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水稻需要插秧?直接像小麥那樣撒到地裡不行嗎?

成都全球鷹


沒在農村呆過吧。水稻種植比小麥播種麻煩多了。旱地作物如小麥玉米棉花可以直接播種。水稻則需先育秧再插秧。直接撒稻種到水田裡,還不全泡爛了?


王祖蔭1


其實現在許多大面積的水稻種植戶,在許多年前就不插秧了,他們就是將水稻種象種小麥那樣撒到田裡的。

既然也可以撒播,為什麼水稻還需要插秧呢?這就是直播與移栽兩種種植方式都有各自的優劣,也有種植者各自的種植習慣。


如果直播,省去了育秧的工作,省去了移栽插田的工作,省去了挑秧運秧的工作,甚至畝產也不亞於移栽田。這樣看來,的確比插田簡單多了。

但水稻直播的歷史遠比水稻移栽的歷史要短,而且直播也有它不理想的地方:

1.直播很難很均勻的播撒在田面的,佈局會稀疏不一,密的地方太密了,稀的地方太稀了,從直觀看,讓人有點不放心。如果重新排插均勻,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如果任其那樣,對以後水稻的分櫱、通風、光合作用、滅蟲、除草等等方面,確實都有妨礙作用。


2.直播會因田面不平,播撒時會有的種子在水裡浸,有做種子在高處曬。水浸的會因天氣和肥料的原因,可能會造成爛種,日曬的則有可能被鳥類吃掉。所以直播要多用些稻種子。


3.直播谷與草幾乎是同步,僅只前後而已,水稻蓋不住雜草,除草比較困難,封一次草不行,甚至封兩次草都不行。


4.直播田開始不能一次下足基肥,後期追肥比較麻煩。

5.直播水稻,其根系較淺,水稻成熟時,一旦遇上長時間的風雨,倒伏的幾率較大。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那些種植水稻面積不是很多的種植戶,寧願繼續採用插秧這種既辛苦又麻煩的水稻種植方法。因為這種方法,雖然開始辛苦和麻煩,但對水稻的生長,對水稻的管理卻是很有利的。

1.插秧的水稻,都是集中育秧,這樣稻秧小時便於管理,肥料集中,農藥集中,灌溉集中,除草集中,對於培育水稻壯秧極為有利。


2.插秧雖然辛苦,但佈局均均,株距行距合理一致,對水稻在生長中分櫱、接受陽光,通風以及人工除草、施藥都極為有利。



3.移栽田除草比較容易。因水稻在移栽時稻秧已有很高了,栽插後,對還在慢慢露芽的雜草形成了蓋頂之勢,正常情況下,移載10天左右施一次除草劑,草就不能為害了。

4.移栽田,一般栽插時根部都插入了泥土之中,對水稻根系的耐旱、吸收營養等,特別是抗倒伏都非常有利。


當然,部份選擇移栽的水稻種植戶,也許並不是認定移栽種植方式好,並不是認定移栽種植方式畝產高,可能只是他們的一個延用久了的種植習慣,可能他們對水稻直播這種種植方式還不適應。還不專業,所以只好繼續辛苦的移栽。


一生好人大司馬


水稻其實也可以像麥子一樣直接撒的。為什麼人們還是選擇插秧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1:水稻種子和小麥的種子是有區別的,水稻種子的外殼有層小刺,它們容易擠在一起,不好數粒數,如果直接撒就有可能造成植株過多,最後不僅浪費種子和肥料,還需要大量人工來拔多餘的植株,並且水稻生長在水田裡,這樣會很不方便。小麥的種子表面是光滑的,每次撒的時候,方便控制粒數,並且小麥長在地裡,拔多餘植株也要方便一些。



