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去年的時候,我曾經發過一個微頭條,內容是美軍A-20攻擊機以傘彈突擊新幾內亞某機場上的日本九七式重轟炸機的戰場照片。今天突然有讀者質疑這圖片上的飛機到底是不是九七式重爆。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就是這張圖

這張照片比較有名,引用的文章也很多,日本陸軍飛行第14戰隊的九七式重爆二型乙(キ21-II乙,英文寫作Ki21-IIb),這是確定無疑的。

那麼為何讀者會有此一問呢?因為這架九七和我們印象中的有點不一樣。九七重爆曾在中國戰場廣泛使用,對其外形很多關心歷史的朋友都很熟悉。其射手艙在機身中部,並且高出機背一個臺階,和這架飛機似乎大不一樣。那到底啥原因呢?其實也很簡單,型號發展了,所以外形也就變了。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背部凸起是大多數九七的典型特徵

既然如此我就弄篇短文,拉下九七式的型號演變和外形識別特徵,也證明下當初我發東西並非信口開河。

1935年日本陸軍為九三式重爆開發後繼機型,當時要求三家公司進行競爭並且賦予不同的編號。其中中島是キ19,三菱是キ21,川崎是キ22。川崎的型號在基礎設計審查階段就被否了,最後三菱和中島兩家繼續設計並建造了原型機。

三菱キ21共建造了兩架原型機,兩社樣機試飛的結果各有優劣。日本陸軍最終決定兩者結合,採用三菱的基本設計和編號,但換裝中島發動機,並且在生產型上引入中島キ19的機頭和彈倉設計。所以キ21原型機的外觀和後來量產的九七重爆區別很大。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キ21 第2號原型機線圖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キ21原型機照片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中島公司キ19原型機

九七式重爆的第一種量產型是一型甲(キ21-I甲),安裝950馬力中島ハ5(Ha-5)發動機。這種飛機除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外也曾投入和蘇聯之間的諾門罕戰役。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61戰隊在諾門罕使用的1型甲,和原型機大為不同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日本陸軍濱松飛行學校的一型甲

九七式一型甲在實戰中表現出生存性較差的問題,1939年推出了改進的一型乙(キ21-I乙)。這種飛機的燃油箱採用橡膠板包裹外加純棉外包,滑油箱則採用橡膠板外包雨布以提高抗彈性能。一型甲只有三挺7.7毫米機槍,其中機背射手一挺雙管型,機頭和後下方各一挺單管型,火力嚴重不足。一型乙增加了一挺機槍在後機身兩側機動使用,還在尾椎中增設了一挺半固定的7.7毫米機槍,這支槍由機背機槍射手兼顧,由於射界小且瞄準困難命中率很低。但據說在實戰中非常有用,能有效驅趕進入機背和後下部機槍射擊死角的敵機。這種“尾刺”機槍被其後的改型一直沿用下去,成為和早期型號最明顯的識別特徵。此外一型乙還修改了後緣襟翼和水平尾翼,發動機功率增加到1080馬力。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1942年第61戰隊在馬來亞使用的一型乙

接下來推出的改型是一型丙(キ21-I丙),這種飛機相當於更新的九七式二型和一型之間的過渡型號。據說在機體內部增設了一個500升的輔助油箱,在外部彈架可掛載4枚50千克炸彈。一型丙的機體和主翼以及垂尾都進行了改進,但仍使用原來的中島發動機。

九七重爆一型共生產了773架,太平洋開始後這些飛機因性能落後大多被降級用於二線或者訓練任務。

由於九七式一型航程不足,且中島引擎可靠性不高,1939年日本陸軍要求開發其升級版本,九七式二型甲(キ21-II甲)於1940年量產。這個版本以1450馬力的三菱ハ101(Ha-101)引擎替換中島引擎,速度提高到478千米/小時,續航力增加到2700千米。該機的主翼重新設計,水平尾翼增大,機體據說更多采用了中島的原設計方案。因此有日本歷史愛好者戲稱九七式一型是三菱機體加中島發動機,而九七式二型轉為中島機體加三菱發動機。

