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麼賞析秦觀的宋詞《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信陵君無忌


秦觀,字少遊,宋代著名詞人,他的詞婉約新麗,遠祖溫韋,近步柳七。《浣溪沙》是一詞牌小令,體制離七律不遠,亦可見詞為詩之餘是有根據的。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清晨裡所生髮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閒,含蓄有味。

“漠漠”是沒有聲音的意思,經常表達寂寞的感覺。古人經常用它來表達一種莫名的,無情感的東西,例如北風漠漠。不知為何古人一有愁緒就上樓,和李後主的“無言獨上西樓”很相似,還有“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等等,很多這樣的詩句,不知是因上樓而愁還是因愁而上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說的是清晨的天氣是陰黯的,“無賴”說的是曉陰,但同時也包含了人的情感,陰霾的天氣總是會勾起人的離愁閒恨。“淡煙流水畫屏幽”這其中的“淡”也是因為前面的“陰”所生。而“畫屏”意指遠處的春山,不然屏風上又怎會有“流水”呢。這句寫的是人登上小樓,看到遠處的春山流水隱逸在淡淡的霧裡。

“自在飛花輕似夢”飛花與落花總是能引起人的惆悵,花事闌珊,韶光憔悴,讓人黯然銷魂。紅樓夢中的《葬花吟》:“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句,還有“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句,皆是以飛花、落花說人的惆悵。

“無邊絲雨細如愁”這裡的“無邊”是登樓所見的景物,絲雨既是小雨,小雨哪來的愁呢,不是雨愁是人愁。這種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上三句寫完了登樓看到的景色,卻轉回到樓上的“寶簾閒掛小銀鉤”來,這個簾子和古代詞人詩人的關係也非常的密切,就跟上樓一樣,一般都是有愁的時候才涉及到它。如“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等,都是借簾來寫心情的。

這全詞六句,句句寫景,又句句都是寫詩人的心情。詩人寫天氣、寫山水、寫飛花、寫細雨、寫寶簾,句句都是無我之境,然何知又是寫我呢?全在首句的“上”字。《詞旨》:“對句好,可得;起句好,難得。”

我是翰墨今香,關注我關注中國傳統文化。


翰墨今香


我來回答:

《浣溪沙》秦觀

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春愁的詞,筆調極淡。

上片三句通過人的感受點明瞭時間,地點、氣候。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女主人公獨自登上小樓,只覺得這天氣似秋天一般寒冷。這三句詞雖然只是描寫景物,無一字抒情,然而人物寂寞、無聊、冷落的心情卻全在不言之中。

下片正面描寫春愁。雖然仍然不見人物,卻用一個"愁"字點明全詞主肯。為了描繪難以摹狀的殘夢與春愁,詞人運用比愉,將夢比作飛花,將愁比作細雨,把那虛的感受具體化,形象可感。梁啟超就稱"自在"這一聯為奇語。末字一個"閒"字更寫出了女主人公寂寞無聊的心緒,獨處閨中,院落悽清,她懶懶地捲起繡簾,朝外頭望去。

這首詩將情與景完美融合為一體,像一件雕刻精緻的藝術品、其中下片創作技巧尤為高超,正如《續篇草堂詩餘》所云;"後疊精研,奪南唐席。"

賞讀這首古詩詞


劉楚雲817


問題:怎麼賞析秦觀的宋詞《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前言

北宋詞家中,秦觀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觀詞在婉約之中有陰柔之美,因此元好問評價道: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

秦觀的這首《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很能代表他的詞風。

一、從《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看元好問的評價。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詞通篇寫景,但是景中含情:曉陰無賴、飛花似夢、雨細如愁,掛在簾幕上的銀鉤還用了一個“閒”字。形容畫屏用了一個”幽“字。

詩中意象的選擇和組合非常重要,特別偏正詞組中的修飾語和中心語的搭配最顯示詞人的風格,例如:漠漠-輕-寒;小-樓曉-陰;窮-秋;淡-煙;流-水;自在-飛-花;無邊-絲-雨;寶-簾;小-銀-鉤。

