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與五代十國誰更亂?

請嚴肅對待我的頭像


五代十國應該最亂,唐朝繁榮時期人口達八千多萬,經五代十國一頓猛虎操作,到了宋朝初人口剩下三千來萬,人口斷崖式下降,大部分人死於戰亂。其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持續時間長,這一亂長達百年,文明遭受踐踏,百姓不如畜生。此時此刻腦海中浮現兩句話,“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二、衝突激烈,睜眼就是打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了權利和地盤殺兄滅弟,君臣互毆,一場場雞血大戲不用彩排,天天上演,每天活在水深火熱中,最終買單的還是百姓。

三、殘暴,素聞黃巢喜歡殺人做口糧,後來軍閥都學會了這一招,糧食不夠就殺人充飢,有多少百姓命喪其中。

四、文化斷層,好多文人墨客也不讀書啦,都玩起屠刀,耍筆桿子不要命,玩屠刀可是要出人命的。許多文化遺產得不到繼承,真是文明的浩劫。


饕餮中國


五代十國,907年至979年,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大混亂”時期。

五代十國指的是在這一段時間出現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有先後的),以及中原地區之外的有代表性的十個割據政權。

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依次建立的五個政權,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60年,後周的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後周滅亡,五代由此結束。

十國指的是902年至979年,也就是唐末、五代、宋初(比五代存在時間多了19年),在中原地區之外的有代表性的十個政權(割據政權當然不只有十個),分別是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這十個政權有九個都在南方地區,所以稱五代十國為又一個“南北朝”也不是沒有根據。

五代的開始

五代承接唐末,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各地的藩鎮勢力不斷強大,最終支離破碎了唐朝最後的軀體。

907年,後來新興起的朱溫,逼迫傀儡皇帝唐哀帝禪讓,立國號為梁,史稱後梁。由此唐朝滅亡,五代開始。

後梁滅,後唐立

後梁與晉王李克用建立的晉國相互征戰,後梁不敵,朱溫病危。923年,李存勖建立後唐,以光復唐朝為口號。後唐與後梁對戰(為什麼他們兩個對戰?我打你,不要理由),梁軍不敵,守城被破,後梁亡。

後唐亡,後晉成

後唐滅梁後定都洛陽,國力強盛。後唐對外征戰幾次多勝,表現的十分強大,但是內部卻是憂患重重。大臣保守,皇帝慵政,皇后斂財,軍隊吃緊,不久之後便發生了兵變。皇帝與大將石敬瑭不合,多有猜忌,石敬瑭因畏懼而生了反叛之心,之後引契丹大軍滅掉後唐,石敬瑭建立後晉。

後晉、後漢、後周

石敬瑭與契丹合作滅掉後唐後,建立後晉,之後後晉與契丹關係惡化,共同的敵人消滅之後就是兩虎相爭了。結果是契丹大軍南下滅了後晉,建立了大遼。

此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了後漢,後漢後期皇帝猜忌心重,殺了許多人,然後被殺,接著強權在握的郭威趁機稱帝,回到都城建立後周。

後周建立後,後周世宗勵精圖治、苦心經營,國力強盛,軍事實力強大,奪取了二十州之地,大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奈何在北伐途中重病,被迫回首,之後身亡。新即位的柴宗訓上位不到半年,趙匡胤便發動了陳橋兵變,然後黃袍加身,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

十國戰事頗多,且大多無異,不再贅述。

十國中在江南地區的有南唐、南吳、閩國、吳越國等,湖廣地區有南楚、南漢等。南唐的國力最強,滅了閩國、楚國,但因為多年征戰,導致國力衰弱,後來被後周打敗。

兩川地區有前蜀、後蜀,國家也很強盛,僅次於南唐,但是可能地理位置原因,偏安一隅,享樂其中,後滅於中原。

北漢是十國中唯一一個在北方的政權,是後漢建立者劉知遠的弟弟劉祟建立的。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掃滅諸國,979年滅掉北漢,從此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五代十國全部結束。

五代十國期間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國家各項事業幾乎沒有正常、持續的發展,科技、文化、農業等也是如此


御前帶刀侍衛


春秋戰國



張文才天若有情


我覺得毋庸置疑,最亂的是五代十國時期!那麼多藩鎮小國,能不亂?具體完整的變遷過程,大家就明白了!

