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麼樣種小麥?

銀湖之主


引言:小麥是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因其適應性強而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世界小麥總面積中,冬季小麥佔75%,其餘為春小麥。小麥種植:

1.曬種

播種前曬種子能加速種子的後熟作用,增強種子的生活力,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使種子出苗整齊,一般陽光充足的天氣,曬一到兩天就可以滿足要求。

2.拌種包衣

藥劑拌種可以防治病蟲害,應進行種子包衣,包衣劑可以根據需要適當配合肥料,藥劑或植物生長調節劑。

3.播種量

播種量的確定要根據品種分薛性、播期早晚、土壤土質、肥力和生態區域等條件綜合分析,每畝播種量一般6.0-8.0公斤。

4.播種墒情

小麥播種時的土壤墒情對於小麥出苗和苗期生長十分重要,足墒下種是是實現麥苗齊、壯、全的重要措施。小麥種子入土後只有吸收種子乾重50%左右的水分,才能萌發出苗,如果水分不足,種子發芽出苗遲緩,而且分薛晚,形成弱苗,甚至缺苗斷壟。

5.小麥的播種深度

小麥的播種深度對種子出苗及出苗後的生長都有重要影響,對幼苗生長髮育極為為重要。播種過深(超過8釐米)會造成幼苗憋死在土壤裡,造成缺苗,或勉強能出土,形成又細又弱小的小苗,逐漸死亡。播種過淺(不足2釐米)種子容易落幹,影響發芽,造成缺苗斷壟。種子在土壤墒情適宜的情況下,播種深度一般3-5釐米,底墒充足,播種深度以3釐米左右為宜,墒情差,地裡較肥的地塊以4-5釐米為宜。

延伸:國家提倡種植優質小麥,在我國優質專用小麥是隨著市場變化而出現的一個階段性概念,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的多樣性、營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優質小麥的需求是逐年遞增。


豫東南瓜


小麥是北方農業最基本的農作物,也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一般分春小麥和冬小麥,今天我就主要講一下春小麥的種植。

1. 種小麥之前,首先要把田間地塊進行人力或機械的耕作與平整。

耕作就是把地塊進行深耕鬆軟,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減少土壤板結,有利於種子的發芽生長。而平整土地,適宜小麥的播種,可以增強土壤蓄水性能,提高地力,從而促進小麥生長髮育。

2. 選育優良的小麥種子,可以更好的提高小麥的產量。

3. 適期播種。

北方小麥的播種期根據各地氣候差異,一般都選擇在三月上中旬或四月上中旬,播種過早,氣溫低,發芽期過長,容易凍傷芽苗,而播種過晚,氣溫回升過快,土壤凍土層容易返潮積水,不利於播種 ,還影響種子的出芽率。

4. 小麥的灌漿和施肥。

灌漿期也是小麥同步施肥期,是小麥籽粒產量的最終形成期,需要根據小麥生長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灌漿,追肥等田間管理。

5. 除雜草和病蟲害防治。

小麥在田間生長過程,由於燕麥,大麥,牽牛花,等雜草繁殖快,危害重,比小麥成熟早,要在雜草成熟結籽之前及時拔除乾淨。還要對小麥蚜蟲,吸漿蟲等蟲害和小麥赤黴病,白粉病,鏽病等病害提早進行防治。

6. 小麥成熟的收穫期。

小麥成熟後,根據當地天氣情況,適時進行收割,做到保產,豐產,顆粒歸倉。





火星造月


小麥10月上中旬開始播種,次年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穫。

(一)播前準備

1、品種選用

宜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等情況,以高產、優質、高效為目標,以減災避害、豐產穩產為重點,選用適宜品種。確保生產用種的種子質量高,種子純度不低於99%,淨度不低於99%,發芽率(正常苗率)在85%以上。

一是根據品質需求選用品種。按照企業加工需求,適當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強筋小麥適宜種植區可選用品質優異、豐產性較好的強筋品種,中筋、中強筋小麥要兼顧豐產性、抗逆性和品質。

