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民間中醫和醫學院校的中醫有什麼不同?

妙手易康


一種是陽派中醫,一種是陰派中醫。一種是理論派,一種是實踐派。所謂陰陽相生相相剋,孤陰不生,孤陽不漲。陰派中醫常被說成迷信或是偏方,陽派常被說是紙上談兵。陰派中醫不會說什麼升降沉浮,虛實表裡,補洩陰陽,寒溼熱燥,透過自身對於陰陽平衡的感悟來判斷一個人的病情,再通過藥性來對症開藥。就好比一個人餓了就該吃飯,渴了就該喝水。再比如愛上一個人,首先得有愛的感覺,不可能尋找女朋友你在紙上給她出一份答題考卷,她答了一100分,也不看長相和性格你就能立馬取她。所以陰派中醫有陰派中醫的道理,360行行行出狀元,有錢能使鬼推磨,沒錢能學中醫自救。世界上一部分人在笑另一部分人,實際兩部分人都是傻子。一部分人不嘲笑另一不部分人,實際上兩部分人都是聰明人。生死各安天命,然則弱肉強食,善惡有報!



小鹿鹿jy


我應該有點發言權,餘就一土中醫,行醫幾十年了,應該說靠一點薄技,掙了一點點嚼穀吧。餘之侄女,是某中醫學院高材生,成績很好的學霸型,很努力,很勤奮,也很喜歡中醫,寒暑假跟我行醫,感覺她所學與我所知相異很大的,先師耳提面命,辨證施治,手中有藥,心中無方。只要對證,什麼藥都可以用,療效是唯一真理,她學了很多方子,記得更多,每看一個病人就看那個經方適合,小病,運氣好就有點效,大病,難症就無可奈何。感覺經方也需契合病機,亦需臨證裁化。


杏林374


民間中醫和醫學院校的中醫有以下三點區別:

1.他們的理論基礎不一樣!

如今的院校中醫是改良之後的中醫,具備西醫思維的中醫,有點不倫不類,就如馬和驢雜交出來的騾子!

民間中醫是古代中醫哲學的傳承者,他們真正傳承了中華文化!

2他們的診斷方法不一樣!

大多數院校的中醫不會診脈,他們依託醫院的高科技,診斷和西醫一樣,靠冷冰冰的儀器,離開了儀器真不會啦!

民間中醫大多數在診所,他們的診斷方法望聞問切缺一不可!四診合參,辯證施治,很溫情!

3追求的目標不一樣!

院校派的中醫在醫院評職稱,考的是論文,答辯,人際關係!

民間中醫則靠的是療效!他們不評職稱,不發論文,只要療效,沒有療效就沒有生存空間!


王亞青


民間中醫第一好多都是傳代與師傅手把手教出來的,從採藥加工炮製到用藥到患者,第二,有師傅傳下的單方與實驗方都是特效的,不要實驗只要病證對準用一個準一個

你院校生,就算你有理論基礎高,但老師大都不是醫生,老師都不會診脈學生那會,等自己摸索出來要幾年,早改西醫了,所以中不中西不西的偽中醫,那能與民間中醫鑽心一致滲透實驗


小林小坡


院校中醫與民間中醫的區別:以焊工為例,學校培訓的焊工可能把電焊、二保焊、氬焊、鈦焊都學了,但是到了工作中卻是一竅不通,無法工作,這好比學院中醫。在工作中打雜工拜師學焊工的,往往只學會工作所需那一項技術,學得專業過硬,在工作中成長只為該工作而學,技術十分過硬,各人所學的不同就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如氬焊:焊厚件的、悍薄件的、焊厚管的、焊薄管的丶焊工藝管的,焊壓力容器的等等,學習什麼,就幹什麼工作,這樣的手藝與學校學生的差別就是一個全面學習啥都不會沒學實戰本領,一個只學一項,只會實戰技藝,中醫同理,


木珠半成品批發


如果屬於民間師傳,也就是父母傳子女,祖輩都是中醫。通常是有專長的,否則祖輩早就餓死了。既然是專長,所以不可能學習完備的中醫理論。基本都是從實戰開始的。一開始打下手,抓藥製藥。之後開始學習把脈,背誦藥方。然後在父輩的指導下摸脈診斷。