2:水稻選擇插秧是為了從源頭選擇優質的秧苗,這樣就對保證產量做了重要一步。


3:因為水稻生長在水田裡,如果選擇插秧,水稻就能更快的紮根,發展根系,有助於水稻的生長,對高產也是一個很大的助力。

在我們老家,我也看見過人們插秧,後來直接撒種,拋秧,可經過大家總結,還是認為插秧是最好的,雖然當時感覺累,但是後續要省時省力很多,而且產量也是最好的。


靜待花開時光不語


首先說兩種方式都是可以的,只是收穫的成本不同,品質和產量有所不同。插秧,秧苗在移栽之前集中在母田培育,單位田塊處於無水狀態,各種水草種子無法萌芽,移栽秧苗後,雜草當然不具優勢。秧苗移栽後生長時間短,肥水管理集中,合理密植,泥土溶氧充足,根細再生快速發達,肥水大部份被秧苗吸收,容易培育壯苗。壯苗是獲得高產的必備條件。生長後期各種雜草處於劣勢狀態,無法和秧苗抗衡,減少勞動力除草和藥物除草。收穫時種子飽滿,蔭殼少,千粒重比高,產量也高。直播,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到處可見。成本高,耗工費時,需肥量大,往往出現秧苗雜草共生,肥水,光照相互爭奪。培育壯苗難,收穫種子飽滿度不夠,蔭殼多,千粒重比底,產量也底。


瀟逸農哥




水稻進行插秧是最好的種植方式,因為這樣能淘汰病秧、控制秧苗與秧苗之間的距離,直接增加水稻後期收割的產量。

  • 目前水稻的栽種方式,據我所知有三種方式:插秧、拋秧、直接播種。
  • 其中水稻的收穫,產量大小如下:插秧>拋秧>直接播種。
  • 雖然插秧的方式,收穫的產量最大,但是其勞動程度最大。三種栽種方式的勞動程度大小如下:插秧>拋秧>直接播種。
  • 插秧和拋秧都需要先育種然後移栽或者直接拋秧,而直接播種只是將谷種均勻拋撒到田裡就可以。


  • 拋秧和直接播種,在拋秧或者直接播種時,田裡都不需要水,而插秧就必須要一部分淺水。

水稻直接播種法



  • 首先田地的整理,必須先將田注水浸泡一個晚上。然後使用碎田機連續不斷的粉碎水田,直到整個水田成稀泥狀為止。
  • 然後再靜沉一個晚上,次日清晨放水並平整水田,使整個水田成一個整體平面為最好。有需求的可以按每間隔2.5米修整一條水溝,水溝的用處是方便施肥和播種使用。
  • 水田平整好後,先進行除草處理,再進行施基肥處理,一般農村都是使用的農家肥。
  • 再次注水靜養3天以上,然後選擇一個溫度合適的清晨,將水田的水放出去一部分,直播播種只能淺水播種,最好是水平面直接接近泥土為最好。
  • 直播播種的時候,一定要均勻播種,太密和太稀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
  • 直播播種容易造成很多地方種子被鳥兒吃掉或者發芽不齊,所以後期根據發芽情況,還需要補播一次。
  • 待水稻種植開始發芽後,就需要根據秧苗高度注入新水,直到水田水位最高高度達到10釐米為止。
  • 後期的水稻管理,就和另外兩種種植方式一樣。

水稻直接播種優點

  • 減少了育種,這個重要環節。
  • 減少了插秧,插秧是人工種植水稻最累的時候,插秧需要彎腰邊退邊插。

水稻直接播種缺點

  • 容易造成水稻整田,不均勻的生長。
  • 因為直播的過密或者過稀,容易影響水稻的產量。

總結:水稻插秧容易控制水稻的間隔,使水稻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還能對秧苗進行優勝略汰的選擇,增加水稻的產量。水稻直播播種法,最大的好處是節約時間,減少勞動力。


田園軒月


世界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為主食,水稻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髮展和變化,最早起源於南方的的水稻種植其實就是將稻種直接撒到地裡進行直播,後來傳入北方後逐漸演變成育秧移栽的播種方式,這幾年又開始逐漸倡導將水稻稻種直接播種到稻田的種植模式。

水稻直播具有省工省力勞動效率高的好處,因為不用育苗,所以大大節省了育秧棚的佔地面積,同時也省去了人們在稻種育苗時期的各種勞動,相對比來說直播稻的生產成本同比移栽稻每公頃可節省用工60個左右,單位的投入產出率比移栽稻高20%左右,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一些田多人少的地區和農場使用。

