。父母們保持安定的情緒,轉移注意力、建立正向思維、多關注積極信息等都有利於控制自身情緒。

積極方向引導

父母跟孩子解釋疫情的時候,注意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目前,網上有很多適合孩子觀看的關於疫情的影片和繪本,家長們都可以借鑑利用並加以積極引導,幫助孩子瞭解疫情的發展。引導孩子合理看待信息,不要過度關注疫情相關報道,不要輕信疫情相關小道資訊,避免陷入視訊信息轟炸中。讓孩子心存希望,相信黑暗不會長久,光明總會再臨。

維持正常作息

不要讓孩子感覺“危機重重、沒有希望”,也不要因為延遲開學就放任孩子。保持規律的作息,為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保持生活穩定性,能幫助孩子保持心理穩定。

多和孩子互動,不要一味地讓孩子看電視,儘可能多地和孩子玩些親子互動遊戲。全身心地參與到孩子的遊戲當中,良好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維持良好的心境。

做好情緒管理

教孩子管理情緒,不是說要讓孩子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說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孩子真實情緒的基礎上,讓孩子掌握調節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教會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孩子能準確識別的情緒越多,他就越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才可能會有能力溝通,才能想辦法處理。

尋求專業幫助

疫情後,孩子最常見的情緒反應為恐懼焦慮,其中,包括對疫情的恐懼和對生命產生了威脅的無助感,如果孩子的情緒能隨著父母的安慰逐漸緩解並且能夠關注其他的事情,這也是正常的。

如果家裡有人感染或者有人被隔離,此時,父母們要先積極的調整好心態,要先向孩子說明真實情況,如果這些情況影響孩子正常生活,及時尋求心理人員的幫助。


智靈通


在這麼多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孩子講述這可怕的一切?在這一切不可避免的成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又該如何進行災難教育?

做好準備,強健的體魄和萬全的準備。

我們所需準備的,最重要就是一副可以提抗災難的身體:足夠的體能讓我們能從災難中逃生、充分的力量可以攜帶足夠的補給、快速敏捷的反應力讓我們可以躲過致命的風險。在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災之年,建立危機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學會保護自己,技能和意識。

技能和意識在我們的教育中有時候沒有相通性。比如我們練習過無數次如何使用滅火器,但是真的大火來臨的時候,突然忘記了,這就很無辜。所以真正的技能要和意識的建立聯繫到一起,在真正危機的時刻才能融會貫通,學為所用。

學會合作和溝通,我們從來不能一個人戰勝災難。

學會合作和溝通,是災難教育的必修課。如何準備的表達,更有效的傾聽,以及在艱難時刻的動員,複雜時刻的冷靜指揮,這些都是要在災難中掌握的技能。孩子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溝通技巧才能獲得援助,同時學會團結抗擊災難。

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最逆境的時候也Never Give Up。

在最苦難的時刻,能支撐我們的就是最後的信念,而往往也就是這最後的信念,能帶來生的希望。時刻讓孩子們牢記Never give up, 不僅是在災難中成為孩子們最重要的武器,同時將讓他們在生命中習慣堅韌不拔,克服險阻。

學會感恩,學會善良,學會反思。

讓孩子們知道,在這場災難中有多少人為了別人而做出了絕大的犧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學會對這些人感恩,也學會這些人身上善良的品質。當然,也要時刻反思災難的原因,比如這次疫情,我們就要反思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對自然的敬畏。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教育的本質,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呢?

很多時候我們想到教育,想到的就是有人在上面講著一些東西,學生在下面學。似乎在我們的眼中,所謂的教育其實就是灌輸、說教,甚至是責打。

這其實是很悲哀的。因為這代表著在我們的內心中存在著這樣一種想法“我把該告訴你的都告訴你了,就沒我的事兒了;我告訴你了,你聽不懂,那就是你有問題,因為你應該要聽懂”。


如果我們按照這種態度來闡述朋友你的問題,那麼答案就會變的很簡單,比如告訴孩子,“眼前呢,我們正在遭遇一些意外的傳染病,我們需要聽從國家的安排,我們要安心呆在家裡,不然自己就會被傳染。傳染了可是會不舒服的。不過寶寶也別擔心,現在外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努力、在保護我們。我們安心呆家裡就沒事兒了”。

這很簡單吧?