中心詞語:寒、樓、陰、秋等,加上什麼修飾語很重要,決定了一個詞的情感色彩,通篇使用什麼的修飾語,決定了整首詞的感情色彩。

選擇什麼物象,給這些物象(中心語)選擇什麼修飾語,反映了一個人的風格。

元好問評價秦觀時,引用了他的兩句詩: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對比韓愈(拈出退之山石句)詩句可見風格的不同: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即梔字)子肥。

韓愈(韓退之)寫花用的是”大“和”肥“;秦觀是”有情、無力“,還要”含春淚“。

所以,中心語相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修飾語會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好比同一個美人,用不同的妝容、服飾會顯示不同的氣質。花木蘭”當戶織“的時候是小家碧玉、關山度若飛的時候是巾幗英雄。

二、《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簡析

1、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漠漠就是清淡的意思,用來修飾“輕寒”,不過這不一定是簡單的主謂賓:輕寒-上-小樓。在青島的海邊,常常看到海霧從大海中緩緩爬上海岸,一直爬上了海邊的小山,籠罩竹小魚山上的望海樓,當真是:漠漠輕寒上小樓。

不過,也可能是 (主人公)在漠漠輕寒中登上了小樓 。

此時此刻,清晨的陰霾很像深秋,無賴,是有些調皮中的可愛,並不是潑皮無懶的意思。

第三句寫眼前的景物,淡煙流水是畫屏上的圖案,幽:清幽、幽靜、幽遠。

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第4、5句對仗,非常工整,浣溪沙的4、5句以對仗為常見格式,但是也有很多不對仗的浣溪沙。

眼中的飛花自由自在; 雨,不但細的像絲,而且還無邊無際。這兩句都用虛實之間的比喻:花似夢,雨如愁。這種比喻在現代詩中常見,但是今人寫舊體詩的時候不太容易掌握。

結束語

浣溪沙是一首齊言的舊體詩, 很像少了兩句的七律,也像多了兩句的七絕。

曉陰無賴似窮秋,漠漠輕寒上小樓,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寫七律比較擅長的朋友作起浣溪沙和鷓鴣天來就簡單得多。 老街建議學詞之前一定要先學五律和七律。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秦觀 : “蘇門四學士”之一,能詩文,尤以詞著稱,是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其詞早年多寫戀情,間寓身世之感 ; 晚年多寫遷謫之恨,悽婉動人。有 :《淮海居士長短句》,《淮海集》。

秦觀《浣溪沙》

這是一首抒發春愁的詞,筆調極淡。

上片三句(漠漠輕寒上小樓,曉月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通過人的感受點明瞭時間、地點、氣候。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女主人公獨自登上小樓,只覺得這天氣似秋天一般寒冷。這三句詞雖然只是描寫景物,無一字抒情,然而人物寂寞、無聊、冷落的心情卻全在不言之中。

下片三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正面描寫春愁。雖然仍然不見人物,卻用一個“愁”字點明全詞主旨。為了描繪難以摹狀的殘夢與春愁,詞人運用比喻,將夢比作飛花,將愁比作細雨,把那虛的感受具體化,形象可感。粱啟超就稱“自在”這一聯為奇語。末句一個“閒”字更寫出了女主人公寂寞無聊的心緒,獨處閨中,院落悽清,她懶懶地捲起繡簾,朝外頭望去。

這首詞將情與景完美融合為一體,像一件雕刻精緻的藝術品、其中下片創作技巧尤為高超,正如《續編草堂詩餘》所云 : “後疊精研,奪南唐席。”


吾才是傻瓜


理論上,任何一首仄起平收平韻的七絕,都可以改成一首《浣溪沙》,只要給第三句做一個對偶,再加一句過渡就可以了。所以,按這個模式。隨便一首仄起平收平韻的七律,肯定可以變成一首《浣溪沙》。

因此,《浣溪沙》名為詞,但實際上是和《鷓鴣天》一樣,是最接詩的“詞”,其最大的妙處就在於下片的“對仗”句。

對仗若是精彩,《浣溪沙》就活了!就是好詞!