但是目前直播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水稻直播對播種質量以及後期的田間管理要求比較高,所以如果管理不當容易出現出苗低和不齊苗的現象。再有就是直播稻田中的雜草發生量比較大,所以直播稻田裡雜草管理是關鍵,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容易發生雜草與秧苗爭光、爭水影響秧苗生長的現象。

在我們北方寒地水稻種植區域,沒有人進行水稻直播的種植模式,當地農民都採取的是水稻育秧和插秧播種技術,甚至很多農民為了保證稻米的優質,採用了二段式育苗法。因為當地種植的稻花香二號品種所需要的生育期138-140天以上,活動積溫需要2,700-2,800℃。所以為了克服寒地稻區生育時間段,活動積溫少以及前期升溫慢的種植環境,當地農民都提前在溫室裡進行育苗,然後再將發芽的小苗移栽到大棚裡進行育苗,等生長一段時間後再次移栽到本田裡。雖然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比較多,但是種植出來的晚熟品種產量及口感非常好。

所以,水稻的播種可以採取直播的種植方式,但是隻能適合於普通品種的稻米生產,這樣可以達到省工、省時,提升水稻種植的綜合效益。但是對於一些北方的高端稻穀品種來說,要想保證優質的口感和質量還是必須採取育秧移栽的種植模式。

你們那裡種植水稻採取的是直播還是插秧?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看到這樣的問題,有一種感到提問題者從未到過農村的感覺,其實幾年前,我國水稻種植已經推廣直播了。

目前,在我國農村水稻種植基本上以插秧和直播為主,二者各有優缺點,一般較小地塊多以插秧為主,面積較大田地多數採用直播方式。

兩種方式相比較各有什麼優缺點呢?先說一下插秧,從古到今農民種植水稻一直採用這種方式,優點是提前育苗,稻苗生長均勻整齊,方便插秧和管理,插秧以後就是高熱高溼天氣,生長旺盛,及時完成分櫱、揚花、灌漿等生長過程,因此插完成以後完滿足其生長期天數就能及時收割,然後搶先上市和種植下一輪農作物。缺點是費工時和資金,前期育苗需精心管理,插秧時用工量大,如僱工人需付資金多,目前勞動力缺乏,會插秧女工每天工資需要二百多元。如果田地較多,用工量大,所支付工資佔整個生產投入很大比重。

再來講一下直播,其最大優點是速度快和省工,同時機械化作業減輕了農民的體力勞動強度,使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有時間從事別的工作,賺取工資。缺點是種植較晚,等到稻苗長齊時已錯過最佳生長溫度,無法完成分櫱,因此需加大播種量,保證每畝足夠株數,而且揚花、出穗較晚,導致穗短粒小。因此,直播稻比插秧稻收穫晚,上市晚。

至於稻子品質和產量,二者並沒有多大區別,有時候直播田產量甚至高過插秧田。





大哥帶你看鄉村


謝謝提問:

我是濟寧泗水的農村老農,過去在我們這裡水利條件很好。為了提高收益,解決生活之困難,在年小的時也種過水稻,也是育苗,插秧種植。


為什麼要育苗遷插呢?水稻,就是在水裡生長的作物,如果像小麥一樣播種或撒種,不利於田間管理。對春茬閒地還好說,對於麥茬水稻來講,為了趕季節,不誤農時,必須得育苗遷插。


十多年前,我在信息上看到,濟南“農科院"有“旱稻種”,當時我很希奇,但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任何東西都有改良,按現在來講,不相信科學不行,不信科學是會落後的,科學發展,農業更不例外。於是我就一人去濟南農科院購種播種,稻種名子叫“旱改二號",頭一年種,沒經驗,按說明像播麥子一樣種植,(沒有耕地,在麥壟裡直接播種),地溼,幾天就出苗了,出苗後及時鬆土,去麥乍,鋤草,施肥,長勢良好,由於雨水調和,沒澆過水。也很少生蟲,比小麥好管理。由於種子少,種的稀,產量在畝產八百斤左右。通過頭年的初種,知道這種作物很抗旱,比小麥還耐旱,但稻粒不易脫落。


