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隸書在當代,為何有人說寫俗了?

燒音箱


隸書是入門容易提高難啊!但隸書完全可以寫的生動,活潑,靈動,高古,雅緻的,因為隸書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書體。如果有人說當代人把隸書寫俗了,這種說法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全面的。



隸書在東漢時期已達到頂峰,至今無人超越。隸書在漢字演變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果沒有隸書,就不會有草書、楷書和行書。



各位網友看一看當代書壇上的幾位隸書大家的書法作品,張繼、劉文華兩個人寫的隸書就很有靈活度嘛!就不俗嘛!還有張建會寫的隸書,也是很有特點的。以上三位書法家寫的隸書都不俗,都已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這就是他們倡導隸書創新的結果。隸書創作首先要脫俗!雖然張繼、劉文華和張建會的隸書在書界頗有微詞,但他們還是為隸書創新盡了最大的努力的。

實際上,學隸書,只要掌握好用筆和結構佈局規律,再加上墨法變化,書寫時把握好用筆的力度,厚度,靈活度,是完全可以脫俗的。

我的建議是:學隸書,必須從漢碑入手,勿學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的隸書。如果把漢碑臨摹好了,再慢慢融入自己的個性,這樣創作的隸書作品,就是高古、高雅的隸書作品。多年來,習隸者都在摒棄蠶頭雁尾,認為只力避蠶頭雁尾,就算是創新了,就不俗氣了。我認為,問題關鍵不在力棄蠶頭雁尾,而主要在用筆!把用筆解決好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上圖為張繼隸書作品。大家仔細看看,俗嗎?這幅隸書小品,用筆符合法度結體靈活多變,章法佈局科學合理,墨法有變化,特別是落款的設計,是很特點的。

上圖為言恭達先生的隸書作品,俗嗎?請各位方家法眼一辨。

上圖為劉文華老師的隸書作品,各位網友仔細看看,俗嗎?我覺得劉文華老師的這幅書法作品,不俗!很高雅!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隸書在當代,為何有人說寫俗了?

實際一些說法,分兩種現象,一則有水準的隸書創變者,一則屬於古法失卻的創變或追風者。

其實每一種書體都面臨著如此的現象。草書更有書寫的俗氣者居多,而真為高水平者少之又少。

面臨的問題就是除去楷書精準者頗多。因為重視程度高,愛好者或是從書者都是對楷書下功夫。因此現在楷書的精準度要比其他書體體寫的要好。

隸書是一部分屬於中規中矩者,書貌古意濃厚,書寫的法度精準,缺失一種形式的活潑生動性。而對於現在隸書的創變,近似南北朝時期的碑體,一樣的的姿態與千變結體。似乎出現了“繁榮”景象。而所謂變化,良莠不齊,俗到底的隸書之變。無隸書之特徵了,尤是冗雜其他的書體,出現了不倫不類。也有的跟風今人書,更是隸書法性缺乏。一種看像為變,實際是一種藉口隸字,是為一種自我意性之揮毫,一如草書寫一樣,知其草字就是性情大於法性故藉此而不懼亂書。寫的草字公母部不分。皂白不清。

醜狀書貌現象一如瘟疫,遍及各地。名曰創變,其中隸書有真創體,符合度,也有隸書就是無法無度,是為貌相別類。草書亦乃有林中猛虎,生動矣,也有牢籠虎,奄息氣。

總之,有大眾發聲,就有其書俗現象,並非因了幾個少數人寫的不錯,而代表隸書的不良字體的俗氣現象。趨勢有大。




狂喜淡墨a


脫離了古樸與稚拙,當然只剩下“俗”了。


鐵血墨緣


說人家隸書寫俗的人,同樣也會說人家楷書草書寫俗了,與書體無關,只是以此來打擊異己而已。

俗雅是不同的認知,沒有誰俗誰雅,沒有書體區別,只是蠢人喜歡在這上面打發時間而已。


阿肯之花


臨帖不精,涉獵過少,只重形似、不重神韻,必然落入俗套,大多數習隸書者屬於此類,所以才造成隸書被寫俗的印象。


雅鵬書畫


雅和俗的分界線是什麼很難說清,只是從潛意識裡的認知。放到書法上,有成規戒律的東西比如楷隸書,很難從古人的規矩中擺脫出來。你寫像了,那就成了字匠,你寫不像就成了俗書。如要寫出個性又不失法度很難,並且需要有人欣賞。其實藝術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不是走極端。


瀟瀟雨1958


有幾種書體沒寫俗?今人寫字是為了名利,而古人相對來說並不刻意為了成為書法家去掙錢和名,只是成為名人之後其書才具有了更大價值。當然,這也和古人主要用毛筆書寫有很大關係。寫經書法就是典型,誰知道那些寫經人的名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