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前幾天,我帶著寶寶去上舞蹈課,可是發現寶寶的好朋友娟娟沒有來。寶寶好奇地去問老師,原來是娟娟請了幾天假,所以沒來上課。

後來,娟娟媽媽告訴我,其實是孩子不願意去上舞蹈課,在家扭著不肯出門。他們勸了哄了也沒有辦法,所以用事假的藉口向老師請假。

娟娟媽媽一臉無奈地對我說:"上節課學習新動作,拉筋拉疼了,回家就哭著鬧著不願意再學跳舞了。前幾次來上課,也是哄了好久才肯去的。"

她又嘆了嘆氣,說:"娟娟每次遇到什麼困難,就會想著不做了,不想再堅持下去。上一年讓她上鋼琴課,也是她覺得太困難所以放棄了。"

娟娟媽媽的苦惱是很常見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看見一些孩子遇到一丁點的挫折、阻礙就停下了腳步,不願意去克服困難,也不敢向前。

想要狠下心來推一把孩子,卻又怕孩子傷心。如果把孩子"拉回來",又無法教育他"堅持不懈"的道理,最終是怎麼哄,怎麼勸都不管用,真是很難做。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面對"推一把"還是"拉回來"的兩難抉擇,家長要做的其實是"輕推"孩子,

由於心軟,讓孩子一直退縮

現在,孩子都是家長心尖上的寶貝,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備受寵愛。

當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就會馬上安慰孩子:"算了寶貝,不去就不去吧。","乖,我們走了,在也不試了","既然你不喜歡,就放棄吧"……

很多家長心疼孩子,不忍孩子受一點的傷害,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所以孩子成為了"溫室的花朵",一直活在"舒適區"。

孩子想去踢球,但是害怕受傷,家長就說:"別去了,會受傷的。";孩子夢想著成為音樂家,卻不願意耐心練習,父母就勸:"這麼難,做別的算了。"

這無疑是在剝奪了孩子歷練和成長的機會,孩子一直退縮,遇到挫折就放棄,以後怎麼能做成大事呢?

由於心軟,家長幫孩子抵擋了一切的困難和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因此產生遇到困難,就放棄的心態,性格也變得懦弱,能力也不能提高。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經常逼迫孩子,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器,有時候也會"逼"孩子一把。

外國一個小學生,家長要求他學習鋼琴——每天放學回家,就必須先練一個小時的鋼琴,然後去做功課,週末還要去上鋼琴課。

然而,孩子對於彈鋼琴沒有興趣,他幾次向家長反抗:"我不喜歡彈鋼琴,我不要學,無論我怎麼學,我也彈不好。"

但是父母不顧孩子的意見,總是跟孩子說"你已經學習了兩年了,給了那麼多錢,你一定要爭氣把鋼琴彈好!彈不好就是沒練夠,以後再多加時間聯繫就是了!"

孩子很無奈,但是有苦難言。他為了讓父母斷掉他學鋼琴的念頭,他竟拿著石頭砸向自己的一根手指。

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不懂事,總是愛玩愛鬧,所以不能由著他來。而且,"嚴師能出高徒",嚴厲地"逼"孩子一把,孩子才會乖乖學好。

確實,家長如果任由孩子的發展順其本性,有時孩子真的會偏離軌道。而推一把孩子,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但是,經常逼迫孩子,會使孩子覺得反感、抵抗,嚴重的還會產生逆反的心理。

其實,強迫孩子努力,不如去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讓他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建立興趣,才能長久有益。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既"推"孩子,又"拉"孩子,在兩種方式的融合下,使得孩子學會堅持,也學會取捨。

最佳教育方式:"輕推"孩子

"輕推"不同於以上兩種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困難的方式,它更中庸,更理性,也更可靠。

家長要照顧孩子的想法,也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這少不了家長們"輕推"的助力。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輕推"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找到孩子的"情緒臨界點"。

《遊戲力》一書中如此描述"情緒臨界點":"這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地點,在這裡面對恐懼時,我們雖然感到害怕,但也可以往前邁一小步。"

太大的壓力會壓垮孩子,使孩子逃避,或者情緒失控,然而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孩子完成挑戰。

用輕推的方式,我們能幫助孩子釋放壓力、調整情緒,把緊張、害怕的情緒調整到臨界點附近,然後再教育孩子。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提出"輕推"一次,在"輕推,陪孩子迎接挑戰"一課中,提出了家長們正確應用"輕推"的三大步驟: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想要孩子學會迎難而上,首要步驟就是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舉個例子,孩子不想去上補習班,看到習題和成績就苦惱的時候,他的表現也許就是哭著拽媽媽的手,不肯走。

當看到孩子很傷心、很害怕,我們不應該立刻對孩子進行批評,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中,罵孩子、批評孩子,都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

試想一下,孩子在補習課室被父母大聲說教,就算孩子以後願意去上課,也會害怕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壞印象,那麼他就更加逃避補習了。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正確的做法是去理解孩子因為害怕而大哭的情緒,別去過分追究。要教育孩子,就要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告訴他為什麼要去上課、上課有什麼好處……

同孩子說一句:"媽媽知道你害怕,但是爸爸媽媽都會一直給你加油鼓勁的,再去試一下,還可能會有好結果呢。"

2. 分解任務,陪孩子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孩子之所以會躊躇不前、知難而退,很可能是孩子遇到了一些非常困難的難題,無法解決。或者說是自己心情不好,不知道如何調整心態。

這時,比起說教、嘮叨和逼迫,家長更應該要去陪伴孩子渡過難關。

首先,父母陪伴在身邊,本身就是一個對孩子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知道父母陪自己,內心也不會如此忐忑不安。

其次,父母能作為榜樣和老師,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以學習數學為例,孩子遇到了很難的題目,抓耳撓腮也想不通。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各種數學模型、益智玩具,耐心地向孩子講解題目,甚至還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解釋問題。

家長教會了孩子如何讀題,再去了解不同的知識點,讓孩子從最簡單的做起,一步步完成功課。

把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孩子會在父母的幫助下,邁出第一步,這就是他學會堅持的開端。

3. 給予孩子及時的反饋和鼓勵

孩子害怕困難的性格,並非是一朝一日養成的,而是在家長錯誤的教育下形成的。

很多家長都知道教育孩子堅持的道理,但是隻止於說教,而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有些人推孩子再去嘗試一次,卻沒有給孩子反饋,也沒有給孩子鼓勵。那麼,孩子自然就倦怠退縮了。

孩子遇到困難想放棄,要推一把還是拉回來?“輕推”效果最好

"輕推"就是讓孩子在適度的壓力中,挑戰自我,獲得發自內心的自信。

經過陪伴和引導,孩子克服心中恐懼,挑戰自我之後,家長要表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父母的肯定。

及時的反饋能激勵孩子堅持努力,讓他接受接下來的挑戰。當然,我們也應該理解孩子的失敗,給孩子一個擁抱,鼓勵孩子。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