這一首就是《浣溪沙》詞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是下片的對仗,歷來被批評家所激賞。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把淡淡的輕愁寫得清淺,清雋,清新,而且讀起來更有一種婉轉的格律之美,自在飛花這個純淨入骨的仄仄平平讀起來就是一首音樂,更讓人如醉如痴的是後面又加了一個濁音的“夢”字,輕重與清濁就像李易安提倡的那樣,搭配自如,渾然天成。

對句如此美妙,可出句絲毫不落下風,六魚七虞韻部自帶情感屬性,一先韻部也是婉麗十足,絲,雨,細,三個發音相近的字組合起來之後,又配上了七魚七虞。然後用十一尤做結尾。簡直比上聯更唯美。

這還僅僅是格律上的,字面上更是妥貼無比。落花如夢,絲雨成愁。而絲雨歷來可以解釋為“私語”,也就是說兩詞偏偏有三種解釋,而且那兩個形容詞也下得極為曼妙,輕,彷彿這花和夢連在了一起,變得具體起來。細,更讓輕愁渾如看得見一般。

這是靈感突襲之後神來之筆

而且不可複製,意味著作者再寫一千首《浣溪沙》也不一定會出現這麼美妙的句子了。

另,關於七律改浣溪沙,都可以遊戲一下,權當拍古人馬屁,權當練筆習作,但偷偷地,別發出來就好。免得被噴。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成灰蠟炬淚初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殷勤青鳥為探看。

七絕改浣溪沙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落梅橫笛已三更。(借容若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萬里孤蓬燕子箏,青樓贏得薄寒名。


亦有所思


將閒愁寫得如此細膩空靈婉妙唯美的的男詞人,非秦觀莫屬。

《浣溪沙》 (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無賴:無聊。窮秋:晚秋。

寶簾:珍珠寶玉等製作的帷簾。1 妙在意境,朦朧,幽迷,空靈。

“漠漠”,“輕寒”,“曉陰”,“淡煙”,“流水”,

輕柔嫵媚而又淡淡憂鬱,是煙雨嫋嫋,清寒未消,獨上小樓,斯人憔悴的一幅圖景。

春是惱人的季節,花落雨無聲,她似乎百無聊賴,卻又無比期待,似乎怨惱煩悶,卻又無可奈何!

“漠漠”,淡淡的,無邊無際的,“漠漠水田飛白鷺。”

“輕寒”,有點涼意,春寒,既是天氣的清冷,又是人物內心孤寂生寒,“羅衣怯雨輕寒透。”

“淡煙”,晚春絲雨,如煙如霧,朦朧幽渺,“淡煙凝翠鎖寒蕪。”

這組淡雅細小而又清新憂鬱的意象,渲染了一種朦朧幽冷而又悽美的意境,將人物憂鬱多愁的內心細膩而又豐富的表現出來。2 妙在比喻,飛花如夢,絲雨如愁。

以夢來比喻飛花,又以“自在”來形容,

夢的自由與輕盈,悽迷像極了眼前的春花匆匆凋零,飄然而落,

夢後的悵然若長又像花落春歸後的傷感無奈。

以愁來比作絲雨,愁的雜亂綿多,就像煙雨一樣無邊無際,絲絲縷縷,不可斷絕。

愁的不可排解籠罩心頭,又像煙雨迷濛,充斥天地。

妙在用抽象難以把握的情緒來比喻具體可見的事物,使人的情緒隱約可見又似有若無,不可捉摸,幽幽的飛花,纏綿的絲雨又與人淡淡的悵惘憂鬱相一致,既寫景又傳情。

王國維評價秦觀:“少遊詞境最為悽婉。”


一綠浮芳


  • 秦觀(1049一1100)北宋文學家,蘇門學士之一,但且缺少蘇軾那種對世事開懷面對的胸懷,由於官場社會世態炎涼仕途不暢,懷才不遇,多次遭貶性格憂鬱寡歡,緣鬱鬱而終。他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詞如下: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釋意:在微微寒意的春天獨自登上小樓,早晨的天氣顯得有些陰暗,讓人感覺煩悶,恰似進入深秋。凝望著畫屏上的淡淡輕煙,潺潺流水,顯得格外幽靜。


