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明朝的東廠到底有多恐怖,文武大臣為什麼聞之膽寒?

吳曉普


東廠,明朝最著名的皇帝特務機構,除此之外,明朝還有兩個特務機構,一個是錦衣衛,錦衣衛是最早的特務機構,他的創辦者是朱元璋,還有一個是西廠,創辦於明憲宗時期,後被撤,這三者便是明朝三大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

東廠是由永樂大帝朱棣創辦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朱棣的皇位得來並不怎麼合法,所以他對大臣一直不太信任,還有建文帝一直下落不明,這讓他很是不安啊,於是,他就想要一支只聽命於自己的特務機構來替自己辦事,奈何他老爹留給他的錦衣衛,他一直用得不順手,於是便創辦了東廠,東廠是清一色的宦官,他們的頭頭稱為廠公,著名的大太監劉瑾,魏忠賢都做過東廠的廠公。

那為何大明的大臣聽到東廠二字都不寒而慄呢?

是因為東廠確實太恐怖了,它的恐怖首先在於東廠的權力之大,沒有任何機構比得了:

  • 皇帝的直屬機構,只聽命於皇帝的一人,比錦衣衛的權力還要大,不用受制於其他部門。

  • 主管監視和刑獄審訊,朝廷會審都可以參加,並且朝廷的各個部門都有他們的人進行監視。

這樣大的權力給予了他們謀私利的特權,他們常常為了一己私利,亂扣帽子,誣陷好人,更可怕的是他們手段極度殘忍,落入他們手中的人沒有一個能活著回來,並且生前受盡折磨。他們人為地製造了大量的冤假錯案,害死了不少正直的大臣。

因而,東廠可以稱得上是明朝最恐怖的機構,因為缺德事做得太多了,同時也是名聲最臭的機構。


混沌聊史


明代的“兩廠一衛”沒有一個是善茬,對文武大臣講都是不願意打交道的存在,只要“駕貼”送上門被請去喝茶,可以說就代表一隻腳踏進了棺材,但錦衣衛歷史上還出過幾個好人,而東廠就真的找不出什麼值得表揚的地方了,東廠的“恐怖”之處在於權勢更大,行事方法更囂張,比之錦衣衛更沒有人味兒,名聲也更臭!


東廠成立的原因和目的

經歷“靖難之役”後即位的明成祖朱棣,由於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時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大臣對他的新政不太支持,朱棣也對朝中大臣不太信任,出於鞏固政權和防範需要,就需要一張可靠的情報網做支持。

雖然有現成的錦衣衛,但朱棣對這個老牌特務機構並不完全放心,而且錦衣衛雖是天子親軍,但設在宮外調用起來不方便,他需要的是即忠誠可靠,又能做起事來無底線,並且心甘情願的人。誰比較合適呢?太監!

因為在朱棣起兵時宦官出過大力,身體殘缺又無兒女牽掛,且又身處皇宮方便調用。於是他就違反了朱元璋定下的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禁令,重用親信宦官擔任東廠首領。


東廠機構詳解

永樂十八年年底,明朝歷史上第二個特務機關出現了,全稱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是年,始設東廠,命中官刺事—《明史.成祖三》

東廠的第一任廠主是誰史書沒記錄,後期大太監王振、劉瑾、馮保、魏忠賢都曾做過東廠廠主。

東廠隸屬於內庭司禮監,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當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官銜全稱“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

但是東廠內太監並不多,除了少數幾個做領導的,具體辦事人員都是正常人,東廠成立初期需要的人員都是從錦衣衛調撥的,比如東廠屬官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名,稱為“貼刑官”,初期就是由錦衣衛的千戶、百戶擔任的,兩家在人事上倒是有點淵源。


另外東廠的中層管理人員,掌班、領班、司房等幾十個人,也是從錦衣衛調撥的人手,這些人戴圓帽,穿褐衫,著皂靴;基層的檔頭和番子有千人左右,一律帶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

服裝上雖然沒有錦衣衛的鮮亮,畢竟後者還擔著“儀仗隊”作用,但是在權勢上可以說全方位碾壓錦衣衛。

東廠權勢詳解

東廠設立之初職能範圍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一上來就直接跟錦衣衛平起平坐,但是注意前半句,這代表東廠可以監視任何有謀逆可能的人,包括錦衣衛,頗有點類似FBI和CIA的關係,兩邊一直爭鬥就沒消停過。