如果是民間非師傳自學,由於缺乏師父指導和實踐經驗,比較艱難。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問,光靠背誦經書藥方是沒用的。尤其是脈診基本要靠長期的實踐才有所得。

至於科班出身的中醫大學生,理論是有了一些,但是中醫豈是三年五載就能治病救人的?加上大班授課,老師哪有那麼多時間教你。教學是有進度要求的。所以中醫大學畢業後根本看不了病。畢業後缺乏老師長期指導,所以難有所成。所以絕大多數中醫本科生畢業後只能改行。因為他們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這就比師傳制的民間中醫弟子差了很多。

如果科班出身的這些大學生能有師父帶他,他的進步要比民間師傳和自學的快得多。關鍵是哪些中醫院的大夫是否願意帶他們。除非你繼續深造考取碩士博士,你的導師就是你的師父。

對一般人而言,如果真的想從事中醫治病救人,最佳途徑還是考大學。師傳基本都是在直系親屬之間進行的。這個機會很渺茫。社會上的培訓班不是幫助你考試,就是騙錢。


含有無意義的字母


民間中醫和學院派中差別在於一個「道」字,學院派中醫理論知識都很不錯,都是經過國家核檢的教材,尤其是孩子們對經方的熟悉程度遠高於一般民間中醫。但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學院派實現技能往往不如民間中醫,或者說見效不如民間中醫來的快。完成這種原因是學院的老師們本身實戰經驗就不如民間中醫,但也不能否認民間中醫的教學水平卻遠不如學院派。學院派很少教學生四因而民間中醫帶徒弟往往十分注重四因,因為四因才是藥方組成和選藥的關鍵所在。正因為如此才完成中醫如今的局面,學院派大多在國立中醫院坐診,民間中醫往往在小診所或者在自己家裡行醫。學院派中醫理論知識豐富實戰效果不明顯或者用藥來的慢,民間中醫廢話不多,三兩貼藥下肚就能有效,三天後復脈稍作調整很快就能治癒。至於說民間中醫和學院派治療的區別,就在於民間中醫憑口碑吃飯,技術來自臨症經驗實戰能力強。學院派診病程序規範用藥保守,有一定的現代診療設備支持,中西醫技能都有涉及。


空空空空123456


學院型的中醫,不是真正的中醫,靠西醫的手段疹症,只是開中藥的醫生。西醫治病是標把型的,那裡有問題就治那裡,中醫是系統型的,某一地方有問題,可能是別的地方引起的,這時候就靠脈疹了,但現在把脈了得的中醫鳳毛麟角。現今是急功近利的年代,誰會花八、十年的時間去揣摩呢?


用戶2668439073407


無論民間中醫還是醫學院校的中醫都不是科學培養出來的,只要他們來自於《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等作為理論基礎就不可信。

中醫的理論以陰陽五行說為基礎,陰陽五行與《易經》同源,是中國古代人對天地四時萬物和人的生存模糊依賴關係推演到人的健康疾病有關的猜想,這種猜想源於對宇宙自然表象的認識、畏懼而產生崇拜,也不排除有欺騙的主觀故意。後來逐漸集成為“天人合一”理論學說,成為中華民族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根基。它並沒有對自然現象進一步考據挖掘原因和原理,僅僅把太陽和月亮明暗週期變化,太陽公轉引起的季節變化作為決定一切的神秘力量,由此臆想人的吉凶禍福生老病死乃至五臟六腑都與自然現象有關,牽強附會命為醫學規律。吉凶禍福的推測產生《易經》,生老病死的推測產生《黃帝內經》。與西方醫學根本不同在於,西方人猜測到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所有物質廣延無限可分,走上微分化的科學實證主義道路。中國則停滯不前,將陰陽五行說作為萬靈規律。本來就是一種迷信,卻衍生出走街串巷算卦占卜的陰陽先生、自稱為懸壺濟世的江湖郎中、煉丹養生的尋仙道士。中國文化就是這樣成為與科學毫不相干、自我封閉的思想體系,不僅不是什麼博大精深,相反表現的是意志懦弱和思想貧瘠。中醫從那時的郎中換個稱呼並沒有什麼改變也沒有什麼進步,頂多增加了一些經驗。針灸另闢蹊徑創立了人體經絡學說,發展到拔火罐療法,還有刮痧療法,都是憑感覺沒有科學實證的民間傳統醫術,都是基於摸索和臆想。這兩個學派合併成特有的中醫門派,歷經千年之久。以《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藥方術則既有民間為醫治傷病自發摸索的經驗,也有取像比類的臆想、還有巫術成分彙集而成,雜蕪相陳,不都是實證經驗,有不少離奇古怪包括對靈異現象恐懼的傳說。

