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語言的語法構造比語言的基本詞彙變化的還要慢。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中指出。

語法構造是許多時代以來形成的,它在語言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它的變化比基本詞彙還要慢。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當然也發生變化,它逐漸改進著、改善和改正自己的規則,用新的規則充實起來。但是,語法構造的基礎在很長的時期中都保留著,因為歷史證明,這些基礎能夠在許多時代中有效地為社會服務。

從以上的內容,可以將語法的歸結三點:

一、語法構造的變化比基本詞彙的變化要慢;

二、儘管慢,它還是在發生變化,逐漸改正著自己的規則,用新的規則充實起來;

三、語法構造一旦形成,會在很長時期中保留著。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國風——語法構築語言之美

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卜爾萬壽無疆”的話。《詩經.小雅.楚茨》中有“卜爾百福”的句子。句中的“卜”願意是占卜,事先猜想的迷信活動,在上面語句中可理解為祝願的意思;“爾”是第二人稱代詞。可見,“卜爾百福”等句子是兼語式結構。這種兼語式結構,一直沿用至今。如:人們常說的“祝你幸福”、“祝你工作順利”等等。由此也可看出,語法,是語言三要素中最為穩定的。

現代漢語的語法構造,是由古代漢語語法的構造的延續和變化而來的。語法構造緩慢的變化性,決定了古今語法不同的一面。二者相比是大同小異。大同的方面,不妨礙讀古書;小異的方面,不清楚、不明白,妨礙讀古書。所說的“小異”,就是現代漢語相區別的文言語法的特點。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語法特點

第一、文言句子,差不多都帶上一個或幾個之、乎、者、也、矣、焉、哉之類的文言虛詞。這類的虛詞大約有六七百個。一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少者有一二種,多者達二十左右種。不瞭解這些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文言文就顯得特別難。實際上,我們不可能把六七百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掌握。首先,當務之急要掌握五十多個古人最常用的虛詞。如之、者、以、與、則、而、於、何、孰、是、所、耳、夫、諸等等;然後在逐步掌握一百左右個常用的虛詞,逐步更多一些,循序漸進,以求實效。

第二、文言用詞規則,較今天也有些特殊地方,主要表現在實詞的活用。如名詞用作動詞性謂語、名詞用作狀詞、名詞和形容詞的使動和意動用法、動詞用作名詞以及“數”的表示法等等。以上情況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礙文言文的閱讀。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陳涉起義

《陳涉起義》中“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吳廣故意屢次說自己想要逃跑,使將尉發脾氣。)

句中的“忿恚尉”,從形式看是動賓關係;按照主動理解就是發怒將尉,顯然和文中語言不通順。“忿恚”也不能帶賓語,所以,按照主動句去理解,就解釋不通。理解了文言用詞規則,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特點就是主語使賓語發生謂語表示的行為動作)上去分析,便迎刃而解。結合上文“廣故數言欲亡”,按照動詞使動用法解釋“忿恚尉”就通順了。

第三、文言造句規則,較今天也有些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判斷句式、被動句式、習慣格式、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及句子的特殊結構等方面。文言造句規則涉及面很廣,對此若不熟悉,也是影響文言文閱讀的又一要素。


文言用詞法——文言語法的特點

詩經.碩鼠

《詩經.碩鼠》中“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多年地侍奉你,一點也不肯體恤我。)

句中“莫我肯顧”,從形式上看,我是主語,顧是謂語,若理解為不我肯體恤,不僅句意不通,也不合乎語法規則,因為起否定副詞作用的無定代詞“莫”不能修飾人稱代詞“我”。從上句中可以看出莫我肯顧是個否定句,因為文言中否定句,代詞作賓語經常前置,所以“我”不是句子中的主語,而是動詞“顧”的前置賓語。譯為“不肯體恤我”,句子就通順了。

通過上述簡單的闡述文言用詞法的語法特點,理解文言語法特點,逐漸打開文言文整體結構,逐步就能更加細緻和深入的理解更多關於語法的知識,讓你逐步愛上古代文言文,感受文言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