但是,我覺得朋友你的問題,提的是很奇怪的。因為你假定,大多數孩子能理解疫情是什麼,並且認為大多數孩子遭受到了疫情的負面影響。

孩子現在可能只是在家裡呆的太久了,想要出去,而對於他們來說,為什麼不能出去這個問題,他們會比較好奇,至於疫情是什麼,多數孩子心裡是沒有概念的。

所以,這裡的陰影也就是不存在的。


當然,生活中是存在一些心理陰影的。

不過,就像剛剛說的,多數孩子不知道疫情是什麼,自然不會因為疫情而遭受什麼陰影。但不代表,他們不會因為另外一些情況而遭遇陰影。

比如,宅在家這幾天,爸爸媽媽天天都在吵架、打鬧,這造成了陰影;比如,這幾天,媽媽天天都在嘮叨,脾氣越來越差,這造成了陰影;比如,這幾天父親明顯的感覺變了一個人,滿身的負能量,極度悲觀,這對孩子造成了陰影。


是的,對於多數孩子來說,他們不理解眼前的狀況,也就不存在因為眼前的狀況,而遭受陰影。他們可能產生陰影的方面,是來源於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在這種特殊狀況下的反應。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會受到父母很大影響的。如果在這段時期內,父母狀況很差,那麼未來孩子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內心也會湧出很多不安。

那麼也就是,如果父母想要傳遞給孩子積極能量的話,眼前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讓自己能顧如常、能夠散發一些積極的影響。

這會構成孩子們的安全感,會利於面對未來的種種。


而所謂的災難教育,是指協助孩子理性的看待災難、懂得自保、懂得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尊重生命。

那麼,作為孩子的父母,如何做這一點呢,還是如剛剛所說在那裡給孩子說道說道,然後說道完了自己繼續拿著手機不放麼?

無論在哪個年齡段,模仿是我們的主要學習手段。那麼,我們想要讓孩子變成什麼樣,首先我們自己得能做到。就拿災難教育來說,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表現出對生命的尊重、對自我的保護,那孩子怎麼可能放在心上呢?


所以,這裡就又回到了教育的本質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教育的本質,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在我們自己不斷提高自己、不斷踐行自己的過程中,對孩子產生的自然而然的影響。

它不是一種刻意的、有意的行為,而是基於孩子的模仿、對我們的依賴,由孩子自己進行的一種主動行為。

那麼它的基礎,便是我們已經在希望孩子到達的地方等著孩子。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一,面對疫情,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後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裡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二,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減少外出和群聚活動,和孩子一起做好必要的隔離。

三,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災難時期,家長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這樣便於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通過學習和遊戲來渡過危機時間。

四,面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卻緊張得不行,這給孩子傳遞的是矛盾的信息。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五,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信息過載使人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無法及時搜索到正確、有用和關鍵的消息,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引發知識焦慮。要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就要學會過濾和利用信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獲取真實和權威的信息的途徑,比如政府的官方網站的文稿,專業機構和科學家的科普文章等等。

六,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對照國家衛健委,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發佈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家長要帶著孩子反覆示範練習戴口罩、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七,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切價值的載體!生命教育恰恰是我們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忽視的一部分。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科普材料,啟發孩子想象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可以創造一些虛擬的危險情境,比如:碰到火災,碰到地震,碰到陌生人跟蹤,碰到大孩子欺凌,通過討論和角色扮演遊戲,調整孩子的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模式,這樣孩子就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也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相關遊戲,家長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八,學習病毒和疾病的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心

。利用豐富的科普材料,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包括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的關係等等。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同時啟發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尚有待於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給幼小的心田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你好,面對疫情,我們應該怎麼對疫情進行災難性教育呢,2020年突如其來的非冠肺炎傳染病,讓傳統的春節的熱鬧氣氛戛然而止,人們的活動迅速處於冰凍狀態,“隔離在家”是我們共同的常態。但是面對孩子在長時間在家這個問題,人們各種想法都有,有的人可以坦然面對,認為家長和孩子有更多的空餘相處時間,可以與孩子做很多平時不能做到事情,如閱讀,運動等。當然也有相當多的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在家裡,沒有教師的管理,學生學習會出現懈怠的情況。這些都可以理解。

但是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疫情還是發生了。要充分利用和孩子共處時間,抓住共同經歷災害的契機,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教育和自主學習教育,把疫情當作“活”的教育素材,不失一種好的教育思路。

第一:讓孩子學會科學認知,勇敢面對

第二:正面教育,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第三: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通過各種信息用心看看我們這個世界;

第四:敬畏生命,學會感恩;

第五:讓孩子學會獨處,自我提升;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玲玲老師講育兒


 成人要鼓勵並傾聽兒童表達自己在災難中的經歷及內心的感受,幫助兒童瞭解出現害怕和恐懼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允許他們哭泣和表達悲傷,不要強求兒童勇敢或堅強。

    不要批評兒童暫時出現的一些幼稚行為。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兒童,給予愛和照顧。

    對於兒童提出的有關災難的問題,以他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回答,內容要準確。傳遞有關自身傷殘及親人傷 亡等壞消息時,要考慮兒童的接受程度。在傳達壞消息的同時,要不斷給予希望。如果兒童錯誤地認為災難的發生與自己有關,要及時予以澄清。

