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37歲才開始健身,身材還能練壯嗎?需要注意什麼?

MH1688


別擔心,37歲還不算太晚。提高新陳代謝,按照正確的方式設定健身計劃,你也可以變成壯漢。



健身計劃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第一,整體練習,不止練習一兩個部位。



如果你健身的時候只是練腹,練二頭,練胸,那麼你的身材不可能有很大的改變。就算你二頭再怎麼大,腹肌再怎麼明顯,腿,背,之類的大肌群不練,還是等於白練。大肌群對身材的改變最為明顯,你該改改你的訓練重心了!

第二,動作標準,不求大重量超負荷。

動作

不標準,往往是新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動作沒做完,重量太大都是導致動作不標準的原因。動作不標準,健身就等於浪費時間,還容易把自己玩受傷。

新手健身,先用小重量把動作練好。

第三,加上大重量複合動作鍛鍊,大的加小的一起練起來。



新手健身最愛的動作就是那些孤立小肌群的訓練動作,什麼彎舉,啞鈴飛鳥,還有仰臥起坐,卷腹之類的動作。硬拉,深蹲之類的大重量複合動作卻不練。不練重量複合動作,想變壯都難。

第四,堅定意志力,嚴控飲食。



健身到健美是一個過程,而竹竿男到肌肉猛男又是一個過程!請不要羨慕別人的優秀的身材,你在吃吃喝喝時,他在低脂低鹽!你在甜蜜夢鄉時,他在健身房揮汗如雨!記住這個世界上最不會說謊的就是你的身體!

祝你早日練成鋼鐵一般的身軀。


營養師佳佳徐


您好!很高興幫您解答問題。首先,您從那個年齡開始健身,以及剛開始健身您需要做什麼運動,包括運動的強度把控等等問題,這些都是一些打算健身和已經在健身路上的新手需要掌握的必備知識。接下來我從科學安全健身的角度來幫您解答這個問題。

首先,從您的自然年齡來講,37歲真值壯年,參加健身顯然很輕鬆的。這裡我們要分析您目前的身體狀態,您身體健康狀態,心肺功能,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您之前的運動經歷,這些內容都是很好的參考信息。如果您身體一切正常,可以開始健身!我們現在的社會已經脫離了食不果腹的狀態,恰恰相反的是我們的營養攝入過剩,長時間的營養過剩容易誘發“富貴病”,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病症治療起來反覆發作,甚至終其一生!

其次,有這些問題困擾的朋友就要從基礎的有氧訓練開始!

其次,從運動方式來分析,剛開始鍛鍊,如果全身身體關節沒有問題,建議您嘗試做全身參與的複合訓練,因為身體參與新的運動方式,打破之前的身體舒適區需要我們給機體一個主動的適應,這就需要我們評估目前身體的運動能力,例如您目前的力量多大,平衡性如何,協調性如何,通過這些評估您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有個初步的瞭解,也就是咱們講的大數據時代要拿數據說話,剛開始鍛鍊您拼盡全力可以做20個俯臥撐,通過3個月鍛鍊您一次可以很輕鬆完成50次俯臥撐,這就是直觀的身體進步!評估過程中可以發現一些身體需要提升的功能,因為年齡增加的同時我們的滑倒摔傷風險會大幅度提升,而協調性、平衡性以及身體的穩定性就占主導地位,從訓練開始就需要多方面的提升,讓身體全面發展。

最後,運動的強度分析,從力量上來講,剛開始訓練通過自我感覺評估身體狀態,練習後身體有肌肉的輕微疲勞感為宜,假如鍛鍊一次後身體很久恢復不了那麼也會打擊自己的鍛鍊熱情,容易讓自己打退堂鼓,訓練強度上可以選擇合適的重量保證動作的正確性的基礎上可以順利的完成8-12次的基礎訓練為宜,有氧心肺功能訓練方面,心率測算用公式:(220-自然年齡)*(60%~80%)為宜,例如您目前37歲,心肺功能訓練心率維持在(220-37)*60%~(220-37)*80*之間→183*0.6~183*0.8→110~146之間,這個心率區間活動安全有效,對於基礎訓練者很實用。

希望您的健身狀態可以如願所償的完成,有任何的健身問題隨時交流,健身就是要比別人付出百分之一加一的努力!加油!做健康陽光的健身愛好者!加油!