二是根據不同生態區的氣溫條件選用冬性、半冬性品種。北部冬麥區嚴格選用冬性品種,黃淮冬麥區選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種,黃淮南片部分地區或晚播麥田可適當選用弱春性品種,嚴禁跨區種植和選用未經審定的品種。

三是根據種植制度選用品種。麥棉套種要求小麥品種適宜晚播早熟,以縮短麥、棉共生期,同時要求植株較矮、株型緊湊,邊行優勢強,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據土壤條件選用品種。肥水條件好的高產田選用豐產潛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種,缺水地區選用耐旱節水穩產品種,旱薄地選用抗旱耐瘠品種,肥力較高的旱肥地選用抗旱耐肥品種。

五是針對區域易發災害選用品種。乾熱風重的地區應選用適當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種,易發晚霜凍害的地區選擇早春生長穩健、抗霜凍能力強的品種,降水偏多、漬澇嚴重的南部地區宜選用耐溼、抗(耐)赤黴病及種子休眠期長的品種,鏽病感染較重的地區應選用抗(耐)鏽病的品種。

六是嚴格引種換種。根據生產條件變化,適時更換品種,防止不經過試驗就大量引種、調種及頻繁更換良種。在種植主推品種的同時,注意積極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並做好種子繁育工作,確定“接班”品種。

2、種子處理

加強小麥種子處理,切實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減輕秋苗發病,壓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可以推遲小麥條鏽病、白粉病、紋枯病等病害發病時間。

根據各地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程度以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

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後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適當增加藥劑拌種後用種量。包衣和拌種時,按照農藥標籤說明使用藥劑。

3、深耕(深松)耙壓

突出抓好深耕(深松)、鎮壓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規範化整地技術,全面提高整地質量,打好麥播基礎。

深耕23—25釐米然後耙壓,或深松30—35釐米然後旋耕耙壓。深耕或深松能打破犁底層,可促進小麥根系下扎,增強抗旱能力;耙壓能破碎坷垃,沉實土壤,防透風失墒,保全苗壯苗,安全越冬。深耕或深松的效果可持續2年,可以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一年一作旱地麥田深耕、深松應在7月上旬進行,利於納雨蓄墒,並及時耙耱收墒。部分旱地可採取以深松為主的少免耕技術,或推廣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作業機械。同時,要加強農機手作業前培訓,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質量標準和技術要領,提高田間整地作業質量。

4、施用基肥

注重測土配方施肥,氮磷鉀肥配合,補施微量元素肥。高產田採用氮肥後移技術,氮肥底施和追施各佔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

根據科學試驗和實踐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如下:

畝產300—400公斤,每畝施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鉀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畝產400—500公斤,每畝施純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鉀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畝產500—600公斤,每畝施純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鉀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節期追施,磷、鉀肥全部底施。

5、澆水造墒

堅持足墒播種,確保一播全苗。墒情不足(當0—40釐米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70%時)的麥田要先造墒再播種。對不能及時造墒而播後澆矇頭水的麥田及時劃鋤,保證小麥及時出苗,防止土壤板結,減少土壤水分散失。南部低窪麥田注意排除田間積水,晾墒播種;旱地注意趁墒播種。





梅山正哥


因為我們是丘陵地區,小麥不是主產區,大面積種植的不多,一家大多種植兩三畝,多的四五畝樣子,主要用來收成後自己訂打麵條,比在街上買的麵條好吃,而且質量很好,麥麩還可以用來餵豬。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我們武陵山地區種小麥的方法:

