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代什麼兵種比較剋制弓騎兵?

墨卡司


這個是中國比較特殊的歷史環境造成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比較完整的城池技術,在攻城戰中,攻城工程車、雲梯是最重要的,重裝步兵是核心兵種;

野戰中,因為中國較早擁有了鐵器冶煉技術,所以鎧甲防禦技術相對西方比較發達,而弓箭騎兵影響不大,大規模的騎兵突擊對鐵甲的重裝步兵突破非常重要;

在草原上弓騎兵是核心兵種,因為缺乏冶煉技術,大部分弓箭可穿透,另外弓騎兵一般配備彎刀,追擊和攻擊力都很強;

最剋制弓騎兵的弩兵,弩兵穿透力強,而弓騎兵一般防禦較弱;

其次是槍兵,槍兵是為了剋制騎兵而生,弓騎兵也是騎兵的一種,槍兵有優秀的剋制能力,而槍兵為了抵抗騎兵一般防禦很強


浪子月龍


弓騎兵來說,首先,我們可以用步兵中的弓箭手來對抗,相對於弓騎兵,步弓兵由於站的更穩,所以可以射的更遠更準,因此往往可以用更強的火力壓制住弓騎兵。

另外,突擊騎兵也是對付弓騎兵的好手,這裡的突擊騎兵是用於近戰的輕裝騎兵,他們可以追上弓騎兵並在近戰中擊敗他們,或者是將弓騎兵驅逐出戰場。

還有必要說明的是,弓騎兵一直都是輔助作戰的兵種,他的正面攻擊能力較弱,對主力作戰部隊如重步兵,重騎兵的傷害並不高,主要是發揮騷擾,引誘,削弱的作用,往往需要其他兵種的配合才能發揮真正的戰鬥力。


唐明國亮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李陵、陳慶之、岳飛、沐英光這些名將。李陵以五千步兵殺傷數萬匈奴騎兵,其作戰特點即是依靠車輛自環為營(有點像衛青對武剛車的使用),再用強弓硬弩射殺匈奴騎兵,騎兵雖然機動性強,但在攻堅時卻非常吃虧,這也就是為什麼匈奴襲擾漢朝邊境時很少出現直接攻打城池的情況,而是採取誘導出擊的戰術。

可見,古代對付騎兵的第一種有效手段就是堅城加遠程武器,明朝的袁崇煥在對付八旗騎兵時,也採取的是堅城加大炮的方式。


歷史的影


大致以下幾種(附戰例)

1.重騎兵衝擊輕步兵方陣:一般重騎兵是可以輕易擊潰輕步兵方陣的。戰例:1396尼科波利斯之戰,法國騎士直接衝擊奧斯曼阿贊布、巴西巴祖克輕步兵,將步兵連帶後面一個阿金日騎兵方陣一塊擊潰

2.重騎兵衝擊重步兵方陣:有可能成功,但比較困難

戰例:成功:虎牢之戰,玄甲騎兵橫穿竇軍軍陣

失敗:香積寺之戰,叛軍騎兵被唐軍陌刀加長柯斧步兵擊潰

勃艮第之戰,勃艮第騎士面對瑞士方陣無可奈何

3.輕騎兵衝擊重步兵:找死

騎兵衝擊步兵有幾個限制

1.地形,騎兵衝擊最好是在大平原上,在山地很難發揮威力

2,對手武器,尼科波利斯之戰,法國騎士對面的奧斯曼軍隊雖然裝備著複合弓,但箭頭較輕,破甲能力不足

3,騎兵防護水平,唐軍對戰薛延坨之戰中,薛延坨的弓兵方陣射殺唐軍戰馬導致唐軍騎兵衝擊失敗,但唐軍騎兵由於良好的防護損失不大,隨後唐軍以騎兵持槊組成步陣一舉擊潰薛延坨

拜占庭對基輔軍隊時,常常以弓箭壓制基輔羅斯普通重騎兵,而以步兵壓制具裝騎兵


木子卿53662013796


關於誰克誰的提法是不正確,從來就沒有那個兵種被誰克,又是誰的剋星這種說法,那種單純兵種相剋的公式只會存在於小說或者遊戲世界中。比如騎兵和步兵大致相等的情況下,在戰場遭遇,騎兵不一定能穩贏步兵,步兵也不會知道對方的騎兵,就放棄抵抗直接轉身逃跑,或者繳械投降。那樣直接乾脆,也不用打個你死我活了,打仗也就成了石頭剪子布的遊戲了不是,沒有優勢的步兵也早該從作戰單位中消失了,然而並不是這樣。

面對陣列整齊矛戟林立的大批步兵隊伍時,騎兵從來是不敢正面硬扛的,畢竟人馬也是血肉之軀,誰都不會想去撞鐵板,軍事歷史告訴我們,輕騎兵或者重騎兵在與傳統步兵的歷次嘗試正面對決後,雙方的勝負數基本都是五五開,而大多數情況下反而是靈活的步兵更佔優勢。

步兵其實並不怕騎兵,真正讓騎兵害怕的只能是對面敵方的騎兵,步兵也不是打不贏騎兵,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機動性不夠,追不上四條腿的騎兵而已。步兵並不怕騎兵的衝擊,不同與現在軍隊單薄散兵線,古代戰陣的步兵陣列是很厚實,有縱深的,兵械上長短相雜遠近配合,戰鬥中是種非常有效率的合作絞肉機。

那麼為什麼會流行騎兵克步兵的說法呢?原因就二點,第一點,是騎兵的突進效果拔群,步兵在運動作戰中遭遇騎兵的突襲,往往會被打散隊形,那種萬人編織如使一人的步兵陣型優勢就沒有了,其結果一對一啊不對對方有馬,至少是一對二,對方還有高度和速度優勢,除非步兵的個人戰鬥力爆表,否則真的不佔便宜。第二點,騎兵的高機動性和馬上作戰平臺,讓騎士的體力相對步兵充沛,機動性又使騎兵能經常性的對步兵側後發動包抄,一支部隊發現自己被包圍,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時,多半對士氣的打擊巨大甚至產生動搖,加上步兵追不上騎兵,如果騎兵一直以箭矢這類的遠程,進行限定距離的打擊,步兵就成了被動挨打無法還手的狀況。這二種情況下,都是步兵最恨騎兵的地方,第一突襲,第二抄襲,騎兵剋制步兵的原因就是這二點。


御前帶刀侍衛


弩兵吧

要說有什麼兵種,能剋制弓騎兵,那麼只能是結陣的弩兵。憑藉比弓騎兵更強的射程,從而對沖陣的弓騎兵造成殺傷。大宋的神臂弩弓陣,就是宋軍對抗少數民族的王牌。

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騎兵是古代機動性最高的兵種。弩兵陣,雖然可以剋制弓騎兵,但前提是弓騎兵要和你打才行。如果人家調頭就走,你完全沒有任何辦法。

所以當時的少數民族對於宋軍,有一個原則,陣列不戰,也就是說當宋軍列陣完畢之後,少數民族的騎兵,是不會去衝擊這樣的箭陣的。

而作為機動性更高,更靈活的部隊,他們可以遊走在附近尋找機會,畢竟沒有列陣的弩兵也發揮不出來優勢。

所以正面作戰,估計弩兵可以,但如果不加限制,恐怕只有弓騎兵來剋制弓騎兵了。


葉飄刀


弓兵克騎兵,騎兵克步兵,步兵克弓兵。主要得考慮兵種的機動性。


一個大蘑菇


明朝末年己有配有炮兵,弓騎兵在炮兵面前毫無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