世界首席塑身師


每當看到這類問題,我的腦海中都會首先浮現出一句英文格言:“NEVER TOO LATE TO LEARN”。這個不只是一句鼓舞人奮進的雞湯,而是已經被無數人證實的客觀事實,而我本人就是一個很好的栗子。

開始健身本出自一種無奈,因為在2008年前後,我的身體狀況開始出現問題,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等等指標開始異常,身體已經出現了比較劇烈的反應。沒有辦法,在醫生和親朋好友的建議下開始了健身生活。

那一年我46歲,健身的目的開始主要是減肥和控制疾病,根本沒有和增加肌肉或保持體型聯繫起來。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因為鍛鍊比較得法,加上飲食方面積極配合,一年多以後,我居然發現我的肌肉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體型也比過去好了很多。

人是有野心的,這個時候我的體重已經從220斤降到了190左右,體脂含量已經來到18%左右,體型看起來精幹了不少,以前老年病的症狀早已煙消雲散,身體自身感覺也好的不得了。就像一個溺水的人突然獲救了一樣,這個時候的我就像個年輕人一樣,整體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活動量也比過去大了不少。

有人把鍛鍊分成三個層次:舒筋活血階段,增長實力階段和增長技巧階段。這個時候的我已經來到了增長實力階段,訓練水平也比過去高了不少。

我訓練主要是通過小區簡易的健身器材,依靠抗自重練習進行的。這個時候,我的正手引體向上已經可以完成13個左右,雙槓臂屈伸最高記錄已經達到25個......。

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自己的實力不斷提高。如今我已經堅持這種健身鍛鍊10多年的時間了,應該說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比如肌肉水平,我甚至敢說,在“純”自然健美的人群中(不但不吃藥物,連蛋白粉、肌酸這些補劑都不吃),我敢說我的肌肉水平基本是頂級的,體型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不要忘了,我是在46歲才開始進入“這一行”的;不要忘記,我基本上是依靠小區裡的簡易器材練習的......。假設你比我當年更年輕,假設你比我的客觀條件更優越,有什麼理由練不出來呢?我能,你也能!


老而彌帥


當然可以呀,年齡不是障礙。但是對於剛開始健身的你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多不停地學習瞭解力量訓練、營養方面的知識,對於剛接觸健身的人來說,之前所知道的8成相關知識可能都要被推翻。最常見的就是認為減肥就完全不能吃肉,增肌就是胡吃海塞,上一個自己根本推不了的大重量,然後一人臥推三人力竭。

二,對於剛開始健身的人來說,重量不重要,動作最重要!動作不規範會導致無法刺激到目標肌群,而且在不規範的情況下上大重量還會把自己搞傷。下圖就是盲目上重量,且在做腿舉過程中膝蓋打直鎖定,從而釀成了慘劇。

三,飲食真的很重要,俗話說三分練七分吃是有道理的。新手在剛健身的時候只需要注意提高蛋白攝入量即可,通常每天需要攝入自己每公斤體重X1.4~2g蛋白,假設你體重70公斤(140斤),那麼你的蛋白攝入量就是70X1.4~2=98g~140g蛋白,而100g蛋白相當於1斤雞胸肉。下圖為常見食物蛋白含量表,供你參考。

四,多練大肌群,很多男性一進健身房就是各種二頭彎舉+推肩(我也曾是其中之一)。而這些都是小肌群,相較於大肌群他們成長的很慢,對於你整體強壯程度的提升也不如大肌群。大肌群主要指的是胸、背、腿,對於這三個部位進行刻苦磨練,會讓你有質的飛躍!