一,選好優質麥種,播種的頭天晚上用藥劑浸泡,防止後期病蟲害和播種後的自然損害(鼠、蟲、鳥損害)。

二,用草木灰或者用篩過的煤炭灰(我們這煤炭燃燒過後留下的灰燼),加上尿素和磷肥和小麥種子拌勻。基本上一畝用種子6公斤左右,尿素和磷肥各10斤左右。

三,10月中下旬左右開始播種。底肥要施足,拉繩定好距離,開挖10cm左右深溝,用手抓點播,一把一窩,窩距6cm,行距12cm,因為我們這邊是套種,麥地裡還要套種烤煙或者紅薯等其它作物,所以兩行或三行為一廂,兩廂之間間隔60cm,每一窩播種6-8粒種子,出苗4-6苗。

四,播種後20天左右,長出2-3葉的時候,開始施分櫱肥,促進小麥早分櫱,多分櫱。每畝用尿素10公斤左右,利用雨後土溼時間灑在小麥根部旁邊。子粒灌漿的時候,可以用鉀肥葉面噴施,促進灌漿,仔粒飽滿。在下午無風的時候,間隔3天一次,分三次進行。

五,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止小麥病蟲害和倒伏。在三、四月份的時候,用20%的三銼酮粉劑兌水葉面噴施防治小麥紋枯病和鏽病,用稀釋過的粉鏽寧噴施葉面防治白粉病。

其間在管理過程中還要注意防乾旱和除草,保證小麥生長過程順利不受影響。

以上就是我們這邊小麥的種植方法,不足之處歡迎關注留言指正。


黔江小二哥


我們這裡是北方關中平原,我就以我們的冬小麥為例,給大家講一下怎樣種冬小麥。

時間

每年的國慶節前後,1—7號,人們就開始種小麥。

選種

小麥種子都是從種子站購買,種子的型號有西農979,冀麥22號和288,這三種型號最為常見。有人說西農979用來蒸饅頭還可以,但是用來做麵條就不夠筋道,這個選種子也是因人而異,看自己的喜好。也有人把自己家裡麥包裡的小麥挖出來,做種子也可以。

拌種

種子在播種之前要拌上農藥,否則會被蟲子吃掉。今年我們這裡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沒有拌農藥的麥種都被蟲子吃掉了,又重新播了一次。

選肥料

肥料分兩種,一種是複合肥,還有一種是碳酸氫氨和磷肥。

肥料也是根據自家的地的情況選擇,複合肥含有氮磷鉀和很多的微量元素,有利於小麥生長需要,用的人比較多。而碳氨和磷肥裡的氮元素含量多,比較單一,以前七八十年代普遍都用這個,現在用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撒肥料

種小麥之前先將地裡的雜草、石頭等雜物清理乾淨,再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地裡。

播種

撒上肥料,將種子到進播種機裡開始播種。我們這裡大部分人選擇都是連旋帶播,就是疏鬆土地和播種一次完成就種好了,但也有人選擇先將地犁起,然後再用旋耕機旋成細土,最後用播種機直接播種就可以了。

播種量

播種的時候要掌握下種量,每畝以26斤,30斤以及50斤的量來種。

下種量要根據每年的土地墒情以及土地的形式來下種。像我們這裡如果土地墒情好,那就下種子量少,否則墒情不好時,下的量就比較多。還要考慮如果是旱地的話,下的種子就多,如果是水澆地,下的量就少。

出苗

種完小麥後七到八天出苗,要及時查看,沒苗的地方要及時補種。

小麥到第二年的二三月打一次除草劑除草,再到快要收麥子的前半個月就是麥子揚花的時候打一次殺蟲藥就可以了。

六月,小麥成熟就可以豐收了。

這就是種冬小麥的全過程,必須結合當時的天氣、墒情、地況,來靈活多變的播種。


吹小號的老天鵝


怎麼樣種植小麥?我是鄉村呂步,為你分享自己種植冬小麥的經歷!河南開封一般是這樣種植冬小麥的,整理土地、施入基肥、耕田播種、小麥管理及收穫。

一,播種冬小麥前有哪些準備呢

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種植時間不同,把秋季莊稼收穫之後整理土地,如果土壤墒情比較差,適度先澆水,待水分滲完之後,再施肥耕田,如果是玉米茬,可以把玉米秸稈使用機器在田地打碎,作為肥料。

