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溫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部署要求,按照“風險可控、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的原則,聚焦產業協同,創新實施“十招”,加速推進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截至2月24日,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

第一招,減負加力加碼

十天內接連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簡稱“溫28條”)、《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好發展主動仗的實施意見》(簡稱“溫32條”)等政策文件,包含稅費減免、就業穩崗、金融幫扶等60條高含金量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溫州市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比如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用水、管輸氣到戶價格均下調10%;提高技改補助,將企業技改項目補助比例再提高5個百分點,借勢推進機器換人,實現由“危”向“機”的轉變。一年內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將得到20%補助,最高補助400萬元,;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按照實際投入金額的50%予以補助,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據初步評估,僅溫州市區減輕企業負擔近30億元,全市加起來可能會有近90億元的力度。

第二招,問題專員包乾

深入實施“萬名幹部進萬企”行動,派出10284名助企服務員,對企業實行“一對一”“多對一”服務,確保做到“四個一”,即企業復工復產一家都不能少,落實防疫舉措一例都不能有,政策落地見效一項都不能缺,問題排摸化解一個都不能漏。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實行助企服務員包乾制,企業問題妥善解決後才能銷號歸檔,確保企業問題“件件有迴音”。截至2月22日,市派助企幹部已累計開展服務245人次,線上線下排摸企業問題247個,已化解67個。

第三招,返工包車包列

溫州市政府部門本著“外地員工本地員工都是有為員工,第一故鄉第二故鄉同為創業之鄉”的理念,積極為企業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為解決企業員工返溫難題,溫州市採用“點對點”方式,組織專機、專車、鐵路專列等方式從就業員工分佈較多、當地疫情較輕的省份(城市)接回外地員工。2月23日晚,溫州首趟“復工專列”分別從貴州貴陽和四川成都接回了106家企業的近1800名返工人員,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姚高員率隊迎接,專列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截至目前,184輛“復工直通車”共接回返崗人員4038人。比如瑞安市中精集團派出兩輛專車,通過“點對點、門對門”的直達模式,成功護送47名湄潭縣員工返瑞。甌海區組建了由100名幹部組成的“百人招工團”,分赴江西、安徽、貴州等地開展全脫產招工,每個專班計劃至少招工2000人,任務未完成專班不撤回。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溫州南站的大屏上顯示“大愛溫州歡迎您”

第四招,人才留崗留薪

設立2億元的穩崗專項資金,對為重點疫情地區務工人員“留崗留薪”的企業,按照溫州市月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核定予以企業一次性補助。對市外首次來溫就業員工,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鹿城區設立1億元“助企引才專項經費”;樂清對溫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的重點人才,鼓勵實行“留崗留薪”,對“留崗留薪”人才佔企業人才總數70%以上的,經核實本年度給予企業20萬元的“創新券”使用額度。同時,針對向承租國有資產類生產經營用房的人才創辦企業發放3個月場地“免租券”,租期順延3個月,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去招引緊缺急需人才。

第五招,口罩擴產轉產

為了解決企業復工以後口罩物資短缺的問題,溫州市制定《口罩生產供應保障方案》,積極動員醫療器械企業、無紡布企業製造企業以及服裝企業生產口罩,安排助企服務員赴各地對當地轉產生產口罩的企業進行指導。比如,東蒙集團是服裝生產企業,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PTF1過濾膜材料、納米技術等開始生產口罩,並達到了行業相關標準,投產後日產量可達60萬個。通過努力,不到兩個星期,全市從2家口罩生產企業6萬隻/日的口罩產量,增加到目前的16家企業52.9萬隻/日的口罩產量。預計3月中旬,日產能達100萬隻以上;3月底日產能達150萬隻以上。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浙江碼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轉產口罩生產線

第六招,融資增信降本

建立疫情防控期間重點企業“白名單”,給予“白名單”企業信用增信。全市共梳理上市企業、雄鷹型培育企業、領軍型企業、高成長型企業等“白名單”企業4019家,設立了首期60億元定向用於溫州的應急專項信貸,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融資需求。加大企業貸款利息減免補貼力度和無還本續貸力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貸款減免1-3個月利息,每戶最高可享受100萬元貸款,加大企業並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基礎上下浮10%以上。梳理上報116家疫情防控重點工業企業申請國家專項再貸款50.48億元。

第七招,產業全鏈復工

分級分類推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建立配套企業排摸機制、跨地協作機制和精準服務機制,形成市域內循環和市外大循環“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聯動局面。幫助產業鏈核心企業梳理產業鏈配套企業清單,由核心企業整體打包,向主管部門復工備案確認,同步備案、同步復工,全市共梳理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配套企業1000餘家,現已全部復工。制定《小微企業園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指導意見》,切實發揮產業平臺和小微企業園作用,推進全市小微企業園整體備案,推進有條件的產業平臺實行園區整體備案,園內企業不再實行單獨備案。目前共有67個小微企業園復工,復產復工率達94%,園區復工企業1047家,返崗員工15860人。

第八招,項目綠色審批

創新審批制度,秉持“全程不見面,一次不用跑,宅家辦好事”的理念,推行“容缺受理”,立項、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環評、能評等審批事項可以依法依規實行承諾制,施工圖事前審查改為事後審查,讓審批服務雖然“不見面”但卻“零距離”。比如,浙江華峰氨綸股份有限公司E車間多頭紡零土地技改項目兩個小時就通過項目審批,項目投產後企業將增加銷售收入6332萬元,實現利稅1284萬元。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第九招,防疫示範推廣

分行業、分類型梳理典型企業防疫做法,在省市級各類媒體上刊發、推廣,幫助企業做到主體責任落實、防控機構組建、復工防控方案、員工健康把關、防控物資準備、場所防疫消殺、安全生產保障七個到位。比如誠意藥業復工防疫細緻到每個部位的消毒水都不一樣;立邦合信、一鳴企業、森馬集團等防疫管理方式細緻到位,基本上涵蓋了員工工作的各個場景。

第十招,工作專班推進

為確保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溫州市企業復工復產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6+X個工作組。在此基礎上,對各項工作以專班的形式進行推進,如成立了口罩生產專班、復工專列專班、助企服務專班、防疫物資生產專班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溫州市“十招”助力企業高質量復工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