五,休息和訓練要安排好,不能一個勁的猛練,這樣很容易變成“訓練過度”,反而影響了你的訓練成果,你要知道肌肉是在你睡覺和休息的時候進行修復和生長的。所以對於剛進健身房的新手而言,一週練3~4次是一個不錯的頻率。

六,設定目標時要合理,一年能漲的肌肉和產生的變化是有限的。很多健身大神基本都練了5年以上了,妄想在一兩年就追上他們是不現實的。有一句話叫“慢就是快”,這句話很適合用在健身上。只要你堅持鍛鍊,一步一個腳印,終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身材!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love健身


關於健身,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只要肯付出時間和精力,都能獲得一定益處。因此,即使在37歲時開始健身,只要制定合理的健身計劃,練出強健的體魄也並非難事。具體原因及注意事項,詳細介紹如下:

<strong>健身並非年輕人的專利

健身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將健身作為一種生活習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長期保持強健的體魄。因此,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可以通過健身鍛鍊來提高身體素質。

無論健身房還是體育館,年輕人的身影更為多見。實際上,與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相比,年近四十或中老年人更應該加強身體鍛鍊。與追求美好身材的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健身更多是為了健康。

年近四十的人各項生理機能都會逐漸下降,而且基礎代謝率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主要體現在肌肉流失、體脂率升高、骨密度下降等方面。如果能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不僅可以防止肌肉流失、保持身材不變形,而且還能防止骨質疏鬆、增強免疫力,可有效降低運動受傷及患病的風險。

年近四十開始健身,與二十歲時開始健身的人相比,有什麼不同?

當身體狀況大致相同時,年近四十的人與二十歲左右的人相比,在健身初期階段的耐力會差一些,運動後的恢復時間也比較長。這是由於身體機能減退,再加上長期不鍛鍊造成的。通過科學合理的鍛鍊,這些情況都可得到明顯改善。

年近四十的人與年輕人相比,減肥會比較難一些。這不僅是因為歲數大的人體脂率更高,基礎代謝率降低、有氧運動很難持續較長時間也會使減肥比較困難一些。另外,由於工作應酬等原因經常聚會到飯店就餐,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會攝入大量熱量,這也會增大減肥難度。

從皮膚恢復能力方面看,年近四十的人與年輕人相比要差一些,這和基礎代謝率降低不無關係。歲數較大的人皮膚本來就容易出現鬆弛的情況,在減肥後由於皮膚恢復能力較差的緣故,皮膚的鬆弛程度會更加明顯。

年近四十開始健身,應注意哪些問題?

年近四十的人與年輕人相比增肌速度會比較慢一些,但只要堅持鍛鍊,練出強壯的身材完全沒有問題。要想使身體顯得強壯,必須得顯露出肌肉線條來,要不然會給人以“肥而不壯”的感覺。

要想練出肌肉線條,除了進行低次數、多組數的增肌訓練外,還應通過減少熱量攝入、增加運動消耗的方法來減脂。體脂率較高的人在減脂初期應以控制熱量攝入為主,不僅要減少進食量,還應避免攝入高熱量食物。

肌肉含量較高的人,應把重點放在減脂上

肌肉含量較高的人在減脂塑身訓練中,應把重點放到減脂上。在健身訓練前期,只需根據身體的運動水平,進行固定重量的訓練保持肌肉不流失就可以了。當體脂率降低並塑造出肌肉線條後,如果對肌肉含量不滿意,再進行漸進超負荷訓練增肌也不遲。

那麼,應該怎樣判斷身體當前的肌肉含量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體重,如果你的體重比相同身材的人重,就說明你的肌肉含量較高。還有就是看以前的經歷,如果進行過專業體育訓練或從事過運動強度較大的工作,那你的肌肉含量很可能會比普通人高一些。