五代十國是存在於唐宋之間的一個時間,開始於唐朝末期,結束於宋。

宋朝算是結束了唐朝末年以來的半個世紀的分裂,但是隻是一部分,最終結束分裂的算是元朝。

因為宋朝的時候北面還有一部分在少數民族的手裡面。所以宋朝當時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看一下五代十國。首先需要知道五代十國是兩個詞,五代和十國。

五代指梁、唐、晉、漢、週五代,由於這個國號的名稱之前都是有人使用過,為了區別於之前的朝代,所以史書上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五代主要是存在於北方,是當時的正統政權,他們是一個取代一個的,並不是並存的。

十國主要是中原地區之外的政權,大多數都是存在於南方,都是並存的。

史書上記載的稱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

其實他們幾乎都是並存的,也都是和五代並存的,而且十國只是個虛數,並不只是十個。

我們看一下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五代十國開創者是朱溫,因為這個人把唐朝滅了,所以才開創了五代十國的歷史。

朱溫當年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的裡面的一個手下,後來他投降唐朝,最終滅了黃巢和其他的起義軍,還被賜名朱全忠。

不過朱全忠並不忠,他最後在907年篡位,建立了梁國。也就是五代裡面的後梁。

後梁在第三個皇帝的時候被當時另一個割據政權唐給滅了。

唐取代了梁,這個唐和唐朝不一樣,他們不是朱溫的手下,也不是農民起義的。

而是少數民族沙陀族建立的,朱溫滅了唐朝的時候當時的這個地方雖說是割據政權,但是還奉唐朝為正統。

之後在923年唐國的老大李存勖滅了後梁,因為取代了梁國的正統,而且自己認為姓李,自認為是唐朝的後臺,所以建立的國號也稱為唐。

後唐疆域廣闊,主要控制著中國北方地區,東接海濱,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南越江漢,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後唐之後就是後晉了,後晉是正宗的出自後唐,因為後晉的老大是後唐的一個節度使,是取得當時被擋的契丹人的支持,建立的。

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宋朝之所以弱小,就是因為失去了幽雲十六州的原因,整個宋朝三百年都沒有徹底的收回幽雲十六州。

而且後晉由於認少數民族為父親,一直被後世不齒。

之後就是後漢了,後漢的老大也是後晉的手下。

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

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東京開封。之後的後周老大郭威也是後漢的手下。

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之後郭威沒有兒子,因為兒子都被殺了,所以傳位給自己養子柴榮。

所有人都認為如果柴榮不早死的話統一中國的肯定不是趙匡胤,而是柴榮。

不過柴榮死的比較早,三十多歲就死了,只剩下孤兒寡母。

於是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之後北宋統一了南方格局政權,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時期。

再看一下十國,當時的十國主要是唐朝在後期的節度使的制度導致的,所以唐朝末期的時候到處都已經割據了。

五代的時候南方的這些割據政權由於實力原因,所以都承認北方的五代為正統,不過還是有很多背北方的正統給滅了。

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

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十國中方面,江南地區有南吳、南唐、吳越國、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南漢等佔據。

十國裡面南唐國力非常強大,說實話如果皇帝艱苦奮鬥的話最有可能統一南方,結果出了個李煜。

除了寫詩詞其他的啥都不會。最後被宋朝給滅了。

十國中被滅最晚的就是北漢,穆桂英他爹就是北漢的大臣。

北漢是後漢漢高祖劉志遠的弟弟建立的,所以地盤在北方,也是最後被滅的,是被趙匡胤的弟弟趙廣義滅了得。

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點滴見證


我認為這幾個朝代都比較混亂,我們說他混亂,肯定是需要跟不混亂的朝代做對比,我們可以看兩個指標

一 戰亂頻生,只要有不同的國家互相征戰,毋庸置疑,肯定混亂,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朝代更迭,戰亂四起

二 人口錢糧減少,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連年征戰,百姓生活貧困,餓殍遍野


it從業


個人感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比較合理,南北朝更亂

春秋戰國雖然時間比較長,但基本是國與國的戰爭,對平民的屠殺較少。

三國 時間較短,統治者也比較重視民心民意,發展生產。

五代十國時間較短,基本也沒有外族入侵。

南北朝時期,北方異族入侵,生靈塗炭,漢人稱為“雙腳羊”,而且持續時間最長!


小眼睛啊董


春秋戰國雖然持續時間長,諸侯小國多,但是很有制度化,各國臣民都很忠於各國諸侯,雖有戰事,百姓基本能正常安定生活。三國除東吳外百姓生活稍動亂些,法律制度依舊合理。南北朝相比混亂一些,法度都還算完善。五代十國變化太快了,系統全亂套了,百姓在水生火熱中,只有戰事,五代十國是最亂的


富元製作


個人認為是五胡十六國。才一百多年。就有幾十個封建割據政權,雖然不比春秋戰國國家多,但這一時期民族對立問題十分嚴重,在北方就有很多民族大屠殺,比如冉閔建魏後幾乎殺盡了羯族。而春秋戰國至少大多數都是華夏民族,有著同一個宗族周王。


永昌鴻運


五代十國,特別是中華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戰,朝代頻繁更換,大量人口銳減,中華文明受到毀滅性打擊。


平凡的世界128162794


南北朝和五代更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