起初東廠只有偵緝和逮捕的權利,抓到犯人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問;等到了明末時,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相對說東廠主要監視政治力量,比如官員、學者等有影響力的人,有權直接向皇帝彙報監視結果,錦衣衛要彙報事情就得走流程上奏章。


朱棣規定,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各個衙門東廠都會派人坐班監視;一些重要衙門的文件,東廠都要查看;堪稱人肉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監視器。

這還不算完,到了明末時,根據監視得到的情報,對於地位較低的政治反對派,東廠可以直接抓捕、審訊、拷問;高級官員或者皇室宗親、勳貴、只要皇帝點頭也能夠直接跳過“三司”抓捕審訊;老前輩錦衣衛要抓人必須有公文,用刑之前先要過審,遠沒有電視裡看的有那麼大權利。

總結,“兩廠一衛”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互相之間很多職能都有重合,誰的權利大就看皇帝寵信誰,不管對大臣還是對普通人來說,這些凌駕於司法之上的機構都是要命的地方,被衙門抓了還有說理的機會,被廠衛抓了能死的快點就是恩德,前者還要講法律,後者完全可以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單憑懷疑或者皇帝喜好,隨時隨地不講品級抓捕任何人。


瘋狂的008


今天金兔來聊聊東廠。

話說,燕王朱棣靠靖難起事奪取皇位,以武力奪取建文帝政權後,社會上流言四起。

為此,朱棣就用親信紀綱統領錦衣衛,用以加強對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控制。沒想到後來紀綱竟橫行霸道,肆無忌憚,漸漸脫離了朱棣的掌控,甚至紀綱還企圖謀反。

1420年12月,朱棣再三思量,決定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東廠和錦衣衛一樣,都是一個特務組織,不同的是,東廠的首腦(手下一般稱其為廠公或督主)是宦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東廠的存在有兩個目的,一是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說白了就是監督民間百姓和朝中官員的言論;第二就是監督錦衣衛。

那麼,明朝的東廠到底有多恐怖,為什麼朝中的文武官員會聞之膽寒呢?

這裡不得不說到東廠的職能了。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不僅負責監督社會上的言論,還負責監視政府官員以及有影響力的學者社會名流等等。



東廠有權將監視的結果直接向皇帝彙報,不僅如此,對於一些地位較低的“反動派”,東廠可以直接逮捕並負責審訊。即便是朝中地位較高的大臣,甚至是皇室貴族,東廠也能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將其逮捕、審訊。

最令文武官員聞之膽寒的,應該是魏忠賢以司禮監秉筆的身份執掌東廠,這時候魏忠賢利用東廠屢興冤獄,只要朝中有文武官員敢和魏忠賢作對,他就利用東廠羅織罪名,將和自己作對的官員都關到東廠的大牢中,用盡各種殘忍的酷刑,使其死於獄中。

文武官員最害怕的,當屬東廠的酷刑。

東廠的酷刑稱得上是琳琅滿目,而且東廠的每一種酷刑都殘忍無比。比如東林黨人楊漣想蒐集魏忠賢的罪證從而扳倒魏忠賢,最終被魏忠賢察覺後,就將羅織罪名將楊漣押入東廠的大牢之中,魏忠賢為報復楊漣,就用了一種最暴虐的彈琵琶來折磨楊漣。

所謂的彈琵琶,並非真的讓犯人彈琵琶,而是將犯人當成琵琶——行刑前,先將犯人綁的緊緊的,使其動彈不得,後讓其平躺,最後將犯人的肋骨當琵琶弦,行刑的劊子手則用刀在犯人的肋骨處來回撥動。受此刑的楊漣再也沒走出東廠的大門,他的家人為他收屍時,只剩下幾件割裂的血衣及幾根骨頭。