減脂速度不可太快

年近四十的人減脂塑身,應保持體重平穩下降,不可下降過快。體重下降過快會對皮膚造成損傷,不利於皮膚的自我修復,容易出現皮膚鬆弛的情況。一般來說,體重下降速度每月應不超過自身體重的5%。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健身而言,雖然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但也應越早越好。因為開始鍛鍊的時間越早,身體的可塑性就越好,取得的健身成果就越大。


jianxing2000


我比你小一歲,一天兩練,上午大肌群,下午小肌群,每次不超一小時,超一小時就開始分解肌肉了。隨便吃,飯堂自助餐,頓頓肉吃到撐。頭條搜索,傑夫,和麥克。照著兩位國際大網紅練就得了,不用追求效果,天天大魚大肉享受人生,40歲就有收穫了[大笑]怎麼吃都不胖才是最大的收穫,還吃得多,爽歪歪[呲牙]增肌需要時間



退休計劃


37歲開始健身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敢於行動,年齡不會成為你的阻礙。


訓練計劃中最好包含消耗脂肪的有氧練習和發展肌肉與提高力量的力量訓練。設計課程時儘量採用複合動作,如深蹲、硬拉、推舉、划船、引體向上和雙槓臂屈伸等,這樣有助於最快地實現肌肉生長、力量提高和脂肪消耗。根據自己的目標以1周鍛鍊3或4天為宜。如果你想增加肌肉並提高力量,每週鍛鍊3到4天。將上身肌群和下身肌群分開段煉,這能夠幫助你在保證足夠的恢復時間的前提下讓各部位肌肉得到足夠強度的鍛鍊。


在開始鍛鍊後,要做到:

  ▲充分補水。肌肉中75%的重量都是水。鍛鍊前和鍛鍊後分別稱量自己的體重,按兩者的差值補充水分。

  ▲帶兩條毛巾。一條用來鍛鍊後洗澡,一條用來擦去留在器械上的汗水。

  ▲虛心請教。作為一名初學者,要學會正確地向別人學習。

  ▲多用啞鈴。使用啞鈴時,你不必找人在旁邊保護,幾乎不需要搭檔,而且與固定器械相比,它能更高強度地鍛鍊肌肉。

  ▲使用合適的負重。作為一名初學者,千萬不要使用必須依靠慣性才能舉起來的負重。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在舉起負重前,至少能夠穩定地保持起始姿勢1秒鐘。

  如何避免和別人發生爭執

  ▲不要赤露上身鍛鍊。

  ▲不要從正在對鏡鍛鍊的人的前面走過,同樣也不要從男女朋友之間穿過。

  ▲用完啞鈴、槓鈴等器械後及時放回原處。

  ▲不要隨便去給別人建議。

  ▲不要在深蹲架上做彎舉


一隻在路上的胖紙


沒問題了,我38歲開始,今年51了,挺不錯的,但是一定要健身+有氧,少吃多餐,加油吧!


march天空



答案是肯定的!一般而言,只要你方法對頭,並能持之以恆,不管三七四七,都可以練壯的!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增肌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做好訓練工作以外,你還要吃好睡好,也就是要科學營養補充,保證睡眠質量!另外也要堅持到底!


簡而言之,從個人的身體和體能情況出發,循序漸進,科學安全地訓練,同時做好飲食和休息,效果的出現並不會很慢!心動不如行動!加油!2019一定蛻變!


福建土人林凱明即日


健身作家林凱明


哈嘍 我是你們的養樂多 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啦

對於這個問題我感覺不管在多大年紀都是可以健身的,身體都會變得強壯。的確,在不定期運動的情況下,隨著年紀的不斷變大,身體機能各方面都會有較明顯的下降。這是誰人都難以逃避的自然規律,但這不代表你在較大的年紀開始健身,你就難以獲得良好的結果或是不會增加肌肉了。在健身的時候需要我說一下兩點比較重要的:一、不要一開始就進行高強的訓練,年長的人應該從輕鬆一點的訓練開始,慢慢的加強訓練程度。二、要及時的補充水分的缺失,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缺失水分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多多喝水。

只要你能夠開始健身,開始進行力量訓練,都會比你不健身之前得到改善。我想你的目標不一定就是要練成健美冠軍,那麼既然這件事會對你產生很大的幫助,為什麼不放下猶豫,開始行動呢?多多學習科學的鍛鍊跟飲食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踏踏實實的一點點做出改變跟努力,不要操之過急,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

我是養樂多,有問題記得在評論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