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中的直播電商:有人實現自救,有人只賺了一波吆喝

疫情之下,直播賣貨成為線下零售店的“救命稻草”,並漸漸演變成眾多行業爭相追逐的風口。

淘寶公佈數據顯示,2月份以來,每天約3萬新商家入駐淘寶,淘寶直播新開播的直播間數量同比翻倍,新開播場次同比漲110%。在線做菜、逛街、買房、購車、看書等直播活動層出不窮,儼然為遇冷的線下零售店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這場全民直播買賣貨的特殊時期,短視頻平臺也紛紛推出針對線下商家轉型線上的扶持舉措,比如快手發佈“暖春計劃”、抖音推出“線上不打烊”活動等,這都大大助力了線下零售店加速擁抱直播電商。


疫情中的直播電商:有人實現自救,有人只賺了一波吆喝


然而,疫情期間的直播電商雖然火爆,但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想要保證貨品庫存和發貨物流都比平時困難許多,而且像房、車這種“重資產”採取線上售賣的方式,也沒那麼容易實現成交……

雖然直播賣貨幫助很多零售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但它並非萬能解藥。

直播賣貨品類花樣百出

對於邊看直播邊“剁手”,早已是年輕人的網購新方式,發生變化的是,隨著疫情到來,直播賣貨的品類可謂花樣百出。

截至2月10日,小龍坎全國暫停營業800餘家,正常營業僅57家,環比營業額下降94%,集團虧損金額約4億元左右。但幾天後,虧損狀況得到緩解。


疫情中的直播電商:有人實現自救,有人只賺了一波吆喝


2月16日,小龍坎參加完聚划算專場“雲主廚”直播做菜後,2月17日凌晨開售僅10分鐘,小龍坎自熱火鍋售就賣出超10000盒,20分鐘全店交易額破20萬元。除了小龍坎,西貝莜麵村、新雅等多家國民餐飲品牌的主廚也齊聚線上,通過直播“雲營業”。

在房地產行業,很多公司相繼開發“線上售樓處”,銷售員在直播中介紹樓盤、景觀、戶型等。據《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份以來,全國500多家房產機構的5000多名置業顧問,在淘寶直播平臺“雲賣房”,觀看人數高達200萬。雖然沒人買,至少賺足了一波人氣。

像一汽大眾、豐田、蔚來等新老車企,則推出了“VR看車”、“在線說車”、“直播講車”等一系列欄目,並提供“試駕上門體驗”服務。據淘寶公佈數據顯示,截止2月18日,有23個汽車品牌的1500家門店在淘寶直播賣車。

據此前《稜鏡》報道顯示,彈個車山東濰坊聯達方宜店店長孫明介紹:“三年前就開始直播賣車,疫情這段時間,直播流量在明顯上升,10天內我們通過直播拉到了1000多名客戶。”當然,孫明的成績只是少數,直播賣車跟直播賣房差不多,依然是看熱鬧者居多。

再看同樣遭受衝擊的線下書店,也玩起了直播,值得注意的,書店多是直播+社群的模式。書萌創始人孫謙表示,直播這種形式雖然無法短期內彌補線下書店的虧損,但從長遠來看,其構建起來的社群氛圍或通過直播覆蓋的粉絲,不僅有助於恢復自身業務、提高書店品牌形象,亦或在未來創造出新的盈利點。

在疫情中,線下商場也是受衝擊比較大的領域。眾所周知,幾乎各大商場都是全年365天無休,卻因疫情或關閉,或縮短營業時間,由此便帶來了店鋪租金、商品庫存、店員工資等多重壓力。於是,眾多大型線下商場紛紛發佈了各自的官方電商平臺,嘗試線上銷售。

比如老牌百貨連鎖企業銀泰百貨,疫情間聯合淘寶發起“導購在家直播”項目,雅詩蘭黛、蘭蔻、悅木之源、科顏氏、NIKE等50多家品牌的導購,變身“雲櫃姐“開始直播賣貨。

銀泰百貨相關負責人曾介紹直播賣貨的成效:一名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於復工6個月服務的客流;一次直播產生的銷售額,相當於在門店上了一週的班。

毋庸置疑的是,眾多線下零售店轉型線上,必然給淘寶直播等電商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帶來福音。那麼,如何吸引更多品牌、線下零售店,各家平臺紛紛試圖通過優惠政策破局。

各家平臺以優惠政策破局

早在2月7日,快手便宣佈,對目前大批現金流吃緊的線下門店,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幾天後,快手又發起“暖春計劃”,品牌主可零門檻入駐快手小店,保證金和企業認證服務全額免費。同時,快手開放高額度技術服務費減免,減免後企業僅承擔1%支付渠道手續費。