    窗外自由飛舞的花瓣象夢境一般輕盈,淅淅瀝瀝的絲雨,敘敘地下著如心中的憂愁無法消失,輕風飄動的珠簾隨意掛在銀鉤上。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內心百無聊賴的愁惜,夾著薄薄的春寒登上小樓,以初晨的陰暗天氣烘托出內心煩悶寂寞的心情,借畫屏,飛花,絲雨這些場景與夢境編織在一起,把春天的景象寫得象深秋一樣淒涼寒慘,以景襯托作者憂怨的心情,觸景生情,以情融景,整首詞給人一種清冷,縹緲的感覺,也正是作者要寄託的鬱悶,愁苦心緒。


何春林4


《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樓》賞析

原文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閒掛小銀鉤。



註釋

漠漠:冷漠。

清寒:陰天

窮秋:秋天盡頭。

幽:意境悠遠。

自在:自由自在。

絲雨:細雨。

寶簾:簾子。

閒掛:隨意地掛著。



現代文:

有些寒冷天漠漠登上小樓,

清冷的早上討厭得像秋天盡頭。

薄霧流水像花屏一樣幽靜,

花瓣自由飄落似夢中,

細雨像愁緒綿綿不斷。

簾子旁隨意地掛著銀鉤。

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於新舊黨迭為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為一種悽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瀰漫於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蘊藉、窈深幽約之美。



賞析:

前兩句作者寫清冷的早上自己一個人地登上小樓,因為一個人很孤單,愈發討厭這種寒冷的感覺,覺得像到了秋天的盡頭。第二三句,似乎是寫在小樓上看到的景物,薄霧繚繞湯湯流水像花屏一樣幽靜淡雅,散落的花瓣在空氣中自由地飄來蕩去似夢中一樣優美迷人。其實,這兩句是為下一句“無邊絲雨細如愁”打下伏筆,不盡的愁才是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最後一句最能夠點明主題,點綴著珠寶的簾子旁邊隨意地掛著一個銀鉤,作者感嘆自己就像那個銀鉤一樣,在一些珠寶旁顯得無用,同時,作者表達的另一個意思恐怕是,如果自己得到賞識,也會像那個銀鉤一樣獨當一面。詩作意境悠遠。是值得一讀的好作品。


鄭老師回頭客


馮煦在《蒿庵論詞》中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之詞,詞心也。"秦觀詞的主要特色就是情韻兼勝,他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詞作中,纏綿而傷感,讀者讀他的詞,往往被其真摯感情和深婉意境所吸引,不由動容。

秦觀,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學者稱其為淮海居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有《淮海集》《淮海詞》等著作。他的一生十分坎坷,雖少有雄大抱負,希望在疆場建立豐功偉業,但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使得他希望破滅:他中進士的時間晚,37歲才考中,後來做官不久,就被黨爭所波及,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之後又屢遭貶謫。最重要的是,他天性敏感,卻沒有蘇軾那樣的樂觀和開朗。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出了名的"古今傷心人",他的詩詞都是自我身世體驗的反映,

他的詩被稱為"女郎詩",就是因為其情調悲苦,他的詞則是當行本色,正符合詞的纏綿婉約的特色,因此秦觀也以詞聞名。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是秦觀的代表詞作,表達了一種人生的閒愁,而這閒愁,依然是與秦觀的人生經歷有關。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詩的描寫細膩而敏感,先來看上闕:"輕寒"指的是薄寒,和嚴寒不同,而"漠漠"則寫出了這輕寒的冷漠,主人公在這樣淡漠的環境中登上小樓,想必心情也必然是鬱結的。清晨的天色,竟然像深秋一樣陰沉,可見傷心人自有傷心眼,心緒鬱結,看什麼都是陰鬱的,這更使得詩人心情難以愉悅。畫屏上有淡淡的煙霧和潺潺的流水,一派清幽的景象。