九七式二型甲增加了一挺機身側面機槍,使炮手不必在兩舷之間搬運武器。該機外部識別特徵主要是體積加大的發動機,主起落架能完全收起而九七式一型為半埋式設計。九七式二型甲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陸軍主力的重型轟炸機。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1945年駐臺灣的第22戰隊二型甲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飛行中的二型甲,發動機直徑較大

雖然性能有所提升,但是九七式重爆載彈量少,航程短的固有特性並沒有解決。日本陸軍設想的是憑藉其速度快的優勢躲避戰鬥機攔截,通過多次出動反覆攻擊解決威力不足的問題,而這種思路在廣闊的太平洋戰場上並不實用。且九七式重爆的自衛火力不足,機體防護也有限,開戰後不久就遭到美製P-40和英制颶風戰鬥機的沉重打擊。特別是較為現代化的美國戰鬥機大量出現後,九七式重爆在12.7毫米機槍打擊下幾無還手之力。

在這種情況下又開發出了最後一個量產型號九七式二型乙(キ21-II乙),該機對氣動外形作了一定優化,取消了機背射擊艙和雙管7.7毫米機槍,代之以安裝一挺一式12.7毫米機槍的球型動力炮塔。前線部隊還有在駕駛艙兩側增加機槍座的臨時改裝,此時7.7毫米機槍數量達到7挺之多。

九七式二型乙特別重視的是生存能力的提高,在正副駕駛座和後上方炮手座增加了16毫米防彈鋼板,駕駛艙風擋和後上方炮塔採用70毫米防彈玻璃,所有油箱均覆蓋16毫米厚橡膠,外翼和主翼中部油箱安裝了氮氣滅火裝置。但即便如此,該機還是不可避免地過時了,1942年後開始逐步脫離一線任務。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飛行第60戰隊的二型乙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雨林上方飛行的14戰隊二型乙

九七式二型共生產了1282架,生產持續到1944年下半年,但甲乙兩型各自的生產數量英文和日文資料出入極大,難辨正誤。

戰爭末期出現了安裝雷達的巡邏機九七式二型丙(キ21-II丙),該機數量只有8架或9架,是利用二型乙改裝的試驗機,並未量產。

此外九七式重爆還有幾種衍生的運輸型號。

第一種是一〇〇式輸送機(キ57),這種飛機將主翼由中單翼改為下單翼,在日本陸軍中用於人員、貨物運輸和空降作戰。其民用客機型號被稱為MC-20,陸軍內部也把一〇〇式直接叫做MC輸送機,盟軍代號為“Topsy”。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1941年第7戰隊的一〇〇式運輸機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MC-20地面狀態

第二種是日本陸軍用老舊九七式直接拆除彈倉等設備改造的運輸機,這種飛機的外形和九七式重爆相差無幾,其民用型號被稱為MC-21,不少被提供給各偽政權使用(日本資料對MC-21所指何物尚有爭議,但主流說法如此)。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日本航空MC-21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日本航空MC-21高雄號實機

還有一種就是用較新的九七式二型乙去除炮塔改造的運輸機,戰爭末期日本義烈空挺隊突襲沖繩機場用的就是這種飛機。但日本資料似乎並不將其歸為MC-21,只稱為特殊改造輸送機。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在沖繩讀谷機場強行著陸的九七式改造運輸機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該機上的亡命徒給美國機場造成相當程度破壞

此外九七式重爆的盟軍代號也頗有意思。盟軍情報人員最初給九七式重爆的代號是“Jane”,隨即引起麥克阿瑟不滿,因為這是他老婆的名字,於是改為“Sally”。後來帶球型炮塔的九七式二型乙出現,盟軍情報人員發現機背上那個長條溫室大棚沒了,誤以為是新的型號,於是又給了單獨代號“Gwen”。過段時間後發現還是老型號於是又改回來,將其稱為Sally 3,而將裝中島引擎的老型號稱為Sally 1,裝三菱引擎的二型甲稱為Sally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