東廠的還有油煎、剝皮、棍刑、凌遲、灌鉛以及抽腸等酷刑,每一種酷刑都很瘮人,就以刷洗為例吧,東廠的特務先把犯人的衣物脫光後按在鐵床上,再用滾燙的開水慢慢澆在犯人的身體上,接著用沾滿鐵釘的鐵刷在犯人燙過的部位狠狠的用力刷洗,刷到犯人露出白骨,一直刷到犯人死去。

東廠存在的時間有224年,因為其能監督文武官員,能在奸人的利用下隨意羅織罪名並濫用各種殘忍的酷刑,如此東廠,當時的文武官員聞之膽寒自然再正常不過了。


金兔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後,深刻地認識到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威脅性。於是裁撤了相位,創建了《大明律》,並從制度上分化文官集團,保證皇權的獨立性。

圖:明代太監 劇照


但是這依然無法避免文官集團的抱團倒逼。於是,除了推行所謂的法制化,把文官集團套入各種規定框架上進行分權,也建設性地建立了一支遊離於大明律以外的錦衣衛。到朱棣時期,又建立了以宦官集團為首的東廠特務組織。


不要一聽到特務組織這四個字,就聯想到陰暗面。本質上,東廠和錦衣衛一樣,是遊離於大明法治之外,直接對皇帝負責,打壓文官集團的工具,是人治的產物。

<strong>

文武大臣為什麼聽到錦衣衛便聞風喪膽?其實沒有這麼誇張,明代的文官集團還是很有骨氣的,他們與宦官集團的鬥爭,本質上是與皇權的衍生品的鬥爭。皇帝都敢罵,幾個太監他們是不放在眼裡的,而且還有種天生的優越感。<strong>

圖:明代文官


如果一定要說怕,那應該是這種情況。當東廠動一名大臣的時候,就代表:


第一,東廠得到了皇帝的許可,很可能是皇帝要搞你;

<strong>

第二,東廠不受《大明律》轄制,直接對皇帝負責。錦衣衛尚可不經過三法司,直接捕,審,刑,判。而能夠轄制錦衣衛的東廠,更不在話下。也就是說,你都沒處喊冤。

<strong>

第三,東廠的酷刑非常殘忍。

<strong>

所以,東廠的恐怖在於,他的行動可能來源於最高意志,並且讓你很難翻身。

圖:龍椅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後人在總結明亡原因時,有個觀點:明不亡於流寇而亡於廠衛。雖然這一觀點把過錯全歸在宦官身上有失偏頗,但不可否認,明朝的宦官特權對國家和朝廷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朱元璋明白這個道理,早年鑄鐵牌立於宮中“內臣不得干涉朝政”,但朱棣繼承了老子的英明神武,也繼承了生性多疑,總覺得偏軍事的錦衣衛用著不順手,小侄兒建文下落不明充滿詭異,想著打造一支只忠於自己的,而不是忠於皇帝的機構。

東廠衚衕,得名於明朝的東廠,在此辦公,挨著皇城,當年太監們跑著就能進宮。

建文的幾年繼承了皇爺爺朱元璋的旨意,對宦官管制的也很嚴,甚至有“燕師逼江北,內臣多逃入其軍”的傳言,燕軍南下時,確實很多宦官充當內應、提供情報,所以朱棣登帝位,宦官是立了大功的,在宮中的地位水漲船高。同一時期,朱棣為了明正言順,開始誅殺建文帝以前的遺臣,俗話說,殺戮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黃子澄、齊泰、練子寧、卓敬、景清等,這些文臣武將多少都跟勳貴掌握的錦衣衛有所聯繫,於是在掃清了基本障礙後,於永樂十八年設立東廠,衙門在東安門外。

內閣大學士薛國觀就是被東廠害死的。

《明憲宗實錄》記載“初令錦衣衛官校暗行緝訪謀逆、妖言、大奸大惡等事,猶恐外官殉情,隨設東廠,令內臣提督控制之,彼此並行,內外相制”,從此宦官開始參與司法,東廠提督宦官一般由宦官中的二號人物擔任,僅次於秉筆太監,下設掌班、領班、司房、管事,僅專職偵察的就是數千人,平時幹什麼呢,蒐集流言蜚語,有事搞事,沒事弄點事,這就是讓文武大臣膽寒的“打事件”,看起來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哪裡著火了,哪裡發生姦情了,哪裡糧油漲價了,有點流言蜚語,都要去偵察,三法司審案,東廠要派要去坐班,稍微找到點跟臣子、宮裡有關聯的,就跑不掉了,如果沒事,找些地痞流氓製造事件,或報私仇,搞得上下惴惴無不畏打事件者。