再看下闕:自在的飛花像夢一樣縹緲迷離,無邊的絲雨細密綿綿,就像愁一樣,絲絲繞繞,點點滴滴,難以斷絕。將"飛花"和"夢"關聯,將"絲雨"和"愁"結合,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心思細密,體察入微,對自然界和人的心緒都十分敏感,另一方面,這裡又用了化虛為實的手法,將"夢"和"愁"兩種虛的東西都以"飛花"和"絲雨"道出其精髓,又可見詞人作詞技法之高妙。兩相結合,情韻悠長。而最後一句"寶簾閒掛小銀鉤",輕輕一收,沒有將這愁無限擴大下去,而僅以寶簾掛鉤這一畫面作結,既有詞戛然而止卻愁未止的感覺,又以一"閒"字,表面是擬人化寫寶簾,實則是寫出了主人公的"閒",亦是詞人自己的"閒",且這"閒"是不得已的閒,是被迫的"閒",是讓人痛苦而無奈的"閒",詞人本想有所作為,卻無奈落得無事可做的結局,功業難成,愁緒難消,而命運卻完全不歸自己掌握,詞人對這種種不幸毫無辦法,其身世之悲盡在其中。

秦觀更為人熟知的詞,是《滿庭芳·山抹微雲》。因此詞,蘇軾曾戲呼秦觀為"山抹微雲君"。這首詞結尾的"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可看做秦觀的心境自述:登高望遠,日暮時分,無出路可去,徒然悲苦。(作者:柳暄妍)


一往文學


詞的原文如下:

漠漠清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這首詞描寫了一種令人流連忘返的境界。很有藝術價值。每次讀這首詞都會神遊在秦觀描繪的情景中,久久難以走出。尤其是下半闕“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時,總會讓我有一種無限遐想的空間……沉醉其中。

“漠漠輕寒上小樓,”說的不是嚴寒,也不是料峭的春寒,是“輕寒,就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寒。就是暮春時的一點寒。”清寒”上小樓,一定是有人感受到的,但是作者在這裡並沒有直接去描寫那個人,而是通過薄薄的春寒侵上小樓,通過住在樓上人的感受去表明人物。

樓上的人在這暮春時節為什麼會感覺到冷呢?原來是“曉陰無賴似清秋。”一大早天就陰了,人的心情和天氣的陰晴有很大關係,一大早起來如果紅日高照,萬里晴空,心情也會因天氣的晴朗而明朗,溫暖。但是暮春時節又沒有太陽所以才有了像清秋的感覺,寒涼。春天了,卻寒涼,不免讓人感覺鬱悶。

因為外面微寒,所以主人公,也許是詞人,才會枯坐在樓裡。不願出去。無聊的主人公舉目四望的一個畫屏上的一幅畫——淡煙流水圖,迷濛淡遠。

上半闕寫的是人,但是並沒有對人物進行直接的描寫,只是通過環境“清寒”上小樓,摟外陰沉的天氣,室內的淡煙流水圖,所有的一切都是讓人不開心的。所以油然而生的必然是一股淡淡的春愁。

下半闕緊承上半闕,主人公坐在小樓裡,因為不堪寂寞,於是向外眺望,看到的卻是“飛花”和“絲雨”。飛花的輕盈如同昨夜清幽的夢,纏綿環繞,詩人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讓人感同身受。同樣內心的愁悶也如同這“絲絲綿綿”的細雨一樣具體化,詩人和讀者之間建立了通感。

“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似,沒法做比較的事物,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有“輕”和“細”

這兩個共同點。於是原本不相干的東西聯繫在一起。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對仗工整,有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畫面感強,意境清幽。構成了一副悽清唯美,空靈杳渺的藝術境界。

最後全詞以“寶簾閒掛小銀鉤”作結。這句寫出了詞人沉浸在自己的心緒之中,卻在不經意間瞥見了綴滿珠寶的簾子正隨意懸掛在小小銀鉤搖曳著。

一種說不清,揮之不去的百無聊賴的心境刻畫的非常生動,有很強的代入感,含蓄有韻味,更加耐人尋味。

這首詞傳情表意含蓄有韻味,意境深幽,秦觀擅長寫豔詞,但是用語卻總能翻出新意,情致清幽有趣。這首寫春愁的詞,把那種微妙的,不容易被觸摸的感情,被秦觀生動具體的表現出來。更寫出了平常人內心的空虛,卻非常有境界。

把自己半生仕途的坎坷,屢遭貶謫,通過這首《浣溪沙》表現出來,是一部很有情致的作品。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