微分化的西方實證主義醫學依靠發明的顯微鏡,觀察到細菌對人體的作用和侵害,用科學實驗方法創造出20世紀醫學最偉大的奇蹟——青黴素。青黴素的發明和應用,使大量因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得到有效救治。

對科學的關注點不在於治病,而在於用最簡單最直觀的證明方法找到一種簡單物,通過這種簡單物為標準對其他同類事物的有效性,證明存在因果關係,從而給出明白無誤的原因和原理。這一方法就是科學方法,無論什麼領域進行研究都必須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是唯一的也是普遍的,是檢驗一切判斷的標準,任何不同於這一方法的可以斷定不是科學,不具有可信性。科學方法當然也有概然性,因此必須依靠統計學提供可靠性證明。

正在發生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現代醫學已經查明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目標靶向非常明確,已經將圖像直觀呈現在人們面前,只是目前尚沒有開發出有效根治的藥物。現代醫學並不掩飾自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現在最急需的是儘快研製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藥物。在這焦急的時刻,許多中醫和它的粉絲不知自量地表現自己,謠言惑眾,爭功邀寵,令人不解的是在這喧天的噪聲中竟有科技部參與,宣稱“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佔比在85%以上。總體來看,當前的中醫治療有一定療效”,如果不理解醫學科學還以為中醫藥在新冠病毒治療技術已經走在西醫的前面!其實不過是欺世盜名維護自己利益地盤而製造的虛假熱點。

中醫院校講的中醫理論無一例外都是照本宣科,因為中醫所謂的理論不成體系,沒有因果關係和邏輯關係,講者只能照本宣科,聽者勢必只能死背硬記,根本談不上知識。如果他們不講西醫課程將完全空耗時間和金錢。《黃帝內經》登上科學講臺是中國醫學界的恥辱,也是中國人21世紀對科學仍然無知的表現。連普通大眾相信和求助中醫的都越來越少,高等教育竟落在普通大眾的意識之後!2019年11月,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和國際醫學教育基金會將八所中醫藥大學從醫學教育院校名錄除名,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中醫將隨科學的普及而沒落,無論民間中醫還是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中醫都將是同樣結局。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應該象地域黑一樣。學院派與非學院派其實是各有所長與所短,諸君如有條件,建議觀看一下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的《傷寒論》70講視頻,也讀一讀山西靈石李可老先生的書和有關江蘇南通國醫大師朱良春老先生的文章,還有武漢大學李寧先教授(專業化學,非醫生)的文章。這些人的特點是無論學院、非學院派都非常好學。應該說,無論搞那一行,理論與實踐都很重要。從教學研究入手學的中醫,其長處在於對很多"為什麼"比師傳個人傳承的瞭解要深。比如,有相當一部分未上過中醫學院的中醫師就搞不請"細辛不過錢″這個問題的來歷,實踐中往往堅持一劑開藥不過錢(3克),一張單子中見到海藻與甘草就覺得開錯了,等等,這都是本人親見的。本人從零九年檢查患食管癌至今11年了,沒動手術,僅做了放療(不做放療瘤體堵塞食道藥無法服),治療期間全靠中藥調理,沒做化療。為了對中醫藥有所瞭解,也讀了多種中醫藥書藉。個人覺得,中醫講"藥食同源″,我們人類吃的食物來自於大自然中的植物(種籽、根、莖、葉)、動物、礦物(鹽)等,就是人類在生存過程中逐漸覺得適口且有利於健康而選取的藥材。同樣,大自然中的其它植物、動物、礦物,也可以看作人類身體出現偏差(生病)時用以糾正偏差的食物。人類生存需要有部分人搞這方面的教學研究,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而且學院派中也不乏有名醫,民間醫中也是良莠不齊,說這個就一定不如那個,就難免過於籠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