    當兒童遭遇災難或創傷性事件後,父母、老師應該暫時減少對兒童各種學習與行為規範的預期,減少壓力。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鼓勵兒童多做遊戲,多運動。

    尊重特定文化背景下處理哀傷的習俗,利用紀念日等特殊的日子,或親人的象徵物等其他方式,幫助兒童完成與親人的告別過程,開始新的生活。

 


瀟瀟言心


我是美好陽媽,很願意來幫助你❤️❤️❤️

非常理解你希望孩子在災難面前能夠平安、健康的心情。為人父母總想盡全力去保護孩子,讓孩子不受傷害,而得到成長。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疫情讓這個寒假特別,讓我們都有些措手不及,仔細想想,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幫助孩子。

一、 教會孩子面對災難的態度

🍎🍎1、災難面前讓孩子正視災難,冷靜、客觀,減少指責和抱怨,鼓勵孩子積極、陽光、勇敢。認真學習自我防護的知識,對照國家衛健委,疾控中心等權威部門發佈的疫情防護手冊,學習相關的自我防護知識,練習相關的防護技能。尤其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反覆示範練習戴口罩、消毒等個人衛生和防護方法,把書上的東西變成孩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學會自律,自律既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愛護 ,從長遠來說,我們若真心替別人著想,首先須做到自律。

🍎🍎3、擁有感恩之心, 不再只關注自己,和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認識到,正是因為有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夜以繼日地搶救,才可能使病人闖過鬼門關獲得康復;正是因為防疫人員的辛勤工作,疫情才正在被一點點控制並且趨於減退;正是因為有警察叔叔的日夜執勤巡邏,我們的社會才能保證基本的秩序;正是因為有發電廠工人在堅持勞動、通訊業行業員工在精心保障,我們才有可能在明亮溫暖的房間裡,通過網絡通過電視學習知識、保持溝通和了解疫情。通過討論和做一些角色扮演的家庭小遊戲,讓孩子領悟到:社會👩‍👩‍👧‍👧👩‍👩‍👧‍👧是個整體,社會上的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社會的運轉有序,還需要有政府的統籌和指揮。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現在年紀小,我們就少出門,在家裡好好學習。長大了,我們也要像那些值得尊敬的大人一樣,在危機時刻衝到第一線,支持他人,奉獻社會。讓孩子去發現:原來給予是會讓人感到豐足而不是貧乏的。只有整體的生存環境和氛圍祥和了,人們才能有更平等的發展機會,通過自己誠實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生活。

正視疫情背後的一切,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團結一心堅持到底,這才是面對災難,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態度!

二、 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1、利用危機事件,強化生命教育,生命是一切價值的載體!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科普材料,啟發孩子想象和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可以創造一些虛擬的危險情境,比如:碰到火災,碰到地震,碰到陌生人跟蹤,碰到大孩子欺凌,通過討論和角色扮演遊戲🎭,調整孩子的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模式,這樣孩子就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也可以通過網絡和孩子一起做相關遊戲,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2、學習病毒和疾病的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擁有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利用豐富的科普材料,和孩子一起學習病毒及相關疾病的知識,包括病毒的類型、病毒傳播的途徑、病毒感染細胞的方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的關係等等。同時啟發孩子: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尚有待於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這樣循循善誘,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給幼小的心田裡埋下科學的種子。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專家😎、政府官員和社會公民,孩子如何對待生命,是生而為人的根本內容,把災難當做教材,把危機變成機遇,告訴孩子生命是大自然最為神奇的創造。每一個生命都是奇蹟般的存在。每一個人的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告訴孩子,讓孩子懂得生命至上,學會將心比心。讓孩子體會在此次疫情中逝去的每一個人,他們親屬的冷徹心扉的悲痛,學會敬重生命。一句話說的真好“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死亡不應該是數字,而是尊重,不管她們的種族、信仰和國家。

三、 讓孩子心理變得強大

🍎🍎1、 減少負面信息輸入,和孩子一起研究獲取可靠信息的方法,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信息過載嚴重。信息過載使人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無法及時搜索到正確、有用和關鍵的消息,這不但讓獲取有效信息的成本提高,甚至還會引發知識焦慮。減少信息過載的不良影響,學會過濾和利用信息。通過政府的官方網站的文稿,專業機構和科學家的科普文章,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等多途徑交叉驗證,權威人士驗證等等。主動獲取信息合理的時間節點。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從而減低焦慮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批判性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能力也得到培養,一舉兩得。

🍎🍎2、 面對病毒疫情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災難時期,我們要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給孩子明確的暗示:疫情未緩解,戶外🏌還不安全,出門玩耍有傳染風險!這樣便於孩子老老實實呆在家裡,通過學習和遊戲來渡過危機時間。面對孩子的恐慌情緒,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恐懼,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關注👁“美好陽媽”

為家長教育子女解憂 ,

為孩子成長成才引路。

分享讓生活更美好,讓世界充滿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