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湖南女子學院學子當好“四員”,為志願服務做好“疫”舉“疫”動

湖南女子學院學子當好“四員”,為志願服務做好“疫”舉“疫”動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湖南女子學院學子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當好“四員”,為志願服務做好 “疫”舉“疫”動,用行動體現志願服務中真善美的真諦,傳遞愛心和溫暖。

發揮專業優勢,當好“空中教導員”

文學院英語專業大四學生蔣紫薇同學,偶然一次機會,她瞭解到可以為武漢高中生提供線上學習輔導,她就毫不猶豫地決定做一名網絡志願教師。她將自己的英語專業知識與互聯網有效結合,開展了對湖北疫區高中生一對一的---“空中教導員”,對學生進行英語輔導。她耐心的詢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打消學生的顧慮,推薦單詞記憶的輔導書籍,指導學生如何又快又好的記住單詞。在她的幫助下,這位高中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發揮網絡優勢,當好“空中連線員”

文學院201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有這樣一支愛心小分隊:賀學位、符琳琳、馬文靜、李燕燕。武漢疫情嚴重,在微博上看到沒有床位的患者求助信息,充滿愛心的四位同學毅然決定用網絡形式為武漢患者尋找床位。小分隊組織者賀學位利用自己的網絡專長積極投入抗“疫”志願服務。“我雖然不能在實地投身防控阻擊戰,但是我能利用網絡平臺盡我所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未來媒體人應承擔的使命和責任。”她聯繫央視的記者朋友獲取救濟渠道的第一手信息,在微博上尋找需要幫助的疫區群眾,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核實情況並上報到救濟平臺,為床位與重症患者之間架起了聯通的空中橋樑,當起了“空中連線員”。她不僅核實、記錄、上傳,還通過網絡直接面對患者,安撫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和希望。她先後幫助數十位危重患者入院,她說,“收到病患家屬說已經入院的消息,是我最開心的事。”

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當好“防疫宣傳員”

商學院17級會計學專業學生羅育琴,是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家住常德市的她,在石公橋鎮街道辦的公眾號看到了召集志願者的信息,第一時間電話報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志願者,為了讓居民能夠充分了解和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以及如何做好防疫工作,她拿著喇叭和宣傳書穿梭在各街道和社區中,對聚集的人群進行勸阻,講解時下嚴峻的疫情形勢,聚集性人群容易發生感染等危害,尤其注重加強對老年人的防控宣傳工作。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積極參與到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17級產品設計專業梁姣和江珊同學,都是一名預備黨員,疫情發生以來,她們相約在自己的家鄉江蘇省當起了志願者。梁嬌同學積極響應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和江蘇省志願服務聯合會的倡議,跟隨響水助力微夢公益協會組織志願者小組在清華園小區、城東社區為老人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姜珊同學主動向居委會主任請纓承擔所住江韓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她還自主捐款購買消毒液對全小區進行消毒。

張潔茹是文學院2017級的一名黨員。起初,得知女兒報名參加抗“疫”工作,潔茹的父母並不同意,他們擔心女兒每天接觸大量排查人員,太危險。在全家人都反對時,張潔茹說:“我是一名黨員,如果在黨最需要我們的時候,不能衝鋒陷陣,我會愧我的入黨誓言”。女兒的堅定和決心打動了父母,父母為她準備口罩、消毒水、各種標語,成為了張潔茹最堅強的後盾和後援。她做“抗疫”志願者以來,每天天不亮就到村口執勤檢查;廣泛宣傳政府的工作部署,督促和提醒村民不要外出,佩戴口罩,當起了“抗疫宣傳員”,小小的身軀爆發出大大的能量。

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 當好“社區執勤員”

家住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鴻暢鎮藏風溝村的鄭榮輝,就讀於商學院19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她積極參與村裡疫情執勤工作,她說:“在這場沒有硝煙,分秒必爭的抗疫戰爭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相信在我們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的堅守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黃曉是文學院17級英語專業的學生。她家在岳陽汨羅市屈子祠鎮永青村,她自願當起了村裡的執勤預案,有一次,黃曉一個人守在村口,有一位村民硬要外出親戚家,看著黃曉瘦小的樣子,無論黃曉怎麼反覆勸說,這位村民根本就不聽。這時,黃曉自己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對著村民一聲大吼,結果這位村民愣了一下,乖乖的回家了。“這應該就是奉獻激發的鬥志和力量吧!”,黃曉說。

還有在寧遠縣汽車站當志願者的19級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歐蘭同學,有背上揹著重重的消毒水,一個街巷一個街巷的在村子裡面消毒的18級音樂學專業王冬嬌等等,她們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志願者的奉獻之美,體現了女院學子的責任和擔當。(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