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想讓孩子“不作對”,家長說話方式需注意,“命令式”要不得

孩子放學回到家,有的孩子比較自律的,就會自己直接去寫作業了,但是有的卻是先玩耍,等到自己玩耍夠了才會寫作業,這時候有的時候時間就已經是相當晚了,寫作業的時候不難,甚至自己也會著急,這時候家長又是怎麼做的呢?有的家長可能會張口就來:早幹什麼去了?自己不知道寫作業,這時候又著急了,說了你那麼多遍也不聽話,等孩子以後放學的時候就會命令孩子抓緊去寫作業。

想讓孩子“不作對”,家長說話方式需注意,“命令式”要不得


其實上面僅僅是小編舉的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孩子本身自律能力比較差,但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喜歡用這樣命令的語氣,抓緊去寫作業,抓緊去睡覺,抓緊吃飯,我不聽你解釋你聽話就好,看似孩子聽話去行動了,但是實際上真是這樣的嗎?如果你仔細想一下,孩子一開始的時候會不會先是愣神,然後表情也是有一些反抗的,然後才去不情不願的去做這樣的事情,孩子總是這樣不聽話,到底是孩子的問題呢?還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呢?

想讓孩子“不作對”,家長說話方式需注意,“命令式”要不得


其實孩子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自律比較差確實是比較常見的問題,而家長雖然比較著急,但是想要真正的讓孩子更聽話,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而應該是讓孩子自己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家長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只有孩子切身感受之後,他才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什麼事情是應該做的,而什麼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家長如果一味的只是說教的話,它並不能夠完全的理解,只有自己切身感受,才能夠記到心裡的。

想讓孩子“不作對”,家長說話方式需注意,“命令式”要不得


比如拿孩子經常寫作業這件事情來說,本身寫作業就應該是作為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家長起到的也僅僅是監督的作用,如果家長一直叮囑孩子去寫作業,那麼就會讓孩子覺得這就是家長的事情了,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就很好,比如說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家長只是提醒兩三遍,如果還不能夠完成的話,那麼家長就暫時放任,等到回到學校以後,沒有做作業的孩子本身在面對老師的時候就會比較心虛,也有可能會挨批評的,等到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雙管齊下,對孩子再教育,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就知道應該及時寫完作業了。人們往往承受了後果,才會改正不是嗎?孩子也是一樣的。


想讓孩子“不作對”,家長說話方式需注意,“命令式”要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