有條件的農戶,可以施入每畝1500公斤的糞尿農家肥,與15-15-15的三元複合肥40斤,均勻撒入種植冬小麥田地。使用機器旋耕兩遍,深度25~30釐米,打埂起壟後開始播種。

二,冬小麥怎麼播種的

選擇好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0~15公斤,種子播種量一般與播種時間有關,一般冬小麥播種時間,以河南東部地區為例,在10月上旬到中旬進行冬小麥播種,當地氣溫在18℃左右,播種期越早,種子播種量越少,相反,隨著播種期的延遲與氣溫下降,加大種子播種量。

三,有哪些管理

1,補種補苗

冬小麥播種之後,去觀察一下,對田地某些地方,土壤沒有覆蓋種子的地方,把種子用土壓好。等待5~7天后,冬小麥開始出苗,然後對斷壟沒有出苗的地方,使用種子進行補種補苗。

2,控制旺長防止凍害

冬季冬小麥的管理要點是控制旺長與增強抗寒能力,採用蕓薹素內脂配合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調整與控制氮的吸收量,促進冬小麥根系生長,增強抗寒能力。

3,抑制雜草

對小麥田的雜草,一般有年前與年後兩個時間,噴施除草劑,通常年前比較好,幼草小,使用藥劑量少,效果也好,噴施藥劑的時間,以當地氣溫在10℃以上,儘量不低於6℃,選擇晴天無風的中午前後,全田噴霧。

常用抑制雜草的藥劑有,甲基二磺隆是防治麥田節節麥,啶磺草胺殺滅闊葉和尖葉雜草,還有苄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在噴施按照實際藥劑說明,掌握噴施濃度與方法,進行二次稀釋。

4,怎麼給小麥提供水肥

我們這裡一般不澆越冬水,主要澆返青水、撥節水與灌槳水。結合澆水追施氮肥,每畝5~15公斤尿素,撥節期需水肥最多。

5,一噴三防

“一噴三防”的一噴,噴施的什麼農藥呢,將殺蟲劑與殺菌劑和葉面肥三類藥物混合後,一起對小麥進行噴施,防蟲防病防乾熱風。

以河南當小麥的情況,一般噴施時間在揚花之前,或者揚花之後,這段時間內,進行一噴三防。容水15~20公斤的噴霧器,加入12%腈菌唑·三唑酮40~50毫升,配上40%吡蚜酮粉劑10~15克,再加上98%磷酸二氫鉀50克,二次稀釋後再配足水,進行均勻噴霧。

總結,種植冬小麥,以當地的具體情況,採取以上方法種植小麥,上述是我的分享!


鄉村呂步


家裡種植小麥方法:

第一步,浸種:取不超過3兩(用手抓大約3把)小麥種子,放在瓶子裡,用水清洗。將空殼、壞的種子挑出來。加滿水,浸泡8-10小時左右。夏天泡時間短,冬天浸泡時間長一些,到種子吸飽水份泡軟,可以看到小麥種子的胚芽長出來。

第二步:當種子吸收充足水分,長出白芽後就可以種了。

第三步:催芽。準備苗盤。鋪上一層餐紙,用水淋溼,把種子均勻撒上。上下各放一個苗盤,鋪上紙並且淋溼。催芽需要遮光,所以用苗盤蓋上。

第四步:等到嫩芽長出來將近1釐米,就可以把上下蓋著的苗盤撤掉,讓小麥草自由生長。注意每天淋水保溼,可能需要一天2-3次。

第五步:經常讓小麥在陽光下面吸收陽光,這樣才能提高收成。

第六步:過10幾天澆一次水,等到8月底就可以收穫了。








江子聰


您好!很高興為您回答問題。首先,小麥播種前的準備工作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小麥選種。對於小麥選種來說應該根基當地的土壤實際環境,選擇最為適合的小麥品種;其次,整地施肥。在播種之前,應該根據每塊土地和土壤的區別,施用每個不同的腐熟農家肥,然後對突然進行深耕處理,除去田間的雜草和害蟲,降低這些問題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在農作物收穫之後,應該進行秸稈還田工作,補充土壤中腐熟養料。