但在第二年就不行了,為什麼?因為重茬地下害蟲太多,種下的“旱稻”出苗後被螻蛄危害嚴重,造成了嚴重缺苗,又正趕上史上罕見的乾旱少雨,那一年嶺上的地瓜減半,平時嶺上的玉米長2米多高,個大高產。那一年卻旱的一米來高,沒抽穗,也沒結棒就幹了。可見旱情多嚴重。

反過來再說說我那年種的“旱稻”,地裡也裂開了寬長的裂隙,由於前期蟲害,缺苗嚴重,剩餘的稻子長勢良好,沒有絲毫的影響。有的網友可能會問,可能嗎?你澆了幾水?其實,我不撒慌地告訴各位,我一水也沒澆過。過去水利條件好,分地以後由於地也少了,公路兩邊也蓋起了生意房,原來的水渠早已沒有了,根本無法灌溉。到了收穫期,也仍有畝產七百斤以上的產量。

由此可見,“旱稻"的抗旱是相當強,按說這樣的旱情,別說“旱稻",就是小麥也損失很大,結果沒事。


“早稻”,並非單單適應於旱地,澇窪,水田更適應。只要別荒了,種那裡都適應。第三年,由於動地我沒種,有一個旱乾的藕池,當時沒水藕也旱沒了,我就種上了“旱稻",到了六月,陰雨連綿,藕池裡積水達半米多深,有的“旱稻”露出水面一半,有的不到一半,整個下季全泡在水裡。結果,比“水稻"適應性還強,“水稻”還有有時有水,沒水的時侯,而“旱稻”一至就泡在水裡卻沒事。可見它的適應是很強的。不過假設“水稻”種在旱地如何?我就不瞭解了。你們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做個試驗吧!過去有“巴西旱稻",現在又有什麼改良品種,我就不清楚了,我這也沒有地可種了。

謝謝各位網友的閱讀加關注,相互交流,學習,共享經驗和觀點。


老年之光


也不是說不行,但是那樣不利於水稻生長和產量收成。

首先,如果你直接撒在田裡,就會導致疏密不均:如果太密,那麼每一根水稻的生長空間就小了,接受的陽光也不足,最終導致產量反而不好,浪費了秧苗;如果太稀疏,每一根水稻是得到了最大產量,但在單位面積固定的田裡總產量也沒達到最大值。所以,每一根水稻的疏密間隔其實很有講究。

其次,水稻是種在水田裡的,如果直接把種子撒在田裡,或者把秧苗拋到田裡,根的生長就不穩固,如果碰到大雨洪澇天氣,就會容易被沖走,以前的勞動就白費了。我們這邊,曾經有過一兩年很流行“拋秧”,但由於上述提到的種種弊端,現在都淘汰了。農民朋友們不惜辛苦點,彎腰在田裡一根一根地把秧苗插穩在田裡。




農夫三哥


水稻插秧有幾點明顯的優勢,首先可創造優良肥沃的育苗環境,培育出無病蟲害,整齊優質秧苗。另外有利於大田倒茬耕作,消滅雜草,縮短大田生長週期,規避高溫(非洲需規避旱季)陰雨,一季變二季,二季變三季成為可能。

比如新疆東北地區無霜期短,,只有120一140天,而一般水稻生長週期在130一146天,不在早春育苗很可能遭遇霜凍侵害,對收穫晾曬造成不便,如果霜凍早甚至會造成絕產。

用播種機直接播種,省工省時效率高,是(中原,新疆南疆,東北部分地區)面積大、草害稍輕地區較好的選擇(機械精播標準化是可以保證的)。

熱帶地區二熟或三熟用直播的方式顯然生長週期不合適,而且機械容易受氣候條件影響,鳥草病蟲害也是相當大的制約因素。

所以水稻插秧被廣泛使用,就是先輩不斷探索發現總結出的最佳高產模式,而直播是人力物力面積條件下的效率利益模式。

不管用哪種模式,適應當地各種條件的就是好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