明代東廠梅花令腰牌。

朱元璋開始,流行朝堂上打屁股,稱為“廷杖”,其實這是個沒有法定的刑罰,皇帝說打就打,皇帝說打多少下,就打多少下,而執行廷杖的就是東廠和錦衣衛,一邊站一排,像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經常廷杖打死人的,有時候皇帝說打,也沒說多少下,默認30板,打到100收手,廠衛之間還有暗語,著實打,是留一條命,用心打,是往死裡打,於是廷杖也成了宦官打擊異已的殘酷手段,當年揭發魏忠賢的工部郎中萬燝,還沒等到宣佈行刑,已經被廷杖打死了,《明史·刑法志》說,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東廠供奉的是岳飛。

明朝的東廠是有司法權的,晚期有自己的監獄,獨立於朝廷三法司之外的,自己審理完交給皇帝過目即可,再有權的大臣都不得過問,當年內閣首輔張居正想過問一下高拱案,被直接懟回來,監獄酷刑,有18種刑具,只要下獄,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拷訊,廠、衛之間也是互相滲透,多是親戚、黨羽,為了爭權也會相倚為虐,東廠拿人或處決犯人,理應經過刑事科,實際上根本不用,這叫“駕帖立下”,常有御史維護司法部門,上奏東廠判冤案,比如嘉靖時御史熊浹彈劾東廠舞弊張福弒母一案,被東廠以“迴護”罷官,杖30下獄一個月才放出來,可見明朝政治之黑暗。


圖文繪歷史


因為,東廠殘害文武大臣手段之陰險,刑法之殘忍,令人髮指。而明代眾多冤案的幕後黑手,是明朝政治黑暗的集中體現。所以,哪怕是久經沙場、殺伐果斷的鎮邊大將,也都對東廠的牢獄聞風喪膽。

東廠,即東緝事廠,與錦衣衛一道,並稱“廠衛制度”,是明朝政治的土特產。作為明朝的特權監察和情報收集機構,東廠的職責有點類似美國的CIA。

東廠設立於明成祖永樂年間,其機構首領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擔任,直接聽命於皇帝。正因如此,東廠的權力很大,並且除了皇帝,誰也撼不動到東廠。而這也就造成了明朝時期宦官橫行、專政弄權局面。

需知道,太監可都是沒了寶貝的人,因此當中不少人都是有心理缺陷的,內心極度扭曲和變態。而由這樣心理變態的人統領的機構,東廠自然也是相當陰險毒辣的。據說,東廠裡頭,光是刑具就有“拶指、上夾棍、剝皮、舌、斷脊、墮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種之多,而刑罰手段更是殘忍至極......

而提及東廠的殘忍,最典型的就莫過於魏忠賢時代了。作為明朝宦官專政的登峰造極時期,魏忠賢統領時期,東廠幾乎達到了權力的頂端。當時,東廠的鷹犬可以隨意緝拿臣民,朝廷的各級司法機關只是擺設而已。因此,誰要是惹了東廠的人,那麼必將是死無葬生之地。

比如,當時的東林黨領頭大臣楊漣、左光斗等人就因為處處與魏忠賢作對,就招來了東廠的報復,強加罪名於他們頭上,將他們關進牢獄。

在獄中,魏忠賢以鋼釘為刷,在楊漣身上來回摩擦,摩擦,摩擦再摩擦,讓楊漣皮肉盡破,痛不欲生。在東廠酷刑的折磨下,可憐的楊漣沒多久就被折磨死了。左光斗也同樣飽受酷刑折磨,魏忠賢吩咐許顯純每隔五天就向左光鬥逼供一次,每次都是一輪的毒打和上各種刑具。最終,左光斗僅比楊漣多活了一天。

東廠的權利缺乏監督和制衡,加上手段陰險毒辣,冷血殘忍,因此也就造成了當時世人都談東廠色變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