在眾多入駐品牌主中,擁有5000餘家線下門店的知名時尚兒童品牌巴拉巴拉,與快手合作後,旗下有近400多家線下門店進駐快手學習,50多家開通快手小店。巴拉巴拉加盟門店老闆介紹,此前十多家線下門店無法營業,現在通過快手電商直播,門店導購每天直播近十小時,有近十萬訪客和數萬元銷售額。

與快手不同的是,抖音的優惠政策主要聚焦於線上團購預售和線上直播分享商品兩個方面。


疫情中的直播電商:有人實現自救,有人只賺了一波吆喝


2月10日,抖音宣佈推出“線上不打烊”活動,面向全國線下商家推出 3 億流量扶持。服飾、美妝、家居等零售連鎖、商場等企業號經過審核後,可以通過綠色通道開通直播商品分享,實現店鋪及銷售線上化;餐飲、休閒娛樂等企業號可以通過團購預售,利用短視頻+支付券的形式,在疫情期間預售優惠產品。

此外,諸多電商平臺也紛紛為商家們拋來橄欖枝。

淘寶直播宣佈對商家提供門店導購員整體解決方案,在線培訓、一對一幫扶,各類線下店的員工都可以通過綠色通道,零門檻、一鍵註冊成為淘寶主播,5分鐘即可開播。對於沒有主播的商家,淘寶直播對1000+淘寶主播免除合作服務費,按較低佣金進行商家商品推廣合作。

阿里從六大方面推出了20項特殊措施,包括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提供免息低息貸款、開放靈活就業崗位、補貼快遞物流、提供數字化服務、支持遠程辦公等,來幫助商家應對暫時的困難。

而京東發佈的直播補貼計劃中,一方面,對食品、個護、生鮮等疫情期間需求旺盛的品類給予流量扶持;另一方面,對相關主播進行補貼,以激發更多主播銷售此類商品的活力。

從各家平臺的銷售種類來看,“宅經濟”的特點非常明顯。健身、健康、速食品、零食等種類成為許多主播的主要選擇。同時,隨著疫情的不斷髮酵,以殺菌、消毒為主的日用/家清類產品成為了搶手貨。

據卡思數據公開報告顯示,抖音春節銷量TOP100產品中,上榜的日用/家清類產品就有34件,其中又以口罩、消毒紙巾、消毒水、洗手液等居多。可見用戶為抵禦疫情,對此類產品的投入真是不遺餘力。

直播賣貨的生意都好做嗎?

事實上,近些年來,各行各業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直播賣貨嘗試從未斷過,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加速了他們的線上化進程。然而,這種加速狀態下,也暴露出當下直播賣貨的諸多硬傷。

現在隨便打開一家直播間,無論主播在賣什麼商品,觀眾最關心的都是快遞能否正常發貨。的確如此,在疫情期間,很多城市和地區封路、封閉小區,甚至關閉快遞,快遞收發也就變得極為困難。

當快遞一停滯,整條電商供應鏈就面臨癱瘓,供應商發貨艱難,商家庫存變得有限,即使直播中的商品賣出去了,也不知何時才能送達。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是頭部主播薇婭,在最近的幾場直播中商品和年前相比數量銳減,每場平均上架商品也就9個左右,而此前薇婭單場直播的商品數量都能超過30件。雖然處於特殊時期,貨品庫存和發貨物流出現問題可以理解,但這對商家仍是極大的考驗。

此外,像房、車這種“重資產”採取線上售賣的方式,沒那麼容易實現成交。


疫情中的直播電商:有人實現自救,有人只賺了一波吆喝


就拿“雲賣房”來說,據此前媒體報道,一位房產銷售曾舉辦一場賣房直播:觀看人數8萬,互動人數984人,其中75人領取一萬元購房代金券,有8人添加置業顧問,最終僅銷售1套大平層。

另外,前不久的情人節,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俞經民和網紅主播一起在抖音、淘寶等平臺做了一次直播帶貨,全平臺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到50萬,但真正買車的沒幾個。

出現上述結果不難理解,對於實地體驗頗為關鍵的房子、車子來說,或許無論何種形式的線上化,成效都不會很大。

相比房和車,書店、服裝店、女妝店、菜場等實體零售,因為高頻的屬性,其成交幾率會更大,這也是銀泰百貨“導購在家直播”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從這點來看,此次疫情對很多中小型體量的零售商都是一個機會,快速搭上直播電商的“順風車”,逐步建立自己的用戶群體,將能削弱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

但是,隨著疫情漸漸被控制,各地開始復工,“宅經濟”的效益愈發減弱,對於那些很多沒抓住機會的商家而言,在這場全民直播買賣貨的大潮中,自己很可能只是一個“跟風者”而已。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當然,拋開效益不談,直播賣貨不管對房、車等“重資產”企業,還是對普通的線下零售店,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銷方式。說到底,再不濟也能賺個吆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