二、小麥播種時的要求

適時的播種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而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氣候環境之下,應該確定不同的播種時間。小麥播種的最佳條件是冬季前氣溫累積到600度~650度之後。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之間播種比較適宜。

三、合理的施肥

對於小麥的整個生長週期來說,其對於氮磷鉀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但是由於田地中小麥的氮磷鉀的含量有限,無法滿足小麥正常的生長需求,因此就需要定期的施肥。小麥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內對於氮磷鉀的吸收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小麥合理的進行施肥。

四、田間管理

1.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分為看苗施肥和防治除草兩個方面,看描述施肥主要以尿素為主,對於小麥葉子顏色偏淡綠的小麥應該在小麥五葉期追施冬肥。對於告密的小麥應該進行鎮壓或者深中耕處理。防治雜草主要是在11月中下旬開展防治活動,根據田間雜草的情況,對小麥田噴灑特定的藥劑進行防治。

2.春季管理

春季管理分為水肥管理和防治蟲害草害兩個方面。一般說來,春季比冬季的雨水較多,但還是不能夠滿足小麥的需求,在春季應該進行清溝瀝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對於弱苗應該及時的進行追肥處理,保證期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養分。春季是小麥病害發生的高發季節,此時應該及時的進行防治,對於小麥病蟲害在防治應該選擇合適的措施和藥劑進行防治。

五、小麥病蟲害的防治

小麥病蟲的防治應該堅持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病蟲害一般發生於小麥的孕穗抽穗期,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重點針對田間病蟲害情況給予適當的藥劑處理,小麥病害一般出現在小麥的返青拔節時期,以紅蜘蛛為主,而在小麥的灌漿期主要以吸漿蟲為主,在進行防治過程中應該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治理,切實保證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鄉村視野D


小麥是人們食用的糧食作物之一,它含有多種氨基酸、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等、營養成份很高。

小麥具有適應性廣,抗逆力強,生育期較長。是一種高產的作物,並具有很大增產潛力的特點。所以,小麥被人們廣泛種植。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可分為根、莖、葉、花、果實等部分。

一《深耕細作》

小麥根系非常發達,在深耕的情況下,它的根能分佈在O一40釐米的土壤裡,最深可達一米多。而在淺耕作的情況下,根系分佈多集中在表面至二十釐米的土層裡,不能充分發育,影響了根的吸收能力。因此,要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使小麥根發育得到良好的條件。

=巜施足基肥》

一般生產100斤麥子大約需要氮3斤、磷1、5斤鉀3斤左右。施基肥能使麥苗生長健壯,安全越冬,增加分櫱。是小麥增產的重要作用。因此,每種一畝小麥需要八O至一百斤有機肥。

三巜精選優良種子》

種子是獲得豐收的內因,質量好壞對以後全苗、壯苗有很大關係。

播種節氣一般在“秋分”前後,最晚不能超過“霜降”。老農民有句顏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前後正合適。日平均氣溫以16度至18度C為宜,一般正常氣溫,氣候七至八天出苗。

小麥出苗後十六天左右,開始為分櫱生長期,分櫱節是小麥地下莖節縮短集中形成的膨大部分。是小麥分櫱和次生根發生的地方,又是貯存營養物質的器官。因此,要儘量使分櫱節位於較好的溼土壤中,以利小麥安全越冬。

四巜查苗補苗》

小麥出土後,應即時查苗補苗,凡缺苗斷壟的地方應及時補救。

五巜適時冬灌》

“立冬”與“小雪”之時冬灌水為宜,一般平均氣溫不低於6C度時。冬灌能緩和地溫,有利於小麥安全越冬,滿足麥苗在冬、春間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防止春旱,提高出苗率。

