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瀋陽和平:戰疫之中做表率 文明家庭在行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後,和平區各級文明家庭積極響應,主動加入所在街道、社區積極參與防控工作。防疫宣傳、募集物資、志願服務……,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引領著萬千家庭築起抗擊疫情的牢固防線。

老兵徐文濤:軍人的本色就是我響亮的回答

疫情發生後,“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徐文濤第一時間穿上了那套珍藏已久的作戰服,抄起電話給全家老小挨個進行了“戰鬥部署”,要求全家人堅決按黨和政府要求辦事,特別提醒在北部戰區總醫院工作的女婿做好一切應急準備,只要組織一聲令下,立即奔赴疫情前線。佈置完“任務”,戴上口罩就要出門,老伴問:“你讓別人呆在家裡,自己卻往外跑個啥?”他振振有辭:“我可是咱小區的業主委員會主任吶! ”

這些日子徐文濤一家都成了大忙人,和物業的同志一起研究籌措經費,購置應急防護用品,組織登記測溫,開展小區消殺,義務巡邏檢查,進行防疫科普,宣傳官方指示精神。不管天多冷風多急雪多大,小區的人們經常能在窗口看到徐文濤一家人忙碌的身影。

一些熟識的老鄰居勸他:“老徐你糖尿病那麼重,總這麼拼不要命了?”徐文濤卻說:“這次抗擊疫情可是一場生死之戰,就算退休了、身體有病,可我還是一名軍人,別說當下乾點力所能及的,就是讓咱去豁命也決不含糊!”

“桂英掛帥”:全家人的支持就是我出征的勇氣

“現在是全民抗疫,社區人手不太夠,咱們家年富力強的不能幹看著,能幫著乾點啥就別閒著!”這是一家四代六口人的一次特殊家庭會議,主持人是全家最高“長官”、瀋陽市文明家庭、全國最佳志願服務組織“九大媽”志願服務隊的創始人之一——婁桂英奶奶。

全家人沒猶豫,馬上行動起來。兒子跟著社區封路、架樁、帖海報;兒媳發起女子巡邏隊,在社區的各個小區裡開展流動宣傳檢查;孫子、孫媳婦拿出自家車充當“防疫值守車”,讓部門開放小區有了可以封鎖的“院門”;4歲的小重孫女把自己錄的正能量小視頻發到了居民微信群,奶聲奶氣地說:“叔叔阿姨沒事別老出門啦!外面有大病毒,沒事可要洗手呀!”

婁奶奶也不甘示弱。她每天早上七點準時到由小區活動室臨時改造的“指揮部”上班,給守門志願者熬熬薑糖水、替個臨時班。她總是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上:“全民抗“疫”,不分老幼,別以為我89歲就啥也幹不了,佘太君90歲還掛帥出征呢!”

勞模蘇廣林:老伴的溫暖就是我戰疫的動力

“30多年來,妻子從不給我提困難”,每次說起這個,遼寧省勞動模範、瀋陽市文明家庭的蘇廣林眼圈都是紅的。

老蘇是一名清掏工,奮鬥在城市公廁清掏崗位上已有30多年了,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的老伴是個老大學生,性情溫婉、不愛言語。抗“疫”期間,老蘇沒給自己放一天假,特別是得知病毒有可能通過糞口傳播後,他擔心積壓的糞便垃圾會給居民增加傳染風險,和工友們連續奮戰,確保每天以最快速度完成轄區內62座公廁、24座垃圾壓縮站的清淘轉運消殺工作。每天,不管老蘇多早上班、多晚下班,老伴都會提前給老蘇熱好飯、陪老蘇聊聊天。幾天前,老蘇80歲高齡的岳母不慎摔倒骨折,夫婦倆給老人送到醫院,老伴怕老蘇耽誤工作,堅持自己照顧母親,老蘇正猶豫著,老伴卻惱了:“你是黨員你得衝上去,家裡事用不著你操心!”

正月十五元宵節,老兩口一起出了門,手裡攥著三個信封、拎著一個飯盒,那是準備捐給遼寧省慈善總會、瀋陽市和平區瀋水灣街道安泰小區和大連青基會的1500塊錢,還有給工友們煮的元宵。辦完了這些事,老伴自己去了醫院,老蘇卻匆匆忙忙向下一個垃圾壓縮站趕了去。

據瞭解,和平區十分重視家文化建設,先後推選出國家級和省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6個,市級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60個,區級文明家庭3129個、“最美家庭”1519個,他們在這場戰疫中勇挑重擔,一個個文明家庭正在行動。他們的行動影響和帶動了更多人,傳遞文明,傳遞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