六巜防治病蟲》

小麥出苗後,如有呀蟲、紅蜘蛛時,可用50%的久效磷乳油2000陪或50%氧樂果乳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後期若有鏽病可用波美0.5至0.8度石硫合劑、65%代森鋅500倍,都有一定好效果。

七巜返青、起身期》

春季氣溫回升,小麥開始生長,葉片由葉鞘長出2釐米左右,葉色轉青時為返青期。後期第一個伸長的葉鞘拉長,葉耳與年前最後一片葉的葉耳距離大於2釐米以上時,為起身期。重要一點,不論壯苗、旺苗都應抓緊劃鋤,以利鬆土保墒,提高地溫,促進麥苗穩長,增根壯櫱。對小麥起身時,要及時澆水,肥地、旺苗應適當推遲起身水。

八《拔節孕穗期管理》

充分滿足小麥對肥水的要求,促進穗多、大、粒多、稈壯不倒,合理施用肥水。一般每畝施用複合肥六十至八十斤左右,尿素五十斤左右,因地制宜。後期病蟲害還要及時防治,不可輕鬆。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小麥豐收有希望!

二0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下午十三時二十八分問答完成。

希望對您能有受益,請您多關注、轉發、點👍《田野阿世》之問答!

祝頭條工作人員及天下朋友們新年快樂!幸福安康!平安一生!心想事成!


田野阿世


選擇優良的小麥品種,在整地並施足底肥後適期播種,出苗後做好化學除草、化控工作,並及時追肥,注意防治病蟲害。

1、選用優良品種

今年良種補貼項目推廣了3個優質、高產、抗逆力強的冬小麥品種:濟麥22、泰農18、聊麥18,群眾可以有選擇的使用。

2、施足底肥

原則是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穩氮、增磷、補鉀及微肥。一般畝施有機肥 1000-2000公斤,配方肥40公斤左右;硫酸鋅1公斤,在整地前均勻撒施,及時深翻入土。

3、精細整地

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播種質量。經常採用旋耕或免耕機播種的地塊,3年以上一定要深翻一次(25釐米左右);秸稈直接還田的秸稈要細碎,清除過長的破碎秸稈,1畝秸稈還田2畝,整地時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層深淺一致,表土細碎,達到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地面平整,無根茬的標準。

4、種子處理

未拌種的種子要進行處理防治病蟲害,可選用質量較高的的種衣劑或用單劑拌種,單劑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2%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種子量的1.5%拌種。

5、適期播種

適宜播期在10月5-13日,播深為4-5釐米,晚播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小麥平均行距22.5釐米。播種後用石磙壓實保墒,以利於小麥出苗。秸稈還田地塊增加1.5公斤播種量。

6、冬前和春季水肥

冬前水肥是保證小麥順利越冬,早春防凍、防旱的重要措施。冬前土壤相對含水量大於65%時,可免澆防凍水,在小於65%時,要澆好封凍水,澆後及時劃鋤鬆土,防止地面龜裂,透風傷根,造成死苗。 冬後追肥,地力差的地塊應施兩次肥料,第一次在小麥返青期,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追施尿素,每畝20—25公斤;孕穗時追施第二次孕穗肥,可施用7-8公斤尿素;中高產田應將追肥時間後移到拔節期一次施用,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尿素,每畝20-25公斤。及時澆好起身水、拔節水和灌漿水。

7、化學除草和麥田化控

拔節前,小麥耐藥性最強,可用麥草淨等對路藥劑噴霧,進行化學除草;為防止小麥徒長和後期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劑進行化控。以上藥劑注意溫度過低時禁用,以免影響效果,拔節期後停用,避免產生藥害,影響小麥結實。

8、根外追肥

小麥後期根系吸收能力越來越差,可在開花期及時進行葉面施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葉部光和能力,提高小麥抗病、抗乾熱風能力,可選用磷酸二氫鉀、硫酸鋅葉面噴施,隔7天再噴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